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祥霆 |
释义 | 李祥霆,满族,吉林辽源人,祖籍辽宁岫岩,除在国内演出,还曾多次到英、法、德、美、日等十几个国家演出,其中有四十多场独奏音乐会。出版唱片、录音带有《李祥霆古琴艺术》、《幽居》,主要著作有《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国、法国国家电台多次广播李祥霆古琴专题音乐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物》、《走进幕后》、《音乐人生》、《大家》、《人物新周刊》等极有影响的栏目都录制有其专题播出。 中文名:李祥霆 国籍:中国 民族:满 出生地:吉林辽源人 职业:古琴演奏家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祖籍:辽宁岫岩 人物简介李祥霆,满族,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吉林辽源人,祖籍辽宁岫岩,1957年起师从查阜西学古琴,从溥雪斋、潘素学国画,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从吴景略学古琴。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到英国剑桥大学作古琴即兴演奏研究并在伦敦大学亚非音乐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教授古琴和洞箫。1994年10月到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任教。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台北和真琴社顾问、日本吟咏道八洲庄鹰洲会名誉顾问及北美琴社顾问。 李祥霆1940年出生在辽源市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喜音乐,从小爱画画,经常临摹《芥子园画谱》。在临画时。一幅古琴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天,李泠秋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今古奇观》,其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使他对那能弹出高山流水音乐形象的古琴充满了神奇之感,当他第一次从广播中收听到琴箫合奏的古琴曲《关山月》时,便被古琴那优美、深沉、悦耳的琴声所陶醉。14岁的李祥霆立志学古琴,从此便十分关注有关介绍古琴的书刊唱片。 人物观点李祥霆在千年古刹少林寺出席一个活动时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学古琴就和小孩子学1、2、3等阿拉伯数字一样,有兴趣就行,喜欢就能学会,入迷就能学好,发疯就能学精。“以后,应该让每一个中学生都知道古琴,就像知道长城,知道李白、杜甫一样。”李祥霆还说,古琴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而应该说是高而可攀、深而可测。可以不会弹,但得知道,就如同人可以不会做诗,但得知道“床前明月光”一样。也如同佛教,很神圣,但本身并不想让人望而生畏。对于古琴的普及,李祥霆建议应在中学的课堂上放古琴DVD,这样,学生就知道古琴长什么样子、发出的是什么声音了。 主要活动1963年以来李祥霆教授古琴学生四百多人,分布在中外许多地方。除在国内演出,还曾多次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荷兰、芬兰、奥地利、意大利、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演出,其中有四十多场独奏音乐会,并在一些大学作学术演讲。 1988年李祥霆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年展。 1989年在伦敦大学中国美术馆举行个人画展。 1991年在纽新西兰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作《国画与古琴音乐的点线之美》演讲,传略载入《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香港《世界名人录》(中国卷)等及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选为《二十世纪杰出人物》。 1990年所演奏的古琴专集在台北获。 1994年11月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所颁《民族优秀书画艺术工作者》奖。 1999年还以山水画《高山流水入梦频》获《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之《国际荣誉金奖》。 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古琴家,李祥霆教授一直致力于古琴艺术的推广和传播 1982年在英国达拉姆东方音乐节举行的独奏会是古琴史上第一次独奏会。1992年在巴黎拉维拉剧院千人座位的独奏会获满座,是空前的最大古琴独奏音乐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英国、法国国家电台多次广播其古琴专题音乐节目、曾为《知音》、《诸葛亮》、《秦颂》等多部影片、电视剧配古琴独奏。 