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其顿共和国 |
释义 | § 基本资料 马其顿共和国 国旗 国歌:《今天在马其顿之上》(Денес над Македонија) 首都:斯科普里 最大城市:斯科普里 水域率:1.9% 时区:UTC+1 夏时制:UTC+2马其顿共和国 国徽 官方语言:马其顿语 总人口:2,034,000人(2005年统计) 民族: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 独立日:9月8日 政治体制:议会民主制 中央银行:马其顿共和国国家银行 货币单位:马其顿第纳尔(MKD) 国家代码:MKD 国际域名缩写:.mk 国际电话区号:+389 § 历史 马其顿共和国 版图 10世纪下半叶至1018年,萨莫伊洛建立了第一个马其顿国。此后,马其顿地区长期处于拜占庭和土耳其的统治之下。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军队占领了马其顿地区。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保和希瓜分了马其顿地区。 地理上属于塞尔维亚的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属于保加利亚的部分称皮林马其顿,属于希腊的部分称爱琴马其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属塞尔维亚的瓦尔达尔马其顿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组成共和国之一,称马其顿共和国。 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正式宣布独立。但它的独立由于希腊反对使用“马其顿”的国名而迟迟未被国际社会所承认。1992年12月10日,马其顿共和国议会经多数议员投票表决,原则同意将马其顿国家改名为“马其顿(斯科普里)共和国”。1993年4月7日,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暂时名称加入联合国。 1999年,南联盟爆发科索沃战争,近40万阿尔巴尼亚族难民从科索沃涌入马其顿。2001年春,马其顿西部的阿族人开始进行武装叛乱,马国爆发短暂的内战,后来双方于6月在欧盟官员的调停下达成停火协议,阿族同意放下武装,马国同意给予阿族人更多权力,之后马国国内民族关系有一定的改善。 § 自然地理 马其顿面积为25713平方公里。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是个多山的内陆国家。东邻保加利亚,南界希腊,西接阿尔巴尼亚,北傍塞尔维亚和黑山(南斯拉夫)。主要河流为贯穿南北的Vardar(瓦尔达尔河)。首都斯科普里(史高比耶)为最大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Bitola(比托拉)、Kumanovo(库马诺沃)、Prilep(普里莱普)、Tetovo(泰托沃)。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农业地区夏季最高气温达40℃,冬季最低气温达-30℃,西部受地中海式气候影响,夏季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为10℃。 § 经济 南联盟解体前,马其顿地区为国内最贫穷的地区,独立后由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区域局势动荡不安、联合国对塞尔维亚的经济制裁、希腊于94-95年对马其顿的经济制裁、2001年内战等原因,马其顿经济停滞不前,直到2002年才开始渐渐复苏,至今(2009年)该地仍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资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铁、铅、锌、铜等。森林覆盖率为35%。 工业:从业人员占总劳力的38%。1998年工业总产值比1997年减少2%。主要工业部门有冶金、化工、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1999年度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电力68.4亿度,煤729万吨,钢4.9万吨,铝5694吨,铅2.7万吨,硫酸8.7万吨,塑胶92吨,人造纤维3859吨,水泥56万吨,纸张9320吨,木材3.7万立方米。 农牧业:从业人员占总劳力的4.5%。1998年农牧渔业总产值为191亿代纳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1998年比1997年下降0.7%。 服务业:1999年旅馆服务业从业人员9998人,主要包括旅馆、饭店、餐厅、酒吧、咖啡厅等。1999年共有2037个服务单位,其中旅馆和标准饭店82家。 旅游业:1999年来马旅游人数为54.96万人,主要旅游设施有旅馆、浴场、私人小旅馆、汽车宿营地等。主要旅游区是奥赫里德湖等地。 对外贸易:1999年马同72个国家建立经贸联系,进出口总额为29.6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7.7亿美元,出口额11.9亿美元。外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9%。主要出口产品有:食品、水果蔬菜、烟酒、化工产品、纺织品、铜、锌、铅、电缆、电冰箱等。主要进口产品是:肉类、原油、汽车、成衣等。外贸主要市场是原南斯拉夫地区和欧洲国家。 