词条 | 马理 |
释义 | 一、马理(1991--今) 原籍湖北襄樊,曾就读于寺坪中学、保康一中,现于湖北艺术学院学习编导专业。曾做多种专兼职行业,电子质检、IT电脑组装与销售、婚庆摄影、后期制作、企业宣传片制作等。多次参加学校短剧拍摄,其主要作品有maybe、新慧等。 2011年初,他与同学一起组创佳途团队成员共九人,不久后团队运作不利而重组,与耗子团队共同成立佳途耗子工作室,主要受理摄影和后期制作等业务。重组后团队发展良好,不断取得各种进展,现已可承接一站式视频服务。 二、马理(1479—1556) 字伯循,明正德甲戌年(1514)进士。曾任吏部稽勋主事、稽勋员外郎,稽考功郎中光禄卿等职。弘治年间就学三原宏道书院,其学识和文章闻名全国,当时学者都将他与宋代著名哲学家、关中学派代表人物张载相提并论。所著《送康太史奉母还关中序》一文,被传抄国外,朝鲜国将此文作范文传诵。 【马理】(1474—1556)字伯循,号溪田,三原人(今陕西三原县)。弘治十举人,正德年间考取进士。先后任吏部稽勋司主事、员外郎、考功郎中、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南京光禄卿等职。1556年,陕西发生大地震,马理卒,时年八十二岁。 马理年幼聪明好学,举止文雅,十四岁时就成为当地很有名的诸生,二十岁和王端毅一起步入仕途。后因康僖公保举,以进士身份回到家乡,在弘道书院开始讲学。其间博览群书和儒家经典。他在讲学中注重言行如一,时时处处仿效古代圣贤,常常以曾子的“三省”、颜回的“四勿“严格规范自身,进退举止,极力追随古时的道仪,很有关学宗师张载的风范,深受名士康僖公的器重。 有一次,杨遂庵到关中监学,见到马理和康德涵、吕仲木惊叹道:“康德涵的文彩,马吕的博学,真是旷世少有。”当时,马理虽然未曾离开过家乡,但他的名声却已远传各地,并惊动了京师的学者。随后,他便动身来到京城,和许多很有学问的人一起讲学。其中陈云逵 、吕仲木、崔仲凫、何粹夫,罗整庵等人和他的学术观点很接近。自此,他的学说更趋成熟,声名格外响亮,许多人都原拜倒在他的门下,听他讲学。督学唐渔石还为他建造了十分精美的嵯峨园林,并亲自题记,十分推崇马理的学说,认为他真正继承了关学、洛学的思想精髓,是 一位受人敬慕的大儒。由于马理的名声斐然,仰慕者很多,就连朝鲜的使者来京,也要拜访马理和关学另一名大家吕楠,并称赞说:“伯循,仲木属中国第一人才”。马理非常喜欢古代的礼仪,经常私下揣摩、体会。至于婚、丧、嫁、娶的礼仪,他融张载、司马光、朱熹和大明礼集思想为一炉,折中用之。 马理为官时,曾多次直面劝谏武宗、世宗、多次遭廷杖处罚,并获罪入狱,但他仍以国家大事为己任,从不顾个人安危。他十分注重培养新人。七十岁时归隐商山书院,前来索求诗文的人很多。他经常着山乡贫民的服装,鹤发童颜,看起来如同神仙一般。 马理在礼仪方面拜师张载,但在学述上更接近程、朱见解独到。他的著作有《四书注疏》、《周易赞义》、《尚书疏义》、《诗经删义》、《周礼注解》、《春秋修义》、《陕西通志》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