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凉水井村
释义
1 云南会泽县雨碌乡下辖村

村情概况

凉水井村隶属于雨碌乡马桑坝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雨碌乡东边,距离村委会20公里,距离乡政府20公里。国土面积2.01平方公里,海拔2040米,年平均气温17.6 ℃,年降水量761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161.4亩,其中人均耕地0.6亩;有林地1943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2户,有乡村人口269人,其中农业人口269人,劳动力14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3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3.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3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3.9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5.5万元,占总收入的35%;畜牧业收入42.23万元,占总收入的5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15头,肉牛32头,肉羊31头);林业收入1.61万元,占总收入的2%;第二、三产业收入4.57万元,占总收入的6%;工资性收入4.04万元,占总收入的5%。农民人均纯收入1833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7人(占劳动力的47%),全部都在省内务工。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10户饮用井水,有5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占农户总数的79%)。有72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4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4户(分别占总数的40%和33%)。

该村到雨碌乡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44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0公里。

全村建有小水窖132口。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3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2 云南楚雄市东瓜镇下辖村

凉水井村录属于云南省楚雄市东瓜镇邓官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东瓜镇南边,距离邓官村委会10公里,距离东瓜镇20公里。国土面积0.41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874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65亩,人均耕地0.88亩;有林地544.28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6户,有乡村人口74人,其中农业人口74人,劳动力5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6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3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从事种植业为主。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 。全村有16户通自来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1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6户,占农户总数的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户。该村到乡镇道路为通公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8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8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5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建有小水窖4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户。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7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14万元,占总收入的49.1%;畜牧业收入6.38万元,占总收入的23.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0头,肉牛2头);渔业收入0.2万元,占总收入的0.7%;林业收入0.27万元,占总收入的1.0%;第二、三产业收入3.62万元,占总收入的13.5%;工资性收入0.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3元,农民收入以从事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9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人,在省内务工6人。

3 湖南临澧县修梅镇下辖村

凉水井村(又名高桥村)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修梅镇西北方向三公里。因自古以来拥有一口冬暖夏凉的水井而得名,同时又名高桥村,高桥村是因为有一条蜿蜒小溪贯穿整个村庄,在村中拥有一座古桥,而又名高桥村。

(赤日炎炎的盛夏,人们喝一碗井水顿觉神清气爽,因而,古人对井水有甘露之称。我县修梅镇高家村有一古井其水温终年保持在0℃左右。相传明嘉靖年间,嘉靖皇帝经常出宫私访民情。

有一年江南大旱,他顶着烈日下江南巡视灾情,到我县修梅镇高家村时,渐觉口干舌燥,其渴异常。经当地一老翁指点,侍从在古井取出一碗井水,递给嘉靖,哪知嘉靖皇帝连饮三大碗后高声道:“好井水,好井水,此水是何处取来的?”侍从将他带到古井边,嘉靖望着清澈见底的井水,脱口而出:“此井赐名凉水井”。凉水井因此而得名。这凉水井可真是一个风水宝地,那滋滋甘泉不仅养育出了在清朝为官造福一方的林鸿仪,还养育出了孙中山大总统府代理参军长林修梅,特别是养育出了跨越两个世纪的伟大的革命家、共和国开国元勋林伯渠。如今,凉水井的名字是和延安的宝塔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全村拥有人口1100多,12个村民小组,153户,1285口人,耕地面积2608亩,全村以汉族为主,并有少量的土家族。主要种植水稻、棉花、油菜、油茶、甘桔等粮食经济作物。该村属澧水灌区,拥有青山水渠两条。

该村实行行政精简,仅有书记和会计两人,沈绍军任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村有党员28人。1998年率先在全区建起了“百亩油茶示范基地”和“万亩油菜高效基地”。

孙中山总统府代理参军长,陆军上将林修梅,以及中共延安四老,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秘书长林伯渠都是凉水井村人。改革开放后,政府已将林伯渠革命先辈的故居进行了整修,并将林老的遗物保存了下来。2008年,政府投资林老故居,并将其祖坟,以及周边一带的山林全部纳入公园以及诗词碑林的建设范围,并建设宾馆一座,方便游人居住。这种开发也为村以及周边的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该村拥有县级硬化道路一条,在修梅镇与207国道相汇,距离镇3公里,距临澧县城11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现有硬化路面5公里,礓石路面7.2公里,村拥有无线数字电视,电信网络。拥有各种农业机械10多台(辆),种植水稻除了播种全部实行机械化。 2009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50元,比往年增长6.7%。

4 云南富源县中安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

凉水井村隶属于中安镇海田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中安镇西北边,距离村委会1公里,距离中安镇20公里。国土面积1.6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724亩,其中人均耕地0.73亩;有林地10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68户,有乡村人口1065人,其中农业人口1065人,劳动力59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49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27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务工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4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38万元;畜牧业收入25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6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27元,农民收入以务工为主。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9人(占劳动力的4.8%),在省内务工28人,到省外务工1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全村有240户通自来水。有26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4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8户(分别占总数的76%和70%)。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8辆,农用运输车3辆,拖拉机8辆,摩托车4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2户。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3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1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15户居住其他结构住房。