外国资本:2000年在马其顿私有化过程中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3546.2万德国马克,主要投资国为:英国1270万德国马克,占投资总额的36%,德国913万德国马克,占投资总额的26%,法国458万德国马克,占投资总额的13%,美国369万德国马克,占投资总额的10%。列之敦士登234万德国马克,占投资总额的6%。 人民生活:1999年在职职工为31.58万人,失业人数为26.15万,职工人均年实际收入115968代纳尔,平均每7人1辆汽车、1台电视机,每4人1部电话。 § 人口 马其顿的民族 马其顿斯拉夫族:64.18% 阿尔巴尼亚族:25.17% 土耳其族:3.85% 罗姆族:2.66% 塞尔维亚族:1.78% 宗教 东正教:70% 伊斯兰教:29% § 文化教育 教育 全国普及8年制教育,所有教育全部免收学费。1998-1999学年全国有小学1041所,在校生255150人;中学95所,在校生87420人;1999-2000学年有大专2所,在校生927人。全国有斯科普里和比托拉两所大学,共计29个系(学院),在校生35995人。1999年各类学校毕业人数是:小学30389人,中学20515人,大专447人,大学3288人。 文化 1998年有图书馆114个,藏书284万册,1999年专业剧院13个,档案馆3个,博物馆21个,电影院42个。 新闻出版 1999年发行报纸34种,年发行量3613万份;杂志109种,年发行量345万份。主要报刊有《新马其顿报》、《晚报》、《今日报》、《马其顿太阳报》、《动态》、《言论》、《时代》等。 通讯社:马其顿文传社(国家通讯社MACFAX),另有马其顿新闻社(MAKPRESS)和马其顿新闻中心(MIC)。 电视台:马其顿社会所有制电视台10个,设中央台1个,地方台9个。中央台3个频道,用马其顿语和阿尔巴尼亚语等7种语言播送。另有45个私人电视台。 广播电台:马其顿广播台(国家广播电台),用马其顿语、阿尔巴尼亚语、土耳其语、吉普赛语、弗拉西语、塞尔维亚语、保加利亚语和希腊语广播。 § 主要景观 奥赫里德湖 奥赫里德湖 奥赫里德湖奥赫里德湖是巴尔干半岛第二大湖。在马其顿共和国西南和阿尔巴尼亚边境上。构造湖。长30公里,平均宽12公里,最宽15公里,面积36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95米。湖水较深,最深处286米。主要由地下水及山溪补给,水位变化不大。群山环抱,湖岸陡峻,以景色幽美驰名。湖岸城市有奥赫里德(马)和波格拉德茨(阿)等。 普雷斯帕湖 普雷斯帕湖为巴尔干半岛湖泊。在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和希腊交界处。构造湖。长23.8公里,宽12.8公里,面积28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853米。平均深度20米,最深处在湖西岸,达54米。主要由地下水和山溪补给。沿岸多山,湖边有半岛和深而窄的小港湾,风景优美。 奥赫里德城市博物馆 卡列城堡 奥赫里德市和奥赫里德湖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整个城市和紧邻的湖区成为一个著名旅游景点。目前的奥赫里德市主要是在公元7世纪至19世纪建造而成。在拜占廷时期,奥赫里德市成为非常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作为东正教的主教中心,她在公元9世纪建立了第一个斯拉夫大学。在11世纪初,奥赫里德市成为马其顿中世纪最伟大的统治者----塞缪尔王国的首都,当时坚固的城堡至今仍完好保存。 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奥赫里德市仍然保持东正教主教----奥赫里德大主教的地位(直到1726年)。在拜占廷时代,奥赫里德因为拥有365座教堂和修道院而声名鹤起。现在,奥赫里德城市博物馆已收集了超过800幅拜占廷与后拜占廷时代的雕刻与图标,它们大部分都创作于公元11世纪至14世纪。这些艺术珍品在世界文明史中有重要的地位。 卡列城堡 卡列城堡位于瓦尔达尔河左岸,建于公元6世纪初,从城堡上可以俯览整个斯科普里市。每年的5月6日是马其顿的圣乔治节,人们欢庆春天的到来,吉卜塞人穿上节日的盛装在Kale城堡和斯科普里的公园里载歌载舞,人们相信圣乔治能给他们带来丰收。 § 交通 铁路:1999年铁路总长925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233公里,客运量165.4万人次,货运量285.3万吨。 公路:1999年公路总长64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4公里。公共汽车589辆,客运量1833万人次,货车1538辆,货运量232万吨。 空运:有两个国际机场,12条国际航线。主要机场是斯科普里机场。 § 政治 布兰科·茨尔文科夫斯基 马其顿为实行议会制的民主国家,行政权由马其顿议会(一院制)的政党所组成的联合政府掌握。国家元首为象征性的总统,政府首脑为总理。1991年11月17日,马其顿通过新宪法,规定马其顿是一个主权、独立、民主和福利的国家,总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普选产生,任期5年,最多不得超过两任。1992年1月6日,马议会对宪法进行了修改,声明马对邻国没有领土要求,不干涉他国内政。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每届任期四年。政府是国家权力执行机构,总理由议会选举产生。 议会 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每届任期四年。