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和镇
释义

§ 行政区划

中和镇

根据青政函[2001]20号文件精神,个别行政村撤销合并后,全镇共有12个行政村(一排五村、一排六村、二排四村、二排五村、二排六村、三排五村、三排六村、三排七村、四排五村、四排六村、五排五村、五排六村),78个自然屯。1986年全镇人口是19751人,户数是3959户。2006年全镇共有5559户,人口25317人,其中农业人口19509人。全镇幅员面积213104亩,森林覆盖率6.74%,有林面积33810亩,草原25670亩。

§ 城镇建设

乳多宝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强化基础建设入手,科学规划,抓好11项工作:(1)1999年10月,投资85万元使东西南北大街3200延长米的街道建成柏油路,新修了路边沟2000延长米。投资13万元安装了48盏路灯。(2)2000至2001年,先后引进资金600万元修建了6处商服楼,约1.2万平方米。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大庆客商开办木材加工厂和大型加油站各一处,两项引资约300万元。(3)2001年7月份合资23万元建一处大型封闭轻工业品市场,接纳占道摊贩约45户入市场规范经营,使全年工商税收增加到14万元。(4)2001年投资250万元,完成了镇内3500户的居民用电线路改造工程。(5)成立了卫生清理小分队,一年四季不间断地清理主街两侧的垃圾。(6)投资6万元,在十字街主道两旁种植松树409棵,种花1万株。(7)投资120万元,完成自来水主体工程,入户率达到40%。(8)投资140万元,建标准化小学教学楼2幢。(9)成立城镇监察大队,队长由镇干部兼任,负责日常城镇建设管理。(10)2005年建大型镇标一座,完成投资10万元。(11)从98年开始,投资50万元,上了程控电话,全镇有2110户安上了程控电话,入户率达90%,其中46村35村和36村入户率达到95%。投资50万元,上了有线电视,频道增至16个。其中46村和36村有线电视普及率达60%。(12)2006年建设镇标准卫生院一所,使医疗设备更加齐全。(13)2007年,镇政府投资28万元和镇内居民自筹及镇政府、镇直单位各部门的干部、教师捐筑集资共18万元。共同修筑镇5公里的水泥路面,彻底改变中和镇的小城镇的小城镇面貌。同时,2007年,中和镇引资和鼓励镇内业户共同开发商服楼5000㎡。与此同时,镇内十年规划建设成四个区:东部农贸区、西部商业区,南部工业区,北部生活区。

§ 种植业产业

中和镇1986年全镇播种面积133240亩,粮豆作物95000亩,单产150斤,总产7125吨,其中,小麦15500亩、玉米59400亩、高梁5000亩、谷糜5000亩、大豆3940亩、薯类3900亩。经济作物21380亩,其中,甜菜10000亩、烤烟590亩、其它2260亩。

1990年,全镇总播种面积133240亩,粮豆作物面积99500亩,单产170斤,总产16945万斤,其中,小麦18500亩、玉米64000亩、高梁5500亩、谷糜5000亩、大豆6500亩,薯类4000亩。经济作物面积24800亩,其中甜菜13000亩,烤烟1657亩,其它4940亩。农业总产值实现1586万元。

2000年全镇在保证在玉米种植面积9万亩的前提下,依托镇内和外埠龙头企业,积极种植高效特色作物和有机绿色作物。依托瑞雪公司落实制种面积1万亩,虽然由于自然灾害原因较往年减收一部分,但仍实现亩效益600元;依托处埠龙头企业,有机葵花种植3000亩,相当于玉米的经济效益。全镇种植业的亩收入达到203元,产值实现2423万元,人均纯收入426元。

2007年全镇玉米面积要达到9万亩,重点推广高淀粉高产量的玉米品种,玉米总产量7200万斤,产值2500万元。依托畜牧业的发展,全镇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00亩,青黄贮饲料2万吨,实现产值200万元;依托天成公司,完成玉米芯4万亩6000吨加工指标,实现产值40万元的计划;依托外省市场,加大玉米皮编织,全年实现加工玉米皮2500吨,实现产值100万元;真正做强做大玉米产业,实现总产值3920万元,人均增收1300元的目标。另外,围绕抢抓市场创效益,做好特色绿色产业文章,06年,万寿菊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瓜菜制种面积稳定在5000亩,商品瓜菜1500亩,种植高油大豆6000亩。

