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永新讲申论 |
释义 | 《李永新讲申论》为中公教育首席辅导专家李永新老师课堂实录的整理与总结,是十一年来所有中公名师心血的最高成就,体现了申论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书名:李永新讲申论 作者:李永新 ISBN:ECS001183 类别:考试用书 定价:42.0元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申论革命了! 呈现完美课堂 打造灵活申论 中公教育首席名师讲义 公考领域申论最新成果 当你翻看本书的时候,或许距离你所要参加的考试还有很长的时间,亦或许考试已经迫在眉睫。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你广泛的了解热点了吗?你熟知政府的政策了吗? 你知道申论最新变化吗?你对申论的题型是否了如指掌了? 你知道申论的文章应该怎么写了吗? 你看了几年的真题?你做了模拟卷了吗? 如果以上的问题都是否定的回答,那么毫无疑问,本书正是你所需要的! 申论作为一个独特的考试科目,一直不为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所了解,因此一直是众多考生的“短板”。确实,申论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均为公务员考试“专用”的考试科目,其特殊的考查范围和命题方式,往往让考生无所适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客观题,对于考生来说,还有选项可供选择。申论全部为主观题,对于广大不了解政府工作、不关心时事、许久不动笔写东西的考生来说,就真的好像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了。 面对这样棘手的状况,很多考生不愿意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来好好的复习,反而将希望寄托在死记一些模板,硬背一些范文上,希望这样可以通过申论考试。 客观的说,这样的方法在十年之前是行得通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有效的。因为10年前的申论材料仅仅只有一千多字,与科举考试中仅仅给出主题,如“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者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这样的考试,考查的更多的是考生自身知识、经验的积累,因此背诵一些东西,到考场上直接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随着考试形势的发展,从2000年就决定考查的“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开始正式成为考试的主导思想,申论材料字数逐年上升,试题提问方式更加贴近材料,作答也必须紧紧立足于材料。因此过去那种死板的备考模式注定不能适应现在的考试,只有本书所倡导的“灵活申论”的理念才能真正达到申论高分的目的。 什么是“灵活申论”? “灵活申论”就是反套路。 “灵活申论”就是以方法代替模板。 “灵活申论”就是以最好的方法最快的提高成绩。 哪里有“灵活申论”?就在本书! 名师课堂,如在耳畔?邗 本书将公考界杰出的研发专家和辅导专家——李永新老师的课堂实录予以完美呈现,保留了最为原汁原味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李永新老师过人的课堂魅力,让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参加培训课程的考生也能得到最高端的辅导。 作者简介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具有极其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公务员招考有博大精深的研究,主持研发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效果显著的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和全系列教材。讲授深刻、系统、精彩,极受考生欢迎。 