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元岁
释义

李元岁,1955年出生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现任呼和浩特市文联副主席,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多万字,所著的小小说《关于拖鞋问题的问题》被收录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著有小小说集《岁月的影子》等。

著有作品

小小说集《岁月的影子》等。

中篇小说《民工》、《逢九年》、《回眸》、《以前的事以后再说》等。

短篇小说集《李元岁短篇小说集》、《还愿》、《村事三提》等。

散文集《一指头厚的幺零零是多少钱》、《我的40个头一回》、《上坟》等。

电视剧本《民工》。

社会评价

李元岁《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赞扬大胆改革的精神;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反映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更是社会进步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进步的缩影。适逢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教科书也在课程的改革中不断发生变化,力图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笔者力求从课程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语文教科书中的价值取向进行纵向的比较分析,选取的两套语文教科书,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995年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六册)和2001—2003年出版的按照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研究、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以期探求10年来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的传统与变革。 一、1992-1995年版《语文》与2001-2002年版《语文》外在价值的比较研究 1992-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旧版”);2001-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新版”)。 1.教科书中、外作品的比较——注重与外界世界的沟通,注重与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 新版中共有外国文学作品43篇,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外国作品的数量同比增长了12%。与此同时,外国作家的选择也呈现出地域更广、更加丰富的特征。除过欧美的作家数量有所增多外,新版语文教科书也开始关注亚洲范围内一些我们近邻国家的作品,如日本、印度、黎巴嫩。例如:日本作家星新一《喂——出来》呼吁人们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的《金色花》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倾诉;黎巴嫩哲理诗人纪伯伦《雨之歌》歌颂无私的奉献者和友谊的使者。 这实际上体现了伴随着当今世界快速发展,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切,地球逐步变成“地球村”的同时,尊重文化多元的必要性。文化多元化即要求承认不同民族、种族以及性别的文化的差异与共存,承认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表现出对主流文化之外的异质文化的发现、认同和关注。 新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也体现了这一要求:“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作为学生,能以多元化的胸襟和视野,去了解世界其他国家或是民族的优秀文化,吸取整个人类优秀文化的影响,对于培养学生站在全球的视角去看待、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新版语文教科书中注重文化多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择的外国文学作品,较多关注强势文化,如欧洲、美国等,对于拉丁美洲、非洲或是一些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文化,语文教科书基本没有提及。 2.文章的写作时间比较——“现代取向”与“崇古倾向”。 新版的当代作品数量由旧版的105篇减至59篇,“现代取向”有所减弱。旧版语文教科书出版于九十年代初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高潮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大的解放与发展,综合国力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在改革的浪潮中,意识都处于亢奋状态,快速接收新事物、新理念以及改革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相应地,在旧版语文教科书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反映时代主题,歌颂赞美社会主义、歌颂赞美改革开放的文章。例如,贾大山《花市》歌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生活和农民面貌的可喜变化;李元岁《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赞扬大胆改革的精神;刘宗明《北京立交桥》歌颂北京立交桥的飞速发展和首都建设的成就。 同样主题的文章,在新版语文教科书中,较少涉及。然而,新版语文教科书中国古代作品数量却有了明显的增加。这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古的倾向,认为古人的著作具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写文章、做事情都喜欢“引经据典”。其次,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让学生从古代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了解和热爱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再次,由于新版语文教科书的出版时间已跨入2000年,改革开放的理念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在中国走向国际化的同时,接受过改革洗礼的人们,对于新理念、新思想,不再一味好奇地全盘吸收,而是开始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进行审视,在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厚土中反思与实践。构建“和谐”社会,达到协调、均衡、有序的社会状态,这正是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大同”。重视绵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时代性的体现,更是中国发展根本性力量的源泉。 3.作者的职业构成——“学术性”、“经典性”的传统。

人物评价

李元岁推动了社会的读书兴趣。“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兴趣。”一句话,简单深奥。李元岁从小就对读书非常着迷,上个世纪60年代那会儿,读书条件很差,他读的最多的“书”就是老师在蜡板上刻出来的一篇篇文章,尽管这样,他仍然觉得很满足。鲁迅、巴金、冰心等一大批名家的作品都被他读了个遍,从这些作品中,他领略到了大千世界的美妙,读懂了生活的道理,理解了读书是改变命运的真谛,同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也埋下了一颗种子,那就是长大后要当一名作家,写很多优秀的作品。

李元岁最喜欢读文学类书籍,当读到一篇好作品时,他会三遍五遍不停地读,细细把玩每一句话,品味每一个词。读得书多了,他自然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通过借鉴别人的写作手法,他的创作灵感也被激发了出来。一天,他家里的一盆月季开花了,看着一朵朵绽放的花朵,他的心情格外好,心想自己精心培育的写作之花总有一天也一定会绽放。于是,他马上提笔写了一篇小文章《月季花开了》,没过多长时间,这篇文章就变成铅字被发表了出来。说起自己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李元岁记忆犹新。他说,这篇文章对他来说刻骨铭心,那是他走向文学创作之路的一个起点。从此,他更加坚信读书读好书是写出好作品的唯一途径,他到处搜集各类文学作品,还养成了一种很好的阅读习惯,那就是每当看到好的文章,除去反复阅读之外,还会将文章收藏起来。《小说选刊》、《人民文学》他必定会一期不落地买来阅读。

1998年,李元岁写的小小说《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发表在《北京晚报》上,后来又被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中。谈到这里,李元岁给记者拿出了最新一期的《青年作家》杂志,里面刊登了一篇中篇小说《坟树》,作者正是李元岁。李元岁说:“我已经坚持不懈地为这本杂志投了30多年的稿件,文章的发表,是读书和写作给我带来的一份大礼。”读书已经成为李元岁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晚上,他要是不读书就睡不着觉,一天不读书他心里就觉得不踏实。他已经不再单纯地从书中获取知识,而是体会一种人生乐趣,读书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