§ 畜牧业发展

中和镇牛场厂1986年,全镇大牲畜12784头,其中猪7489头、牛2807头、羊3488只。当时镇上主要采取培养养殖示范大户与普养相结合的办法,大力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牛、养羊、养猪的大户分别达到24户、30户、78户。2003年全镇以抓“三专”建设与普养相结合为重点。畜牧业实现产值301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人均来自牧业收入实现575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4%,一年中,专业村、屯、户分别达到3个、36个、10户。奶牛饲养总量达到2015头;其中可繁母牛1600头;肉牛饲养总量达到1508头;生猪饲养总量达到25000头,出栏20000头;羊饲养量2.1万只,其中肉羊19000只,小尾寒羊2000只;禽类饲养总量达到12万只,其中白鹅饲养总量3.2万只。同时,健全了服务体系、繁改、防疫、饲养方式积极推广先进技术。

2007年,围绕实现“半壁江山”的目标,做好畜牧产业文章。做好实现“畜牧大镇、建设畜牧小区”的前期基础。主攻奶牛、肉羊两个主导项目,兼顾生猪和肉牛的发展,全镇奶牛饲养总量力争达到4000头,肉羊4.5万只,肉牛7000头,生猪3万头,专业村、屯、户分别达到5个、68个和700户。畜牧业产值实现4261万元,占农业产值的58%,人均纯收入实现1400元。同时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 林业发展

中和镇种植园区1986年,全镇造林276亩。2003年按照“多造精品、大上总量”的原则,共完成3381亩的造林任务,建成“世纪村庄”林场7个420亩,农防林带25条210亩,全年育苗面积300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74%,林业生产总值实现435万元。从90年开始,全镇在完成上级布置的造林任务的同时,积极鼓励个人造林、育苗,尤以承包荒地和废弃地造林为典型。其中,马兴文和杨金玉个人造林都在50亩以上。从1990年至2003年,全镇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出台,个人造林的积极性大增,仅2002年一年,全镇退耕还林面积就完成600亩。

2007年,围绕生态环境发展,做好林业产业文章。林业生产以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11%为目标。全年完成造林任务3590亩,完成农防林带6个。

§ 农业机械

1986年,全镇有大、中型拖拉机8台、小型拖拉机41台,大中型农机具13台,机耕面积5000亩,机播面积6000亩。其中,春耕面积3500亩,伏秋翻面积3000亩,当时农机作业主要是承包体制,农户按实际面积秋后交费。2006年全镇大中型拖拉机达30台,小型拖拉机达1250台,大、中型农机具达40台,机耕面积达100000亩,机播面积120000亩。经过不断改革和引进竞争机制,现在机械已全部由个人经营,而且不论何时何地都以市场调节作业对象,农机手的收入也逐年增加。

§ 乡村工业

宏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986年,全镇有镇办企业20余家,其中以中和农机厂、中和白铁厂,中和镇铸造厂、中和木器厂、中和扒丝厂、中和剪刀厂、中和煤建、中和木材、中和橡胶厂、中和亚麻厂、中和镇砖厂最有名。其中中和镇砖厂,总占地面积6.5公顷、厂房896平方米、轮窖2座42门。棚架200栋,占地5万平方米。1—35型砖机组2套,总投资125万元,年产红砖820万块,产值98万元。中和镇木器厂,占地5000平方米,年收入80万元,利润5万元;中和剪刀厂,占地1000平方米,年收入5万元,利润1万元;中和镇农具厂,占地1500平方米,年收入3万元,利润0.5万元,中和镇白铁加工厂,占地1700平方米,年收入8万元,利润1万元;中和镇铸造厂,占地1500平方米,年收入10万元,利润1万元;其它如橡胶厂、扒丝厂、煤建、木材都占地在3000平方米以上,年收入都在7.5万元,利润1万元左右。1990年,成立亚麻厂,同年成立中和镇家俱厂。

2000年至现在,中和镇以建设农业强镇为目标,按照产业化的思路,结合本地实际,在抓好特色农业的同时,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摆在了振兴镇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依靠引联嫁接、活化机制,招商引资,使一度低糜走势的乡镇企业,呈现出了方兴未艾,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到目前,全镇已形成了以四排六村万寿菊加工厂、草籽繁育心,中和镇制砖厂,中和镇木材加工厂等四大成规模的立镇企业,以中和镇铸造厂、中和镇白铁加工厂、中和镇农具加工厂、中和镇剪刀厂、郭刚纸厂等为代表的5个中小企业,形成了以“小磨坊、小粉坊、小油坊、小酒坊”等为代表的“四小”企业共计30余家。以仓储、批发零售为代表个体商店75家。几年来,在实际工作主要采取了更观念,变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定措施、活机制、确保正常运转;上项目、搞招商落实推进措施等办法抓实、抓靠乡镇企业。2006年实现总产值3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 教育事业

