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历下区 |
释义 | 历下区集中体现了济南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和底蕴。区内自然景色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南部千佛山秀峰叠嶂,北部大明湖碧波荡漾,形成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湖光山色。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三大风景名胜驰名中外。芙蓉街、曲水亭等古老街区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独特韵致。 中文名称:历下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济南 下辖地区:13个街道办事处 政府驻地:济南市解放东路99号 电话区号:0531 邮政区码:250014 地理位置:济南市城区东部 面积:100.89平方公里 人口:96万(2008年) 著名景点: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 行政代码:370102 地理位置历下区位于济南市老城区,区域面积100.89平方公里。 行政区域历下区辖13个街道:趵突泉街道办事处、大明湖街道办事处、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东关街道办事处、建筑新村街道办事处、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千佛山街道办事处、泉城路街道办事处、文化东路街道办事处、燕山街道办事处、姚家街道办事处、智远街道办事处、龙洞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59万。历下区素有科技区、文化区、商贸区和旅游区之称,是全市的中心城区和重要窗口。 2010年,将智远街道的贤文村、牛旺村、徐家村、草山岭村划出新设立舜华路街道。截至2010年末,全区辖14个街道:解放路街道、千佛山街道、趵突泉街道、泉城路街道、大明湖街道、东关街道、文东街道、建新街道、甸柳街道、燕山街道、姚家街道、龙洞街道、智远街道、舜华路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及城乡划分代码: 370102 历下区 370102001 解放路街道 370102001002 111 解放桥社区370102001003 111 历山路社区370102001006 111 后坡街社区 370102001008 111 十亩园社区370102001009 111 青龙街社区 370102002 千佛山街道 370102001002 111 解放桥社区370102001003 111 历山路社区370102001006 111 后坡街社区 370102001008 111 十亩园社区370102001009 111 青龙街社区 370102003 趵突泉街道 370102003007 111 朝山街社区370102003008 111 趵突泉社区370102003009 111 青年东路社区 370102003010 111 泺文路社区370102003011 111 文化西路社区 370102004 泉城路街道 370102004003 111 贡院墙根社区370102004006 111 临湖街社区370102004008 111 鞭指巷社区 370102004009 111 芙蓉街社区 370102005 大明湖街道 370102005001 111 南北历山街社区370102005002 111 舜井街社区370102005003 111 按察司街社区 370102005006 111 县西巷社区370102005009 111 县东巷社区370102005010 111 曲水亭社区 370102006 东关街道 370102006012 111 菜市新村社区370102006013 111 历山社区370102006014 111 长盛北区社区 370102006015 111 长盛南区社区370102006016 111 东仓社区370102006017 111 泺河社区 370102006018 111 历园新村社区 370102007 文东街道 370102007001 111 和平路社区370102007002 111 山师东路社区370102007003 111 文化东路居委会 370102007004 111 师东新村社区370102007005 111 环山路社区370102007006 111 山大路社区 370102007007 111 羊头峪社区370102007008 111 科院路社区370102007010 111 山师大社区 370102007011 111 中创开元山庄社区370102007012 111 清华园社区 370102008 建新街道 370102008002 111 解放路社区370102008013 111 和平新村社区370102008014 111 历山东路社区 370102008015 111 绿景嘉园社区370102008016 111 花园路社区 370102009 甸柳街道 370102009001 111 甸柳新村第三社区370102009002 111 甸柳新村第一社区 370102009003 111 甸柳新村第二社区370102009004 111 甸柳新村第四社区 370102009005 111 甸柳新村第五社区370102009006 111 甸北社区370102009007 111 甸南社区 370102009008 111 吉祥苑社区 370102010 燕山街道 