5 湖南东安县端桥铺镇下辖村

地理位置:

凉水井村距离永州市城区16公里,距离东安县城区27公里,地理中心位置北纬26°30'40",东经111°28'10"左右,海拔约125米,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2.3公里。境内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中间是河谷平原,有南江河(系湘江支流卢洪江的支流)自西南向东北穿境而过,南江河北岸另有一条支流,自西北向东南汇入南江河,也形成河谷平原,海拔略高,平原面积约为25%,境内东北边,中部,南部均为低山,海拔超过150m,山上森林覆盖率很高。其中南部低山是地壳隆起断层形成山脉,除地表有薄土层外,主要由石灰岩和页岩等沉积岩构成,可以看到明显的地壳运动的奇特地貌。中部,和东北部山脉属于红土地貌,适合松树生长,山上长满了马尾松。

村名由来:

凉水井村历史上并不叫凉水井,该村7组一棵老树下,也即现在东安到永州公路和东安到西江桥公路的分岔口,有一口古井,传说以前出现多次干旱时,该井一直有水出,并且清凉可口,故后来行政定名时,就叫凉水井村。

事实上,该村的一些老地名一直在使用。像燕子山,胡吉岭,田庄等。

交通状况:

凉水井村交通方便,距离市区仅16公里,主要干道有东安县到永州市的公路和东安县到西江桥的公路,这二条公路穿村而过,并在村内交汇。此外,分别有2条通村的水泥路在南江河南部和北部连接了所有居民点,基本实现了从门口到门口的交通面貌。唯一不足的是南江河南部和北部连接道路不足,仅靠东安到西江桥的公路连接,而改公路位于村的最东边,由于村面积较大,对过往群众不太方便。

气候特征: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资源矿产:

境内的重要资源有石灰石,树木,以及少量煤炭(目前已经开发枯竭),大米,及其他农副产品。

人口情况:

该村共13个村民小组,1~8组分布在南江河南岸,9~13组分布在北岸,总人口约1500人,均为汉族人。村民先祖大部分是从外地迁移到此处,人口素质较高,共处和谐。

村民重视文化教育,村内的教育在全镇37个村及居委会中以及名列前茅。近年来,村内超过30名学生考取四川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及省内大学,还有学生获得学区第一名,和县内第一名的好成绩,部分组的村民户户有大学生及全家孩子都是大学生。

村内名人:

1、叶兆兰(1792~1856),原名元桐,字介塘,官至安徽布政使。

2、叶夏生(1952~ ),副教授,中南大学数学学院党委书记。

3、李昌全(1952~ ),高级经济师,曾担任东安县金江乡党委书记,东安县鹿马桥区党委书记。

4、唐忠元(1954~ ),副教授,湖南永州职院人文教育学院副院长。

5、叶中秋(1954~ ),美术学教授,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总经理。

6、叶春生(1960~ ),东安县横塘镇党委书记。

7、叶茂 , 深圳市神州通地产置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6 云南罗平县罗雄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

凉水井隶属于罗雄镇外纳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罗雄镇东南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罗雄镇6.5公里,国土面积有0.67平方公里,海拔1428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730毫米,适宜种植生姜、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作物。有耕地196亩,其中人均耕地0.91亩;有林地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1户,有乡村人口221人,其中农业人口221人,劳动力13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31人。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

基础设施

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全村有51户饮用井水,有5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有51户通电。该村到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8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7口。农户住房以石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4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7 云南宣威市宝山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

凉水井村隶属宝山镇虎场村行政村,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1公里,距离镇6公里。国土面积0.69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2.4℃,年降水量1409毫米,适宜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有耕地475亩,其中人均耕地2.8亩;有林地23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3户,有乡村人口173人,其中农业人口173人,劳动力10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5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6.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3万元,占总收入的34.1%;畜牧业收入45万元,占总收入的35.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70头,鸡548只);林业收入0.5万元,占总收入的 0.4%;第二、三产业收入25.2万元,占总收入的20%;工资性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9.5%。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6人(占劳动力的13.95%),在省内务工19人,到省外务工7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38户通自来水,有16户饮用井水。有54户通电,有2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29.63%和68.5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9户(分别占总数的 83.33%和72.22%)。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公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4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4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摩托车8辆。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8 云南宣威市阿都乡下辖村

