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继迁 |
释义 | 李继迁(963-1004)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县南)人。党项族平夏部人,为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出生地被称为李继迁寨。史书载,“生而有齿”。幼年时即以勇敢果断,“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 中文名:李继迁 国籍:中国 民族:党项 出生地:李继迁寨 出生日期:公元963年 逝世日期:1004年 职业:管内都知蕃落使 所处时代:宋朝 生平祖先为鲜卑族之拓跋氏。唐朝时因参与镇压黄巢起义,被赐姓为李。西夏王朝奠基者。银州(今陕西榆林南)人。先祖本姓拓跋氏,唐贞观初归唐,赐姓李。勇悍有谋。宋开宝七年(974),出任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太平兴国七年(982),族兄定难军留后李继捧献地朝宋。他与亲信出奔地斤泽(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联结党项豪族,抗宋自立。后其势渐盛,不断攻掠宋边地。雍熙二年(985)二月,遣使至银州,佯与宋都巡检曹光实约降,至期伏兵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诱杀曹光实等,假其旗帜,袭据银州。三年,附契丹,受封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四年三月,于王亭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败宋知夏州安守忠部3万众。淳化元年(990),契丹封其为夏国王。二年七月,归附于宋,授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旋又附契丹,并联结契丹军,多次袭击宋西北边境。至道二年(996)三月,宋洛苑使白守荣护送辎重至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李继迁设伏浦洛河(今吴忠东南苦水河),佯弱诱敌,大败宋军,获粮40万石。三年十二月,复上表归宋,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未几,再次攻宋边地。咸平五年(1002),破灵州,改名西平府,定为都城。六年初,宋遣使议和,割银、夏(今陕西横山西北)等五州与之。十二月,攻吐蕃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吐蕃军伪降突袭,继迁中箭逃归。次年正月,因伤卒。 家族李继迁是北魏鲜卑后裔,《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辽史》卷115《西夏外记》:“西夏本魏拓跋氏后。”《金史》卷134《西夏传》:“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 08年2月29日新华社:考古人员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审旗纳林河乡排子湾村发现一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出土了几方十分珍贵的墓志。墓志铭用了大段文字记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经过,并明确表示其家族为“本乡客之大族,后魏之莘系焉”。