本届议会于1998年10月选举产生,由7个党的120名议员组成,其中改革联盟获62席,社民盟27席,民主繁荣党14席,阿族民主党11席,自由民主党4席、社会党和马吉普赛人联盟各1席。现议长斯托扬·安多夫(自由党)。 司法机构 设宪法法院、普通法院和检察院。宪法法院院长约万·普罗埃夫斯基(Jovan Proevski)。普通法院分初级法院(区法院)、中级(地区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级。最高法院院长迪米特里埃·迪米什科夫斯基(Dimitrie Dimiskovski),另外还设有经济法院和军事法院。检察长为斯特万·帕甫列斯基。 政党 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 1)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Internal Macedonian Revolutionary Organization Democratic Party For Macedonian National Unity):1990年6月成立,其前身是1893年成立的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约有党员10万。主张建立独立的马其顿共和国,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反对阿尔巴尼亚族搞分裂,通过实行市场经济将马建成富裕的国家,同邻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争取加入欧盟和北约。主席柳普乔·盖奥尔吉埃夫斯基(Ljupco Georgievski), 1998年11月出任总理。 2)自由党(Liberal Party):1993年7月正式组建。主张建立充分自由的国家,支持巴尔干与欧洲一体化。2000年11月,马政府改组,该党成为联合执政党之一。主席斯托扬·安多夫(Stojan Andov),2000年11月当选议长,接替辞职的原议长克里莫夫斯基。 3)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The Social Democratic Union of Macedonia):前身为马其顿共产主义者联盟,1989年改称马其顿共盟,1993年改为现名。对内主张建立民主的马其顿国家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经济体制,对外执行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加入欧盟和北约,同邻国发展等距离睦邻关系。该党曾长期执政,1998年11月在马议会选举中失利,沦为在野党。主席布兰科·茨尔文科夫斯基(Branko Crvenkovski)。 民主选择党 4)民主繁荣党(Party of Democratic Prosperity):1990年5月成立,为阿尔巴尼亚族政党。主张民族平等,要求修改宪法,以使阿族拥有主体民族的地位,阿语成为马第二官方语言。主席阿布杜拉赫曼·哈利蒂(Abdurahman Haliti)。 5)民主选择党(Democratic Alternative):1998年3月21日成立。对内,主张把马其顿建成以人权和自由为基础的民主、发达和繁荣国家;多种所有制并存,商品、资本和劳务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高效、现代化和组织严密的军队;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外,主张平等互利、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1998年11月马议会选举后,成为联合执政党之一。2000年11月退出政府。主席瓦西尔·图普尔科夫斯基(Vasil Tupurkovski)。 重要人物 博里斯·特拉伊科夫斯基:总统。1956年6月生于马其顿共和国,马其顿族。1980年毕业于斯科普里大学法律系。1997年以前曾任斯科普里“斯洛博达”建筑公司法律部门负责人。1997—1998年任斯科普里斯塞拉沃达区区长办公室主任。1998年底至1999年10月任外交部副部长。1999年12月当选总统。柳普乔·格奥尔吉耶夫斯基:总理。1966年生于什蒂普,毕业于斯科普里大学语言文学系。1990年组建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争取马其顿民族统一民主党,并任主席至今。1991年当选副总统,8个月后辞去该职务。1998年10月当选议员,11月当选总理。 § 军事 1992年3月28日,马其顿创建军队。马其顿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马其顿国防政策以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主要任务,积极要求加入北约。实行职业军人兵役制,职业军人每3年签一次合同。 § 对外关系 2008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北京举行宴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马其顿共和国建交15周年。这是宴会前,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和马其顿驻华大使法特米尔·杰拉迪尼握手。 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致力于加入欧盟和北约,将发展同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关系视作外交工作的重点。 