2003年11月在福州画院举行个人书画展。1991年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作《国画与古琴音乐的点线之美》演讲,传略加载《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届名人录》、英国剑桥《21世纪世界名人录》等。 1990年所演奏的古琴专集《落霞流水》在台北获《金鼎奖》,1994年11月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所颁《民族优秀书画艺术工作者》奖。 2007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之“有突出贡献专家”评定。 2009年5月被文化部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同年被文化部公布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2004年起,更有用何作如先生所藏的公元756年制唐代古琴“九霄环佩”多次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及参加重大演出,引起甚大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国、法国国家电台多次广播其古琴专题音乐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物》、《走进幕后》、《音乐人生》、《大家》、《人物新周刊》等极有影响的栏目都录制有其专题播出。 职业生涯古琴是全世界都能听懂的音乐 上海市政府为宣传2010年上海世博会,李祥霆与我国驻法国、比利时大使馆合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这一次总共演了四场,主要的两场分别是在比利时的欧盟总部和法国巴黎SalleGaveau音乐厅,古琴很被看重,场场都作为开场节目,并且有详细的解说。在巴黎演的那场,去的都是法国上层人士以及各国驻法的外交官,反响特别热烈。 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公认的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而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发射的一颗宇宙探测飞船上,专门放置了向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命介绍地球人类文化的镀金唱片,古琴《流水》的录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曲,整整七分多钟的全曲!我自从1982年在英国举行的第一次独奏音乐会之后,每次在西方演出,我都觉得特别从容、坦然,不光是因为有自信,更对观众有信心。因为我知道来听我演奏的人多是喜欢音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我选的曲子又都是古琴经典乐曲,所以他们都能接受、喜欢,特别这次用的琴又好,是一张极品唐琴。 中国古琴史上的第一次,竟然是在英国!别说是1982年,就是现在,古琴已经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大部分国人还是对它缺少了解,不少人以为,古琴就是古筝。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产生在大约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当时只称“琴”,近代为区别于其他乐器,才改称“古琴”。中国古代文人所谓“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的琴,指的就是古琴。商周时期,用以规范士大夫、文人阶层交往行为、举止的《礼记》中有“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训诫,说明在当时,弹琴是每一个贵族阶层都必须具有的修养。 古琴的外观,最基本的长度为三尺六寸五分,暗合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琴身上面拱圆、下面平坦,象征着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琴身由上至下,有琴额、琴颈、琴肩、琴腰等,象征人体,合在一起,代表着天、地、人三才。 在我国古代乐器中,只有古琴既留下了乐器,又留存了丰富的音乐文化和理论文献。几乎历代都有关于琴家、琴曲、琴艺的记载,以及以古琴为中心的故事和传说。由于历史的原因,古琴开始走向衰落,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会弹古琴的还不足一百人!八十年代以后,古琴艺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估计现在国内外会弹古琴的人已经逾万,尽管如此,与其他乐器比起来,古琴仍然是冷门。 古琴的收藏这些年好像特别热,2003年嘉德拍卖的“大圣遗音”,张唐代琴,拍到890万的天价!