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梁 |
释义 | 1 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山脉中段,西隔黄河同陕西省榆林市相望,东北与省会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接壤。东北倚吕梁山。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6°43′~38°43′,东经110°22′~112°19′之间。辖离石区和中阳、文水、临县、方山、交城、交口、柳林、岚县、兴县、石楼10个县,代管汾阳、孝义两个县级市。面积21143平方千米,海拔高度1000~2000米之间,人口383万。吕梁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梯田环绕。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有煤炭、赤铁矿、磁铁矿、铅矿、白云石、石棉、石墨、大理石等。 中文名称:吕梁市 外文名称:Lvliang City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下辖地区:离石区,汾阳市,柳林县等 政府驻地:离石区永宁中路 电话区号:0358 邮政区码:033000 地理位置:山西省中西部 面积:21143平方千米 人口:383万(2010年) 方言:晋语吕梁片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凤山、北武当山、碛口古镇、杏花村、庞泉沟、安国寺武则天庙等 机场:大武飞机场 火车站:吕梁站 车牌代码:晋J 市花:山丹丹花 著名小吃:碗秃、擦擦、莜面、凉皮、面皮等 行政区划代码:141100 ◎ 城市概况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一般海拔1000——2000米。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43'—38°43'和东经110°22'—112°19'之间。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年平均气温8.9℃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51.7——2871.7小时,无霜期一般为133——178天。全市东西宽约142.16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总人口35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4%。 吕梁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市区境内的骨脊山,古称吕梁山。据《永宁州志》记载:“其名骨脊者,以泰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衡山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骨脊焉”,骨脊的古意与吕梁相通,故以吕梁山引申命名。 吕梁市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地区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历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1971年5月1日,吕梁地区组建。2004年7月撤消吕梁地区和县级离石市,设立地级吕梁市。全市辖一区,即离石区;二县级市,分别是汾阳市、孝义市;十县,分别是交城、文水、中阳、柳林、交口、兴县、岚县、临县、方山、石楼。148个乡镇(81镇67乡),12个街道办事处,3110个行政村,81个居委会。 离石区是吕梁市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吕梁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蕴藏着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三晋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 ◎ 吕梁市领导中共吕梁市委书记 高卫东 中共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 丁雪峰 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 吴志国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牛社威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雷建国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保明 市委常委、市宣传部长:吕改莲 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张效彪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良森 市委常委、文水县委书记:刘云晨 市委常委、吕梁军分区政委:陆崇相 ◎ 行政区划吕梁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省辖县级市。即离石区、岚县、临县、兴县、文水县、中阳县、方山县、柳林县、交口县、交城县、石楼县和汾阳市、孝义市。 地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万人) 邮政编码 政府所在地 吕梁市 21,143 383 033000 永宁中路 离石区 1,323 28 033000 交通路 汾阳市 1,176 42 032200 鼓楼东街 孝义市 948 47 032300 府前大街 岚县 1,509 19 033500 东村镇 临县 2,979 63 033200 临泉镇 兴县 3,167 31 033600 蔚汾镇 文水县 1,064 44 032100 凤城镇 中阳县 1,441 15 033400 宁乡镇 方山县 1,433 15 033100 圪洞镇 柳林县 1,288 33 033300 柳林镇 交口县 1,258 12 032400 水头镇 交城县 1,821 22 030500 天宁镇 石楼县 1,736 12 032500 灵泉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2)》,人口截止2010年底。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划名称 141100 吕梁市 141101 吕梁市辖区 141102 吕梁市离石区 141121 吕梁市文水县 141122 吕梁市交城县 141123 吕梁市兴县 141124 吕梁市临县 141125 吕梁市柳林县 141126 吕梁市石楼县 141127 吕梁市岚县 141128 吕梁市方山县 141129 吕梁市中阳县 141130 吕梁市交口县 141181 山西省孝义市 141182 山西省汾阳市 ◎ 历史沿革春秋时代 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大陵等。 