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信介
释义

§ 简介

黄信介

1940年夏小学毕业,在铁工厂学徒,后来应征到日本,在印刷厂当徒工,半工半读于上野中学。1946年回到台湾,在台湾银行印刷厂做印制钞票的工人,工余学习汉语,勤力自修,1948年夏考取北京大学,但因解放战争日炽而未能入学。1949年秋考入台湾行政专科学校(中兴法商学院、中兴大学前身),1951年母校升格后,回校补修学分,毕业于中兴大学行政学系。

黄信介在兄弟5人中居次,兄金标,1949年4月到祖国大陆入浙江大学农学院,1957年毕业于该校医学院,当过“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二弟黄天福,曾是台湾“国大代表”、“立法委员”。

民主进步党第三届及第四届党主席,台湾民主先行者,对抗威权的反对运动领袖。

小学毕业后便到工厂当学徒工,后改学印刷技术,并东渡日本念完初中。曾任民进党主席。1946年回台,任职于台湾银行印刷厂,后考入台湾行政专科学校,一度加入国民党。曾辅佐吴三连、高玉树竞选,在角逐大同区区长落败后,便与国民党分道扬镳。

1960年当选台北市议员,1969年入选"增补立委",为终身职,逐渐成为党外运动领袖。1973年,与康宁祥联袂辅助"党外四人联合阵线",竞选台北市议员。1975年,二人合办《台湾政论》,任发行人,为党外运动舆论阵地,不久停刊。之后,联手推动党外势力整合工作,1977年,为应地方公职选举,实现全岛性的党外人士大串联。次年组建"台湾党外人士助选团",任总联络人,巡回全省各地助选,开创党外运动新局。

1979年9月,创办新的党外政论刊物《美丽岛》杂志,任发行人,并在全岛建立发行网络,以此集结党外势力。同年12月10日,发起组织"世界人权日纪念大会",发生"高雄事件",旋即被捕。军法大审中,判处14年有期徒刑,褫夺公权10年。1987年5月假释出狱,8月与张俊宏合办"美丽岛"说明会,对民进党有所指摘。

1988年2月,加入民进党,11月,当选民进党第三任主席。1989年11月连任。1990年受聘"国是会议"筹备委员,并任"台湾主权独立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1991年11月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1992年12月参加"立委"选举,最后获得当选资格。为"泛美丽岛系"领衔人物。

1999年11月30日,因为心肌梗塞引发心脏衰竭去世。[1]

§ 大事年表

1928年8月20日,出生在台北大龙峒一个富裕世家,祖籍福建省安溪县。

1940年至1945年,在日本读初中。

1951年,毕业于行政专科学校(中兴大学前身)。

1958年,当选台北市议员。

1969年,当选终身“立法委员”。

1975年,与康宁祥、张俊宏等创办了《台湾政论》并任发行人。

1977年,与康宁祥组成“全省党外后援会连线”,

1978年,任《这一代》杂志社社长,组“全国党外助选团”。

1979年6月,创办美丽岛杂志社并任发行人,8月发行《美丽岛》杂志。

1979年12月,因《美丽岛》杂志高雄服务处暴力事件被捕。

1980年4月,因“叛乱罪首犯”身份被判刑14年。

1987年5月,获假释出狱。

1988年3月,加入民进党。10月当选民进党第三任党主席。

1989年10月,当选民进党第四任党主席。

1990年5月,获李登辉特赦。

1991年12月,当选第二届“国大代表”。

1992年12月,当选第二届“立法委员”、辞“国大代表”职务。

1996年5月至1999年5月,获聘为有给职“总统府资政”。

1999年11月30日,病逝于台北。

§ 家庭亲属

黄信介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二。兄黄金标195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当过“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弟黄天福,曾是国大代表、立法委员。