370102010001 111 燕子山小区社区370102010002 111 燕南社区370102010003 111 燕北社区 370102010004 111 燕子山路社区370102010005 111 和平路北社区370102010006 111 益寿路社区 370102010017 111 燕文社区 370102011 姚家街道 370102011001 111 仁合社区370102011002 111 十里河社区370102011003 111 友谊苑社区 370102011004 111 三箭平安苑社区370102011005 111 中润世纪城社区 370102011006 111 名士豪庭社区370102011201 111 姚家村370102011202 111 浆水泉村 370102011203 111 荆山村370102011204 111 窑头村370102011205 111 丁家村 370102012 龙洞街道 370102012001 111 下井村居委会370102012002 111 转山西路社区370102012003 111 银座花园社区 370102012201 111 中井村370102012202 111 石河岭村370102012203 111 西蒋峪村 370102012204 111 龙洞村370102012205 111 老石沟村370102012206 111 孟家村 370102013 智远街道 370102013001 111 济炼社区370102013002 111 盛福花园社区370102013201 111 义和庄村 370102013202 111 邓家庄村370102013203 111 林家庄村370102013204 111 姜家庄村 370102013205 111 盛福庄村370102013206 111 八涧堡村370102013207 111 刘智远村 370102014 舜华路街道 370102014201 111 贤文村370102014202 111 牛旺村370102014203 111 徐家村 370102014204 111 草山岭村 地区优势历下区区域优势显著,科技文教事业发达,居民文明素质普遍较高,综合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城区前列。辖区内驻有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等50多家省级机关;驻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60多家省部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省市新闻单位、文艺团体、医疗机构也大都坐落在历下区。辖区内商贸、旅游设施星罗棋布,建有山东大厦、索菲特、喜来登、希尔顿、皇冠假日、玉泉森信、良友富临等五星级酒店和银座商城、贵和购物中心、圣洋物流中心、济南科技市场以及恒隆广场、沃尔玛、家乐福、山师大润发等数十处大型商场、市场。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大部分坐落在该区,区内的泉城路中央商务区和山大路科技商务中心区更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之地。 1998年以来,历下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45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220项省级荣誉称号。 自然地理历下区位于济南市区东南部,面积100.89平方公里。辖区南部群山叠嶂,西部泉水遍布,地势南高北低。 千佛山 千佛山公园位于“世界泉水之都”——济南市南部偏东之处,离市中心不远。千佛山峰峦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济南的天然屏障。它是济南三大(趵突泉、大明湖)名胜之一。 千佛山古称历山,亦名舜耕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称舜耕山。据史载:隋朝年间,山东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半山腰有一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兴国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增建,规模渐大。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艺术价值。 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 大明湖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有“天下第一湖”之美誉。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见诸文字在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隋唐时名“历水陂”、“莲子湖”,宋时又称“西湖”,金代又称“大明湖”。其水来源于珍珠、濯缨、芙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其一大优点,并具“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之谜。 现今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区内,公园面积86公顷,湖面46公顷,水深平均2米。