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利苴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利苴村隶属于云南省玉龙县石头白族乡,位于石头乡西部,地处冲江河源头区。村委会所在地距乡政府25千米,村海拔在2400米~4513米之间。有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32户,总人口1345人,居民有傈僳族、普米族、彝族、汉族。村内有完小1所,卫生室1所。年末全村耕地面积1924亩,人均耕地面积1.43亩。全村林地面积4140公顷。因地处高海拔山区,耕地全为旱地,土地贫瘠。受地形和天气影响,该村农作物种植一年一季,主要种植玉米、荞麦、马铃薯等。全年粮食总产量718吨,人均有粮533千克。全年经济收入223.2万元,人均纯收收入874元。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24亩(其中:田0亩,地1924亩),人均耕地1.44亩,主要种植玉米、土豆、芸豆等作物;拥有林地229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43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075亩,主要种植核桃、花椒、青梅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500亩;荒山荒地0亩,其他面积0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无路灯。全村有164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16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0.75%)。有322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8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6.7%、0%和56.4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0户(分别占总数的39.03%和39.03%)。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40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6辆,摩托车1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0亩,有效灌溉率为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0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0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4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3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3人,少数民族党员66人,其中男党员59人、女党员14人。村委会由支书兼主任1人、副支书1人、副主任1人组成,下设四路子、上利苴、下利苴、小桥头等13个村民小组。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6年芸豆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0.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2.6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芸豆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芸豆、药材、畜牧产业。拥有企业0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0个;专业合作组织0个,其中,已登记注册0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数0户。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7.3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3.8218万元,占总收入的37.92%;畜牧业收入77.08686万元,占总收入的31.1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5头,肉牛 50头,肉羊0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1.3504万元,占总收入的0.55%;第二、三产业收入18.8384万元,占总收入的7.62%;工资性收入34万元,占总收入的13.74%。农民人均纯收入874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5人(占劳动力的6.53%),在省内务工49人,到省外务工6人。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333户,共乡村人口1334人,其中男性686人,女性648人。其中农业人口1334人,劳动力841人。该村以傈僳族为主(是傈僳族、普米族混居地),其中傈僳族817人,普米族233人,其它民族159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占人口总数的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34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13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0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24公里。该村建有公厕0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0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0个,人畜混居的农户333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人文地理冲江河两岸错落有致的傈僳族村寨、普米族村寨及碧绿的农经作物给她增添了无穷魅力。这里的人们一直延续着古老的民风,他们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与自然贴得最近的淳朴语言,生活中大山般的朴实,热情大方的待人方式,原始传统的生活习俗,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无一不充分表达了远源流长的民族内涵,加上各民族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居环境和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又极大地丰富了人文、文化内涵。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全村8个自然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落后,同时仍有4个自然村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行政村暂无卫生室,村民看病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大力发展芸豆、药材、畜牧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