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氏之鸠 |
释义 | 作者作者陈子龙是明朝末年一位著名的忠成义士,明朝灭亡后,自杀殉国。陈子龙(1608—1647),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崇祯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擅长七律,绝句写得也出色。 原文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童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鸣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选自《陈忠裕公全集》 (本文又名《“鸠”还李氏》) 译文李氏有一只斑鸠,养了好多年了,它能说人话,比鹦鹉还聪明。这只斑鸠白天就在房前屋后飞翔,从来不飞远,晚上便在笼中栖息,以躲避狸猫和老鼠的伤害。见到仆人有私自拿东西或摘花的一定会告诉它的主人。晋国的商人在吴国经商,看见这只斑鸠,愿意用十两银子来换。斑鸠察觉了他的意图,便告诉它的主人说:“我在这呆了很久了,不忍心离去。您一定要将我卖到其他地方,我将绝食不吃东西。”主人哄骗它说:“我的朋友想要看看你,给他看过了马上带你回家。”到了商人家里,主人就舍弃了斑鸠离开了。斑鸠于是就整日不吃东西,哀叫着要回家。商人怜悯它的意志,又怕它死去,分文得不到赔偿。于是索取了十两银子中的二两银子,把鸠还给李氏,斑鸠这才吃东西。 理解与运用解词:1廊楹:廊是檐下的走廊,楹是厅堂前的柱子。 2.慧:聪明。 3十金:十两银子。 4.易:换取。 5.市:卖掉 。 6.且:将要。 7.去:离开 。 8.舍:抛下。 9.竟:始终。 10.晋人贾(gǔ):做买卖,经商。 11.至贾家:商人。 12.怜:同情,怜悯。 13.捐:耗费,花费。 14.乃:才。 15.绐(dài):欺哄。 16焉:代词,代鸠 句子翻译:1.见童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鸠鸟每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 2.主人绐(dai 4)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主人欺哄它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马上就带你回家。” 主旨:作者赋予鸠以人的意识,能通人意,他不愿离开主人家,主人将它卖给商人,它“竟不食,哀鸣告归” 李氏鸠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寄托了作者誓死忠于明朝、绝不臣事清朝的气节情操,又辛辣地讽刺了那些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启示:1.从李氏的角度来说,对待自己忠诚的人,我们决不可轻言放弃。 2.从鸠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对祖国忠诚不二,否则就会遭人唾弃,被人嫌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