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梨山老母
释义

陈抟老祖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是北宋著名的道教学者和道教诗人。唐朝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便发誓不求禄仕,遂隐身山林,以山水为乐。

骊山老母

一作“骊山姥”,或“黎山老母”。道教崇奉的女仙。《太平广记》

卷六十三引《集仙传》记其事。略云:

“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 口岩石室中,得《黄帝阴符》本,……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 骊山下,逢一老母,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敝衣扶杖,神壮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 因自言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

筌闻之惊,前问曰:‘此《黄帝阴符》秘文, 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计一百八十 年,六周共计一千八十年矣。’”

于是命李筌坐树下,为其说《阴符》之义。谓 “《阴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乃至道之要枢,岂人间之常典耶!”

遂对《阴符经》之出世和内容,进行长篇解说。言讫,谓筌曰:“日已晡矣,吾有 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飘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 中。却至树下,失姥所在,唯于石上留麦饭数升。”③筌乃食麦饭而归。此从绝粒 求道,注《阴符经》,著《太白阴经》行于世。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实有其人,非乌有也。《史记·秦本 纪》:‘申侯言于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 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言:‘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考骊山女为 胥轩妻,正当商、周之间,意其为人,必有非巢囊眨詈钏服,故后世传闻有‘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

《神仙感遇传》载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嵩山,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母, 指授秘要。宋郑所南有《骊山老母磨铁杵欲作绣针图》诗。小说所称,非无自矣。④按俞樾是从典籍角度,指出骊山老母之所本,并非认定为实有其人。骊山老母为道教尊奉的神仙,则由来已久。

梨山老母(无极慈母宫)

起源

〓慈母宫源起:深坑王军寮开基灵山无极慈母宫始建于民国九十年 ( 岁次辛巳年 ) 。台北县深坑乡民蔡贵德先生 ( 现任宫主 ) ,民国七十九年 ( 岁次庚午年 ) 原任职贸易外销行业,某晚於睡梦中,「骊山老母」和「太上道袓」忽然同时显化降灵其金尊圣像,镇座於家中神龛桌上。次日醒来后,因忙於工作,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然而奇妙的是每隔一、二星期,就会梦到同样梦境。直到三个月后,才向林老师请教此事。经林老师指点、辗转认识了位於台北永和的神佛雕刻师傅,於是向师傅陈述梦境里的两尊仙佛圣像、手持法宝、座姿....等。师傅听后两眼闭合数秒,随即开口确定是两位神佛要来镇座府中。於是师傅按照显化圣像雕刻,并选定吉日时辰,开光点眼,奉请家中敬拜。

相传 樊梨花,白素贞 都曾经师从于此人。

薛家将中

樊梨花 :樊元帅俗名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兄长樊龙、樊虎协助镇守。樊梨花自幼随骊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道法高强。当艺成下山之际,骊山老母告之约:「 将嫁与大唐小将薛丁山协助征西。」 与 花木兰 穆桂英 并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

梨山老母 女,鹤发童颜的老顽婆,住在云深不知处的桃花源,武功深不可测,精通天文地理、五行术数,行踪飘忽不定,胡搅蛮缠中却语带机锋,知道梨花的命运之劫,告知其父母十八岁前不得让她出门并为其完婚,方可化解灾难。

白蛇传白娘子曾师从于梨山老母

白素贞是在四川青城山下修练千年的白蛇,传说师从梨山老母。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女主人公。也称白娘子、白蛇。

传说南宋绍兴年间,杭州有药店之王主管许宣(或名许仙)在西湖与美丽女子白娘子及其使女青青(也称小青、青鱼、青蛇)邂逅相遇,同舟避雨,遂结为夫妻。

相关记载

《史记.秦本纪》:“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湡,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亦有其人,非乌有也。”

《太平广记》卷六十三引《集仙传》记其事。略云:

“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黄帝阴符》本,……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敝衣扶杖,神壮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言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筌闻之惊,前问曰:‘此《黄帝阴符》秘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计一百八十年,六周共计一千八十年矣。’”

①于是命李筌坐树下,为其说《阴符》之义。谓“《阴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乃至道之要枢,岂人间之常典耶!”

②遂对《阴符经》之出世和内容,进行长篇解说。言讫,谓筌曰:“日已晡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飘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却至树下,失姥所在,唯于石上留麦饭数升。”

③筌乃食麦饭而归。此从绝粒求道,注《阴符经》,著《太白阴经》行于世。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实有其人,非乌有也。

《史记·秦本纪》:“申侯言于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言:“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考骊山女为胥轩妻,正当商、周之间,意其为人,必有非巢囊眨詈钏服,故后世传闻有‘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

《神仙感遇传》载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嵩山,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母,指授秘要。

宋郑所南有《骊山老母磨铁杵欲作绣针图》诗。小说所称,非无自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3: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