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淮郡 |
释义 | 西汉置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临淮郡,郡治徐县(今苏北泗洪县南),下辖徐县、赘其县、高山县、盐渎县、取虑县、犹县、开阳县、射阳县、淮浦县、东阳县、僮县、海陵县、淮阴县、淮陵县、下相县、富陵县、播旌县、西平县、睢陵县、盱眙县、舆县、堂邑县等29个县。新朝始建国元年(9)改名淮平郡。东汉初,并入东海郡。 东汉建武十五年四月丁巳,刘秀封其子刘衡为临淮公,改临淮国。十七年六月癸巳,未及封王,无子,国除为临淮郡。东汉临淮郡仍治徐县,领下邳县、徐县、高山县、取虑县、淮浦县、淮阴县、淮陵县、下相县、潘旌县、睢陵县、盱台县、夏成县、夏丘县等县。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取消临淮郡,置下邳国。改治下邳县(今江苏邳州市之下邳故城)。 西晋置太康元年(280年),分下邳国在淮河南岸的县置临淮郡,治盱眙(今江苏盱眙市区北),领高山县、赘其县、淮陵县、司吾县、徐县、盱眙县、潘旌县、高邮县、下相县、东阳县等10个县,永宁元年(301年),临淮郡更名为临淮国,义熙七年(411年),改设盱眙郡。 南朝宋置刘宋初复置临淮郡,治海西县(江苏灌南县境内),领海西县、射阳县、凌县、淮浦县、东阳县、长乐县六县。南齐建武二年(493)省。 东魏置北朝东魏武定六年(548)取粱之仁州,置临淮郡(治今安徽固镇仁和集)。临淮郡领已吾县(治今安徽固镇仁和集)、义城县(治今安徽怀远县拖城)。 北朝北齐废临淮郡及其属县,置临淮县(治今安徽固镇仁和集)。 大业年(605~617)初,并临淮县入谷阳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