黄信介从前曾与一张姓女子交从甚密。1978年黄信介相信张姓女子的话,认领了她的儿子黄至慰为长子。黄信介死后留下百亿新台币的遗产。黄的三个女儿到法院诉讼,认为父亲当年被迫认领黄至慰无效。经过DNA检测,确认黄至慰与黄信介没有亲子关系。法院一审判决认养关系不存在,二审逆转,认为黄信介的女儿无权否认黄信介的认养权利,三审又推翻二审的判决。黄信介的小儿子黄至君支持黄至慰。

§ 经历

黄信介

由国民党员到“党外”新一代佼佼者

黄信介的舅父连文卿,是台湾著名的老一代“社会民主主义者”,父亲又是国民党员,受亲友熏陶和台湾政治气候的影响,他“对政治很有兴趣”,所以一入专科学校就加入了国民党,成为学生党部负责人之一。1950年冬,黄信介按照国民党的指示,为“党外”人士吴三连助选台北市长,1954年7月,为国民党候选人王民宁助选第二届台北市市长,1957年,第三届台北市市长选举时,黄信介向无党籍的高玉树毛遂自荐,为其助选,是高玉树“五虎将”之一,但高没有连任成功,1959年1月台北市举行第四届市议员选举,黄信介担任“党外”人士李福春竞选总干事。

1960年,雷震主导组织反对党中国民主党时,较多的材料说黄信介“积极参与”了“筹组活动”,也有人说他“没有实际参与组党工作,只在外围关心”。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对组织反对党很有兴趣,并为此被国民党除名。1961年1月,黄信介以最高票当选第五届台北市议员,从此正式步入政坛,名字由金龙改为信介。1963年2月,台湾举行第三届省议员选举,黄信介为“党外”人士联合竞选办事处总干事,1964年1月顺利连任台北市市议员,1969年12月,国民党搞所谓“立法委员增补选”,他以“党外”人士当选终身职务的“立法委员”,成为“党外”新一代的佼佼者。同时,黄已进入实业界,任启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鑫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等职务。

由“党外”运动的龙头老大到“美丽岛事件首犯”

黄信介作为“立法院”新兴政治反对力量的代表,虽然势孤力弱,但他“尽量发挥以一当百的作用”。1975年他和“增额立委”康宁祥创办《台湾政论》,领导层是清一色台湾人,黄任发行人,康任社长,张俊宏任总编辑。《台湾政论》是在“国际形势逐渐对台湾不利”;台湾经济起飞、新兴中产阶级强烈要求进行“温和渐进的政治改革”,以实现分享政治权利的大背景下创刊的,它是这个阶级及其代表新兴党外势力的“喉舌”、旗帜。

1977年11月,台湾举行5项地方公职选举,他与康宁祥组织“党外后援会”,为“党外”人士助选;1978年秋,台湾搞“增额国代、立法委员”选举,黄信介又组织“党外人士全省巡回助选团”,主导提出“党外候选十二项共同政见”,使这股势力和国民党的竞争,有了组织化的雏形。

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震撼台湾全岛,5项地方公职选举取消。黄信介为了避免人才四散,“指示”姚嘉文、施明德等成立“五人小组”,以“研究党外的政治活动”。从此,台湾发生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如:1979年2月,“党外”人士在高雄桥头举行声势浩大的要求释放余登发的集会游行,这是继“二二八”事件后,台湾反对势力首次向国民党戒严体制提出的挑战;1979年4月,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与台湾关系法》,“党外”人士就此发表《“国是声明”》,鼓吹台湾“重新加入联合国”;1979年5月康宁祥、司马文武创刊《80年代》;1979年6月,“党外民意代表”办事处成立,黄信介被推为总召集人。

1979年8月,黄信介创办《美丽岛》杂志,自任发行人,许信良为社长,施明德为总经理,张俊宏为总编辑。它的91个委员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党外”精英;它“站在本土的立场、民主的立场,对国民党各种不民主、反本土的政策、做法,作一针见血的批评”。《美丽岛》杂志社实际上已经形成一了个强大的“美丽岛政团”,成为“有实无名的反对党”,黄信介成了“党外”势力激进派的龙头老大,气势、影响均大大超过“温和派”的康宁祥。