图书目录前言(1) 一、申论很重要(2) 二、申论为何物(3) (一)误区一:申论就是写作文(3) (二)误区二:背模板可以搞定申论考试(5) (三)误区三:申论是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6) 三、申论的五大题型(6) 四、决定申论成绩高低的四大因素(7) (一)理论政策水平(7) (二)热点知识储备(9) (三)思想表达能力(9) (四)材料处理能力(10) 一、材料的来源(12) (一)来源于网络(12) (二)来源于报刊(13) (三)来源于官方文献(13) 二、材料的特点(13) (一)公共性(13) (二)消极性(14) (三)非敏感性(14) 三、材料的作用(14) (一)体现主题(14) (二)反映问题(15) (三)包含原因(15) (四)潜含影响(15) (五)蕴藏对策(16) 四、材料的逻辑结构(17) (一)材料的总体逻辑结构(17) (二)不同段落间的逻辑关系(18) 一、两大原则(24) (一)立足材料(24) (二)政府角度(27) 二、四步定律(29) (一)仔细审题(29) (二)书写答案(31) 一、如何提炼要点(34) (一)要点的类型(34) (二)要点的标志性词汇(36) (三)提炼要点方法(37) 二、如何加工要点(39) (一)加工要点的思维方式(39) (二)加工要点的方法(41) 一、归纳概括题的特征(44) 二、归纳概括题的分类(45) (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45) (二)归纳概括主要问题(46) (三)归纳概括部分内容(46) 三、四步定律的应用(47) (一)怎么提炼(47) (二)怎么加工(49) (三)怎么写答案(49) 四、作答要求和核心理念(49) 五、真题演练(50) (一)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50) (二)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57) 一、综合分析题的特征(68) (一)引申分析、深度挖掘(68) (二)答案来自材料(69) 二、综合分析题的分类(69) (一)启示型分析题(69) (二)阐释型分析题(70) (三)评论型分析题(70) (四)判断型分析题(70) (五)其它型分析题(71) 三、四步定律的应用(72) (一)第一步:题型判断(72) (二)第二步:审清对象(72) (三)第三步:提炼要点(72) (四)第四步:加工要点(74) 四、作答综合分析题的四种分析法(74) (一)矛盾分析法(74) (二)供需分析法(75) (三)利益分析法(75) (四)因果分析法(76) 五、四种主要题型的作答方法(77) (一)启示型分析题(77) (二)阐释型分析题(79) (三)评论型分析题(84) (四)判断型分析题(87) 六、真题演练(88) (一)2009年山东申论第二题(88) (二)2009年江苏申论第三题(90) 一、提出对策题的要求(98) (一)基本要求(98) (二)特殊要求(100) 二、四步定律的应用(101) (一)审清题目要求(101) (二)提炼对策题要点(102) (三)加工对策(102) 三、对策的其他形式——对策有效性分析(103) 四、真题演练(104) (一)2010年江西申论第三题(104) (二)2009年天津市、陕西省、湖北省申论第三题(106) 一、应用文题的特征(114) 二、应用文题的分类(114) (一)公文类试题(115) (二)事务文书类试题(115) 三、应用文题的要求(115) (一)作答要求(115) (二)格式要求(115) (三)内容要求(116) (四)语言要求(116) 四、应用文题常见类型的写法(117) (一)报告(117) (二)意见(119) (三)讲话稿(120) (四)方案计划(124) (五)答复(127) 五、真题演练(128) (一)2010年国考市级申论第三题(129) (二)2008年内蒙古申论第一题(131) 一、申论文章论述题(140) (一)定义(140) (二)题型分类(141) 二、把握申论文章的要求(142) (一)申论文章的基本要求(142) (二)申论文章的具体要求(144) 三、审题(146) (一)从给定标题、主题、提示语句看写作范围(146) (二)注意细节(146) 四、论点(147) (一)论点的基本要求(147) (二)总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147) (三)获取文章论点的方法(148) (四)提出分论点的常用角度(149) 五、论证(150) (一)理证法(150) (二)引证法(150) (三)例证法(152) (四)归谬法(153) (五)喻证法(153) (六)类比法(154) 六、拟题——让文眼亮起来(154) (一)标题的命题要求(154) (二)申论标题的基本要求(155) (三)经典标题示例(155) 七、开头——凤头出彩(156) (一)申论文章开头的写法(156) (二)申论文章开头的写作技巧(157) 八、分论点——充实深刻(157) (一)方法一(157) (二)方法二(159) 九、结尾——豹尾余响,回味再三(159) (一)文章结尾写作的几种模式(160) (二)申论文章结尾的一种经典写法(162) 一、申论文章评分细则(166) (一)常见的扣分、加分因素(166) (二)申论文章答卷的具体评分标准(166) 二、真题演练(167) (一)2010年山东、天津申论第四题(167) (二)2010年湖北申论第四题(177) 一、解析2010国考省级试题(192) (一)材料分析(198) (二)解答思路(200) (三)参考答案(203) 二、解析2010国考市级试题(205) (一)材料分析(211) (二)解答思路(213) (三)参考答案(216) 三、解析2010省考试题(218) (一)材料分析(225) (二)解答思路(226) (三)参考答案(228) 一、如何去“看”(232) 二、如何去“念”(235) 三、如何去“练”(23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