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
释义

§ 简介

遗址时代:周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考古领队:孙秉君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

§ 详细介绍

梁带村隶属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位于市区东北7公里黄河西岸的台地上,遗址紧临黄河。在梁带村及其附近地区约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两周时期墓葬103、车马坑17座。初步确定,梁带村村北一带为一处西周晚期至东周早期大型墓地,并且其中4座带墓道的大墓当为诸侯级墓葬。墓地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韩城市商周考古主要集中在遗址调查方面,两周时期的墓葬发掘基本处于空白,而陕西全省同时期的墓地亦发现甚少,所以本次发现的梁带村两周之际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为了解和研究陕西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 重大发现

3座大墓很可能是两周时期诸侯国国君与两位夫人的墓葬

继去年清理完陕西韩城梁带村19号墓葬之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城考古队又完成了26号墓的清理,27号墓葬也已见到墓室底部。发掘清理表明,19号、26号、27号3座大墓是成组分布的一组墓葬,很可能是两周时期诸侯国国君与两位夫人的墓葬,其出土文物之精美为前所罕见,为研究两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手工艺以及古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梁带村位于黄河西岸,两周墓地位于梁带村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0000平方米。大面积勘探后共发现两周墓葬8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除M19、M26、M27成组分布外,其余大墓未发现有成组成排现象。通过对895座两周墓葬的平面布局的初步分析,此墓地为当时的公墓区,在公墓区内划分不同的族墓区,所发掘的大墓所在的区域即为族墓区,另外还发现墓区之间存在界沟。

从去年5月开始,韩城考古队对19、26、27号大墓和一座车马坑进行了发掘,车马坑和19号墓于去年发掘完毕,其丰硕的发掘成果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本报也曾作过报道。目前,26号大墓也已发掘清理完毕,27号大墓已见墓室底,大量珍贵文物堆满墓室,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27号墓为“中”字形,有南北两条墓道,总长60米,与19号、26号墓一样是一椁两棺,但棺上有棺罩,随葬品十分丰富,包括了金、玉、铜、漆、石、铁等质料。在27号墓中,首次发现了我国两周之际的金扳指,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打击乐器青铜錞于,首次发现了三角形两面刃有銎戈,发现的铁刃铜削为陕西地区目前年代最早的铁器,发现的漆木建鼓为国内同类器物年代最早的建鼓实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27号墓的墓室底部堆满了数目庞大的珍贵文物,已经可以看到有6鼎6簋,如果继续清理不排除7鼎6簋的可能。

26号墓为“甲”字形大墓,墓道长26米,墓室长7米,宽5.8米。在26号墓中同样发现了数目可观的精美随葬品,包括22件铜礼器、六件“弄器”和多组组玉佩饰。值得一提的是,26号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高50厘米的铜方壶壶盖内侧铸有铭文,为确定梁带村墓地的国别又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作为玩物的“弄器”的出土,不但体现了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墓主人生前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另外,26号墓还出土了一件玉猪龙,属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距今5000年,器型巨大,保存完好,高14厘米,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出土地点最为偏南的大型玉猪龙。由189颗玛瑙珠及16颗玉贝、16颗玉蚕、48颗玉龟、8颗玉珠、4颗玻璃料珠而有机编排的玉握,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复杂和奢华的两周玉握。组玉佩饰中的七璜联珠是目前陕西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的组玉佩饰,其人龙合雕璜中人的发束每毫米有5根,每根绝不交错,堪称西周时期高超琢玉工艺的代表性作品。

据韩城考古队队长孙秉君介绍,梁带村3座大墓的年代应为春秋早期,而青铜铭文中数次出现了“芮”,但没有一个“梁”字出现,应该说,大墓为周代芮国的可能性很大,从随葬品和墓式等判断,27号墓的主人是男性,19号、26号墓的主人是女性,很可能27号墓是国君墓,19号、26号是其夫人墓葬,26号应为正夫人墓。

梁带村所发掘的3座大墓保存之完好、出土物之丰富为前所罕见,带铭铜器的出土为判断墓地的国别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多组组合清楚完整的玉组佩为研究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礼玉制度、服饰文化和研究高等级墓葬的青铜礼器与组玉佩的关系提供了特别珍贵的资料。这一墓地发现的近900座两周墓葬相当一部分墓葬保存较好,随着发掘和文物修复整理工作的逐步展开,许多两周时期的历史、文化、礼乐制度以及经济、文化、手工业制作等谜逐渐被撩开神秘面纱,为我们了解两周时期的社会发展将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梁带村 再探芮国之谜

电视直播4个小时,考古工作只进行了2厘米。

孔子所说的"始作俑者"在梁带村找到真实写照。

2700多年之后,木俑形在,而死者已经成骨粉。

梁带村考古发现把一个鲜为人知的国度突然推到了人们面前,目前随着这座大型墓地的继续发掘,2700年前的历史迷雾终将渐渐淡去。

2007年6月9日,中央电视台《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节目中,备受瞩目的韩城梁带村新一轮重要考古发现,向世人展示了其神秘的面纱。对于漫长的考古发现工作来说,4个小时的直播时间是短暂的,这块规模宏大的墓葬群才刚刚撩开了它神秘面纱的一角,目前随着这座大型墓地的继续发掘,一些疑团正在被不断破解,而另一些疑团也正在不断产生。