1979年12月10日,发生“美丽岛事件”,黄信介、施明德、张俊宏等人以“涉嫌叛乱”罪名被捕,1980年3月“台湾警备总部军事法庭”首先“公开审理”黄信介,4月18日,黄信介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国民党政权的阶下囚坐上民进党第一把交椅

黄信介在狱中度过7年多的囚徒生活,1987年5月,和张俊宏一起被假释。这时民进党在“新潮流系”和“康宁祥系”控制之下,“美丽岛系”被边缘化。黄、张为了“重振美丽岛雄风”,以“贯彻国会全面普选委员会”为阵地,一面周游全岛,集结旧部,团结新人,联合各地公职人员和地方实力派;一面制造舆论,以温和、务实的姿态,就当时台湾面临的重大问题发表看法、提出主张。例如说“台湾实际上已经独立”、提出:“国会全面改选”和“终止动员戡乱时期”。这些都收到预期的效果,1987年“美丽岛系”在民进党“二大”上夺得了几乎半数的中执委、中常委席位,实力、影响大增,1988年3月黄、张加入民进党,4月二人参加民进党二全一次临时会,被聘为党务顾问。又经过一年的惨淡经营,到1988年10月的民进党“三大”上,黄信介当选党主席,1989年10月在民进党四大上,黄信介获得连任。

黄信介作为民进党务实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其任内做了两件所谓“大事”。

一是通过了“台独党纲”,使民进党成了“台独党”。

黄信介开始强调“台独只可以做,不可以说”,主张台湾“实质独立”,但随着当时国际大环境和岛内小气候的变化,他的思想行为也不断调整。1990年10月在民进党四届二次全代会上,黄信介主导通过“台湾事实主权案”,鼓吹:“本党重申党纲自决原则及台湾主权独立、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417决议文,现进一步确认:我国事实主权不及于中国大陆及外蒙古。我国未来宪政体制及内政、外交政策,应建立在事实领土范围之上。”《台湾时报》对此评称:“民进党‘住民自决’的纲领已正式化为‘台湾独立’诉求,民进党实质上已脱去外壳,蜕变成了台独党。”1991年8月,民进党在主导召开了“人民制宪会议”,通过被冠上“台湾共和国”名号的“台湾宪法草案”之后,紧接着又于10月中旬在黄信介主持下,召开第五届全党代表大会,把“台独条款”纳入了“党纲”,鼓吹:“基于国民主权原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之主张,应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选举决定。”至此,民进党的“台独”主张达到颠峰。黄信介坦承:“台独党纲是党的理想与信仰。”

二是支持李登辉主导的“国是会议”,就“宪政改革”达成若干“共识”,为台湾走向“法理独立”准备条件。

黄信介被认为有“浓厚的李登辉情结”,他作为反对党主席,除了明确表示“总统在推动民主改革”、“赞同李登辉的基本路线”之外,还大呼“总统英明”,“民进党忠心支持李登辉”。1990年6月底7月初,黄信介、张俊宏等人不顾党内外的反对意见,与李登辉密切配合,压制、打击国民党非主流“反动势力”,强行召开“国是会议”,就“修改宪法”、“总统民选”、“国会全面改选”、“资深中央民代加速退职”和“省市长民选”等问题,达成“共识”。这些“共识”均通过“宪政改革”成了台湾“宪法增修条文”的核心内容,从而使台湾向着“法理独立”迈出了重要一步。民进党在一个名为《我们已作好准备》的宣言中就称:“在言论忌禁与大中国思想荼毒的年代,民主进步党扮演台湾独立的催生者,在国会全面改选、总统直选相继完成,确立国民主权原则之后,民主进步党就成为台湾独立的保卫者。”

