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详细注解

潞〈名〉

拼音:lù 注音:ㄌㄨˋ

简体部首:氵,部外笔画:13,总笔画:16

繁体部首:水,部外笔画:12,总笔画:15

五笔86&98:IKHK 仓颉:ERMR 郑码:VJRJ

笔顺编号:4412512121354251 四角号码:3716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F5E

基本解释

lù ㄌㄨˋ

〔~河〕水名,即中国北京市通县以下的北运河。

〔~江〕水名,即中国云南省的怒江。

方言集汇

粤语:lou6

客家话:[客英字典] lu5 [台湾四县腔] lu5 [海陆丰腔] lu6

潮州话:罗污6(赂)

English

river in northern china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古水名。即今山西浊漳河 [Lu River]

其浸汾、潞。——《周礼》

(2) 春秋国名 [Lu state]。如:潞氏(单称“潞”或“路”。为赤狄的一支。故址在山西省潞城县东北)

(3) [形] 假借为“羸”(léi)。瘦弱,疲病 [thin and weak]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吕氏春秋·不屈》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潞 ·康熙笔画:16·部外笔画:12

《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音路。水名。《周礼·夏官·职方氏》冀州,其浸汾潞。《注》潞,出归德。 又江名。《广舆记》云南永昌军民府城北有潞江。 又州名。《广韵》春秋初为??国,唐为潞州。 又古齐邑名。《左传·哀十七年》齐人伐衞,执般师以归,舍诸潞。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潞

冀州浸也。上党有潞县。从水路声。洛故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冀州浸也。周礼职方氏曰。冀州、其浸汾、潞。郑云。潞出归德。此谓潞卽洛耳。按班、许皆云洛出归德北夷畍中。汉归德在今甘肃庆阳府境。洛水在今陕西同州府境入河。非冀州地也。且雍州旣曰其浸洛矣。安得又为冀浸。郑注於雍州云洛出怀德。冀州云潞出归德。葢由株守地理志。而未思志归德下言其源、怀德下言其委。一水两言。不当改洛为潞。以属冀州。自雍入冀。古无此水以当之。许但云冀州浸。不言何出何入。不欲强为之说。葢此浸自周初迄汉。湮??不彰。古今变迁。大类如斯。如大河故渎。泲水枯绝。沔水不出嶓冢。皆无可疑者。班、许皆不言潞之源流。此可以正郑注矣。阚駰曰。潞县有潞水、为冀州浸。卽漳水也。善长亦谓无他大川可以为浸。惟漳水耳。此非许意也。周礼川漳、浸潞竝言。则非一物。上党有潞县。上党郡潞县、二志同。今山西潞安府潞城县县东北四十里有故潞城、汉县葢治此。春秋宣十五年。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皃归。前志曰。潞县、故潞子国也。按潞国以水得名。从水。路声。洛故切。五部。

通“略、路、落、露”

潞、略、路、落、露----露即败义。《逸周书·皇门》:“自露厥家。”意谓:自败厥家。《管子·四时》:“国家乃路。”《吕氏春秋·不屈》:“土民罢潞。”《庄子·天地》:“无落吾事!”路、潞、落三字都同“露”,训败,即它们音义都相同。又《说文》:“略,经;略,经略土地也。”《小尔雅》:“略,界也。”相承以落为之,诸有界域皆日落。所谓村落、篱落、部落,皆古今通用语。两物之间亦日落,辽东人谓两山之间为山落子。故古书中落、略、路、露、潞五字,音义转辗相通。(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0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