中和镇小学(一)基础建设

1986年,全镇有小学13所,占地面积11.9万平方米。其中校舍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有砖校舍6所,一面青校舍7所。全镇有中学一所,占地1.2万平方米,教室全部实现砖瓦化。全镇中小校园有铁栅栏320延长米,砖道487延长米,永久性花坛10个。2003年至2006年期间,全镇校舍全都实现砖瓦化,总占地面积20平方米,校舍面积20536平方米,体育设备50件套,图书7130册,教具2100件,医疗器械36件,实验室4个。并且在2006年,投资100万元,建设标准化小学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投资85万元,建设标准化卫生院一座,建筑面积900平方米。

(二)基础教育

1986年,全镇中小学在校生3900人,296个教学班,普及率达到96.5%。有教师301人,其中:高中以上学历268人。1995年,全镇中小学在校生3100人,130个教学班,小学普及率、入学率、升学率均达到100%。全镇12所小学均被县、地评为标准化小学和合格小学。并通过国家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2003年至现在,全镇共有学生2600人,120个教学班,教师227人。其中:中专学历87人,大专以上学历140人。

几年来,在经济加快建设的同时,全镇的社会事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主要标志:一是“两基”成果巩固提高。通过深入宣传《义务教育法》,严格执行乡规民约,广泛开展镇村干部和社会有识之士扶持贫困学生以及实行目标责任制等有效的具体措施,较好地遏制了中小学生辍学势头,巩固提高了“两基”成果。初中生、小学生流失率分别控制在8%和1%以内;初中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7%,初级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少年毛入学率达101.5,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青壮年文盲为0.02%。从以上指标看,全镇的“两基”成果是显著的。二是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结合“科研兴教、管理兴教、培训兴教”的具体发展战略,全镇各中小学,以科研为先导,以管理作保障,以培训增后劲,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抓法和措施,加快了教改齐全改步伐,有力有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稳步健康发展。同时,全镇小学扎实开展了“三实”(实活实说、实情实写、实事实做)活动,在中学推文了“实验、猜想、论证、尝试、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三是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从中考、小学五年级入初中摸底考试以及素质教育测试的成绩可以看出,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2007年全镇中考升入高中的68人,升学率为62%,位于全县第8名,初中全县抽考中,初一语文成绩取得了全县第一名,政治成绩全县第二名,总名次全县第十一名。初二语文成绩全县第二名,数学成绩全县取得第六名,历史成绩全县排在第七位,英语成绩全县第五名。初二总成绩全县第六名。小学教学成绩显著。中心校新班子成立以来,提出了办好学前班、抓好一年级、巩固二、三、四年级,提高五年级,收到了显著的效果。2005年小学五年级成绩由2002年的下游进入中游,达到提高了五年级的目的。五年级2004年平均成绩53.4分,2005年是72.61分,同时增长19.21分。四是教学条件日益改善。1993年以来,全镇争取义教工程资金、危房改造资金80万元,配套资金145万元,用于改造校舍,增添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2001,争取资金20万元,新建了育新小学。2003年又争资金34万元,新建一处20间的中学校舍,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同时重新维修了中学旧教室14间,面积达350平方米。2006年引资建筑了1200㎡的标准小学教学楼1幢。2007年,又争取到资金准备在2008年新建一幢标准化中学教学楼。

(三)成人教育

1986年.镇政府成立成人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农广校、农民夜校,并利用农闲时间,对全镇农民、文盲、半文盲进行科技培训和文化补习。1995年,镇政府聘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为农民传授种养、蔬菜栽植技术知识。其中,专题培训5场,种、养大户培训4场,受培训人数达到500人次。四排六村、三排五村利用冬闲时间,集中学习西瓜制种、蔬菜制种。2006年全镇举办各种技术讲座65次,参加人数7200人。2007年此项讲座继续举办,目前已进行了40余次。

§ 文化事业

1986年,镇文化站下设村级文化活动点,有专门办公地点和文化活动场所,各村设科学文化辅导员。镇投资4500元,购置电影放映机10部,定期为农民放映电影,农民每月不出屯可看2次电影。1995年镇中心校购置电影放映设备,每月为学生播放科教、故事片。全年放映30场次,播放影片45部。2000年至现在,结合党员电化教育,全镇成立12个电化教育中心,每个中心都购置了影蝶机和科技光盘,全镇有电视机4500台。