目前已发现的传世最古老的琴,就是唐朝的,距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样的琴全世界也仅存不到二十张,但应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要知道西方最古老的上等小提琴,在全世界仅有上百张,才不过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已被推为至宝了。 一世琴缘,难忘恩师 李祥霆出生在一个中医家庭,可以说从小就是在中国文化的环境中成长,童年时,父亲给我们念唐诗,教我们对对联。后来又接触国画,13岁时学会吹箫。1955年,父亲买了一台收音机。就是从这台收音机里,我第一次听到古琴的声音,当时觉得那种美丽奇妙的声音,好像一下子就把我的心给提起来了!尽管我当时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乐器弹奏的。后来,曲子播完,播音员说:“刚才播送的是琴箫合奏《关山月》……”此前我只在国画中看到过“携琴访友图”,在唐诗宋词上读到有关琴的名句,却不知道它的声音竟然是这样天籁般的美妙!从那时候起,我开始痴迷地寻找各种有关琴的资料、文字、图片,后来终于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今古奇观》,在那上面找到关于古琴外观、结构的详细描述,于是决定按书中描写的样子,做一张古琴。 李祥霆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之所以想自己做琴,是因为我们家邻居有一个木匠,他干活儿的时候,我经常在旁边看,大概知道怎么用锯、用刨子、上漆上颜色等等。我当时是找来一块我父亲过去诊所用的牌子,拿它做琴面;用胡琴弦替代琴弦;按钉当琴徽,前后共用一年的时间,最后终于做成了。李祥霆就一直拿它摸索着练,后来居然还拿到学校新年晚会上。当然我做的这张琴,跟真正的古琴是不能相比的,但也正是它带着我走进了古琴艺术的美妙境界,因为有了它,我后来才有勇气给查老(查阜西)写信,倾吐对古琴的热爱,请求赐寄一点弹琴的资料和一两曲琴谱。查老当时是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协理事,是中国古琴界泰斗级的人物,所以信发出去以后,我也并没抱太大希望,因为,毕竟当时我只是一名普通不过的小城少年。没想到的是,后来很快就收到了查老亲笔回信!他说:收到你的信我们很感动,我想要全力帮助你。然后,他提出几个问题:“一。你的家长是什么职业?他们能否供你到大学毕业?是否同意你将来搞音乐艺术?二。你想学古琴是仅仅出于爱好,还是想学好它?三。要学好古琴,必须对古典文学和数学有一定修养。你是否也喜欢古典文学和数学?” 收到这封信的当天,我激动得都没怎么睡着觉,到第二天很早就醒了,忙提笔给查老写回信,表达了要学好古琴的决心。没多久,查老给我回了第二封信,他说,既然如此那“我就收你作徒吧”!所以,我后来一直管查老叫“师父”,而不是老师。常言说师徒如父子啊!师徒关系比较起老师和学生自然更近一层。后来1957年暑假,我来北京向查老学琴时,就住在他家里,自然也是免收学费的。他还带着我去北海庆霄楼听昆曲、逛琉璃厂的古书店、书画店……临走还送给我一张清代古琴、两支洞箫、一本《琴学入门》、一册《今虞》琴刊。查老给了我回程火车票钱,亲自送我到前门火车站。后来看见天要下雨,又赶在开车前出站为我买来一把雨伞…… 琴谱、《今虞》琴刊和琴至今仍然珍藏着,可惜两支箫在“文革”中损坏了。得识查老,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可以说正是这位充满热情的琴坛领袖,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他教会我的,不仅是琴艺,更有健康的人生态度。今天可以说,我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1958年夏天,我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开始向吴景略先生学琴。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正式进入了古琴艺术世界,并且一直努力而行。 李祥霆的艺术的基础,是查老赐予的;艺术的主体是吴先生所授;同时还受到管平湖先生的重要影响。比方说:我的《梅花三弄》是查老的传授,同时采用吴先生的优美热情风格;而《忆故人》是吴先生教的,但我融入了查老典雅深远的神韵。 不能打动观众的,肯定不是好音乐 古琴是一种高雅深邃的古典艺术,但这种艺术是普通人都可以欣赏可以理解的,要说雅,中国雅的东西太多了,《唐诗》、《宋词》雅不雅?要说深,《老子》、《庄子》、《易经》深不深?这些东西,现在的人们包括许多小孩子都在学习,都能接受,成为一种文化修养,为什么古琴就不行呢?现在有些人说古琴不是文化艺术,是“道”,古琴不是乐器,是道器,似乎高深莫测,甚至超越了哲学、宗教。这是违背客观实际的。 以虞山派琴风最为“清微淡远”,但实际上,虞山派创始人严天池就主张,弹琴要“发于性灵,通于政术”。我老师吴景略,可以说开创了新虞山派,他的琴曲常常是根据内容需要,有的奔腾动荡、撼人心魄,比如《潇湘水云》;有的优美华丽,比如《梅花三弄》;还有的凄楚哀伤,像表现昭君出塞内容的《秋塞吟》……没有一个是“清微淡远”的。