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麻风村 |
释义 | 湖南省汝城县麻风村坐落在大坪镇海拔1200多米的乌泥洞,又称“无人洞”,距县城25公里,四面环山,呈盘形洼地,远避河流及交通要道,与外界自然隔离。麻风村归属于汝城县卫生局,直接由汝城县皮肤病性病防治所(原名为汝城县麻风村管理所)管理。1954年4月开始收治麻风病人,至2006年底累计发现和收治二十个县(市、区)的麻风病人750例。 一、基本情况麻风村山高、雾多、湿度大,自然条件恶劣。村内现有居住病人及病人子女66人(今年入村2人)。他(她)们受病魔的摧残,绝大多数病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有少部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唯有靠政府和社会救济度日。 麻风村不通公路。自建村以来与外界联系全靠一条山间小道,医务人员为病人诊疗治病需步行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麻风村,病人的一切生活用品、治疗药品等均需肩挑手提,若遇病重或残疾严重的病人入村,则需请民工用担架抬着上山…… 二、麻风村居住情况麻风村房屋大多属50—60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建造质量差,且年久失修,又多次遭到自然灾害的侵袭,现已倒塌房屋三分之一,余下的房屋也栋梁腐朽,瓦片破碎。一旦刮风下雨,雨点就顺着破碎的梁瓦往下落,外面大雨倾盆,房内雨点不断,已成了不堪一击的危房。目前,危房也不够66例住村病人住房,病人的床、灶等都挤在一间约20平方米的平房里,给病人的治疗、康复、生活等带来很大困难和安全隐患。 三、麻风病人医疗情况50—60年代主要采用西药(硫尿类和砜类药物)与中药相结合治疗。1983年开始联合化疗,其联疗药物由中国南京麻风防治中心按新发病例的疗程计划供应,由麻防专业人员发放到病人手中,其监服药物必须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吞下再走”。但其辅助治疗药品、检测试剂及其它疾病的治疗药品则需各级财政解决。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历年财政预算病人医药专项经费为2—3万元。目前,村内有麻风病人及子女66人,每人每年医药费450余元,每人每天仅1.2元,对勾手、吊足、足底溃疡或双目失明的病人来说,这点医药费少得可怜。再者,我所目前只具备常规治疗麻风病人的药品及器械,对麻风畸残康复,如矫形手术、安装假肢、溃疡扩创等,由于经费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器械设备陈旧落后而无法开展。 四、麻风病人生活情况麻风村建村以来,计划经济年代由国家按计划供应粮、油、猪肉、白糖、豆、布票等,进入市场经济后取消了计划供给,病人的生活费由汝城县民政局下拔解决,麻风病人生活费从每人每月27元逐渐达到60元、80元不等。1999年7月我县将病人生活费纳入了城镇低保,达到每人每月104元,目前,每人每月平均达到200元,每人每天有6.67元的生活标准,基本解决了病人的温饱问题。但对一个被病魔缠身、长期需要营养而又丧失劳动能力的畸残病人,他们的柴、米、油、盐、衣、被、口粮等一切生活物质的运输费都在其中,这200元还远远满足不了病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县皮防所通过竭力呼吁各部门、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为病人捐衣被、送鞋袜以及访贫问苦等,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五、麻风村面临的困境1、麻风病人住房条件急待改善麻风村目前所居住的房屋全部都是50—60年代建造的土木结构平房,室内阴暗潮湿,病人吃、喝、拉、住都挤于一室,房屋早已成危房,很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必须新建麻风病人住房,按每人25平方米(一房一厨一卫生间),外加活动室、治疗室,总建筑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按当地建筑造价每平方米500元计算,约需经费75万元。目前,在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社会团体(佛教、基督教等)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助下,已建及在建病人住房375平方米,将解决15人的住房问题。其余的1125平方米的资金还无处筹集。 2、麻风病人的生活费有待于提高住村的麻风病人大多属50—60年代入村的麻风治愈康复者,他们被病魔摧残得面目全非,肢体残缺不全,使他们无家可归或有家不能归。他们大多数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且生活都难以自理,每人每月200元的低保,对一个长期需要营养而又丧失劳动能力的畸残病人来说,只能解决其温饱问题,不能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一些住村病人为了增加收入,带着伤残劳动,造成手足溃疡长期不愈或癌变,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痛苦,迫切需要改善生活水平。 3、麻风病人医药费有待于增加住村病人中绝大多数为Ⅱ、Ⅲ级畸残的老弱病残病人,年龄最大的80多岁,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合并症相继发生,特别是麻风溃疡,约占90℅的病例,治疗难度大且费用较高。我县历年的财政预算拔款为2—3万元,每人每年仅450元医疗费,县皮防所也无力承担这些治疗费用,造成病人病情加重,甚至由于治疗不及时,发生癌变,迫切需要资金来解决。 4、麻风村公路急待完善2005年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高度重视下,各有关部门、社团组织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在美国魏牧师等国际友人的支助下,一条通往麻风村的公路构思大胆形成,并予以实施。当年6月县交通局完成了野外测量及施工设计,9月18日公路破土动工,2007年元月顺利通车,全程11.95公里,从此乌泥洞麻风村结束了长达53年肩挑手提的历史。但由于建设项目资金严重不足,为使麻风村公路全线贯通,早日解决麻风村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公路分二段完成。起点段为7公里,按项目建设要求,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为泥结碎石路面;终点段4.95公里为简易公路,路基宽3.5米,路面宽2.5米。公路全程为泥石水沟,简易涵洞,无一处挡土墙及护坡等防护设施,而且坡长路陡,弯急。基于上述情况,很易造成松弛的路基塌陷,路面山体塌方,水沟堵塞等。2007年“8"19”圣帕洪灾,这条公路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余元。若要保持麻风村公路通畅,真正改善麻风村医护条件和病人的生活条件,则终点段4.95公里的路基急需扩宽,水沟、必要的挡土墙及防护坡急需扩建,水毁路段急需修复,还需大量的资金投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