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骨山 |
释义 | 1 北京市房山区龙骨山龙骨山是中外驰名的一座山,在房山区周口店西。因山上盛产中药龙骨而得名。这些龙骨是怎么来的呢?大家都知道,大约在五、六十万年前,在这座小山上的天然洞穴里,居住着一种原始人类,这就是“北京人”、在距今大约十万年前,这里又有新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也生活在这座山顶部的洞穴里。北京人、新洞人、山顶洞人都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他们死了以后尸骨存留在洞穴中变为化石。同时,他们捕杀的大量的动物骨骼也在洞穴中堆积起来,变成化石。由于古人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将这些化石误认为龙骨遗骸。它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因为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在山上的洞穴中生活居住的时间很长,有几十万年之久,因此这座山上出产的龙骨就很多,人们就称这座山为龙骨山。从本世纪二十年代首次发现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之后,龙骨山便中外驰名。因为它是北京人、新洞人、山顶洞人的故乡,是研究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的科学基地。 2 黑龙江省嘉荫县龙骨山又名嘉荫龙骨山,嘉荫龙骨山位于喜荫县境的黑龙江省右岸,在县城西南约10公里处。在东起永安屯东山,西至鱼亮子之间,长约20公里的江岸向里延伸300米的范围内多有恐龙化石分布。其中,由小滚子沟至安阳河口之间有4个层位,埋藏最为集中。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30°13′30″-15′27″,北纬48°51′15″-51′27″。时代属白垩纪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其地层属鱼亮子组。 龙骨山原无名,20世纪70年代省内古生物工作者从这里发掘出土大批恐龙化石,群众称之为龙骨山,后由嘉荫县人民政府正式命名,同时将化石产地命名为"龙骨山遗址"。 1915-1917年,俄国地质工作者曾到龙骨山一带考察并采集一批恐龙化石,组装成一具高4.5米、长8米的恐龙化石骨架,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至今仍陈列在列宁格勒地质博物馆。1978-1979年,黑龙江省古生物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1000多件恐龙化石,并装架成3具较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同时发现的有白垩纪的鸭嘴龙、霸王龙、似鸟龙、龟鳖类、鱼类及叶肢介、介形虫等无脊椎动物化石和玄铃木、昆兰树等多种被子植物化石。这说明了当时黑龙江地区处于温暖、潮湿、地势低平、湖泊众多、动植物十分繁茂的自然环境之中。 嘉荫龙骨山临江壁立,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登山顶可一览界江风光。每年夏秋季节游人络绎不绝。 (1)龙骨山(见图)1981年被黑龙江省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5月至1979年9月经省博物馆牵头挖掘古文物恐龙化石1432件,经组装的两具平头恐龙复原骨架,现陈列在省博物馆。龙骨山为研究恐龙、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物提供了宝贵资料。 截至目前,在龙骨山一带已挖掘出恐龙化石1432件。通过化石分析,证实龙骨山遗址是一个恐龙聚集地,至少有东北鸭嘴龙等3个种类。 黑龙江沿岸有恐龙骨化石早在清代初年就已经被发现。康熙巳丑科进士方式济到黑龙江省探视流放的父亲时,写下的《龙沙纪略》中写道:“龙骨,艾浑江岸数尺下恒有之。或曰龙蜕,或曰孽龙谪而死者。”艾浑,即瑗珲,驻副都统,当时的嘉荫为瑗珲辖地。这句话是说:“瑗珲江岸数尺下经常发现很多龙骨。有人说,龙骨是龙蜕下的骨,也有人说是龙在天上犯了罪孽被天神贬谪而死去的。其实,中国人崇拜的图腾龙,大自然中根本就不存在。这里说的龙骨就是恐龙或其它古生物的骨化石。 恐龙是已经灭绝的史前爬行动物,是爬行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大类成员。它们生活在地球历史中的中生代。 大约距今7000万年前至一亿年之间,龙骨山所处的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草木茂盛,环境稳定,有湖滨、河畔、沼泽、森林、平原、高地,恐龙在这里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地生活着,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倘允许我猜测,可能是因为连日的暴雨,酿成了一场大洪水。突然而来的洪水,在恐龙还来不及躲避的瞬间,将它们吞噬进去。它们被江水翻卷着,冲撞着,很快就失去了生命。它们的身体也被洪水撕扯成残躯断骸,随水漂流,飘到龙骨山这里搁了浅。它们与那些同命运的动物、植物的残体一起,隔隐淤泥里。事情也非常凑巧,这里又发生了泥石流,大量的泥沙将它们以及接踵而来的残骸深深地埋在下面。恐龙的遗体被掩埋后,肌肉、内脏、皮肤和角质部分慢慢腐烂分解,剩下的骨头逐渐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代替并且石化,成为今天龙骨山的恐龙化石。原来那些惊恐、挣扎、绝望的恐龙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随着龙骨山恐龙化石出土地的发现,它们居然成了耀眼的明星,成了重要的科学财富,这也算是不幸之后的万幸吧。 (2)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著名的古人类遗址所在地,1929年在这里出土了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猿人遗址,后来又出土了距今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的遗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