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头蜈蚣 |
释义 | 龙头蜈蚣风筝实际上是集龙头和蜈蚣为一身的结合体。在我国北方,扎制蜈蚣风筝已有相当的历史,尤其是京津一带的蜈蚣风筝,放飞于天空,左右摆动,颇有一番风趣。潍坊的风筝艺人们在漫长的艺术劳动中,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追求,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将龙头和蜈蚣的躯体谐和地揉在了一一起,昔日的蜈蚣倏然变成了一条长龙,同样是蜈蚣风筝,艺术却得到了升华,令人耳目一新。 历史传承古书《尔雅翼》中谈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我国民间也有一首关于龙的民歌:“牛头鹿角眼如虾,鱼鳞鹰爪蛇尾巴,如欲画出活龙现,九曲三弯总不差”。人们对于龙的形象,虽大致相同,却不尽一致。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就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了千姿百态的龙。潍坊由于区域、风俗以及欣赏习惯等诸条件的关系,在塑造龙的形象,尤其是在龙头的造型上形成了独具的地方特色。龙头蜈蚣风筝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地域龙的明显特征是吻短口方,头部形象集中。这种造型,使其产生出了双重的艺术效果,既把龙的雄豪、矫健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勾勒出一个充满沽力、顽皮逗人的艺术形象。经过艺人们的加工美化,这条龙张口昂首,两腮扇动,牛鼻上翘,闪烁两眼,恰似真龙喷云吐雾,升腾于碧空之间。 广东阳江也有自己特色的龙头蜈蚣. 工艺特色1.龙头蜈蚣风筝在造型上与潍坊刺绣二龙戏珠、剪纸龙风呈祥、嵌银巨龙屏风中的龙,甚至年画灶马上的龙、节日街头舞动的龙是大致相同的。为了增强龙头蜈蚣风筝的放飞效果,艺人们在制作时进行了某些技术处理)从而使这条龙的造型更具有了地方特色。 2.阳江风筝的“龙头蜈蚣”腰节上用带有草根的茎作横杆。横杆的两端没有羽毛或纸穗带,只用自然的草根当作阻尼,每个腰节下面有一纸舌,随风飘动。这种风筝的设计制作采用“仿生学”原理,巨者可达100多米长。放到高空时,能摇头摆尾,栩栩如生,还能进行特技表演。 相关资料龙头蜈蚣风筝不同于一般的串式风筝,它有一个立体龙头,结构之复杂,扎制之困难,可谓传统风筝之首。通常要用一百多恨竹条,分别扎成龙头的骨架以及耳。眼、鼻和腮、须、角,尔后巧妙地组合为龙的形象:即使是眉毛、腮须、额间红痣也都用细竹扎制得十分精细。在形体上,有的龙头数尺高)身长百余米,有的小如核桃,置于掌上即可放起。龙头蜈蚣风筝在绘画艺术上充分体现了潍坊风筝的地方色彩。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形成了基本的两大类。一种是色彩淡雅的文人国画风格,这是自近代以来形成的一个风筝绘画流派,它在绘制上有独具的特点,观赏价值极高,曾多次在风筝比赛中为潍坊争得了荣誉。另一种是色彩浓艳的民间传统绘画风格,龙头蜈蚣风筝即是这种传统风筝的代表作。它的色彩特点形成,与潍坊民间的绘画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清代以后,兴盛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业和潍县城里画匠绘制神轴的普及,为民间风筝的绘画提供了条件,色彩也深受其影响。从绘制上,它吸取杨家埠木版年画大红大绿的特点,以群青和黄、白、大红等颜色构成了对比强烈的色调。在构图布局上,重大色块浓抹,产生了热烈明快的艺术气氛,这样绘画,远观近看皆宜,放飞于空中,形象更加逼真,具有特殊的空间赏视效果,因此,多少年来一直深受人民的喜爱。 综上所述,龙头蜈蚣风筝从题材、造型,色彩等诸方面无不代表着潍坊风筝的地方特色。进一步加强对这一传统风筝的理论探讨,对于潍坊风筝继承传统、发展创新以及保持自己的艺术个性等,必将获得有益的启示。 龙头蜈蚣是什么?是一种光芒,一种荣耀,是这座城市自尊、自信的源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