卸下民进党主席之后的黄信介

黄信介在台湾“民主运动”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民进党“台独”主张演变的关键时期,是该党的领袖,故被一些人称为“台湾民主之父”、“民进党的永远大老”、“永远的欧吉桑”、“信介仙”。尽管如此,政治还是政治,黄信介在卸下党主席之后,虽仍心气十足,想在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但却没有一件大事能够如愿。

当台湾“首届民选总统”的愿望落了空。在1991年黄信介卸下党主席职务之后,被该党聘为“首席顾问”。但他“志在总统”,声称“选总统,当仁不让”。为此,黄1991年设籍台中县,当选第二届“国大代表”,曾任民进党“国大党团总召集人”;1992年4月19日,担任民进党发动的“419大游行”总指挥,要求“总统直接民选”;同年底,他又接受党的征召,进行“元帅东征”,到民进党的“沙漠地区”花莲,竞选“区域立委”,从而三度进入“立法院”。但是却被残酷无情的“世代交替”所淘汰,不能圆“总统梦”。

1997年国、民两党勾联“修宪”完成,黄信介很受鼓舞,决心和李登辉合作“干一票大的”,于是在是年秋突然宣布“我心已决”,要接受李登辉1996年10月的聘请,担任“国统会副主委”。黄说这和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并不“冲突”,因为“国统会是李登辉骗中共的障眼法”,李坚持的“政治要民主,经济要自由,社会要均富,台湾要有国际空间”,使两岸不可能统一。但是目前需要遏制“国统会”中“喊统一的那群人”,要“帮李登辉讲一些不好讲的话”,以便在该会中“形成符合李登辉期望的主流意识。”

然而黄信介的决定遭到了民进党上层大多数人士的坚决反对,他只好无奈地作罢。

这些人中最卖劲儿的就是他热心提携、直呼其“我的老爸”的陈水扁。

1999年初,许信良和陈水扁为当民进党“总统”候选人,发生“许陈之争”,黄信介出来协调,又“吃了大瘪”,因为陈水扁不买他的账,当时黄信介指出:“陈水扁是‘比较有问题的一方’”。

1996年5月起,黄信介被李登辉聘为“总统府资政”,1999年11月30日,因为心肌梗塞引发心脏衰竭而亡。[2]

§ 职业生涯

在民进党历任党主席中,黄信介不仅是唯一连任两届党主席的人,而且以其草莽性格、豪爽憨言的个性,成为最具特色的领袖。他不仅获得党内“欧吉桑”的亲切称谓,还获得各党派“信介仙”的尊敬,更被推为“民进党永远的精神领袖”。

黄信介从小就想做大官,早年他追随台北地方实力派人士高玉树,1959年与高玉树的另四位得力干将一起参加台北市议员选举并当选,获得“议会五虎将”之称。在市议会中,黄信介以发言最多、最响和最凶,向国民党当局发动猛烈批评,赢得选民的支持,不仅连任台北市议员,更在1969年12月,以5.8万多票参加首次增额“立委”补选并当选,成为“终身委员”。在“立法院”,黄信介继续保持强悍问政风格,当面直斥蒋经国的“十大建设”是企图转移民众更关心的问题;嘲讽青年党、民社党是“厕所里的花瓶”。

新旧反对运动的承传者

台湾党外的反对运动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雷震等人筹组《自由中国》,虽然有郭雨新、吴三连、许世贤、高玉树等台籍士绅,但却以大陆知识分子为主,台籍政治人士尚未成气候,后来雷震组党失败被捕入狱,高玉树逐渐靠向国民党,党外反对运动陷入沉寂。

政治环境的严酷,在野声音的式微,令黄信介这个党外“立委”备感责任重大,开始了一连串的行动。1975年与康宁祥、张俊宏等创办了《台湾政论》并任发行人(后被勒令停办),1978年出任《这一代》杂志社社长,1979年6月又出资创办美丽岛杂志社并任发行人,8月发行《美丽岛》杂志,主张“废除万年国会”、“取消戒严令”,“推动新生代政治运动”。