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充满了人世间深情、豪气的经典之曲,吴先生作为一个古琴大家,他懂得艺术必须尊重作品的表达,尤其是对这些经历过千百年自然选择,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 其实传统并非都是有些人理解的那样,唐代《琴诀》中,就有古琴“可以观风数,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之说。一种连鬼神都能感动的音乐,它能是不感人的吗?刚才您也提到,有不少观众在听古琴音乐会时犯困,甚至睡觉,为什么?那个音乐打动不了他。这样的音乐会,您说他下次还会再来听吗?音乐首先要打动人,不能打动人的音乐,肯定不是好音乐! 任何艺术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求得生存的,这是千古一理。古琴也是一样,三千多年来,无论是琴曲、琴谱,还是琴的本身,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以琴而论,最初曾经是五弦,后来加至七弦,也有过十弦、九弦,甚至一弦琴;以人而论,音乐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灵气,跟老师一样的模仿只是初学时的要求,单纯的模仿,从古代一直到现代,在哲学、美学上永远是一种错误。传承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中进行的。事实上,如果你不变,很多东西就传不下去。在中国,箜篌失传了,瑟失传了,失传的乐种很多,因为它不适合社会需要了。古琴如果没有历代的发展,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实际上,良性的发展变化,只会不断加强和丰富艺术的表现力。西方的羽键琴变成古钢琴;古钢琴变成现代钢琴,用现代钢琴演奏古代巴赫的作品,没有人觉得它不是巴赫。就是现在强调古琴必须严守不变的那些人,他们也没有去重弹过去的五弦琴呵! 有一次在美国演出时,有位观众出了个题目,叫“旧金山飞机场”!这实在有点超出常规,我只好在演奏前增加了一段道白:“我不会用琴去表现飞机起降时的轰鸣,但我可以表现飞机场充满了活力与祥和,紧张而有序的精神,表现人类追求和平与幸福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最好的音乐不是模仿事物的外形,而是表现人内心的感觉。”演奏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古琴应该像唐诗宋词那样影响中国人 1958年,我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时,我是那里第一个因为喜欢古琴而主动选择这个专业的人;往届古琴专业的学生,都是从其他专业“强行”调过来的。主要当时民乐是被人瞧不起的,学生拿着二胡在校园里走都觉没面子,更何况古琴又是民乐里最小的乐种,当时对古琴的普遍说法是“难学、易忘、不中听”,大环境非常不乐观。但即使那样,我都没有悲观,现在,事实最终证明了我选择的正确。像围棋、书法、国画那样被喜欢;像唐诗、宋词那样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基础知识之一,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广阔的影响! 只要在中学音乐课上,放一个小时最经典的古琴演奏录像就可以了!这样每一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能在课堂上看到古琴的模样和演奏方法,听到最有代表性的琴曲:《广陵散》(现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乐曲,来源于两千年前)、《幽兰》(其乐谱为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手抄谱,距今一千三百年以上)、《流水》、《梅花三弄》和《潇湘水云》。还有,全国各音乐院校、综合大学的音乐科系都应该配备一位古琴专业教师;省一级以上的民族音乐团都应有一位古琴演奏员;各大学和省一级以上的艺术研究机构都应有一名古琴研究人员。从现在国家的综合实力来看,这类单位增加一个专业人员的编制,绝不是一件困难之事,而一旦踏踏实实稳步去做,则定会大大充实和加强对古琴这个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以致严谨而又科学的传播发展。 “我是发疯级琴人” 李祥霆妻子原是北方昆曲剧院乐队的琵琶演奏员,现已退休,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业余时间更多是用在写字、画画上,有时候也写点古体诗。 50年代后期开始,李祥霆师从溥雪斋、潘素两位先生学画,后来在伦敦、台北、福州也都举办过个人画展。其实,我小的时候,在邂逅古琴以前,我的理想就是当画家。我现在出版有十多种录音录像光盘,其中有两张与美国音乐家即兴重奏的,在美国特别畅销,据说,很多人都是作为“治疗音乐”买的。这个唱片曾经作为抗击“非典”的治疗音乐使用,据中日友好医院的跟踪调查问卷显示,古琴曲对缓解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改善睡眠、消化状况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院有一位教授在化疗时,听了这张CD上的音乐,感觉也有消减痛苦的作用。 