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后搬到此地的大族,是北魏人的后代”,这又一次把党项拓跋部和鲜卑拓跋联系在了一起。 李继迁(公元963~1004年),党项族,北宋时任节度使,西夏国奠基者。在位14年,被箭射伤,创伤恶化死去,终年42岁,葬于裕陵(今宁夏贺兰山平羌堡西北五里处)。 战争史公元975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继迁的族叔)爱其才,授年仅十二岁的继迁为管内都知蕃落使。 公元982年,得知族兄李继捧入朝,被迫交出夏、绥、银、宥、静五州地以后,与弟李继冲、亲信张浦等人组织和带领党项放各部叛宋。后来李继迁派张浦带着重币到辽,向辽圣宗表示愿意归附,取得了辽的支持。河西素来都为北宋重地,辽圣宗为了削弱北宋在河西的控制权,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以李继冲为副使。十二月,李继迁为了进一步取得辽的支持,亲自到辽边境请婚。当初李继捧献出夏、绥、银、宥、静地入朝并非本意,因此宋朝让他重返夏州之后,表面上敷衍宋朝,暗地却与继迁互相勾结,并于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以夏州之地附辽,被封为西平王。李继迁在李继捧的秘密配合下,连续出兵占据绥、银二州。接着,又攻庆、原(今甘肃固原县)诸州。李继迁攻占银州以后。深谋远虑,没有采纳众人的意见称王,而是先设官授职,确定尊卑等级,并且预先将一些还被宋朝占领的州郡的官职分封给各位酋长,使他们个自为战。这样,宋朝在各地疲于防御,而李继迁就能集中力量攻击银、夏、绥、宥等州。为了把互不统属的党项诸部纳入抗宋斗争的洪流,以适应斗争发展的需要,继迁重新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使它成为一个联合诸部、“号令番众”、指挥战斗的政治军事中心。一方面遵用“汉法”,仿唐、宋官制建置军事、行政官职;另一方面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如张浦、李仁谦等加入其统治集团。这一改革大大加强了李继迁的实力。原来一起战斗的诸部酋长乐意接受继迁所授官职,听从号令,服从指挥,这就确立了继迁在政治军事上的领袖地位。但由于宋朝军队的强大反攻,不久即退出。 李继迁攻占银州以后,于986年公开向契丹辽国称臣,目地是借助辽国抗宋,以壮大自己的力量。他对部众说:“我们至今不能光复旧业,收复夏、绥、银、宥、静五州,看来只凭我们自己,兵力单薄,很难成功。现在北方辽国正强盛,我想借他们的援助,来实现光复的大业。”李继迁得到辽的支持后,积极配合辽的军事行动,不断袭击宋朝的夏、麟一带,给宋朝西北边境造成很大的不安。 公元998年,宋真宗继位,李继迁派遣使者求和。已被西夏骚扰得疲惫不堪的宋朝廷便任命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这个决定使归属宋朝版图已达十五年以上的夏、银、绥、宥等州领土,依然落到了夏州李氏的手里。李继迁深切了解到宋朝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已经不肯满足于“故土”的恢复之后,进一步扩张势力,于是他把进攻的矛头对准了灵州。 公元991年,他请求降附北宋,宋太宗授给他银州观察使的官职,并赐姓名为赵保吉。公元997年,又被任为定难军节度使,管辖夏、银、绥、宥,静等五州。公元1002年,他攻陷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南),改称西平府,设置官职,整编军队,为后来西夏的建国奠定了基础。 公元1002年,李继迁集结重兵攻陷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杀灵州知州裴济。