元时期 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 (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石楼为晋宁路辖县。 秦时期 为太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 明时期 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万历四十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 西汉时期 为太原郡境域。 清时期 沿用朝制,建置未变。 东汉时期 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 民国时期 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三年(1914年)1月,永宁县改离石,宁乡县改中阳。民国七年(1918年),增设方山县。 三国时期 为魏国境域,属河西郡。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 西晋时期 境内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属县未变,仅兹氏县改隰城。 1949年 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兴县专区辖有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等11县,汾阳专区辖县有汾阳、孝义、交城、文水、中阳、石楼等9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 ”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 1951年 汾阳专区撤销,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划归榆次专区,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石楼县划归晋南专区。 隋时期 分属于离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楼烦郡、龙泉郡。 1952年 兴县专区撤销,兴县、岚县划归雁北专区;临县、方山、离石、中阳划归榆次专区。 唐时期 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后改太原府)。 1954年 离石、方山二县合并为离山县。 五代时期 境域内所属未变。 1958年-1971年 1958年11月10日,文水、交城二县并入汾阳县,中阳县与离山县合并为离石县,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岚县分别划入静乐和兴县,石楼县并人吕梁县。1959年9月19日除孝义县以外其它各县恢复建置,1961年5月恢复孝义县建置。 1971年5月1日。吕梁地区组建,同时恢复方山县,新增设娄烦、交口二县。 宋代时期 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 1972年-1996年 1972年4月,娄烦县划归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设柳林县。1992年孝义撤县设市;1996年离石市撤县建市;1996年汾阳撤县建市。 金代时期 仅因晋宁军被撤销,辖县改属石州,其它州县的隶属未变。 2003年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建制、设立吕梁市。全市现辖1区10县,受省政府委托,代管两个省辖县级市。 ◎ 人口构成吕梁有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布依族、黎族、羌族、藏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哈尼族、锡伯族、黎族、白族、土族、土家族等民族分布。 ◎ 资源优势吕梁是资源富区,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藏有40多种,含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以上,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白云岩、煤气层等。其中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3%,远景储量1101亿吨,探明储量404亿吨。4号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储量达62亿吨;铝矾土品位高、埋藏浅,预测储量达4.4亿吨,为山西之冠;铁矿石已探明储量9.87亿吨,占全省睥29.41%。地上核桃、红枣、沙棘等经济资源得天独厚;野生动物有国家珍禽褐马鸡以及金钱豹、鹿、獐等,鸟类140多种;小杂粮品种齐全,质优量大。 ◎ 地理位置吕梁市组建于2003年,辖一区十县,代管二市,总面积21143平方千米,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介于北纬36°43'—38°43'和东经110°22'—112°19'之间,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 ◎ 交通状况◎ 概况吕梁市地处吕梁山区,交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落后的状况已有了较大的改善。 ◎ 铁路吕梁市境内有介西、太中银和孝柳等多条铁路。之前孝柳铁路 (即太中银铁路孝义至柳林段的前身)没有开通客运列车,东段的介西铁路南起介休市,北到孝义境内的阳泉曲镇,在介休与南同蒲铁路相连接,每天往返于阳泉曲和省会太原之间的客运列车。列车途经孝义、介休、平遥、榆次等地,太原站的发车时间是早上7点,阳泉曲站的发车时间为下午2点,全程需要4小时40分钟。 2011年1月11日通车的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吕梁境内有交城、文水、汾阳、吕梁等站,其中吕梁站为太中银铁路第三大站,使吕梁真正意义上进入了铁路时代,太原至吕梁路程缩短在三小时之内。 吕梁站是该铁路线上的重要站点。经停的列车可达北京、成都、石家庄、太原、郑州、银川、西安、兰州、宝鸡、榆林、包头等全国一些重要城市。 ◎ 公路307国道与209国道纵横贯穿整个吕梁市,是吕梁与外部联系的重要通道,它们和境内的九条省道、青银高速、太佳高速等组成了遍布全市的快速公路交通网络。位于马茂庄的离石汽车站是吕梁汽车客运交通的枢纽,有开往太原及周边地区的客运班车。 县乡级公路可通达所有乡镇及95%以上的行政村。