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释义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可追溯到东北文物工作队,建于1954年,后改称为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1986年正式独立改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着全省考古、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对外宣传、对地方文物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等任务。多年来,累计6项重大考古发现,姜女石秦汉行宫遗址、喇嘛洞墓地、康家屯城址的发掘工地还分别获得了全国优秀考古工地二、三等奖。已发表的考古报告和论文达数百篇,专著数十部。1998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1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中文名: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简称:辽宁考古所

创办时间:1954年

现任所长:李向东(研究员)

现任副所长:李新全、 华玉冰、吕学明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九纬路19号甲

简要概况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是全省最大、且唯一具有团体发掘领队资质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主要负责全省地上、地下文物的调查、发掘、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并对各市、县的文物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辽宁的文物考古机构建国前就已经成立并开展工作了。1948年11月沈阳解放,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随即从哈尔滨迁来沈阳,接管了国民党政府的“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古物馆”。1949年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古物馆”定名为“东北博物馆”。1954年4月,东北地区文物工作队成立,由东北博物馆代管。9月,东北文物工作队并入东北博物馆,称东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1959年1月,东北博物馆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东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亦改称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

1987年1月,辽宁省编委批准,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从省博物馆划出,在此基础上组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省范围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科学研究工作;受行政部门的委托,开展相关的文物保护工作;对地方文博单位进行业务指导。

东北博物馆成立后,尤其是东北文物工作队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在东北博物馆刚刚成立不久的1949年7月,就由李文信先生主持发掘了沈阳小西边门外辽开泰四年李进石棺墓,这是东北博物馆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工作。1950年4月又组织了对黑龙江依兰倭肯哈达新石器时代洞穴等遗址的发掘,1951年8月对旅顺牧羊城、营城子壁画墓,吉林西团山、骚达沟,黑龙江故乡屯、昂昂溪等重要遗址进行了调查。1953年春,举办了东北地区文物博物馆干部培训班。此后又相继对鞍山汉墓、辽阳地区汉――战国墓地、三道壕汉代村落遗址、西丰西岔沟墓地、喀左鸽子洞旧石器时代洞穴、北票丰下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并对全省进行了初步的文物普查。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的考古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旧石器时代的金牛山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牛河梁遗址、秦汉时期的姜女石遗址,以及查海、新乐、后洼、小珠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水泉、康家屯等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五女山山城、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朝阳龙城宫城南门遗址的发掘,都取得了重要收获,初步建立起了辽宁古代文化编年框架。牛河梁遗址、姜女石遗址,康家屯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五女山山城、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朝阳龙城宫城南门遗址还分别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辽宁省考古所与外国考古学界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除与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外,与美国彼兹堡大学、韩国釜山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东京国立博物馆等也都有密切的联系。

已编辑出版了《东北文化》、《辽东半岛石棚》、《马城子》、《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辽代铜镜研究》、《东北亚考古学研究》、《东北亚旧石器文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燕文物精粹》、《五女山》、《辽宁考古文集》、《朝阳北塔考古发掘与维修报告》、《惠宁寺迁建报告》等发掘报告和考古文集。金牛山、小孤山、牛河梁、姜女石、查海等遗址的发掘报告即将出版。

目前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定编59人,专业人员占三分之一略强,以青年居多,均来自于全国各大学考古专业。所内设行政办公室、保卫科和3个研究室。第一研究室负责藏品、档案、图书、标本室管理和业务综合工作;第二研究室负责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资料整理、报告编写及相关的文物保护工作;第三研究室负责文物保护与修复、测绘、摄影等技术性业务工作。另外在金牛山、牛河梁、姜女石遗址分别设有考古工作站。

近年的主要工作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历年积压的考古资料整理、编写报告及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还要按照上级的安排,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服务社会。

组织机构

第一研究室介绍

第一研究室负责文物藏品、业务档案、图书杂志管理和相关业务综合工作,另外,牛河梁工作站日常管理工作也由第一研究室负责。

2008年,第一研究室由资料室、业务办公室和牛河梁工作站合并而成,现有成员5人。主任万雄飞负责全面工作;副主任郭明,负责文物藏品管理;朱达负责牛河梁工作站日常管理;万欣负责业务档案管理;张桂霞负责图书室管理。

现登记文物3400多件,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件,二级文物?件,全部藏品档案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所藏图书4000多册,专业杂志43种3000余册,业务档案1200卷。

除完成以上本职工作以外,第一研究室主持编辑出版了《辽宁考古文集》(一)、《辽宁考古文集》(二)、《东北亚考古论丛》、《朝阳隋唐墓葬整理与研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文物精华》、《朝阳市营州路出土瓷器图录》等一批专业图书。

近年来,积极与国内外文博单位交流合作,联合举办了“三燕文化考古新发现展”(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辽宁青铜文化展”(韩国京畿道博物馆)、“红山文化玉器展”(良渚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国家博物馆)、“见证辉煌展”(首都博物馆)、“秦汉罗马展”(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许多大型文物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二研究室

一、工作范围

1、开展地下文物主动性考古发掘、保护与研究:

2、开展配合基本建设项目考古调查、勘探与抢救性考古发掘;

3、金牛山遗址工作站的日常管理;

4、后洼遗址保护与日常管理:

二、简要沿革

第二研究室的前身是考古队,2008年在考古队的基础上,将后洼遗址、金牛山遗址工作站纳入进来,更名为第二研究室。

三、人员组成

李龙彬、白宝玉、徐韶钢、辛岩、王来柱、梁振晶、薛英勋、苏鹏力、樊圣英、高振海、熊增珑、赵少军、李霞、李海波、司伟伟、王宇、徐政、褚金刚、肖新琦。

第三研究室

一、工作范围

1、可移动文物保护方案编制与修复;

2、水下考古;

3、姜女石遗址工作站的日常管理;

4、遗址、墓葬保护规划与方案的编制;

二、简要沿革

第三研究室的前身是技术保护部,2008年在技术保护部的基础上,将水下考古、姜女石遗址工作站、遗址和墓葬保护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纳入进来,更名为第三研究室。

三、人员列表

孙立学、冯雷、穆启文、王爽、肖俊涛、赵代盈、图旭刚、柏艺盟。

出版图书

出版年份 书 名 编撰者 出版社

1994 《辽东半岛石棚》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马城子》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馆 文物出版社

1995 《东北文化》 徐秉琨、孙守道 商务印书馆

1996 《东北亚旧石器文化》 韩国国立忠北大学校先史文化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山文化出版社

1997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97 《辽代铜镜研究》 刘淑娟 沈阳出版社

1997 《东北亚考古学研究》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中国考古学研究会 文物出版社

1998 《大南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 科学出版社

2002 《辽宁碑志》 王晶辰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2 《三燕文物精粹》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3 《辽宁考古文集》(一)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4 《道路建设考古报告集》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4 《五女山城》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出版社

2004 《牛河梁遗址》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文化局 学苑出版社

2006 《辽河文明展文物集萃》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7 《朝阳北塔考古发掘与维修工程报告》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 文物出版社

2007 《辽宁省惠宁寺迁建保护工程报告》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 文物出版社

2010 《东北亚考古学论丛》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

2010 《辽宁考古文集》(二)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科学出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