灵州(今宁夏灵武)位于黄河上游、河套以西,这里土地肥沃,地饶五谷,尤宜稻麦,水草肥美,农牧两宜,且有秦汉延、唐徕等渠引黄河水,灌溉大面积农田。灵州又位于夏州的西侧,倚重贺兰山,带引黄河,地位冲要,是唐、宋时代西北边疆的著名重镇。在灵州的西面,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河西走廊,当时这一地区主要散居着回鹘部落。灵州的西南,则是吐蕃部落分布地区。因而,灵州成为汉、回鹘、吐蕃和党项各族争夺的焦点。唐宋五代以来,西北地区经历了长期的战乱,社会生产力遭受重大破坏,人力物力都大为衰耗。就灵州而言,继迁固有必争之势,宋朝也有不能不守的苦衷。宋朝廷要保有灵州这样一个据点,必须迫切解决粮饷给养问题。灵州军粮马料和军需一向都依赖于关中诸州供给,行军转饷,千里跋涉,粮运艰辛,民不堪命。继迁充分发挥他的卓越军事才能,运用以逸待劳,断宋粮运,长期围困,“利则战,不利则退”的战略。至道元年(995年),继迁断宋粮运,又袭击粮上的军事据点清远军城,并包围灵州城几月,城中的粮草已空,军民饿死的为数不少。第二年,宋太宗为救援灵州,命白守荣、马绍忠等率兵护送四十万粮饷赴灵州。继迁伏兵袭击于浦洛河,白守荣大败而逃,士卒、民夫死者数万,粮食全部为李继迁所获,使灵州守军陷入饥饿状态,不久,宋太宗派五路大军进剿,李继迁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使宋军在沙漠里往来奔波,被拖得疲惫不堪,相继无功而返。继迁以其祖先世爵西平王,而他本人又受辽册封为西平王,便改灵州名为西平府。继迁占据西平府以后,认为西平府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如能修城挖壕、练兵积粮,一旦四外出击,关中就无法法防备。百姓习华风,尚礼好学,可借此地为今后进取的资本,成一方之霸。平夏地方偏僻,不如西平府前途广大。于是令弟李继瑗和牙校李知白等,督领民众建造宫室、宗庙,暂定都于西平。 公元1003年,李继迁对宋作战胜利后,又转而西攻回鹘和吐蕃诸部。继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扬言攻环(今甘肃环县)、庆二州,而暗中则移兵攻西凉,以声东击西的战术,于11月袭破“畜牧甲天下”的西凉府(今甘肃省武威县)。这时,归附宋朝的吐蕃六谷部酋长潘罗支(一名巴拉济)已被宋授为朔方节度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他向继迁伪降。张浦见其有诈,劝继迁说:“兵务慎重,贵审敌情。潘罗支多年来倔强不倨,现在兵锋未挫就归顺我们,完全是假的。不如将计就计将他消灭。”继迁自以为天下无敌,不听。潘罗支乘其不备,秘密集结归附宋朝的吐蕃兵数万人,大败党项兵于三十九井,继迁也身中箭矢,逃回西平。当时,他配合宋军攻陷西夏西凉府后,又伪称归附李继迁,率领部众排列于校场,接受李继迁的检阅。检阅时,潘罗支冷不防张弓一箭,射中李继迁左眼。吐蕃兵顿时纷纷拔出短刀一拥而上。李继迁由部下奋力抢救,且战且退,逃回了灵州。途中李继迁因为眼球被射破,痛昏过去几次,于公元1004年正月2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 李继迁于其孙李元昊称帝后,被追尊为太祖。 李继迁之死宋咸平年间(公元1002年),李继迁攻下灵州,开始对夏州干旱的事深思熟虑起来。夏州自去年八月到今年七月久旱不雨,五谷不收,要稳定军心和城中百姓,抗旱的事就迫在眉睫。李继迁下令所有吐蕃人投入到修筑黄河堤坝的工程上来。待水位上升,就可引水入旧渠,灌溉农田。不幸的是堤坝刚刚筑好,正遇上八月的大雨,一下就是九个昼夜,河水暴涨,堤防四决。李继迁筑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水害。 李继迁请来一位僧人道说其中原因,他对僧人说他本为党项人谋求好事,为何老天偏偏和他作对,是否曾有得罪上天之事。