“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特色的写照。湖上鸢飞鱼跃,画舫穿行,岸边繁花似锦,游人如织。 历下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历下区风景优美,地热资源丰富。有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著名温泉。 历史沿革历下历史悠久。据1928年章丘县城子崖出土的“龙山文化”遗址和1964年济南市西郊田家庄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物表明,早在六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远古居民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代,历下属齐国。据《史记·晋世家》载:“平公元年伐齐,齐灵公与战靡下”。《史记集解》载:“靡一作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历下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公元前153年(西汉景帝四年) ,设历城县,治所在历下。历下属济南郡历城县。 晋代,济南郡治所由平陵城迁至历城县。 隋唐时代属齐州历城县。 宋代属济南府历城县。 元代属济南路历城县。 公元1376年(明代洪武九年),承宣布政使司从青州移历城。从此,历下古城是省、府、县三级官府所在地。 清代属济南府历城县。 1913年属岱北道历城县,1914年属济南道历城县。 1929年设立济南市,历下为济南市第一、二、三区。1937年历城县治所迁出。 1948年9月济南市解放初, 行政区划沿用旧制。1948年10月成立区人民政府。第一区面积1.65平方公里,居民32494人,区人民政府驻东华街1号;第二区面积1.17平方公里,居民26705人,区人民政府驻院西大街;第三区面积1.91平方公里,居民37512人,区人民政府驻青龙后街37号。 1949年3月, 济南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第一区与第二区合并,称济南市城区,区人民政府驻东华街1号,区界以旧城垣为界,辖212条街巷;第三区在城外东部和南部(俗称东关和南关),区界东到东圩子墙外环城公路。西从三和街向北沿南、东护城河到菜市庄,南到体育场以南大公路,北从小北门沿北圩子墙向东到花园庄东圩子墙,辖77条街巷。同年8月,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 1951年1月,城区改称第二区,第三区改称第一区。同年6月,区公所改称区人民政府。 1952年7月,第一、二区各设5个街道居民委员会管理街道工作。 1954年12月,居民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 1955年1月, 第一区与第二区合并,称第一区,区机关驻舜井街和宽厚所街44号, 辖9个街道办事处。同年,济南市将山东师范学院、济南第七中学、济南第八中学划入第一区。区界:东到东圩子墙外环城公路(含七中、八中、山东师范学院);西从山东工业学院西墙向北经三和街到护城河,沿南护城河向西到坤顺门,沿西护城河向北到旧城垣西北角;南到千佛山北公路(含千佛山名胜);北从大明湖北岸沿北圩子壕沟至花园庄。同年9月,第一区改称历下区。 1956年7月,济南市泺源区撤销,正觉寺街和趵突泉两个街道办事处(辖36186户、148649人)划入历下区。历下区辖11个街道办事处。区界:东到东圩子外环城公路;西从南新街向北经趵突泉公园西墙沿西护城河到大明湖公园西南门;南到千佛山北公路;北从大明湖北岸沿北圩子壕沟至花园庄。 1959年12月,济南市市中区撤销,普利门和西青龙街两个街道办事处(辖7879户、32352人)划入历下区。历下区辖13个街道办事处。 1960年5月, 历下区成立城市人民公社,所辖街道办事处改称分社。人民公社期间,为体现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济南市将历城县的七里河、甸柳庄、洪家楼、全福庄、石门李庄、鹊华、阳光、马家庄、窑头、姚家庄、太平庄、中井、下井、荆和、浆水泉、菜市庄16个大队(辖5731户、29183人)划入历下区。区界:东从石门李庄、七里河经姚家庄到浆水泉;西从南郊宾馆西墙向北经杆石桥沿顺河街到普利门,向东到西门桥,沿西护城河向北到大明湖公园西墙;南从浆水泉经太平庄到南郊宾馆南墙; 北到黄台山以北石门李庄。全区辖53844户、280896人。同年,区机关迁至十亩园街1号。 1961年5月,济南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市东区,旭日1分社和东郊分社划入历下区。 7月,七里河等16个农业大队复归历城县。10月,济南市恢复市中区,西青龙街分社和共青团路(原普利门)分社复归市中区)。 1962年12月,撤销城市人民公社,市区分社恢复街道办事处名称,保留旭日分社和东郊分社。 1964年11月,旭日分社改称工业二路分社。 1967年2月, 东郊分社和工业二路分社建立革命委员会。1969年10月,东郊和工业二路两个革命委员会解体,所辖非农业人口分别划归东关街道革命委员会和解放路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划归郊区管理。 1979年9月, 历城县北园人民公社菜市大队、东关大队划入历下区东关街道办事处;姚家人民公社阳光大队划入历下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向阳大队划入历下区司里街街道办事处。 