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栗 |
释义 | 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坚实,供建筑和制器具用;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叶子可喂柞蚕 基本意思郑码:FJF,U:6817,GBK:C0F5 五笔:SSU, 笔画数:10,部首:木,笔顺编号:1252211234 1、风俗通义:古栗陆氏之后,汉有栗融,字客卿。按,清有嘉庆举人栗应宏。今有栗禾嘉。 2、五谷之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3、姓:古栗陆氏之后。 4、地名: 栗:河南省夏邑县的简称 临漳县栗岗村:明洪武十八年,漳河发大水,将原岗村冲毁,后以栗姓为主的村民南迁,另建新村,取村名栗家岗村,后简化为栗岗村。栗岗村现有耕地1314亩,农业人口1152人。 苍山县栗堡村:山东苍山县芦柞乡小卞庄有200多家姓栗的,离老家---长城镇栗堡不远,才10里路 听说是道光年间遭难了 被抄家了 灭门之灾,可谓是家门不幸。曾一度是富庶家族, 最后落得四处逃散, 跑的全国各地都有 附近乡镇也有不少栗姓同宗 比如长城镇前王庄, 三合乡栗皇路,江苏邳县(邳州市)栗家等,这些可谓都是栗堡同宗后人 栗辛庄:据查,明初,栗姓人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名栗新庄,后演变为栗辛庄。栗辛庄耕地面积1230亩,农业人口1103人。 泰安市泰山区栗林庄:因村近栗姓坟地,初名“栗家林”,后演化为“栗林庄”。 5、植物名:栗。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色。火中取~。 6、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 7、坚实:“缜密以~”。 8、谷实饱满 [plump-eared]:实坚实好,实颖实栗。——《诗·大雅·民劳》 9、恐惧 [fear]临其穴,惴惴其栗。——《诗·秦风·黄鸟》。毛传:“栗,惧也。” 10、哆嗦,发抖 [shudder;tremble]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素问》 11、忧伤 [worry]将乍往而未半,怵悼栗而怂兢。——《文选·张衡·西京赋》 12、通“历”。历阶 [surpass]栗阶升,听命,降拜。——《仪礼·聘礼》 13、通“裂”。分开 [separate;divide]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诗·豳风·东山》 14、通“凓”。寒、凉 [cold]凓,寒也。——《说文》 常用词组栗暴 拼音:lìbào 英文:knuckles of a clenched fist when beating sb.on the head 意思:用弯曲的指头或拳头敲击人头,被击处肿块如栗 例句:头上挨了几个栗暴 栗黄 拼音:lìhuáng 英文:chestnut color 意思:栗子果。呈黄色,故称 出处:蟹白栗黄。——《聊斋志异·促织》 栗木 拼音:lìmù 英文:chestnut wood 意思:栗树的轻而纹理粗的木材 栗色 拼音:lìsè 英文:maroon;chestnut color 意思: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栗凿 拼音:lìzáo 英文:knock other's head by the joint of the fore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意思:方言。用食指和中指的骨节敲打别人的头部 栗子 拼音:lìzi 英文:chestnut 意思:由任何一种栗属灌木或乔木产生的可食的甜味坚果 药用价值【拼音名】 Lì 【别名】板栗、毛栗壳、栗子树、大栗 【来源】壳斗科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C. bungeana Blume],以果实、花序、壳斗、树皮、根皮、叶入药。 【生境分布】辽宁、陕西、河北、山东、江西、四川、湖南、广西。 【化学成份】 果实含有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等。 树皮含有鞣质。 【性味】 果实:甘,温。 花序:涩。 根皮:甘、淡,平。 【功能主治】 果实:滋阴补肾。主治肾虚腰痛。每服2~4两。 花序:止泻。主治腹泻,红白痢疾,久泻不止,小儿消化不良。瘰疬瘿瘤。 壳斗:治丹毒、红肿。 树皮:主治疮毒漆疮。 根皮:主治疝气。 叶:主治百日咳。用量3~5钱,水煎冲糖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栗 chestnut 山毛榉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4种落叶树的通称。可观赏和材用。原产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壳斗多刺,包有两三个可食的坚果。栗属其馀6个或6个以上的种俗称青克平(近缘的栲属〔Castanopsis〕植物亦俗称青克平),壳斗内具单生坚果。 有好几种植物通常称为栗,但非栗属植物,如好望角栗(南非的一种芸香料〔Rutaceae〕常绿乔木)、马栗(horse chestnut, 参阅鹿眼树〔buckeye〕)、莫顿湾栗、棕榈科(Arecaceae)的棕榈栗,及菱(water chestnut,即水栗)。 栗树通常高大,树皮有沟,叶披针形。大多数雄花著生在长而直立的葇荑花序上,雌花单个著生或在短的雄花葇荑花序基部簇生。 美洲栗(C. dentata)是速生树种,通常高达30公尺(100呎),果可食,木可材用;曾分布於北美东部的广大地区,现在在上述地区已被栗疫病(chestnut blight)所消灭;在许多地方从树桩抽出大量新条,但新条的大部分藏有致病真菌,栗疫病多次发生,使美洲栗无法种植;人们以残存的美洲栗植株与抗病力强的亚洲种杂交培育了少数抗栗疫病的杂种,取代了美洲栗。欧洲栗(C. sativa,栽培栗)亦高达30公尺,原产於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常称甜栗、西班牙栗或欧亚栗。板栗(C. mollissima,中国栗)是灌木或乔木,高常不及18公尺,可生长到海拔2,440公尺处。日本栗(C. crenata)类似中国栗,灌木或乔木,高度可达9公尺以上,分布於海拔915公尺以下地区。叶长约17公分,心形。 欧洲栗、中国栗和日本栗的坚果,可供食用,在产生植物当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并且多是作为商品大量出口。欧洲栗的坚果较小,多用作饲料,或磨成栗粉;但其精选的坚果,俗称「法国栗」(marrons),系欧洲栗的一些变种,在其壳斗内,只生长一粒硕大的坚果。欧洲栗、中国栗和日本栗在欧洲、北美洲及亚洲也多栽作观赏植物。欧洲栗树还是一种重要的木材来源。美洲栗在栗疫病出现前也是重要的材用树和坚果的来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