§ 卫生事业

中和镇卫生院(一)镇卫生院

1986年,镇卫生院有房屋10间,面积200平方米。医生5人,护士6人。1990年,镇卫生院对全镇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系统学习业务知识。1995年,全镇医务人员增加到22人,其中:主治医师4名,调剂师1名、护师1名、医士4名、护士7名、药士1名。同年,增加中西医门珍,2003年镇卫生院在宣传防病、治病、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知识方面受到群众好评,患者满意率达98%以上,治愈率达80%。并且在2006年进行全部改造,在上部争取资金新建了标准化卫生院办公楼一幢,并且新购进了医疗设备,使我镇卫生院各项治疗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基本上达到镇内居民大病小病不出门的程度。

(二)村级卫生所

1986年,全镇有村级卫生所12个。1991年,村卫生所承包给个人经营,每村1名医生、1名调剂师。2003年至现在,全镇村级卫生所设有专门医疗室,农民小病不出村就能治疗。

§ 民政事业

中和镇标示(一)社会救济

1986年,全镇对军烈属、五保户进行补助,全年发入军烈属救济金5000元,五保户生活补助15000元。1990年,全镇发放军烈属救济金1000元,五保户生活补助15000元。1995年,发放军烈属救济金8200元,五保户生活补助25000元,2003年至现在,发放军烈属救济金15600元,五保户生活补助38000元。

具体工作中做到:突出一个重点、加大三个力度。

突出一个重点就是以灾民建房为中心的救灾救济工作。全镇认真贯彻救灾工作方针,通过社会化的路子解决灾民的实际困难。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县财政落实“217”科目,实行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款分级负担的体制;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充分发挥群众在救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和“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等有效形式,帮助农民解决备春耕生产和春夏荒口粮问题。同时要严格掌握救灾款物的发放、严密程序、工作到位。不允许出现纰漏和偏差,对有困难的受灾户,镇村主动安排人力、物力,帮助灾民把房建起来。

加大三个力度就是要加大了基层政权建设的推进力度,加大了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力度。(1)确保了村务公开内容的适时更新。(2)全面建立了村民代表队伍,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民主决策作用。(3)逐步完善了民主管理的各项村规民约。(4)积极试行了乡镇政务公开制度;扰抚安置工作:①提高了城乡老复员军人的定补标准。②做好了城镇义务兵家属优待金额上缴和兑现工作。③搞好了退伍兵的安置,在认真执行安置政策的同时,探索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路子,缓解安置难的矛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了动态管理的原则,对保障对象进行审查复核、并适当的纳入新的保障对象。

(二)五保户供养

全镇共有分散供养五保户200人,每年每人支配生活费1200元,共享受五保供养金额达2万余元。

计划生育

1986年,镇政府设立计划生育服务站,村设计划生育服务小组,各组设计划生育服务点,形成全镇计生工作服务网络。2000年全镇人口出生率9.6%,自然增长率5.2%,计划生育率11%,综合节育率9.7%,2005年,人口出生率9.2%,自然增长率4.6%,综合节育率9.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观念的更新,超生现象已基本没有,农民中一个女孩的夫妻的比例逐年增加,主动提出只要一个孩子的青年农民正在增加,同时,优生、优育和保健工作水平逐年提高。

广播电视

1986年,镇设广播站,投资5万元架设广播线4万延长米,备有专用广播设备,村屯相通、户户相通;每天早、午、晚定时转播省、地电台节目和本镇自办节目,各村也都有广播设备、收音机,广播入户率达100%。全镇居民家庭有黑白电视机267台,彩色电视机139台,电视机普及率为40%。1990年,全镇12所小学增添广播设备,供教学用。2006年至现在,全镇居民家庭有黑白电视机15台,彩色电视机5400台,电视机普及率为100%。[1]