李祥霆给影视剧配音印象最深是1996年的《秦颂》,因为它讲的是琴师高渐离跟秦始皇之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主奏乐器的,剧情要求弹奏多段充满激情的古琴曲。但那是秦朝发生的事情,又不能用后世流传的这些名曲,一开始导演打算请作曲家作曲,再请演奏家演奏,后来我说只要你把想要表达的情绪、精神告诉我,我可以即兴演奏。导演听完我的演奏很兴奋,说“没错,这就是我要的!” 李祥霆觉得还是我们中国的古琴艺术本身就具有这种魅力,我只是将这种魅力充分表现出来了。不知道尼日利亚的风是什么样的,但我想,那可能是一种能让人振奋的感觉,看起来,人类的思想感情和智慧是相通的。 最近三年最难忘最打动人的一件事是2005年,我在美国旧金山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300人的大厅座无虚席,其中只有二三十个华人,其他都是西方人。我当时的感觉是,既为这些文化完全不同的人能够接受和喜欢我们的古琴音乐而感动,又为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就能创造出全面表现人类社会感情和精神世界的成熟音乐而自豪!我把古琴艺术传播到这么远的地方,我没有辜负我的两位老师对我的大恩! 古琴其实是乐器中比较容易入门的几个乐器之一,对学古琴,我也总结了三句话:“喜欢就能学会;入迷就能学好;发疯就能学精。” 个人作品音乐作品热门歌曲01 静夜思 02 垂柳栏杆尽日风 03 离骚 04 幽居 05 凤求凰 06 斜阳独倚西楼 07 小园香径独徘徊 08 误入藕花深处 09 灯火阑珊处 10 自在飞花轻似梦 11 沉醉东风 12 梅花酒专辑专辑名称 发行时间 语言 试听专辑 详情 元曲古韵 2006-11-23 唱片公司:Cn Music专辑曲目(12)01 沉醉东风 02 梅花酒 03 点绛唇 04 满庭芳 05 小梁州 06 上小楼 07 水仙子 08 天净沙 09 天香引 10 醉中天 11 紫花儿 12 夜行船 宋人词意 1996-07-23 唱片公司:Cn Music专辑曲目(12)01 垂柳栏杆尽日风 02 灯火阑珊处 03 起舞弄清影 04 清晨帘幕卷清霜 05 新绿小池塘 06 斜阳独倚西楼 07 小园香径独徘徊 08 误入藕花深处 09 杨柳岸晓风残月 10 雨打梨花深闭门 11 一棹碧涛春水路 12 自在飞花轻似梦 个人专辑在国内外出版有个人专辑:《李祥霆古琴艺术》(法国音乐台出版)、《幽居》(香港《龙音》唱片公司出版)、《李祥霆》(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出版),《唐人诗意》、《宋人词意》、《元曲古韵》(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SLEEPING LOTUS》(《睡莲》)(美国”Real Music”唱片公司出版),以及与美国音乐家即兴重奏:《TAO OF HEALING》 (《治疗之道》),《TAO OF PEACE》(《和平之道》(美国Soundings of the Planed 唱片公司出版)等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十多种,编写拍摄有艺术教育片《琴》、电视剧《凤求凰》、电视专题片《琴曲与琴歌》、《中国名曲欣赏》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琴》条目。发表论文主要有《略谈古琴音乐艺术》、《吴景略先生古琴演奏艺术》、《查阜西先生古琴演奏艺术》、《古琴即兴演奏艺术研究大纲》、《弹琴录要》等,打谱《幽兰》、《古怨》,新旧体诗《自嘲》等及古琴曲《三峡船歌》、《风雪筑路》。著有《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在台北出版)、《古琴实用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艺术片专题片在国内外出版有,等唱片,录音带,录影带十多种,编写拍摄有艺术教育片《琴》、电视剧《凤求凰》,电视专题片等。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琴》条目。古琴专辑代表作:《唐人诗意》、《元曲古韵》、《宋人词意》、《睡莲》、《古琴音乐》、《幽居》等。 论文著作发表论文主要有《略谈古琴音乐艺术》、《吴景略先生古琴演奏艺术》、《查阜西先生古琴艺术》,《古琴即兴演奏艺术研究大纲》,《弹琴录要》等及新旧体诗《自嘲》等及古琴曲《二峡船歌》、《风雪筑路》。著有《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一书在中国台北出版。 人物故事自己制琴有一次,听说矿山俱乐部放映一部介绍古琴家管平湖演奏技艺的电影短片,他便跑到矿区,从影片中第一次看到了古琴演奏的姿态和方式。他非常渴望能有一张古琴,但在辽源这座小城里却很难找到。他只好“画饼充饥”,在父亲的办公桌上绷几根纸绳当琴,一边听收音机里的琴声,一边在纸绳上模拟按弹,聊慰渴思。后来,他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今古奇观》,看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中,有一段关于古琴的形象、特征、结构的详细描述,他如获至宝,决心按书中描绘的样子,自己动手制琴。 他找出父亲诊所过去用的木招牌,改成琴身,用二胡弦代替琴弦,用图钉作琴徽。没有共鸣箱,不能发音,他就戴上父亲的听诊器听着弹。哪怕只能听到一点微弱的声音,他也特别高兴。 