青银高速公路(G20)是国家干线高速公路,大致沿307国道横穿东西。 ◎ 航空吕梁境内目前正建客运航空机场,在方山大武镇附近。吕梁市区距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约180KM。 ◎ 水运黄河部分河岸有轮渡可连接西岸的陕西省,其余河流因水文条件限制均不通航。 ◎ 自然条件◎ 气候吕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吕梁关帝山主峰一带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而临县、柳林沿河一带较为干旱,降水量通常在450mm以下。 ◎ 水文(一)、水资源总量及其特点 吕梁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47亿立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1.1亿立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9亿立米。水资源总量中河川径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重复量,重复量包括河川基流量4.069亿立米,柳林泉年径流量1.23亿立米,河道渗漏、山前侧向补给地下水的地表径流0.207亿立米,共计5.51亿立米。根据吕梁的自然社会状况,水资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非常贫乏。按1999年全区人口334.54万人计算,人均占有量为433立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0%,比全省平均水平还少30立米。按1999年全区耕地878万亩计算,亩均占有量为165立米,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1.5%,比全省平均水平少40立米。二是分布极不均匀。首先干旱年和丰水年相差悬殊很大,降雨极值比相差达5.93倍。其次年内分配不平衡,占有水资源总量76.7%的河川径流,近三分之二的量集中在汛期,且以暴涨暴落的洪水出现。再次是区域分配不均,平川区每平方公里9万立米,而山丘区每平方公里只有6.5万立米,占平川区的72%。三是日趋衰减。根据《山西省水资源公报》(1997年)公布,1997年吕梁市水资源总量仅有8.821亿立米,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7.1%,其中地表水占4成,地下水占6成。 (二)、水系 吕梁市全境均属黄河流域,以吕梁山为界,河流分为直入黄河和通过汾河流入黄河两个水系,即黄河支系和汾河支系。 1、黄河支系 黄河支系流域面积13786平方公里,河流多源出吕梁山西麓,水源多为潜层地下水涌出,水源不稳定,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比较明显,并且受年度间降水量影响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其中较大的河流有: 黄河干流 自保德县而来,至兴县北会村牛家洼入境,为吕梁市与陕西省界河,经兴县、临县、柳林至石楼县后北头村出界,境内全长296公里。据吴堡水文站观察记录,年平均径流量397.3亿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20.9公斤/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达2.68万立米/秒(1940),枯水期最小流量仅有39.5立米/秒(1978年)。 岚漪河发源于岢岚县荷叶坪山马跑泉,至兴县木崖头乡青草沟村东南1公里处入吕梁境,至裴家川口汇入黄河。河道全长120公里,其中吕梁境内36公里。流域面积2167平方公里,吕梁境内为544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8.59%。多年平均径流量0.94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170万吨,1967年实测洪峰流量2740立米/秒。该河季节性变化较强,冬季有四个月为结冰期(上年12月至下年3月)。 蔚汾河发源于岚县野鸡山,由界河口入兴县境,至张家湾村汇入黄河。据县志载:“管涔以西至合河,皆汉汾阳县城,汾阳北山,汾水出焉”。又因河流经县南蔚山脚下,故名蔚汾河。较大的支流有南川河和交楼河。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478平方公里,河床比降9.73%,多年平均径流量0.757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1440万立方米。据1967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840立米/秒。该河冬季结冰,封冻期三个月,(上年12月至下年2月)。 湫水河 古称临水,亦名龙泉水、秋水。《水经注》谓之“陵水”。发源于兴县白龙山下湫水寺,流经临县湫河川至碛口镇汇入黄河。河全长122公里,流域面积1989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6.5%,多年平均径流量1.05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400万吨,平水期流量1.1亿立米/秒,1967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3670立米/秒。主要支沟有郝家沟、油坊沟、代坡沟、太平沟、城庄沟、榆林沟、安业沟、大峪沟、车赶沟、招贤沟等,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沟共有26条。 三川河由北川、东川、南川河及三川河柳林段合称,流经方山、离石、中阳、柳林四县市,于柳林县石西乡两河口村汇入黄河。三川河全长168公里,河床比降4.14%,流域面积4161.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84亿立方米(含柳林泉流量1.23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4070立米/秒(1966年),年平均输沙量2440万吨。其北川河为三川河正源。发源于方山县北赤坚岭,至离石县城西与东川河汇合。全长90公里,流域面积1456.1平方公里,河床比降6.4%,常年清水流量约0.6立米/秒,年平均输沙量202万吨,年平均径流量0.949亿立方米。北川河上源多为花岗岩和古老变质岩山区,降水较多,水量丰足,河谷双较开阔,宽约1000--2000米,由于河流弯曲,谷中形成了极不对称的两级阶地。东川河位于离石县东北,上源分小东川河和大东川河,在五里铺汇合,全长44公里,河床比与北川河相汇。东川河流域总面积为944平方公里,年平均输沙量804万吨,年平均径流量0.306亿立方米。南川河古称宁乡水,发源于中阳县刘家坪乡界牌岭,由南向北流经中阳县城、金罗等地,在离石县交口镇汇入三川河。南川河上源偏东为枝柯河,偏南为其干流。