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葡萄黄斑类病毒 |
释义 | 基本信息学名 Grapevine yellow speckle viroid 1 英文名 Grapevine yellow speckle viroid 1(缩写:GYSVd-1); Grapevine yellow speckle viroid 2(缩写:GYSVd-2) 分类地位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科(Pospiviroidae),苹果锈皮类病毒属(Apscaviroid) 葡萄黄斑类病毒-分布该病于1972年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病原很长时间未能分离出来,病葡萄组织中也未观察到病毒粒子。直到1988年,澳大利亚研究表明其病原为葡萄黄斑类病毒(GYSVd-1和GYSVd-2)。之后,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相继报道有此病。我国辽宁、山东等地也见有此病发生。 葡萄黄斑类病毒-寄主植物自然条件下侵染葡萄(Vitis vinifera)。 葡萄黄斑类病毒-危害情况病株于初夏时才显症.到夏末则更为严重。症状主要表现在叶上,产生黄色斑点或形状不规则的黄色班块,有时出现黄色环斑或班驳。病斑多分布于主脉或侧脉附近。与葡萄扇叶病毒复合涅染,产生镶脉症状(Szychowski等,1991)。 除黄斑类病毒的以外,从葡萄上还检测出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SVd)、柑桔裂皮类病毒(CEVd-g)、澳大利亚葡萄类病毒(AGVd)和葡萄类病毒黄瓜株系(GVd-c),但这4种类病毒在葡萄上的致病性尚未明确(Semancik等,1992)。BYSVd-1和 GYSVd-2在黄瓜上不产生症状,而HSVd、AGVd和CEVd在番茄上以及HSVd和GVd-c在黄瓜上则均可产生明显症状。 葡萄黄斑类病毒-形态特征GYSVd(GYSVd-1和GYSVd-2)为单链环状的RNA分子,长367个核苷酸残基,能形成类病毒典型的杆状二级结构。GYSVd与苹果锈皮类病毒(ASSVd)有37%的序列同源性,与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科的其它类病毒也有一定的同源性。GYSVd缺乏该科大多数类病毒具有的中央保守区,但与ASSVd中央区序列保守,且都含有稳定的回文结构(Koltunow等,1988)。 葡萄黄斑类病毒-生物学序列登录号: NC_001920 AB028466 AB028465 AF059712 X87917 Z17225 X87928 X87927 X87926 X87925 X87923 X87924 X87913 X87912 X87922 X87921 X87920 X87919 X87918 X87916 X87915 X87914 X87911 X87910 X87909 X87908 X87907 X87906 X87905 J04348 X06904 葡萄黄斑类病毒-传播途径GYSVd田间的传播方式不太清楚,可能通过嫁接传播和机械传播,Wah等(1999)发现其可以通过种子传播。 葡萄黄斑类病毒-检疫与防治鉴别寄主反应:未见报道。 聚丙烯酰胺凝胶: 匀浆的叶片用酚抽提除去多酚与多糖类物质,上层水相经DEAE-纤维素柱子纯化可用于非变性电泳,切下相应的条带在变性条件下(含8M的尿素)进行第二向电泳可将细胞RNA与类病RNA分开,进硝酸银染色后可观察到特异性的类病毒条带。 RT-PCR: 合成GYSVd特异性的引物,以提取得植物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来检测。 Dot blot 或Northern blot杂交:样品经RT-PCR扩增后用同位素标记GYSVd探针进行杂交,可用于检测葡萄组织中极其微量的类病毒。(Staub等,1995)。 检疫措施 禁止从疫区进口葡萄及其相关的繁殖材料,如有特殊需要进口时应限制进口数量,并有出口国的检疫证书。 防治方法 利用无毒繁殖材料 : Duran等(1988)利用含有1-2个叶原基的葡萄茎尖进行分生组织培养(0.1-0.2 mm)获得了无毒材料。茎尖脱毒培养获得的植株必须经核酸杂交进一步鉴定无毒后发可种植。 污染器具的消毒: HSVd通过农具,特别是刀具类(剪枝剪、嫁接刀、镰刀等)容易传染,因此,已污染园地刀具的彻底消毒,以防止其向健壮株的污染则更加重要。用1%福尔马林、1%NaOH、5%NaCl、5%Ca(OCl)2或5%Na3PO4等消毒液浸渍10分钟即可。除福尔马林外,其它4种消毒液均为pHl2以上的强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