在发行政治杂志、进行政治宣传的同时,黄信介等也开始了全台反对力量的串连:积极鼓励台北市的党外人士出来参选,1977年与康宁祥组成“全省党外后援会连线”,1978年组成“全国党外助选团”为吕秀莲、姚嘉文与黄煌雄等人助选。在余登发父子被捕、中美建交后等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后,党外人士对岛内外的政治形势作出“一切抗议示威的和平途径,都已经绝望”的判断,因此有张俊宏的“和平绝望论”、许信良的“玉石俱焚论”以及林义雄的“以暴对暴论”等,从而使党外运动和路线逐渐朝向群众运动方向偏斜。特别是黄信介出资创办并任发行人的、拥有91名社务委员、以政团组织方式筹划出现的《美丽岛》杂志,在全台湾省设立了11个服务处,在第四期即达10万余份,影响非常巨大,一股“没有党的党”的政治势力已然成型。

反对力量的迅速发展令当局十分担心。1979年12月,当局抓住《美丽岛》杂志发表文章评论南韩经济引发南韩政府抗议以及《美丽岛》高雄服务处暴力事件,逮捕了黄信介等人;1980年4月,黄信介因“叛乱罪首犯”身份被判刑14年,同时丧失“立委”资格;1991年他以申请“立委”复职、随即辞职及拒领退职金的亲身实践推动落实“废除万年国会”的改革诉求。

黄信介等人虽然被捕,但“美丽岛事件”却激起了政治千层雪:1980年底,“美丽岛”受难者家属投身公职选举,多人高票当选;1981年底,“美丽岛”辩护律师群如谢长廷、陈水扁等也投身台北市议员选举,再加之各地无党籍及地方政治人物也纷纷投入政治运动,从此,岛内的党外反对运动迅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于1986年正式成立了民进党。黄信介也因其“民主运动新旧时代过渡期关键人士”角色而获得了党外精神领袖的地位。

“终身党主席”

在狱中,黄信介依然时刻关心着高墙外的事,每天除了阅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还有当局免费送阅的三份报纸、杂志以及力争得到的二份民营报纸。1987年5月30日,在蒋经国的亲自指示下,黄信介和张俊宏获假释出狱。

初出狱的黄信介并没有立即加入民进党。对于这个自己冒着性命危险而催生的反对党,看着那些当年为自己打官司,而今活跃在政治舞台最前面的律师后生们,他实在有着太多的落寞;在狱中八年,他已摒弃过去的激进立场、转趋温和,与民进党现行的群众运动路线截然对立;特别是因其反对运动龙头地位,其加入民进党势必对党内的权力结构和派系利益产生强烈冲击。然而,尽管有不少人劝进黄信介另组新党,黄本人也自认“若要组织新党,相信人数不会比民进党少”,但在“民进党成果来之不易,不能破坏它”的认知下,经过“锣声若响,扬帆出发”名为全台巡回演讲,实为全岛政治实力的民意测验,1988年3月,黄信介在通过友人表达“非常希望当上民进党的‘终身主席’”,民进党特为其修改党章(改党主席“连选得连任”、扩增党主席权力)后,在两三千群众参加的大会上,以公开方式风风光光地加入了这个“本来就是我的党”的民进党。

1988年10月,黄信介凭藉党外运动龙头的地位,当选第三任民进党主席,1989年10月蝉连第四任党主席。在两届三年党主席任内,黄信介不仅自掏腰包,为草创初期的民进党纾解财务上的困难,更藉着务实、深具妥协性的性格和自成一路的思考逻辑,带领民进党渡过几次重大危机。