主河道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835.4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上游为1.6%,下游为1.0%。年平均径流量0.458亿立方米。南川河流域上游为土石山区,面积为5976平方公里,植被较好,年平均输沙量24.6万吨,中下游为黄土丘陵区,面积238平方公里,年平均输沙量569.3万吨。三川河柳林段,一名清水河,由北川、东川、南川河自离石县城至交口镇间汇合而成,向西至柳林县两河口村汇入黄河。全长78公里,河床比降0.38%,流域面积925.5平方公里,河谷宽度500--1200米,年平均径流量0.236亿立方米。 屈产河 又名龙泉水,发源于石楼县东石楼山西侧。流经城关、西卫由曹家垣入柳林县,至石西乡下塌上村汇入黄河。全长74.9公里,流域面积1205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0.93%,年平均流量为0.342立米/秒,洪水期流量为130--240立米/秒,结冰期由上年11月开始至下年1月开始解冻。 2、汾河支系 汾河支系流域面积7309平方公里,河流源出吕梁山东麓,水源系潜水的断层水。由于水源不稳定,河流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其中主要河流有: 汾河干流 自太原市清徐县而来,文水县阎家堡村东一公里处入吕梁境,流经文水县西社村,为吕梁地区与晋中地区界河。在文水县徐家镇村南一公里处出境,又经平遥、介休市至孝义市霍家堡村折而重入吕梁境,至东董屯村南二公里处出境,境内长度共计40公里。据兰村水文站实测:平均流量为21.8立米/秒,含砂量44.2公斤/立米。 岚河亦名岚州河,《岚县志》称:“绿水河”,发源于岚县河口乡马头山脚下,上源亦称岚城河,有普明河、合会河等较大支流,至曲立入娄烦县境后江入汾河。吕梁境内河长56.7公里,流域总面积1146平方公里,本区境内为105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68亿立米,年平均输沙量为547万吨。该河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平水期流量仅有1.8立米/秒,洪水期流量为170立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879立米/秒(1958年)。 磁窑河发源于交城县西北磁窑沟内贺家岭,故名。瓦窑河为其最大的支流。河出磁窑沟后进入平川区,至石侯村合瓦窑河入文水县境,经汾阳至孝义北桥头村汇入汾河。现河道为原汾河故道,河原由交城境内入汾。河全长121公里,流域面积为568.6平方公里,河床比降沟口以上为3.33%,以下为1%,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0万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0万吨。该河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百分之九十的径流集中在汛期,均被下泄出界,上游极少用于灌溉,文水县以下可得洪灌之利。 文峪河古称文谷水,又名文水,为汾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元和郡县志》谓:“文谷水,出交城县西南文谷”。又因河水多波纹,故名。河发源于关帝山脚下,自上而下接纳了东西葫芦水、窑儿河、三道川、二道川水、西冶河、头道川水、峪道河、禹门河、向阳河、阳城河、虢义河、孝河等,至孝义市南姚村东1.5公里处汇入汾河。全长155公里,流域面积411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3203平方公里,平川区909平方公里。据1956年——1984年实测资料,年平均径流量2.56亿立方米,其中最大值5.84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值0.921亿立方米(1972年),汛期径流量为1.11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43%;最大洪峰流量为1751立米/秒(1959年)。该河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12月至下年1月为结冰期。 孝河 正源为况镇河,至薛家会以下先后接纳下堡河、柱濮河、曹溪河,经孝义古城南,东流至芦南村0.5公里处汇入文峪河。全长56.5公里,流域面积460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0.16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为2100立米/秒。 双池河上源为村川河,发源于交口县,先后接纳了大麦郊河、院川河等,至双池镇以下称双池河。全长72.6公里,流域面积为1111平方公里,其中吕梁地区境内982.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10.7%,年平均径流量为0.184亿立方米。 (三)主要泉水 吕梁市境内大于100升/秒的泉水,共有七处,总年径流量为1.53亿立方米。 柳林泉位于柳林镇东龙门会、寨东一带的三川河谷中,属于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内出露的上升泉。泉水呈集中和分散状出露,泉水海拔高度为801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3亿立方米,(流量3.9立米/秒),泉域范围4400平方公里,其中石灰岩裸露面积1700平方公里。泉水来自不同的方向,反映在水质上有明显的差别,河谷北侧的水质较好,南侧因受煤系地层的影响,水质略差。 吴城泉出露在吴城镇驿沟与大东川交汇处,由于呈城逆断层上盘古老变质岩的抬升,阻挡了自东部汇集的岩溶水,形成蓄水构造。流量为170--530升/秒,钻孔单位涌水量4.36--7.6升/秒·米。大者可达26.66升/秒·米。 神头泉位于汾阳市峪道河镇神头村,泉水出露在北--北东向断层带上,地下水由北--西向寒武奥陶系内溶洞水补给,涌水量316--450升/秒,矿化度0.25克/升。泉口标高海拔1127.07米。 峡口泉一名向阳泉,位于汾阳市城西15公里的向阳村西峡口一带,故名。因沟谷的常年侵蚀,使寒武系石灰岩出露在地表,中统石灰岩中的地下水溢出成泉,为一下降泉,泉水由北侧寒武--奥陶系内溶洞水补给,流量为150--175升/秒,矿化度0.26克/升,泉口标高海拔1150.88米。 西冶泉位于中阳县南川河东源枝柯河上,出露在北--北东向离石油房坪--中阳枝柯一线的断裂带上。由于西侧古老变质岩的抬升,阻挡了由东部而来的岩溶水,形成蓄水构造,该泉属于间歇泉,泉水大约以14年为一个周期,每次流出时间为一年,呈散泉。流量150--210升/秒,泉口标高海拔1240米。 水神头泉位于交口县康城镇解家坪村以西,泉水出露自奥陶系中统石灰岩,流量20--252升/秒,水量的瞬间变化很明显。泉口周围的钻探调查均未见到水,据分析该泉为局部上层滞水泉。 枣林泉位于离石区枣林乡枣林村,出露于北--北东向断裂带上,矿物质丰富,水质极好,经质检部门检验,具有极大的保健作用。 (四)地下水 吕梁市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7.9074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为7.0304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的88.91%,其中河川基流量4.957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总量的70%以上;平原区内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264亿立方米,其中重复计算量为1.1494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可采量为2.3819亿立方米,(不包括河川基流量),其中平原区1.8504亿立方米,山丘区0.5315亿立方米。 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丘区内的各条河道上,上游多为变质岩类裂隙水,区内降水量较大,自然植被较好,水源较为充足;中下游一般为碎屑岩类裂隙水,区内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河川基流很不稳定。此外碳酸岩类岩溶水是吕梁境内的主要地下水资源之一,区内碳酸岩类地层出露较广,约在4000平方公里左右,在出露区内形成了一系列的小泉水,如柳林泉、神头泉、峡口泉等,受山前断层影响,一部分作为平原区的补给水源,转入平原区内,一部分补给了境外的郭庄泉和黄河。区内的渗入区,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 平原区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区内地势平坦,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一些城镇、居民地和工业区内,往往造成地下水超采,形成了“漏斗”。 ◎ 土壤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西依黄河,东连太原盆地,辖13个区县市,148个乡镇(81镇67乡),12个街道办事处,3110个行政村,126个居委会,347万人口。全市东西宽约142.16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全市总面积2113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5%,折合面积3169.9万亩,其中农业用地2308.17万亩,建设用地121.78万亩,未利用地739.95万亩。在农业用地中,耕地803.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35%;园地22.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71%;林地1193.09万亩,37.64%;牧草地97.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8%;其他农用地191.3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04%。 ◎ 矿产吕梁市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目前,全市已发现各种成因类型的矿产40种,产地407处,其中大型矿产地40处,中型矿产地63处,小型矿产地30处,矿点及矿化点274处。. ◎ 林产吕梁市森林水平分布,南起石楼县石楼山,北至岚县芦芽山,途径交口县高庙山、中阳县尚顶山、孝义市昔颉岭、离石区薛公岭、交城县关帝、方山县南阳山、兴县黑茶山、临县紫金山、岚县野鸡山,主要树种顺序为:白皮松、油松、华北落叶松;从南到北,从低山到中山,暖温带的栎类杨桦阔叶杂木林到中部、北部高寒山区的侧柏,从栎类杨桦阔叶林逐步过渡到关帝山的华北落叶松、油松为主的针叶混交林。西部自黄河向东直达汾河的森林分布是:黄河东岸残垣沟壑区以红枣为主,分布区域北起兴县裴家川口,南至石楼西山乡共49个乡镇,此外,离石、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的边山乡镇和部分平川区也有分布。黄河丘陵区以刺槐、榆为主,离石三川河、临县渊水河、兴县蔚汾河西岸及岚县小盆地人工栽植有北京杨、新疆杨、加拿大杨为主的杂交品种。吕梁山东麓的孝义、汾阳、交口等县(市)的黄土丘陵阶地以核桃为主,离石、中阳、石楼、临县、柳林、兴县的部分乡镇也有分布。汾河以西的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的平川区则是北京杨、毛白杨等杂交杨占绝对优势,间有旱柳、漳河柳的人工速生丰产林及农田林网。 本区森林分布垂直地带性明显,以关帝山为代表,主峰孝文山.(海拔2831米)下部800-1400米为疏林灌木丛及农耕地,树种以白皮松和侧柏为主;.950-1700米为低山针叶林带,以油松为主,间有白皮松、侧柏,还有次生辽东栎、山杨、桦树、杜梨、五角枫,灌木丛主要为沙棘、橡子类;1600-2500米为阔叶林带,以白桦、山杨为主,间有金腊梅、胡枝子、沙棘灌木丛;1850-2600米为针叶林带,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白松次之;2500-2780米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带。 人工刺槐林垂直分布于海拔950-1400米,核桃垂直分布于海拔700-1200米,红枣分布于600-1000米之间。 吕梁市有林地总面积51.5万公顷,其中成林面积30.3万公顷,灌木林地18万公顷,四旁树4790万株,折合面积3.2公顷,森林覆盖率24.4%。林木蓄积量1823.7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1716.4万立方米。现有疏林地3.2万公顷,未成林造林1万公顷,苗圃地0.1万公顷,宜林地16.3万公顷,25度以上陡坡地14.8万公顷。有林地总面积51.5万公顷中,用材林20.3万公顷,主要分布于省直关帝山森林经营局、黑茶山森林经营局、吕梁山森林经营局所属各林场和吕梁地区所属交口峪岸坪、交城青沿、兴县恶虎滩等23个县林场,主要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山杨、辽东栎、白桦等,油松居首位,总蓄积634.9万立方米,面积9.6万公顷。 防护林1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地区所辖石壁、大陵山、向阳、大石头、韩尾沟、工农山、梁家山、胡堡、紫金山九个林场及中阳军山、离石平顶山等乡村集体林。主要树种有刺槐、油松、侧柏。 薪炭林45公顷,分布于国有林缘地带。 特种用途林7000公顷,主要分布于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交城卦山森林公园、离石安国寺森林公园及方山北武当山等寺院,主要树种为华北落叶松、侧柏。 经济林21万公顷,主要树种为红枣、核桃、仁用杏,柿子。