同中国的关系:1993年10月12日,中马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平稳。1996年4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访马;9月,马副总理兼经济部长茹塔率经济代表团访华;同年9月在第51届联大期间,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会晤了马总统格利戈罗夫。 1999年1月27日马外长迪米特罗夫在台北同台湾“外长”胡志强签署“建交公报”;2月8日马政府正式批准“建交公报”,中国于2月9日宣布同马中止外交关系。 2001年3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马其顿及周边地区安全局势发表谈话,谴责极端分子的武装暴力行动,对马其顿和南斯拉夫政府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及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关切表示理解,对马、南及有关国家为解决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表示欢迎,强调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尊重包括马、南在内的该地区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在全面执行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的基础上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同美国的关系:1993年12月3日,美国在马其顿首都建立联络处,1994年2月正式承认马。1995年9月13日,马其顿与美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96年3月,美国在马设立大使馆。2001年4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马其顿。 同俄罗斯的关系:1994年1月31日,马俄建交。1996年12月俄向马派出首任大使。1998年1月,马总统格利戈罗夫访俄,双方签署了友好合作声明。 同欧盟的关系:马把加入欧盟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大力发展同欧盟国家的关系。1996年1月,马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6月,同欧盟草签经贸合作协定。1997年4月,欧盟与马正式签署经贸合作协定。2000年4月,马同欧盟签署了《稳定和联系条约》,成为巴尔干国家中第一个签署此类条约的国家。 同北约的关系:加入北约是马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1998年5月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1999年,北约部队进驻马,并驻扎至今。 同希腊的关系:马独立后,希腊认为马其顿是地理概念,其范围包括希腊的北部地区,坚决反对将“马其顿”或“马其顿”的派生词作为马的国名。1995年9月13日,在联合国秘书长特使万斯的主持下,马希在联合国签署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临时协定》。但双方就马国名问题的谈判迄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国经济关系正常发展。2001年2月,希腊外长帕潘德里欧访马;3月,希国防部长措哈佐普罗斯访马。 同南斯拉夫的关系:1996年4月8日,马南建交。马是原南地区第一个同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国家。2000年10月,南总统科什图尼察赴马首都斯科普里出席东南欧国家首脑会议。11月,马外长迪米特罗夫访南。2001年2月马南正式签署两国边界协定。 § 国名争议 1992年-1995年马其顿国旗 希腊与马其顿的国名争端由来已久。日前,两国的谈判似乎出现了转机。据称,希腊方面已经接受了“北马其顿共和国”的说法。这一名字是由联合国负责处理前南马其顿国名问题的特使马修·尼米兹提出的。希腊方面的谈判代表将于近期通知尼米兹,对该提议的赞成意见,而马其顿方面尚未就此提议表明态度。 据克罗地亚“新闻”网站2009年8月18日援引马其顿国家通讯社的报道,马其顿方面的谈判代表佐兰·约莱夫斯基将与该国总统格奥尔基·伊万诺夫和总理尼古拉·格鲁埃夫斯基商谈后表明态度。 1991年,马其顿脱离前南斯拉夫获得独立,并于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联合国。然而,马其顿对内对外仍坚持使用其宪法国名“马其顿共和国”,此举遭到邻国希腊的坚决反对。希腊认为这一国名暗示马对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省存在领土要求。1994年,希腊对马其顿实施经济封锁,重创其经济。1995年,两国签署旨在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临时协议》。马方被迫改换国旗并修改宪法,重申马对希腊领土没有任何要求。由于国名的争端,希腊目前反对马其顿加入北约,而马其顿加入欧盟的谈判进程也因此大大放缓。[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