村情概况

凉水井村隶属于阿都乡增坪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阿都乡南边,距离增坪村委会2.5公里,距离阿都 乡8.5 公里,(不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有0.44 平方公里,海拔1910 米,年平均气温 10.5℃,年降水量930 毫米,适宜种植 玉米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216 亩,其中人均耕地2.6 亩;有林地 148亩。全村辖 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1 户,有乡村人口83人,其中农业人口 83人,劳动力 4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 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7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 元。该村属于 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 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15.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8万元,占总收入的50.96 %;畜牧业收入 5万元,占总收入的 31.8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1 头,肉牛 5头,肉羊1 头);林业收入1.56 万元,占总收入的9.94 %;第二、三产业收入 0.04万元,占总收入的0.25 %;工资性收入 1.1万元,占总收入的 7.01%。农民人均纯收入620 元,农民收入以种植 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1.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4 人(占劳动力的 87.5%),在省内务工12 人,到省外务工 2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电 ,无路灯。全村没有通自来水,有21 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 100%)。有21 户通电,有0 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0 %和 19.0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 2户(分别占总数的 9.52%和 9.52%)。

该村到阿都乡道路为不通 路;进村道路为 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8.5 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8.5 公里。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 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1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9 云南宣威市杨柳乡下辖村

村情概况

凉水井村隶属于杨柳乡克基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3 公里,距离镇20公里,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海拔1790米,年平均气温14.5 ℃,年降水量96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马铃薯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497亩,其中人均耕地1.23亩;有林地666.6亩。有农户80户,有乡村人口404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人,劳动力21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98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4元。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0.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4.5万元,占总收入的31.6%;畜牧业收入75万元,占总收入的5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828头);第二、三产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0.7%;工资性收入11万元,占总收入的0.78%。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4元,农民收入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0人(占劳动力的0%),在省内务工人,到省外务工0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话四通),无路灯。全村有80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8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100%和56.2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1户(分别占总数的56.25%和51.25%)。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18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2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0亩,有效灌溉率为10.6%.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0,4,5,71之一结构住房为主,有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7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10 云南麻栗坡县麻栗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麻栗坡县麻栗镇,地处麻栗镇西北 边,距镇政府所在地8.00公里,到镇上道路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8公里。东邻盘龙,南邻牛滚塘 ,西邻大评镇上凉水井,北邻西畴。辖下寨、上寨、坡头等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24户,有乡村人口1344人,其中农业人口1321人,劳动力8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73人。

全村国土面积13.90平方公里,海拔1,160.00米,年平均气温17.20℃,年降水量1,056.8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506.00亩,人均耕地1.1亩,林地6,403.00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3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37.0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508.00亩(其中:田24.00亩,地1,484.00 亩),人均耕地1.13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6,403.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3.00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5亩,主要种植桃、李、桔子 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6,548.00亩,其他面积6,389.00 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该村已实现五通( 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323户通自来水,有323户通电,有31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31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97.5%、97.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9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9户(分别占总数的60.1%60.1%、和27.6%。

该村到镇上道路为沙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8.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 1辆,摩托车32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23.00 亩,有效灌溉率为67.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595.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5亩。

到2008年,全村有8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27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72万元,占总收入的51.65%;畜牧业收入 92万元,占总收入的27.6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54 头,肉牛132头,肉羊152头,鸡3187只);林业收入24万元,占总收入的 7.2%;第二、三产业收入 42万元,占总收入的12.61 %;工资性收入28 万元,占总收入的8.4 %。农民人均纯收入1737 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8人(占劳动力的 10.22%),在省内务工25人,到省外务工63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88.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86.5%。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烤烟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324户,共乡村人口1324人,其中男性711人,女性633人。其中农业人口1321人,劳动力850人。该村以汉族、苗族为主(是汉族、少数民族族混居地),其中,壮族11人,苗294族,其他民族251人。到2008,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5人,占人口总数的4.05%;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109人,参合率81.78%;享受低保9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1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8公里,建有公厕1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669.00平方米,拥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156人,距离镇中学5.00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10人,其中小学生156人,中学生54人。

村务公开

该村2008年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4.15万元,有固定资产32.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是,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收支等。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19人,少数民族党员8人,其中男党员18人、女党员1人。

村委会由支书(兼主任)、副主任、文书组成,下设下寨、上寨等8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5个,共有团员85人。

人文地理

该村主要以汉族为主。是汉、苗、壮等民族混居地;其中,壮族11人,苗294族,其他民族251人;汉族的节日主要有过小年(即除夕)、春节、过大年(一般在以正月十四居多)、端午节、七月半;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七踩山。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年纪大的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

新农村建设

2008年以来该村抓住机遇,依靠政策,积极争取资金、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相结合,总投资12万元.对引水工程、沼气池、小水窑、进村道路、学校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改造建设。在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等各项基础设施项目上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观,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农业基础薄弱,村容村貌差。入村公路等级低下,入户道路差。目前尚有一个自然村未通公路,人民群众饮水质量差。二是缺少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拉动,群众增收渠道单一,增收缓慢,群众看病难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接受新科技、新思维的能力尚需时日。

该村今后发展的重点是: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养猪、养牛、养羊是发展的重点之一。到"十一五"期末,全村生猪出栏达1755头以上,大牲畜存栏达179头以上,养羊188只以上。二是加快劳务输出的步伐,为人民群众增收打开新的渠道。到"十一五"期末,户均劳务收入达5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1737元增加到2263元以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5: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