1982年2月, 历下区将趵突泉和正觉寺两个街道办事处经十路以南地区划归新成立的千佛山街道办事处;将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历山路南段以东地区划归新成立的文化东路街道办事处;将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历山路北段以东、东关街道办事处花园路以南地区划归新成立的建筑新村街道办事处。 1985年9月,面积24平方千米。设东关、钟楼寺、明湖路、泉城路、趵突泉、正觉寺、司里街、解放阁、文化东路、千佛山、解放路、东门、建筑新村13个街道办事处,146个居委会。 2000年,历下区辖10个街道、1个镇。 2001年11月3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历下区部分街道办事处更名的批复》(济政字〔2003〕95号)同意将和平路街道办事处更名为燕山街道办事处;东门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司里街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千佛山街道办事处。年底,全区总面积100.89平方千米。辖10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共有8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个行政村。 2002年,历下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24个行政村、82个社区居委会(村改居1个)。全区总面积100.89平方千米。 2003年,铁路社区居委会更名为解放路社区居委会;甸北社区居委会更名为甸柳新村第一社区居委会;新设立中创开元山庄社区居委会、绿景嘉园社区居委会、甸北社区居委会(注意前后2个甸北,前者更名,后者属新设立的)。 2007年6月,原姚家镇撤镇,设姚家街道办事处、智远街道办事处、龙洞街道办事处三个办事处,标志着历下区最后一个镇姚家镇成为历史。 历下古城1633年(明代崇祯六年)《历乘·建置》记载:“历下城建自汉,西晋永嘉年间移平陵城于此,而城始大”,“明朝洪武四年,始内外甃以砖石,周围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阔五丈。门四:东曰齐川,西曰泺源,南曰历山,北曰汇波,城楼十一座,垛口三千三百五十个,旗台五十五座,炮楼各四座”。又据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建置考》载:“光绪季年,人民殷繁,车马时病塞涂,乃复增辟四门,在西南曰坤顺,在西北曰乾健,在东北曰艮吉,在东南目巽利。” 1861年(清代咸丰十一年) , 为防捻军,山东巡抚谭廷襄在济南旧城以外,“自东绕南至西(因北面临湖)三面扩建外郭,修筑了外城,名圩子,俗称圩子墙”。1867年土圩子墙砌成石圩子墙,“自东北而西北,长三千六百七十丈,高一丈二尺,顶一丈,基厚一丈五尺,垛三千三百个,设岱安、永固、永靖、永绥、永镇、济安、海晏7个门,设炮台14座”。 解放后,古城墙和圩子墙逐渐拆除,拓宽为环城公路。 古城门齐川俗称老东门,略偏北;泺源俗称西门,略偏南;历山俗称南门;汇波俗称北水门,略偏东。形成四门不对的建筑风格。新增巽利门俗称新东门,乾健门俗称新西门,坤顺门俗称西南门,艮吉门俗称小北门。 历史名人伏生伏生 亦称伏胜,历城县(今济南)人。秦代博士,西汉经学家,今文《尚书》最早的传授者。秦始皇焚书时,他藏《尚书》于壁中。汉文帝曾派晁错向他学习《尚书》。西汉《尚书》学者多出于他的门下。今文《尚书》29篇,即由他传授而存。 罗士信罗士信(599~622)历城县(今济南)人。14岁时为隋将张须陀麾下偏裨,后归瓦岗军,又归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20岁任绛州总管,封郯国公。后为刘黑闼所败,被杀。今县东巷罗姑泉处,传为其故居所在。 鲁伯峻鲁伯峻(1895~1927)原名鲁广德,济南人。1920年后参加了王尽美创办的励新学会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组织领导鲁丰纱厂工人罢工斗争。1927年春在山东省委负责宣传工作,同年5月被捕,23日在济南英勇就义。 名胜古迹大明湖北魏称历水陂,唐称莲子湖,宋称四望湖、西湖,金代始称大明湖,被历代名士誉为“天下第一湖”。位于辖区西北部。湖面46公顷,水深约3米。湖中有岛6个。湖心、侧畔有主要古迹景观10多处。 历下亭位于湖心岛上,北魏时在五龙潭附近,北宋时移建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移建现址。亭身红柱碧瓦,八角重檐。匾额和大明湖题诗碑均为清乾隆皇帝所书。亭前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何绍基所书杜甫诗句,轩内有杜甫和李邕的石刻画像及何绍基题写的《历下亭》诗碑。铁公祠位于大明湖西北岸。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建,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建筑。铁公祠西是可观群山和湖面全景的湖山一览楼,西南是小沧浪,仿苏州沧浪亭建成。清铁保题写的刘凤诰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镌刻在廊壁间。北极阁又名真武庙,位于大明湖东北岸。有正殿三间,内有真武和龟蛇二将的塑像。南丰祠位于大明湖东北岸。为纪念北宋文学家齐州知州曾巩而建。另有鹊华桥、百花洲、遐园、辛稼轩纪念祠、月下亭、汇泉堂、秋柳园和大明湖喷泉等景观。 趵突泉位于泺源桥南。古称泺水、槛泉、瀑流泉,列七十二名泉之首,三窟并发,水涌若轮,势如鼎沸。四周名泉荟萃,景点遍布。泺源堂曾名吕祖庙。由三座大殿组成。