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亚丁 |
释义 | 人物信息刘亚丁,男, 1959 年 6 月生于 四川省内江市。 文学博士、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兼任川大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 人物经历1978 — 1982 年在四川大学中文系就读,获学士学位, 1982 — 1985 年就读吉林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从师刘翘、李树森副教授,获硕士学位, 1999 — 2003 年就读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从师项楚教授,获博士学位。 曾在莫斯科大学( 2001 — 2002 )、斯塔夫罗波尔师院( 1989 — 1990 )做访问学者。出版《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苏联文学沉思录》、《顿河激流 —— 解读肖洛霍夫》、《风雨俄罗斯》等专著,合译《肖洛霍夫秘密生平》等书。在《外国文学评论》、 《 Роман-журнал ⅩⅩⅠ века 》 、《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争鸣》、《中国文化研究》、《俄罗斯研究》、《东北亚论坛》和《读书》等杂志发表论文,在《世界文学》等杂志发表翻译作品。若干篇文章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摘录,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 现在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神话与现实: 20 世纪下半叶苏联 / 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肖洛霍夫研究史》、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项目子项目《佛教灵验记研究》、 211 工程项目《外国文学名著重读》、负责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外国文学》。 讲授《外国文学》(本科)、《俄国文学》(硕士)、《专业外语》(俄语,硕士)、《俄罗斯文学专题研究》(博士)、《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博士)等课程。 学术成就一、论文、访谈录、随笔、译文(凡未署名者为刘亚丁独著) 《切格姆的桑德罗》(俄罗斯作家法·伊斯坎德尔长篇小说选译, 7 万多字),刘亚丁译,《世界文学》 2006 年 3 期。 《彰显与遮蔽:文学的叙事与文学史的书写》,《俄罗斯文艺》 2006 年 1 期,刘亚丁、何云波。 《我干吗不愿当女权主义者》(俄罗斯娜·哈特金娜原作),刘亚丁译,载《小说山庄》,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年。 《近十年俄罗斯肖洛霍夫传记著作过眼录》,《俄罗斯文艺》 2005 年 3 期。 2005 年 11 月 15 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大会上宣读并提交此文,后被《文艺报》以《还一个真正的肖洛霍夫》为题目发表( 2006 年 1 月 10 日),又被《新华文摘》 2006 年 9 期摘录。 《个人毁灭与英雄崇拜 ——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文学阐释之一》,《外国文学评论》 2005 年 1 期。 《请别称呼我的姓》(俄罗斯纳·托尔斯泰雅原作),刘亚丁译,《外国文学动态》, 2004 年 5 期。 《心里的琴弦是怎样拨响的》,《读书》 2004 年 6 期, “ 大公报网站 ” 2004 年 7 月 4 日 全文转载 。 《远逝的记忆》,《书屋》 2004 年 6 期,何云波、刘亚丁。 《战地恋歌》,《人民日报》, 2004 年 5 月 14 日 , “ 新浪网 ” 5 月 14 日 全文转载。 《 “ 中国好奇 ” 与 “ 拾遗补阙 ” 》,《俄罗斯文艺》 2004 年 2 期。 《我们的空中城堡是最坚固的》,《外国文学》 2004 年 2 期。 《写学术笔记,治理不良学风》,《学术月刊》 2004 年 1 期, “ 中国公法网 ” 2004 年 10 月 30 日 全文转载。 《价值多元与保尔的命运》,《俄罗斯文艺》 2004 年 1 期。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大有可为——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个案》,《四川省情》,刘亚丁、杨黎兰, 2003 年 11 期。 《佛像灵验记及其文化意蕴》,《中国文化研究》 2003 年 3 期(夏之卷)。 《 “ 天花 ” 源流考释》,《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一辑,巴蜀书社, 2003 年 5 月。 《 “ 天花乱坠 ” 典出考》,《四川大学学报》 2003 年 3 期 。 《肖洛霍夫的多重话语》,《外国文学评论》 2002 年 4 期,何云波、刘亚丁。 《双城文化巡礼》,《四川省情》 2002 年 12 期。 Три жизни Михаила Шолохова в Китае , Роман - журнал ⅩⅩⅠ век , 2002 г . , № 9 (《肖洛霍夫在中国的三种生命》,《 21 世纪小说月刊》 2002 年 9 期) . 《赫尔岑大院里的亡灵》,《文艺争鸣》 2002 年 6 期。 《心灵召唤我写出肖洛霍夫的真相 —— 俄罗斯作家瓦 · 奥西波夫访谈录》, 《文艺争鸣》 2002 年 5 期。 《关于一个伟大作家的对话》,《外国文学动态》 2002 年 5 期。 《俄罗斯顶尖学府》,《 21 世纪》 2002 年 10 期。 《轰动性:俄罗斯文学的新标准 —— 新潮文学蠡测》, 《俄罗斯文艺》 2002 年 3 期。 《找寻 “ 保尔 · 科察金 ” 》 ,《万象》 2002 年 9 期。 《顿河边的朋友》,《四川日报》, 2002 年 8 月 30 日 11 版 《双城记》,《城市改革与发展》 2002 年 4 期 《旁观者的管见 —— 浅议与俄罗斯文化交流战略》,《东北亚论坛》 2002 年 3 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 2002 年 11 期复印本文。 《姓苏未必就姓马 —— 与张冠华先生商榷》,《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2 年 3 期。 《俄罗斯文艺》 2002 年第 3 期摘录本文。 《俄罗斯的文学史家成熟了?》,《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2 年 3 期(笔名文力)。 《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神州学人》 2002 年 5 期。 “ 北方留学网 ” 等网站转载此文。 《再访俄罗斯》,《比较文学报》 2002 年 4 月 15 日 《寻找〈静静的顿河〉手稿的过程 —— 访非 · 库兹涅佐夫通讯院士》,《中华读书报》 2002 年 3 月 27 日 。 “ 光明网 ” 等网站转载此文。 《俄罗斯作家走向联合:继承苏联文学的财富 —— 访非 · 库兹涅佐夫通讯院士》,《文艺报》, 2002 年 3 月 19 日 。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2002 年 5 期复印此文。 В 20 декабря 2001 г . в ступил с докладом”О некоторых страницах истории знакомства Китаея с творчеством А.А.Фадеева”на научной коференции , посвященной 100-летию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А.А. Фадеева в ИМЛИ РАН. ( 2001 年 12 月 20 日在俄国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的 “ 纪念法捷耶夫 100 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 上做《法捷耶夫在中国传播的若干史实》的大会发言 ) 《雷雨中的闲云野鹤 —— 关于帕斯捷尔纳克的对话》, 《俄罗斯研究》, 2001 年第 3 期,刘亚丁 何云波。 《精神的流浪者 —— 关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对话》,《俄罗斯文艺》, 2001 年第 3 期,何云波 刘亚丁。 《反贫困斗争的珍贵历史文献》,《文艺报》, 2001 年 7 月 17 日 。 《敦煌卷自的命运》(译文),载《岁久弥光》论文集,巴蜀书社, 2001 年 1 月。 《解读肖洛霍夫》,载《回顾与前瞻 · 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二十年( 1979 — 1999 )会议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 2001 年 3 月。 《果戈里和我们》,《中国图书商报 · 书评周刊》, 2001 年 3 月 15 日 。 《〈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译者序》 ,《文汇读书周报》, 2001 年 3 月 3 日 。 《猜度斯大林》,《读书》, 2001 年第 1 期。 《用鼻、用眼、用耳、用心去读 —— 屠格涅夫〈树林与草原〉赏析》,《名作赏析》, 2000 年第 5 期。 《肖洛霍夫的写作策略》,《外国文学评论》, 2000 年第 3 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2001 年 1 期复印本文;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 2001 年卷》摘录本文。 45 .《肖洛霍夫的两种声音 —— 重读 < 静静的顿河 > 》,《环球时报》, 2000 年 6 月 30 日 。 该文载鄢晓霞编《解读大师 · 教科文读本 · 文学卷》,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 年;载薛华栋主编《与诺贝尔奖较劲》,学林出版社, 2002 年;载《二十世纪文学回顾》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年。该文被 “ 人民网 ” 、 “ 新华网 ” 、 “ k12 教师频道 ” 和 “ 三福书屋 ” 等网站登载。 《中心与边缘之间 —— 关于肖洛夫的对话》,《俄罗斯文艺》, 2000 年 1 期,何云波、刘亚丁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 2001 年卷》摘录本文。 《人的命运 —— 格利高里 · 麦列霍夫评论史》 , 《四川大学学报》, 2000 年 1 期。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 2001 年卷》摘录本文。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上海, 2001 年 1 期摘录本文。 《敦煌卷子的命运》(苏联费德林原作),刘亚丁译,《中外文化与文论》第 7 辑( 2000 年)。 获奖情况: 1 .第十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顿河激流 —— 解读肖洛霍夫》,独力, 2003 年 3 月。 2 .第八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欧洲小说史》,排名第三, 1999 年 3 月。 3 . 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文化原典阅读与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探索 ”,排名第三, 2005 年。 科研项目: 一、独力承担项目 1 . “ 肖洛霍夫研究史 ” ,国家社科基金, 2005 — 2008 。 2 . “ 神话与现实: 20 世纪后半叶苏联 / 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 2005 — 2007 。 3 . “ 灵验记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 “ 中国俗文化分体研究(二) ” 的子项目, 2002 — 2004 年。 4 . “ 外国文学名著重读 ” ,四川大学 211 工程项目, 2002 — 2005 年, 5 . “ 中苏农村题材文学比较研究 ”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项目, 2001 — 2003 年。 6 . “ 肖洛霍夫的创作与苏联文学的关系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996 — 1998 年 7 . “ 苏联文学再评价 ” ,美国亚洲基督教高教联合董事会项目, 1994 — 1996 年。 二、参加项目 1 .参研 “ 苏联文学:历史的反思 ” 项目,国家社科基金 “ 九五 ” 重点项目, 1996 — 1999 年。 2 .参研 “ 欧洲小说史 ” 项目,国家教委社科项目, 1997 — 1999 年,任副主编。 3 .参研 “ 文化原典阅读与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教育部新世纪教改项目, 2001-2003 ,排名第 三。 人才培养: 讲授《外国文学》(本科)、《俄国文学》(硕士)、《专业外语》(俄语,硕士)、《俄罗斯文学专题研究》(博士)、《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博士)等课程。 指导本科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指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俄国文学、中外文化与文学和中外文学关系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获得荣誉两次获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