红枣分布在沿黄四县和离石、交城等地,面积10万公顷,年产量10万吨;核桃分布在东部汾阳、孝义、交口等丘陵山区,面积6万公顷,年产量12500吨;仁杏分布在北部冷凉区的岚县、方山等地,面积1.3万公顷,大都为近几年新栽幼树,年产量仅200吨,柿树主要分布在孝义市,面积为850公顷,年产量2500吨。 吕梁市现有古、大、奇、珍稀树木412株,分布在13县市的175处,分26科30属40种,其中古、大、奇树199株,珍稀树213株。古、大、奇树分别为国槐83株、侧柏28株、小叶杨13株、油松12株、核桃8株、旱柳12株、白榆4株、揪树3株、枣3株、垂柳2株、青杨2株、桑树2株、文冠果2株、白皮松1株、杏1株、柠条1株、银杏1株、柳叶鼠李1株、小叶朴1株、单被槭1株、臭椿1株、桃叶卫茅1株、樟树1株、君迂子1株,细裂槭3株,珍稀树种分别为单被槭2株、银杏3株、核桃揪8株、杜仲3株、樱桃1株、.猕猴桃3株、刺五加2株、七叶树1株、樟子松70株、皱皮木瓜3株、板栗18株、翅果油树50株、玫瑰12株。 ◎ 动植物一、野生动物资源 根据资料记载和1988年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吕梁市野生动物分属4纲24目213种,资源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交城、交口、兴县、方山、岚县等地。其中鸟类有14目16科160,兽类有6目16科36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金雕、黑鹳、金钱豹四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苍鹰、大鸢、雀鹰、乌雕、草原雕、白尾鹞、猎隼、红脚隼、红隼、鸳鸯、原麝、獐、黄羊等20种。 褐马鸡 褐马鸡属鸟纲雉科,是我国的国宝,我省的省鸟,也是世界稀有珍禽。其体大如鸡,尾羽22根,呈散发状,如马尾,嘴粉色,足趾朱红,体羽大部分为黑褐色,红眼黑冠,两耳侧还伴有似角状的银白色耳羽,向头后伸延,形态奇丽,.栖息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高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内,喜群居,以松籽、蚁卵、昆虫等为食,性强好斗,不畏强暴,人们往往以此作为顽强精神的象征。其分布目前仅见于我国我省吕梁山系的芦芽山主关帝山以及河北省西部的小五台山地区,该区交城县庞泉沟一带是褐马鸡的集中分布区,区内现有褐马鸡2000余只。 为了保护珍禽,发展森林旅游业,经1980年12月18日省人民政府晋政发297号文件批准,在我市关帝山庞泉沟建立了以保护褐马鸡、黑鹳为主,同时保护华北落叶松次生林的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1983年8月经新疆全国自然保护区工作会议建议,并报请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将该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关帝泉旁林深处,游人褐马共逍遥”。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以其特有的世界珍禽褐马鸡,黄土高原罕见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八方来客,现已成为吕梁的一大旅游胜地。 二、野生植物资源 根据1996年吕梁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和掌握的资料记载,吕梁市野生植物资源分属129科945种,其中木本植物57科115属294种,草本植物72科651种。 吕梁沙棘 吕梁是我省天然野生沙棘的中心分布区,素有沙棘宝库之称。据普查统计:全市现有不同盖度的天然沙棘面积84.73千公顷,约占全省沙棘面积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沙棘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中:盖度在90%以上的面积有6.47千公顷,盖度在60--90%的面积有25.07千公顷,盖度在40--60%的面积有26.3千公顷,盖度在40%以下的面积有26.87千公顷,分别占全区沙棘总面积的7.7%,29.6%,31.1%,31.6%。宝贵、丰富的潜在资源优势为开发利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沙棘的生态效益显著 1、沙棘的适应性强,是其它经济树种不可比拟的。它不仅耐水湿盐碱,而且耐寒耐旱耐瘠薄,在-50℃的严寒和40℃的高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结实,在海拔1000-2000米都有分布。在干旱缺水的地方造林成活率高于其它树种。 2、保水固土力强,是其它树种不可替代的。沙棘根系发达,三年生沙棘主根深2米以下,水平根系延伸6米,侧根繁密,纵枫交错分布于40--50厘米土层内,有极强的固土保水能力,在沙棘林覆盖的地方,可以减少地表水蚀75%,风蚀85%。 3、改良土壤作用大。沙棘根系具有根癌菌,具有固定土壤和大气中氮的作用,比大豆的固氮作用还高2倍。每公斤沙棘林每年固氮180公斤,相当于375公斤尿素。沙棘的枯枝落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贫瘠的土地上,具有明显改良土壤作用。 (二)、沙棘加工利用价值高,开发前景广阔。 沙棘是大自然赐于人类的医药宝库,富含19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现已被世界公认为集天然营养、保健、药用为一身的珍果。 1、沙棘营养丰富。鲜果含有很高的营养成份。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居果蔬之首,据测定:每百克鲜果含Vc800--850毫克,是猕猴桃的2--8倍,枣的2--2.5倍,西红柿的20--80倍,含有机酸3.12--4.67%,含糖5.44--12.5%,含脂肪7--8.81%。 2、药用价值高。沙棘已被国家卫生部列入药食两用植物之一,长期食用沙棘果有强身健体,长生不老的功效,目前临床验证,沙棘油有极强的抗炎生肌、止痛止血,愈合再生,可用于抗辐射、抗疲劳、抗衰老等多种疾病。 3、加工开发前景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沙棘为原料生产的沙棘饮料、食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用沙棘油生产的药品保健品现在也风靡全国。 随着中西部开发的推进,沙棘将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重新认识沙棘,重视发展沙棘,力争实现沙棘良种基地化栽培和加工利用产业化开发,必将对吕梁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腾飞发挥巨大的作用 ◎ 吕梁特色吕梁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能源重化工业也有长足的发展。 