僧人说天意所为,本无力挽回,大王所忧之事,可在佛寺前抽签定夺。李继迁就随僧人来到了佛寺。 李继迁随僧人抽了一签,让僧人解签之意。僧人不做回答,却给李继迁一本佛经,说道,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一年有十二月,每月都有特点,如腊月之名义中有规定:来年耕地动时,修治耕具也,梗稻、大麦春种,九月收,这是天理。可大王却要连年发动战争,破坏农事,天自然有怨。大王一向重视粮食生产,因为粮食是王朝的命脉,各管粮机构都设有官兵,各地方的州、县都有负责农业的人。可大王连年征战,不顾百姓饥饱,官兵肆意糟蹋粮食,各官员又贪污钱粮,大王却视而不见,已违背天意,天何不生怨?大王也曾规定,假如牲口吃了粮苗,牧人应承担直接责任,以损失粮食之量来赔偿,事实证明从未发现百姓有放牧粮苗的现象,放牧的多为官兵,此已丧失民意,天怎能不怨? 李继迁一脸惊慌,问僧人有何补救之法。僧人说,心诚者,自灵也。说完就走了。 李继迁还想再琢磨僧人话中之意,就有人来报,西凉府六谷吐蕃部落有谋反之意,望大王速速定夺。 李继迁立刻招集兵马,商讨诱降西凉部落一事。能担当此重任者,就是那个主管仓廪贮积的三都案。 三都案是党项族中出了名的铁嘴,为李继迁招降过很多异族的大将,自从给自己的外甥说媒失败后,就发誓洗手不干了。李继迁请他再出山,他得服从,不然要掉脑袋。三都案领命前往西凉府。然而,他失败了。 第二年,李继迁攻打西凉时也带着三都案。西凉府被攻破后,改府为州。西凉府的什么事都安顿下来,李继迁就想把西凉府所储备之粮运输到中兴府(银川),以补西夏国粮缺,运送粮食的任务,就再次落到三都案的头上。 因要将功赎罪,三都案对这次任务十分重视,一路上吩咐手下倍加防范。哪知半路上杀来一伙吐蕃人,他带领将士奋勇抵抗,吐蕃人退了。可三都案发现少了一袋大麦,便立刻上马,去追吐蕃人。追到一片树林里,四面八方冲出来无数的吐蕃人,包围了三都案。 李继迁率人马赶到时,鲜血已染透了三都案,他的一只手握着卷了刃的宝剑,另一只手里攥着一把夺来的大麦。李继迁命人把三都案的尸体盖上绸缎,放到战车上,全军上下挥刀致哀。这时,探马来报,西凉那边出事。李继迁这才恍然大悟,西凉的潘罗支并不是真正的投降西夏,而是别有用心。潘罗支来得突然,又来势凶猛,李继迁难以招架,全军溃散,他自己也身中箭,仓皇败逃。 1004年正月,李继迁感觉自己命在旦夕,便想起两年前的一桩心愿来,他派人请来那位僧人,恳求僧人说出两年前没解的那个签。 僧人说,大王,可曾见过用鲜血和生命换回一把粮食的人,既然党项人能为把粮食付出宝贵的生命,大王何不用和平保住一方之民,争得百姓安居呢?这是天意,大王有生之年遇到这样的事情,应明白一个道理。 正月二日,李继迁因伤逝加重不治而亡。传说李继迁在死之前非要看看三都案的陵墓,并亲手在三都案的墓前撒下了一把大麦。 后妃子女妻妾: 罔氏,正妻,被宋朝俘虏,安置在延州并最终病死在那里; 野利氏,孙子李元昊正式建立西夏之后,追封她为“顺成懿孝皇后”。 耶律汀,既是辽国的义成公主。 子女: 李德明(太宗),母罔氏。 李德昭(一说他就是李德明,“昭”字是“明”字的误抄;一说他是德明的弟弟,后来被宋朝封为西平王) 史籍记载宋史 列卷第二百四十四 继迁,继捧族弟也。高祖思忠,尝从兄思恭讨黄巢,拒贼于渭桥,表有铁鹤,射之没羽,贼骇之,遂先士卒,战没,僖宗赠宥州刺史,祠于渭阳。曾祖仁颜,仕唐,银州防御使。祖彝景嗣于晋。父光俨嗣于周。建隆四年,继迁生于银州无定河,生而有齿。开宝七年,授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 继捧之归宋,时年二十,留居银州,及使至,召缌麻亲赴阙,乃诈言乳母死,出葬于郊,遂与其党数十人奔入地斤泽,泽距夏州东北三百里。 太平兴国八年,知夏州尹宪与都巡检曹光实侦知,夜袭破之,斩首五百级,焚四百余帐。继迁与其弟遁免,获其母与妻。继迁复连娶豪族,转迁无常,渐以强大,而西人以李氏世著恩德,往往多归之。