第一大殿楹联为题写的赵孟頫咏泉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第二大殿前尚存一石碑,正面是清代康熙皇帝所书“激湍”二字,背面是清代乾隆皇帝《再题趵突泉作》诗刻。在大殿的围墙上镶嵌明、清书法家墨迹石刻。观澜亭位于趵突泉西侧,明代改建,称观澜亭。亭南水中石碑“趵突泉”三字,为明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胡缵宗书。西侧墙壁有两碑,一题“观澜”,一题“第一泉”,分别为张钦和王仲霖所书。李清照纪念堂在公园北部,1959年建。整个建筑由正厅、亭、轩、曲廊和门楼构成。匾额和楹联为郭沫若题写。堂内陈设李清照塑像、画像、生平事迹及各种版本的词集。并陈设有当代名人的诗词、题字等。另外还有望鹤亭、来鹤桥、蓬山旧迹坊、尚志堂、沧园、白雪楼、万竹园等景点。 千佛山位于辖区南部。古称历山、舜耕山。山上有兴国禅寺和历山院两处寺院及古迹景观多处。兴国禅寺位于山阴峭壁下。建于隋开皇年间,原名千佛寺,唐代重修改今名。寺内建有大雄宝殿、玉佛殿、菩萨殿。供奉释迦牟尼、观世音、弥勒佛等塑像。 南侧千佛崖上的极乐洞和龙泉洞内镌刻着130余尊佛像。极乐洞东为黔娄洞,洞口石刻记载了黔娄身世。寺内还有“洞天福地”石坊和对华亭。长廊墙上镶嵌董必武、郭沫若和赵朴初游千佛山的诗刻题记。寺西有乾隆皇帝所书《千佛山极目有作》石碑。历山院位于兴国禅寺东面。院内有文昌阁、鲁班祠、舜祠,分别供奉文昌帝君、鲁班、舜的塑像。文昌阁北侧为一览亭。飞檐起脊,玻璃门窗。两侧曲廊西接历山门,东接四面亭。亭廊皆悬空中,犹如栈桥飞架。依栏北望,泉城风光一览无余。黄石崖造像黄石崖在千佛山南。临近山顶,镌有北魏、东魏时期的佛像92尊和北魏至北宋年间题记11处。 佛慧山位于千佛山东南。山峰崖壁上有一巨大佛龛,高约9米,内有宋代佛像一尊,高约7米,宽约4米。山下开元寺遗址尚存部分佛像和石刻。另外还有唐槐亭、齐烟九点坊、云径禅关坊、望岱亭、赏菊阁、万佛洞等景点。 老植物园(现改名泉城公园)位于辖区西南部,为国内最大城市公园。1989年9月建成,面积43.6公顷。其中有7个植物展区和14个专类园。 栽培植物935种,其中近20种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园内还有映日湖、荷花池、蔷薇池、垂杨沟、翠屏湾、防长亭等景点。 环城公园 位于辖区西北部。1986年建成,全长6.26公里。以绿地、水系把黑虎泉、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珍珠泉连接起来,形成以泉水为特征的园林绿化中心。有泉石园、鉴泉园、“五三”纪念园等景观。 龙洞风景区位于辖区东南部龙洞庄南。龙洞在陡峭的龙洞山上。洞口高2.7米,宽1.3米, 洞长约百米,东西相通。洞壁有石刻造像50余尊。周围山崖有多处题字石刻。寿圣院遗址尚存封龙洞神敕牒碑。龙洞山东南有佛屿。山岩下有般若寺遗址和摩崖造像。秋季红叶满山,景色尤佳。 济南解放纪念阁位于黑虎泉西路东端。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24日首先在此突破国民党城防夺得济南战役伟大胜利而建。西面石碑记载了济南战役概况及建阁历史,东壁有《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阁名为陈毅题写。 辛亥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千佛山东北麓。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而建。有碑碣、纪念塔。塔北有23位烈士之墓。 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位于趵突泉北路南端。为纪念“五三惨案”而建。卧碑镌刻《济南惨案纪略》。 风土人情济南市民自古人人爱莲。1986年 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第二十次常务委员会顺应群众心意,正式批准荷花为济南市市花。当年举办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荷花展览,从此每年7月都有荷花展在大明湖出台。到时,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沿湖风景点上陈列数千盆盆栽荷花,形成一个巨大的荷花会,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足可使人目不暇接,眼界大开。著名的荷花品种有:粉千叶(有单花心、双花心、三花心、多花心等细别)、重台莲、佛见笑、红千叶、大洒锦、佛座莲、大紫莲、单洒锦、一丈青、明湖白莲、娇容莲、舞飞莲、绯云莲、锦边莲、艳阳天、喜相逢、寿星桃、白娃娃、白衣战士、秋水天长、碧血丹心、天高云淡、碧落留红、唐招提寺莲、孙文莲、中日友谊莲、尼赫鲁莲等等。 济南的荷花节每年两次,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俗称荷花生日,湖中有迎荷花神节;农历七月三十日,旧日的盂兰盆会,当地则称为送荷花神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迎荷花神节,游湖赴会的多是新婚夫妻和携带儿童的中年夫妇。其时,荷花刚刚开满湖面。游湖的人盛装打扮,有的沿湖赏花,有的租一条小船,自己划着,在荷花荡中穿来穿去,有的带上酒食在湖畔或岛上野餐一顿。游罢湖景,买些荷花荷叶:连同那特有的清香一起带回家去。一路上说说荷花生日的来历,更增加了对地方湖山的热爱。 农历七月三十日的送荷花神节,赴会的人多是老太太和儿童,但是,比起迎荷花神节来,这一日更加热闹,郊区农村的老太太和孩子们纷纷赶来参加,使游湖的队伍分外浩荡。