黄信介领军的“美丽岛系”与党内“新潮流系”在权力分配、党的发展路线、“台独”等重大问题上严重分歧:民进党成立以来,“新潮流系”一直掌控党机器,坚持走群众抗争的街头路线,力主将“台独”主张纳入党纲。而黄信介却反对这种“把人民当做夺取政权的工具”的群众路线,称此“只会破坏民进党的名声、吓走群众”,主张“政党就是选举党,必须走议会路线”;明确反对将“台独”纳入党纲,认为“应先求台湾的民主化,再谈国家认同问题,因为只有台湾先有了真正的民主,所谓‘自决’才有普遍、真正的意义”,主张“台湾与大陆有必要多认识、多了解”,建议民进党若一定要修改党纲,应将原案的“人民有主张台湾独立的自由”改为“人民有主张台湾独立或统一的自由”;再加上黄不顾党内强烈反对与李见面,参加所谓“国是会议”,海派的行事作风,招致新潮流系的无情批判与斗争,给黄戴上“联合中国推翻国民党”、“心向大陆”、“秘密勾结中共,出卖台湾”等帽子。双方矛盾激化,民进党几度面临分裂危机。

1991年10月,黄信介两届党主席任满后,先是恢复“终身立委”职务、旋即又辞职;12月当选第二届“国代”。1992年底,他扛着“元帅东征”大旗,空降花莲县参选第二届区域“立委”,原以62票之差落选,民进党不服、发动大规模抗议作票,经重新验票发现排名第二的国民党候选人误差票数达534票而被“中选会”撤销资格,黄信介当选,从而攻克了国民党坚守半世纪的东部江山。1996年2月“立委”任满后,5月黄信介被聘为有给职“总统府资政”。

请缨任鲁仲连

晚年的黄信介虽然仍有民进党首席顾问头衔,却因年纪大、身体不好而逐渐淡出党务和政坛,他最后一次介入党务是在1999年协助民进党解决“总统”提名人选。

许信良一直有志于大位,1996年不惜与昔日战友张俊宏割袍断义,回锅出任民进党主席即为参选2000年“总统”铺陈;而陈水扁靠着台北市长的资源迅速窜升为民进党超级政治明星,锋头强劲,虽然竞选台北市长连任失败,却反而获得更多的民意支持,成为民进党内最有希望获胜的“大选”人选。双方志在必得、互不相让。

一边是昔日患难的战友,一边是以“嫡传弟子”自居的后辈,久不过问党务的黄信介不顾身体有病,主动请缨担任鲁仲达、居中穿梭。1999年3月,他在家中安排许信良、陈水扁晤面,并曾提出陈许配或许陈配,企图解决二人的人选之争,但未获当事人的同意。5月,在党内大势已去的许信良发表声明退党,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7月,黄信介在民进党第八届一次临全会上,作为历届民进党主席代表发言支持陈水扁代表民进党参选第十任“总统”。

只是黄信介未能等到民进党登上政治舞台的那一刻。1999年11月30日,黄信介因突发心肌梗塞,经过三四个小时急救无效,病逝于台大医院加护病房,结束了他传奇的人生,终年七十二岁。[3]

§ 重要事件

青少年时期

1940年代初期,黄金龙小学毕业后,到日本在印刷厂当徒工,半工半读于上野中学。1946年回到台湾。1948年考取北京大学,因国共内战未能成行。1949年考入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今国立台北大学),1951年毕业。

黄金龙学生时代热心政治,一入专科学校就加入了中国国民党。1950年冬,黄金龙按照国民党的指示,为党外人士吴三连助选第一届台北市长。1954年,为国民党候选人王民宁助选第二届台北市长。1957年为无党籍的高玉树助选第三届台北市长。1959年任党外人士李福春台北第四届市议员竞选总干事。1961年1月,32岁的黄金龙以最高票当选第五届台北市议员,改名为信介,从此正式步入政坛。

党外运动和美丽岛事件

1963年台湾第三届省议员选举,黄信介为党外人士联合竞选办事处总干事。1964年连任台北市议员。1969年立法委员增补选中以党外人士当选立法委员。同时,黄信介任启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鑫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等职务。在立法院黄信介强悍问政,嘲讽青年党、民社党是国民党粉饰民主的“公厕里的花瓶”。1975年他与立法委员康宁祥创办《台湾政论》(后被勒令停办)。1978年出任《这一代》杂志社社长。在1977年与1978年的地方公职选举,以及国民大会代表、立委增额选举中,黄信介组织支持党外人士的后援会,为吕秀莲、姚嘉文与黄煌雄等人助选,渐渐团结统合党外民主势力,与国民党当权对抗日趋激烈。