继迁因语其豪右曰:「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旦绝之,尔等不忘李氏,能从我兴复乎?」众曰:「诺。」遂与弟继冲、破丑重遇贵、张浦、李大信等起夏州,乃诈降,诱杀曹光实于葭芦川,遂袭银州据之,时雍熙二年二月也。三月,破会州,焚毁城郭而去。 三年,辽以义成公主嫁继迁,册为夏国王。四年,知夏州安守忠以三万众战于王亭镇,败绩,继迁追至城门而返。端拱元年,继捧之节制夏台,言能归款,即授洛苑使、银州刺史。 淳化初,复与继捧战于安庆泽,不利。转攻夏州,继捧乞师,及翟守素来,又奉表归款,授银州观察,赐名保吉,子德明管内蕃落使、行军司马。 淳化四年,转运副使郑文宝议禁盐池,用困继迁。数月,边人四十二族万余骑寇环州,屠小康堡,太宗乃遣钱若水弛其禁,因抚慰之。 五年正月,继迁徙绥州民于平夏,部将高文丕等因众不乐反,攻败之。继迁复围堡砦,掠居民,焚积聚,遂攻灵州,诏遣李继隆等进讨。继迁夜袭保忠,走之,获其辎重以归。七月,乃献马以谢。又遣弟廷信献马、橐驼,太宗抚赉甚厚,遣内侍张崇贵诏谕,赐茶药、器币、衣物。 至道初,遣左都押衙张浦以橐驼、良马来献。太宗令卫士翘关、超乘、引强、夺槊于后园,俾浦等观,且令兵士皆拓两石弓。帝笑问浦曰:「羌人敢敌否?」浦曰:「羌部弓弱矢短,但见此长大人则已遁矣,况敢敌乎!」继迁乞禁边盗掠,诏令谨守疆场,还所盗物。遣阁门副使冯讷、中使贾继隆持诏拜继迁?州节度使,不受。乃以浦为郑州团练,留京师。继迁表郑文宝诱其部长嵬啰、嵬悉,遂贬文宝蓝山令。继迁以千骑攻清远军,守臣张延击退之。 二年春,命洛苑使白守荣等护送刍粟四十万于灵州,且令车重先后作三队,丁夫持弓矢自卫,士卒布方阵以护之,遇敌则战,可以无失。复令会州观察使田绍斌率兵应援。而守荣乃并为一运,继迁邀击于浦洛河,绍斌不救,众溃,运馈尽为继迁所得。太宗闻之怒。四月,复命李继隆为环、庆等州都部署。会四方馆使曹璨自河西至,言继迁众万余围灵武,城中上表告急,为继迁所得,遂顿兵不去。时朝议或云率轻骑三道捣平夏;或云暑涉旱海无水泉,粮运艰辛,不如静以待之,帝不听。九月,亲部分诸将,继隆出环州,丁罕出庆州,范廷召出延州,王超出夏州,张守恩出?州,五路进讨,直抵平夏。继隆以环州路迂,乃自青冈峡绕灵武径趋平夏,兵行数日,与丁罕合,又行十余日无所见,乃引还。张守恩遇之,不战而遁。王超、范廷召遇之于乌白池,大小数十战,不利,诸将失期,士卒困乏。继迁复令军主史不??驻屯橐驼口以阻归宋人,继隆遣田敏等击之。 咸平春,继迁复表归顺。真宗乃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加邑千户,实封二百户,益功臣号,乃放张浦还。复遣押衙刘仁谦表让恩命,诏不允,赐仁谦锦袍、银带。寻遣弟继瑗来谢恩,授继瑗亳州防御使,封继迁母卫慕氏卫国太夫人,子德明为定难军节度行军司马。未几,复抄边。 四年,麟府副部署曹璨率熟户兵邀继迁辎重于柳拨川,杀获甚众。九月,来攻破定州、怀远县及堡静、永州,清远军监军段义叛,城遂陷。五年三月,继迁大集蕃部,攻陷灵州,以为西平府。 六年春,遂都于灵州,诏遣张崇贵、王涉议和,割河西银、夏等五州与之。六月,复以二万骑围麟州,诏金明巡检李继周击之。围未解,麟州部署请济师,真宗阅地图曰:「麟州依险,三面孤绝,戮力可守,但城中乏水可忧耳。」乃遣兵走援。继迁果据水砦,薄城已五日。知州卫居宝出奇兵突战,缒勇士城下,城上鼓噪,矢石如注,杀伤万余人,继迁乃拔去。遂率众攻西蕃,取西凉府,都首领潘罗支伪降,继迁受之不疑。罗支遽集六谷蕃部及者龙族合击之,继迁大败,中流矢。八月,复聚兵浦洛河,声言攻环州,诏张凝等分兵以待之。 景德元年正月二日卒,年四十二,子德明立。祥符五年,德明追上继迁尊号曰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元昊追谥曰神武,庙号太祖,墓号裕陵。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