吕梁地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梯田环绕,是山西的贫困地区之一。但是,历史给这里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吕梁风光相得益彰,成为今日的旅游地。吕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除煤炭外,还有赤铁矿、磁铁矿、铅矿、白云石、石棉、石墨。大理石等。著名的酒都杏花村就在吕梁地区汾阳市内。武则天、刘胡兰的故乡文水县也在吕梁地区。吕梁地区历史上人材辈出,宋代名将狄青、唐代大诗人宋之问、唐代大将郭子仪也都是汾阳人。 该区旅游资源数量大,个性突出。境内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优美,文物古迹景点甚多,革命纪念地和革命遗址闻名中外,享有“三晋第一名山”的“北武当山”,以其雄伟壮观、山势陡峭、奇岩怪石、刑态神妙而著称。为人国八个鸟类保护区之一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是黄土高原上不可多得的自然风景游览胜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玄中寺”作为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和日本佛教净土法门的祖庭,同样以其山石奇峭、建筑独特、幽净典雅而闻名中外。“蔡家崖”纪念地、晋绥解放烈士陵园、刘胡兰纪念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等一批重要纪念地有极高的学习、纪念价值、也是不可多得的革命纪念胜地。 ◎ 经济发展经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0.1443亿元,比上年增加94.3930亿元,同比增长16.0%。总量排名全省第五,保持了2003年以来平均每年超越一个地市的跨越式趋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028元,比上年净增2575元,主要经济支柱是柳林县的煤炭,中阳县的钢铁,孝义市的铝矿。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5.11亿元,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计划,增速为36.29%。剔除两权价款收入一次性因素,完成103.44亿元,同比增长37.35%,增速位居全省第三。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33亿元,同比增长42.7%,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 吕梁名人刘熹,汉代共王刘登的儿子,汉文帝刘恒的玄孙。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巡视河东各郡县与黄河各县,颁诏书封代共王子刘熹为蔺侯(蔺,即今柳林孟门)。 高金,自号“孟门先生”,明代石州孟门镇南乡高家塔高氏第七代族人。嘉靖五年(1526年)高中头榜进士,授官兵科给事中。史书称他“直道彰于谏垣,仁政流于畿捕,持正不阿,抚台监司交章累荐,且为大用”。石州专为他建起“科第名家坊”。因直言不讳,令嘉靖皇帝畏惮,而被称为“ 天下直臣”。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今离石)人。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张叔平,(1897~1928)山西方山人。出生于农家。民国3年(1911年)入离石县立高等小学,开始接触《孙文学说》等进步书籍。民国4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学生运动。民国12后,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3年夏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暑假,成立太原第一个中共支部,被选为书记。民国14年,领导省学联,反对阎锡山横征暴敛,捣毁省议会,惩治贪官污吏,迫使当局取消征收房税的命令。同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在山西组织“沪案后援会”,发表宣言、通电,号召人民“一致奋起,团结救国”。 王万冰,男,1921年生于山西省离石县孟门镇杨家焉村(今柳林县孟门镇),原后任西南军区空军宣传部长,第二航空预校政委、上海空军政治学院政委。16岁参加革命。抗战爆发后,加入离石县政府在孟门建立的全县最早的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八路军),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战斗在晋西抗日最前线。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78年晋升正军级。1983年被选为上海市第八届人大代表。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因其在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授衔之前离休,故无授衔,而称其为“无衔将军”。 张民觉(1908~1991)美籍中国生殖生物学家、育种学家和甾体避孕药的创始人之一。又名张明觉,字幼先。1908年10月10日生于中国山西省岚县。1933年毕业于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心理系。1938年赴英国,在剑桥大学主攻动物育种和。1941年获博士学位。1945年到美国乌斯特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至今。1961年兼任波士顿大学教授。并任日本畜产学会名誉会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名誉教授。早年从事精液的冷冻保存和家畜的人工授精研究。50年代初,他和G.平卡斯合作,共同发明了以甾体激素为基础的女用口服避孕药,至今仍为全世界妇女所采用。1950年,他成功地移植了的受精卵,提出卵龄和子宫内膜发育必须“同步化”的概念,不仅为家畜的胚胎移植和良种培育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为干扰卵子与子宫内膜的同步发育、控制生育指明了一个新方向。1951年发现“精子获能”的生理现象,为哺乳类卵子体外受精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1959年首先报道兔卵的体外受精获得成功,从此结束了生殖生物学界几十年来对哺乳类卵子体外受精能否成功的争论。到目前为止,多种动物卵子的体外受精及其技术上的改进都首次来自他的研究报道。由于他在体外受精和卵子移植研究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并获美、英、意等国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颁发的奖章。