1979年8月,黄信介创办《美丽岛》杂志,自任发行人,许信良为社长,施明德为总经理,黄天福、吕秀莲为副社长,张俊宏为总编辑。一个“没有党名的党”逐步成形。12月10日,发生美丽岛事件,黄信介等党外人士遭到逮捕。1980年3月台湾警备总部军事法庭公开审理黄信介,当时他的辩护律师即为陈水扁。4月18日,黄信介以军法叛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掌控民主进步党

1987年5月,在蒋经国的亲自指示下,黄信介在7年的铁窗生涯之后和张俊宏一起被假释。当时的民主进步党已经成立了一年,其主流是“新潮流系”和“康宁祥系”。经过黄信介的努力,1987年“美丽岛系”在民进党二大上取得近半的中执委、中常委席位。1988年3月黄、张加入民进党,4月二人参加民进党二全一次临时会,被聘为党务顾问。

1988年黄信介当选第三届党主席,1989年黄信介获得连任第四届党主席。黄信介是至今唯一连任两届党主席的人。黄信介所领导的美丽岛系与新潮流系的政念有不少不同:前者主张议会道路,后者主张群众路线;前者主张台湾人民“有主张独立或统一的自由”,后者强调台湾人民“有主张独立的自由”。再加上黄信介支持李登辉主导的国是会议和宪政改革,而被党内部分人士批评为“联合中国推翻国民党”、“秘密勾结中共出卖台湾”、“心向大陆”。1990年,民主进步党通过台独党纲。

§ 最后的生涯

1991年黄信介卸任党主席,任民进党首席顾问。1991年当选台中县国大代表。同年美丽岛事件被平反后,黄信介恢复其增额资深立委身分,得以重新担任立法委员。但复职四十分钟后,即发表“请与我一同告别旧时代”演说,辞掉终身立委,为解散“万年国会”的改革诉求以身作责。

1992年4月19日,任民进党发动的“419大游行”总指挥,要求总统直选。年底,以“元帅东征”参选花莲县立委,在开出票数极异常大为落后之情况下,进而发现国民党集体作票严重之明确证据,逆转判定当选。

1995年黄信介因健康因素放弃参选台湾第一次总统直接民选的机会,让贤彭明敏。

1997年准备应李登辉之邀担任国统会副主委,因陈水扁等人的反对作罢。1996年5月起任总统府资政。

1999年3月出面协调民进党内陈水扁和许信良争选总统的问题没有成功。11月30日,因为心肌梗塞引发心脏衰竭去世。黄信介的墓地位于台北县八里乡墓园,经常有民进党政治人物去祭扫。黄信介葬礼,前总统李登辉曾发褒扬令,原文如下:

总统府资政黄信介资性豪迈,气宇深宏,早岁负笈东瀛、笃学能文,头角初露,考取北京大学政治系,适值国事蜩螗,遂未成行,嗣卒业国立中兴大学。才识淹异,英隽早发,膺选台北市议员,立法院立法委员,国民大会代表等职,推动国家建设,致力政治兴革,劳瘁罔辞,靖献孔彰;曾任民主进步党第三、四届党主席,竭智荩筹,厚植民主丕基,参与国是会议,化解修宪僵局,折冲陈力,勋猷并懋。综其生平,宣方民主,有为有守,景行硕德,允孚物望,遽闻溘逝,曷胜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以示政府崇念耆贤之至意。

总统 李登辉 (用“荣典之玺”印)

此外,黄信介也经常被人称为“台湾民主之父”、“民进党永远的大老”、“永远的欧吉桑(日语“老爷爷”之意)”、“信介仙”,是民进党永远的精神领袖。 [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5: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