§ 镇村建设

中和四六村公路

道路交通

1986年,全镇有中和至青冈公路管辖段5公里,镇设公路养护道班,有工作人员4人,年上砂量25000立方米。九十年代以来,全镇的镇村道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出行也比较便利。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依托明沈公路、青中公路和4号公路等国家、地方公路的贯通,镇内十字大街路和南二街路都已实现柏油化,镇内其它两条次干道也基本达到沙石化。村屯道路中尤以四排六村黑家屯前的柏油路为最有名。其它如1号路和2号路也都能保证正常通行,但基本还是土地,一遇连雨天,不能正常通行。个别村屯路还是坑洼不平,交通条件极差。1990年,镇政府重新修建镇内十字街路,动用车辆80台次,总投资12万元。2003年,全镇对道路桥梁进行验收,全部合格。村、屯道路宽阔、平坦。2006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3.7村、5.6村、4.6村的村中主干道全部铺装红砖,保证了村民阴雨天的正常出行。2007年,4.6村、4.5村、3.5村、5.5村共修筑水泥路8公里。并且4.6屯屯全部铺装红砖路,实现了屯屯通。预计在2010年前,中和镇各行政村主干道全部铺装水泥路,真正实现“村村通”。

农民住宅

1986年,全镇居民居住总面积24380平方米,其中:砖瓦结构住房8533平方米,占35%;一面青(砖上)结构住房4876平方米,占20%;泥草结构住房10971平方米,占45%,人均居住面积4万平方米,砖瓦化率38.5%。2003年至现在,全镇人均居住面积6.1平方米,砖瓦化率平均达到了60%,其中,4.6村住房砖瓦化率在80%。

2003年到现在,全镇镇村建设完成总投资545万元,其中农户、镇内居民建房完成投资45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5万元;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完成投资45万元。(一)镇内建设情况:①居民住房完成投资100万元,建房25栋,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5万元,其中新增自来水用户250户,完成投资15万元,新打深水井及配套主干线完成投资35万元;维修道路2000延长米,投资5万元;③公共设施完成投资30万元,建成中学新校舍800平方米,维修500平方米的旧校舍。(二)村屯建设情况:①全镇共建农房110户,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翻建80户,新建30户,共完成投资350万元;②公共设施完成投资15万元,行政村共维修校舍2处总计1500平方米。③村屯环境卫生整治投资20万元,各行政村主干道两侧进行绿化,庭院栽植花草、柴草垛、粪便全部出屯。其中,中和镇省试点村4.6村、县试点村5.6村尤为显著,道路两旁全部绿化,柴粪全部出屯,院内有花草树木,村中主干道全部铺成水泥路、柏油路和红砖路。

邮电通讯

1986年,全镇邮递工作由县邮局邮递,把报抵、信件送到村委会。村委会派专人负责送到收件人手中。镇政府有2部电话,没有交换台,12个村委会各有1部电话。1995年,邮递员直接把信件送到农民手中。全镇有线电话发展到16部,无线电话24部、传呼50部、2003年至现在,全镇有线电话发展到4900,无线电话12000部、传真机5部。全部通过电信局管辖。

供电

1986年,全镇12个村安上国电,总投资240万元(农民投资20万元)各村投资安装主干线(电线、线杆、变压器)各户负责往各家拉线及电器设备。村里出工、出车、每村出工3000个,出车20辆,村及专职管电人员,村里每年付管理费1000元,电工负责每月电费收缴及各户电器安装和线路维修。2000年,全镇各村线路进行改建,每户出资140元,对原线杆、电线、变压器、各户电表进行更换,全镇总投资50万元,由每户室外电表改为室外5户一组电表,投工由县电业局负责,全镇线路改造后,实行了购电制。

供水

1986年,全镇无自来水。1999年9月全镇内开始安装自来水,其它村吃深水井井水。2003年至现在,全镇有1200户,5250人用自来水。中和镇糠醛厂

精神文明建设

1986年,全镇办公用房240平方米。1990年,镇政府投资20万元,新建600平方米办公室,购买办公桌椅、各站、所均有单间办公室,并设置了党活动室、会议室、体育室、微机室,档案室,共计500多平方米。同时,镇政府投资5万元,焊接200米铁栅栏,铺上砖道。1991年,四排六村投资30万元,建起420平方米,办公室,并安装暖气,添置新桌椅,安装电话。三排五村投资25万元,建起3384平方米办公室。1992年,三排六村投资20万元,建起12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办公室,其它9个村也都实现了办公室砖瓦化和通讯无线化。2002年在中宣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中,镇政府建成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中心中设有图书馆、乒乓室和展览室。与此同时,镇上成立了老年秧歌队。每逢重大节目,都开展一系列活动,截止到现在,共举行各项活动15次,参加人数达500多人次。至2005年,全镇有市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单位6个,“十星”级文明户260个。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