2 报社社长男,无锡锡山区东北塘镇人,1920年7月出生,1938年初加入医疗队为前线伤员服务并宣传抗日救国,同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9年8月入党,先后在杭大、林县军分区、太行军区辽县军分区、中原野战军五纵、西南军区新华社等单位工作,并任宣传股长、科长、副部长、支社社长、分社社长、《人民战士》报社长,《解放军报》副社长、社长(正军级)。曾参加过抗日战争中晋东南敌后多次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中南渡黄河挺进豫西解放洛阳、郑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及大西南战役,荣立一等功两次,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当选为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吕梁一生从事宣传、新闻工作,撰写过大量文章和评论,主要著作有《抗日游击队的故事》、《俘虏口中的零比七十》、《夜渡黄河》、《血汗筑成的战壕》、《最后的党费》、《前线办报杂记》等。 3 话剧演员吕梁,1993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 ◎ 话剧作品《上海往事——红玫瑰》 《别让心爱的人走开》 《萨姆雷特》 《屋里的猫头鹰》 《正红旗下》 《天堂隔壁是疯人院》 《大于等于情人》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蛋白质女孩》 2005年《偷心》饰 拉里 2009年《意外来客》斯达韦德 2010年 《十二个人》 ◎ 电视作品1998年《周恩来在上海》饰杨登瀛 2001年《生死卧底》饰扎果 2004年《国家机密》饰李石 ◎ 配音作品2010年 《怪侠一枝梅》海瑞(海波饰) 《包青天之七侠五义》公孙策(范鸿轩饰) 2011年 《步步惊心》太子(张雷饰) 《新萍踪侠影》毕道凡(铁鹤饰) 《包青天之碧血丹心》公孙策(范鸿轩饰) 《大唐女将樊梨花》青面尊者 2012年 《轩辕剑之天之痕》杨素 4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授196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一直在东风汽车公司(原名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作至1999年退休。其中,1981年至1999年,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业干部管理学院(均为经国务院批准、由东风汽车公司投资举办的社会大学)工作。 曾任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技术员,第二汽车制造厂党委宣传部宣传教育科长、理论教育科长,技术教育处工人教育科长、干部教育科长,第二汽车制造厂职工中专、汽车工业管理干部学院教务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干部培训部主任、管理工程系主任、教务处长、教学副院长、院党委委员。 应用论文 “工业工程在车间的应用”获学院教学成果1等奖、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 2等奖、国家技术监督局应用成果1等奖;著作有:主编《现代工业企业车间管理》,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主编《现代企业车间管理理论与实践》,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2000年到该院工作,现任机械与汽车工程系主任。 文学方面 2008年设立吕梁文学创作最高奖“马烽文学奖”和吕梁专业艺术最高奖“枣花奖” 5 心理咨询师吕梁,P.E.T.父母效能训练国际认证讲师 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 通感催眠技术创始人 资深催眠治疗师 萨提亚家庭治疗师 美国催眠治疗师学会NGH课程学员 上海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会员 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姑息科特约心理咨询师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心理咨询师 曾师从众多心理咨询名师,经过系统培训,学过精神分析、认知疗法、萨提亚家庭疗法、家庭系统排列、格式塔疗法、NLP等。 长期工作在一线,实战经验丰富,为众多来访者解除了心理困惑。 有着优秀咨询师与生俱来的天资,加上良好的职业素养,还有他丰富而独特的人生阅历,使得他在咨询中能敏感、细腻地体会与帮助对方,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和风细雨间化解多年心结,一时天地间风轻云淡。接受他咨询的来访者常常会有如沐春风之感。 成功的接待过大量咨询案例,内容涉及亲子教育、婚恋情感、人际关系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怖 症、神经衰弱、 网瘾毒瘾戒除、 性心理 障碍、饮食障碍等,尤其擅长治疗各种各样的神经症。 他平和博爱,热心公益,曾受邀参加众多公益活动,郑州电视台、《东方今报》、《河南商报》、《河南安报》、《深圳女报》等媒体有过报道。 擅长:治疗各种类型的神经症,如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综合症)、疑病症等。 6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教授姓 名:吕梁 职 称:教授 学 位:研究生 职 务:工程材料教研室主任 中文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材专业本科毕业,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硕士毕业,曾留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在武汉大学任教二十余年。 研究方向 环境工程工业固体废弃物制造新型建筑材料,新能源再生利用。 学术成就和学术兼职 已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已出版专著两部:粉煤灰水泥、粉煤灰砖的制造技术,《粉煤灰综合利用》杂志连续五届编委。 代表性论文(著作) 1:《粉煤灰性能与利用》,统编教材,电力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武汉大学内部资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