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家口 |
释义 | 刘家口 在河北省卢龙县城北34公里处,地处秦皇岛市西北隅,是秦皇岛境内长城最后一关,始建于明洪武初年。 刘家口两侧山势较缓,一道河水由关口流过。因此,关口建筑成高大的过水关楼。砖砌敌楼长10米,宽9米,高12米,里面能容百人戍守。敌楼下开设高达6.36米的过水洞,即南北向关门,内侧门额有石匾,书“刘家口关”。敌台北墙和南墙各开6个箭窗,东西墙各有一门一窗,门通两侧城墙顶面。今两侧城墙已不存。台顶有宽大的铺房。楼内中间墙上嵌有一碑,记载万历六年(1578年)重建情况。刘家口关,是河北境内长城上保存最好的过水关楼。 刘家口与永乐皇帝朱棣称帝还有一段渊源。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身为燕王,驻北平。一天与诸将商议征讨宁王朱权。有将领说:“征宁王必经松亭关(今喜峰口),关隘险要,恐难过去”。朱棣说:“从刘家口出关走近路攻之,不数日可达大宁(今内蒙古宁城)”。于是出兵刘家口,星夜北上。十月,用计攻下大宁,活捉宁王,收编大宁和朵额三卫,南下轻取松亭关。4年后燕王废建文帝自立为帝。正是“金塘不解萧墙患,粉蝶曾同束马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