农历七月三十日本来是佛教信徒的“盂兰盆会”,按佛家传说,和尚目连的母亲死后极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佛告诉目连,在僧众夏季安居终了之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他的母亲可得解脱。中国各地都有“盂兰盆会”的节日,节期都在七月十五日,唯独大明湖在七月三十日,这大约是为了赶趁大明湖中赏荷的最后一个高潮。盂兰盆会,本是佛家的活动,但大明湖北岸北极阁的道士历来积极参加。这一天,北极阁的道士和汇泉寺的和尚一样穿着齐整。敲起铙钹,吹奏笙笛,欢迎前来烧香上供的施主。他们还用彩纸扎成大型“法船”,放在庙前寺后的湖水中,黄昏时,吹打作乐,将彩船烧掉。来赴会的老太太们,带来面灯,点燃放在湖中,用以“超度亡灵”。此时,油灯满湖,灿烂如繁星在天,主事人将汇波楼下的水闸打开,湖中的灯便顺流飘入小清河里,孩子们结队冲出北城墙,沿河追灯,欢乐流得极远。大约是“盂兰盆会”借大明湖中的荷花才能保持其盛大与不衰,日久就变成了送荷花神节。 大明湖的连天荷花不仅为游人提供了饱眼福的别致景色,还为人们提供了饱口福的别致食品。30年代,在济南教书的老舍先生,到友人家中赴宴,吃到了主人亲手做的香油炸莲花瓣,感到新奇,写下了《吃莲花瓣》的散文短章,称之为“济南的典故”。时至今日,吃莲花的方法更加精致了。通常是选择微微开放的白莲花,摘取内层花瓣,洗净,平铺在案板上,抹一层豆沙馅,然后顺长对折,将折好的花瓣沾上用鸡蛋和面粉搅成的泡糊,一片一片下至烧为七成热的香油中,炸至浅黄色,捞出放在盘内,撒上白糖。吃起来外酥内软,最美的是淡淡的荷花清香味。 莲叶的吃法,主要是做“莲叶粥”。夏季里,用沙锅盛湖水,放旺火上烧沸后,下入大米或小米,再沸后放上白糖,用鲜荷叶盖在锅口上,或直接将荷叶放入锅内,压上锅盖,用文火慢熬成粥,粥熟,揭开锅盖,取出荷叶,稍晾一下,成淡绿色,粘稠而透亮,清香醇甜。 自古流传至今的,还有用荷叶饮酒的习俗。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历城北(即今大明湖一带),三伏之际,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茎柄通,吸之,名为碧筒饮。…历下学士言: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至于游湖食鲜莲蓬,又吃又玩,小摊上用荷叶裹肉裹面食,在当地人,随随便便,习以为常,在外乡人眼中也尽都是别具一格。 “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经济概况——经济总量持续壮大。“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400、500、600亿元台阶。201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5亿元,同比增长15%(现价),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亿元,同比增长19.4%,是“十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3%。 ——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25.6:74.4调整为目前的17:83。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36亿元,同比增长15%,年均增长超过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3.36%,其中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达到5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5亿元,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达到42%,比“十五”末提高15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22%、30%、68%。 ——财政税收高速增长。完成区域总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31%,比“十五”末增加近100亿元,年均增长5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44%,比“十五”末净增21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年均增长27.2%。 ——发展后劲更加强劲。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7亿元,年均增长22%;其中2010年预计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12%。五年累计招商引资48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外贸出口17.4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倍、3倍和4倍。国开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太平洋保险等一批金融企业地区总部落户发展,市场主体达到2.6万家,注册资本达到690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230元,同比增长9.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