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鳞状细胞癌 |
释义 | § 概述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简称鳞癌,常发生在身体原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子宫颈、阴道、食管、喉、阴*茎等处,也可发生在有鳞状上皮化生的其它非鳞状上皮覆盖部位,如支气管、胆囊、肾盂等处。肉眼上常呈菜花状,也可因坏死脱落而形成溃疡状,癌组织同时向深层浸润性生长。镜下,癌细胞呈巢状分布,与间质界限清楚。分化好的鳞癌癌巢,细胞间可见到细胞间桥,在癌巢的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keratin pearl)或癌珠。分化较差的鳞癌无角化珠形成,甚至也无细胞间桥,细胞异型性明显并见较多的核分裂像。[1] § 病因 与环境有关,尤其是阳光的刺激有明显关系,长期日光晒曝和慢性刺激是主要发病潜因,外伤、放射线照射、焦油类衍生物亦可诱发本病,盘状红斑狼疮 、慢性溃疡、粘膜白斑、烧伤瘀痕及长期不愈的肉肿均可诱发鳞状细胞癌。 § 临床表现 鳞状细胞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常见于面部、头皮、下唇、手背、前臂、阴部等处。尤其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更易发生。初起为暗红色坚硬的疣样小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有角质物附着,不易剥离,用力剥后可出血。皮损逐渐扩大,形成坚硬的红色斑块,表面有少许鳞屑,边境清楚,向周围浸润,触之较硬,迅速扩大形成溃疡,溃疡向周围及深部侵犯,可深达肌肉与骨骼,损害互相粘连形成坚硬的肿块,不易移动,溃疡基底部为肉红色,有坏死组织,有脓液、臭味,易出血。溃疡边缘隆起外翻,有明显炎症,自觉疼痛。如发生在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固潮湿与摩擦更易出血,发展更快,可形成菜花状,破坏性大,有明显疼痛,易转移,预后不良。 § 病理 表皮角化,肿瘤由鳞状上皮细胞团块所组成,不规则地向真皮内浸润,棘细胞呈瘤性增生,呈条索状或巢状细胞团,边缘以基底细胞层,中心部有角化性癌珠,在癌细胞团内有很多分裂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 诊断和鉴别 根据临床典型皮损和组织病理学表现,本病诊断并不难。皮损,临闲表现,组织病理变化。 本病应与角化棘皮瘤、基底细胞癌及其他恶性皮肤肿瘤和肉芽肿鉴别。组织病理表现颇似是而1-2级鳞癌,但鳞状细胞通常分化良好,仅个别细胞角化,核增生和染色深则轻微或无,此外常见白细胞侵入增生的表皮中,使某些表皮细胞崩解,而鳞状细胞癌则无此现象。 § 防治 避免日光照射,积极治疗原发病。 食道鳞状细胞癌诊断检查 1.注意发病年龄、癌肿部位、职业。有无长期风吹日晒或海上生活史,有无吸烟嗜好及慢性热刺激,有无不稳定性瘢痕、慢性骨髓炎、慢性溃疡病史。 2.注意病变是否粗糙、脱屑、溃破等,邻近淋巴结及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固定。 3.胸部X线摄片检查,疑有骨质破坏时尚应作骨X线摄片。 4.邻近淋巴结切除送病理检查。 治疗方案 1.早期癌肿无深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时,可将局部病变彻底切除,一般应较基底细胞癌的切除范围更广。切除后创面用皮片或皮瓣修复。手术前、后可考虑用抗癌化学药物治疗。 2.晚期癌肿有深部浸润或已有淋巴结转移时,除局部广泛彻底切除外,手术当时或术后2周尚需作淋巴结清除术。在肢体的癌肿可考虑截肢。 3.晚期癌肿,全身情况不佳,不能经受根治手术者,可考虑放射、冷冻或激光治疗。正常鳞状上皮、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治疗方法 1.X线放射治疗:可用50~100千伏,每日1次,总量每公斤60~100焦(6000~10000伦琴)。本疗法取决于肿瘤大小、部位、细胞分化程度和有无转移。 2.手术治疗:皮肤切口原则应离肿瘤边缘1~2厘米。对肿瘤较大者,采取先化疗后作手术除加植皮,对有深部骨组织破坏者,可先行化疗及放射治疗后,再作手术切除。对有区域性淋巴转移,除将肿瘤切除外,应行淋巴结根除术,并加深部X线放射治疗和化疗。 3.冷冻治疗:适用于较小的肿瘤。 4.化学药物治疗: 肌注争光霉素15~30毫克,每日1次或每周2~3次,总量可达0.4~1.0克。 肿瘤内注射:争光霉素15毫克加生理盐水7.5毫升稀释为每毫升含2毫克浓度,作肿瘤内注射,其剂量视肿瘤大小而定。 动脉灌注:争光霉素15~30毫克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20毫升,缓慢推注。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疗效显著。 局部治疗:对于手术有困难或不宜手术者可外搽0.5%争光霉素软膏,或5%5一氟尿嘧啶软膏。 静脉注射:适用于下唇鳞状上皮癌。争光霉素30毫克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水20毫升作静脉缓注,每周2次,总量300~700毫克。本法对增殖型肿瘤有效,但对非高分化型肿瘤无效。 电烙疗法:局麻下用电烙破坏损害部位,并彻底刮除后凡士林纱条填塞48小时后每天用抗生素软膏换药。 § 病理改变 涎腺的鳞状上皮癌在镜下与口腔粘膜发生鳞状细胞癌类似,癌细胞呈团块或条索状排列,称为癌巢。癌巢的细胞可与复层鳞状上皮的任何一层或全层相似,癌巢的外周部分的细胞相当于复层鳞状上皮的基低细胞,癌巢中心部分常出现层状的角化物质,称癌珠或角化珠,并可见细胞间桥和角蛋白的产生,不存在粘液分泌。 § 相关剪报 手背上的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有望找到治疗方法(哈尔滨日报2007年02月27日) 日前,哈医大二院口腔内科专家完成的以新生血管为攻克重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课题,为肿瘤治疗新策略提供了实验基础。目前,采用该方法对口腔鳞癌治疗已逐步取得疗效,鳞状细胞癌有望由此找到治疗方法。 据介绍,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人类十大肿瘤之一,其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是一种高转移性口腔癌,复发率高,患者生存率低,对其治疗至今仍缺乏十分有效的手段。如何早期发现和阻断该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是预防与治疗肿瘤的关键所在。 哈医大二院口腔内科副主任王秀梅教授等人完成的研究工作,以新生血管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重点,从细胞学水平和组织学水平上详细分析了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与口腔鳞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同时系统分析了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口腔肿瘤癌变机制的进一步探讨以及肿瘤临床治疗靶点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 § 相关词条 猫癣;老年疣;虫咬性皮炎;带状疱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