写信拜师1957年李祥霆读高二时,为了获得对古琴的知识,他鼓起勇气给著名古琴演奏家查阜西写了一封信,讲述自己对古琴的喜爱、想学古琴的心愿、造琴的艰难,请教弹琴的方法,请求寄一两本古琴谱。因不知道查先生的通信地址,只好将信寄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后,他天天盼着回信,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只夜,终于盼来了那封决定他一生前途和命运的回信。 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查阜西先生收到电台转来的李祥霆的信,十分感动,决意帮助这个后生成才。查先生在回信鼓励的同时,向他提出几个问题:一是你的家长是什么职业?他能否供你到大学毕业?是否同意你将来献身音乐艺术?二是你想学古琴是仅仅出于爱好,还是想学好学精?三是要学好古琴,必须对古典文学和数学有一定的修养,你是否也喜欢古典文学和数学? 李祥霆一遍又一遍地捧着查老师的信,感到无限的幸福,他诚恳地回答了查先生提出的问题,表示了自己学习古琴的决心,并请求拜查先生为师。查阜西在第二封回信中,便接受了李祥霆的请求,收他为弟子,约他暑假来北京面授琴艺。 面授琴艺这年暑假,李祥霆带着他自己制作的古琴模型,乘上开往北京的火车,驶向他生活的新天地。 到北京,当他敲开查阜西先生的家门时,李祥霆还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敲开了通往古琴艺术胜境的大门。查先生热情地接待了这位陌生的关东少年,见他手捧古琴模型,讷于言辞,朴实、憨厚,满心欢喜,随即安排他在家中住下。查阜西当时正参加全国人代会,便拜托琴友顾梅羹先生代为授课。 当天下午,李祥霆便开始向顾梅羹学弹古琴名曲《梅花三弄》,采用的是传统的对弹法。老师示范弹一句,李祥霆学着弹一句。由于李祥霆天赋极高,很快就掌握了弹奏古琴的要领,深得顾先生的赞许。 四天后,查先生开会回来,检验这个学生四天来的学习成绩,听了李祥霆学弹的《梅花三弄》四段琴曲,惊喜万分,高兴地说:“孺子可教,日后必成大器”,并亲自开始传授。 这首高雅的古典琴曲,李祥霆只学了十天就能完全演奏了。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李祥霆学会了古琴谱,学会了弹奏大小五首古琴曲,还学会了为古琴上弦。查先生家二十多张无弦古琴,都被李祥霆一一上好了弦。 拓宽视野查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李祥霆颇具大家气质,为了强化李祥霆的艺术修养,查先生陪他去游览北京名胜古迹,带他去琉璃厂文物书画商店观赏书画作品,带他到昆曲研究会听专家们的清唱,到广和剧场听京剧。同时,他还介绍李祥霆结识北京的几位著名琴家、画家、作家,借以帮助这个学生拓宽艺术视野,增长见识。 暑假结束了。回到燎原前,查先生送他清代古琴一张,洞箫两枝、《琴学入门》一本、《今虞》琴刊一册,勉其回去后勤学苦练,来年高中毕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并亲自送李祥霆上了火车。查老师看看天将下雨,又赶在开车前买来一把雨伞交给学生随身防雨。李祥霆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告别老师。 刻苦练琴从此,李祥霆暗下决心,将老师慈父般的关怀化做动力,决不辜负老师的厚望。他回学校后,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加倍努力刻苦练琴。 1958年,高中毕业后,经查阜西先生的推荐,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这个专业在东北仅招一名学生,李祥霆被录取了。从此,他开始接受中国音乐学院的正规教育,师从古琴名师吴景略,并接受管平湖、傅雪斋等名家指导。 留校任教1963年李祥霆大学毕业时,已成为我国古琴界的后起之秀,被留校任教。 他将自己的全部心智和精力都倾注在古琴演奏技艺的整理和古琴文献、传统琴曲研究上。同时,他博览群书,学诗词,山水画,吹洞箫,听古今中外名曲,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在自己不断钻研古琴弹奏艺术的同时,还效法前辈琴家“金针度人”,热心培养新一代古琴研究和演奏人才,关心指导社会上的业余古琴爱好者。 所取成就经过二十余年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李祥霆已经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成为中国古琴界的代表人物。他的学生多达百余人,除大陆和港澳地区外,还遍及德、英、法、意、日、美、澳、加、瑞士、阿根廷等国,堪称“桃李满天下”。他的足迹遍布英、日、意、德、法、荷兰、瑞士等国。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新闻媒体,采取讲座、录制音像、为电影、电视、戏剧配音等方式,在国内外宣传古琴艺术。他的学生中,洋弟子就多达几十名,他在欧洲还成立了“欧洲琴社”。 2001年,李祥霆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辽源,受到了辽源市人民政府的热情接待。文化界为他举办了招待会。李祥霆为家乡人民演奏了古琴曲,表达了他对家乡人民的热爱。一曲曲优雅动听的古琴曲,令家乡人如痴如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