4小时直播,2厘米发掘

6月12日,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已然没有了三天前的喧闹,村民们依旧开始了夏收后的劳作,村路上满都是期待车轮碾过的麦穗,一位农妇不断拾起地上的麦秸,装进她背负的大袋子中。

村民们的兴奋逐渐退去,而在考古工地上工作了一个上午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周研究室主任张天恩却略带着疲惫后的兴奋。如今,27号大墓已经基本发掘完毕,这座"中"字形的墓葬内所有的文物已经基本提取,运往西安,考古工作者正在做最后的清理工作。

"在6月9日直播之后,考古工作最大的进展就是M502号大墓出土的玉器——可能是死者佩戴的,也可能是棺椁上掉下来的。"

在502号大墓旁边,张天恩说,电视直播4个小时过程中,考古工作只进行了2厘米的发掘,而实际上发掘过程可能比这个还要缓慢,"有时候可能一天也动不了手,因为要不断地分析每个层面以及文物的关联。"张天恩说,必须对这些进行分析研究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发掘,尤其是接近墓底后进度很慢,因为物品都在墓底——地上塌下来的物品与底部的物品重叠,考古队要做的是尽可能地推断出下葬时的情形。

"按照惯例,大多数墓葬发掘、提取、清理结束后都将垫沙回填,但有关部门有在这里建博物馆的意向,如果能建当然很好,可以连带保护遗址。"张天恩说。

又一座芮国国君墓出土

正在发掘中的28号大墓是座"甲"字形墓葬,墓葬上方的雨棚还在,记者注意到,深达十余米的28号大墓切面上,接近地面部位画有两条线,用于标示土层的年代。专家介绍,对土层年代的判断,理论上是根据地层的结构顺序,越往下越古老。但是在实际的考古中,这种理论又不一定准确,有些深的地方反而比浅的地方年代更晚。

"我们看到墓葬离地约一米深处画了一条线,这条线以上的土是在墓葬形成以后才覆盖上去的。"孙秉君说,也就是说,经过2700年,墓葬上方已经沉积了一米余厚的土层。

墓室内,三名考古工作者正在进行清理发掘工作。其中一人用吹风机吹着青铜片,一人正在用小刷清理墓室东南角的青铜器,另外一人则将散落着的青铜片进行整理收集。墓室内的棺椁已经腐烂,但和当年木制车轮腐化后在泥土上留下的印记一样,棺椁的痕迹清晰可见,在残棺上对称地落着几只青铜棺环。据考古工作者推断,棺环的作用很可能有两种,一种可能是下葬时用来调放棺椁的器具,另一种可能为棺椁上的装饰物。

在棺椁的北面,散落着数只编钟,证实了墓主人身份尊贵;在墓室的西侧,考古队员发现了随葬的车马器,这也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孙秉君介绍,在两周时期,只有男性的墓室中才会随葬兵器,而棺椁东北向横着的一只青铜矛则表明了墓主人的性别为男性。此外,正在清理的一些青铜礼器形制和规模与27号大墓中的青铜礼器极为相似,其中露头的鼎就有5件之多。

"28号墓室东侧发现了大量青铜礼器,也许还陆续会有两只鼎的出现,但仅从现在露头的5只鼎及随葬品的摆放位置,我们初步推测,28号墓与27号墓性质相同,墓葬的主人也很可能是一代芮公。"孙秉君说。

距离如此之近的27号与28号大墓的主人同为芮公,那么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究竟如何?

"从墓葬方位上看,28号墓偏南,从两周时期墓葬规则上判断,其年代应晚于27号墓,可能是27号墓主人的继任者,甚至就是儿、孙一辈的芮公,但最终结果,还要根据下一步的出土文物来确认。"孙秉君说,由于墓葬考古工作具有一定程序,在提取文物前首先要对文物的摆放做出深入研究、拍照,因此在这项工作完成前,还不能对文物进行提取。但他推测,28号大墓的青铜礼器上,很可能会刻有铭文,而通过这些铭文来探究这两个芮公国君的关系,将会更为准确。

“始作俑者”惊现古墓

宋代人记录芮国建国为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之时,据《秦本纪》记载,芮国的灭亡在公元前641年,但位于整个墓葬群西北方向的编号为"M502"大墓的发现,使芮国的建国时期可以推至西周。

"从西周晚期过渡到春秋时期,这就是称为两周墓地的原因。"张天恩介绍,从M502墓中发现的车轮印记中,除了直径为1.3~1.4米的大轮外,还发现了直径为0.9米的小轮,从泥土中残留的漆色判断,这是陪葬的一种小型车。

"我们暂时叫它小花车。"张天恩说,"由于在墓地中并没有青铜矛等武器发现,我们暂时推断,这可能是芮国某夫人的墓葬。由于棺椁的数据还没有采集完整,所以下方露头的青铜器也无法提取,查找具有身份确定因素的铭文,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在M502北侧发现的众多小墓葬,从规模及陪葬品上,考古专家不难判断是两周时期的平民墓,这些墓葬连同7座国君级别的大墓,共同构成了陕西省保存最好、大规模、高规格、未被盗掘的墓葬群。这片占地近500亩的墓葬群共拥有墓葬面积33万平方米,895个墓、64个车马坑和一段壕沟(墓地的边界)--是一个由北向南,从西周时期向春秋时期过渡的国家公墓。

在M502墓葬的角落发现的四个人形木俑引人瞩目,由于年代久远,木俑已经完全腐烂,现在能看到的则是泥俑,文保专家通过石膏和试剂浇灌的办法,对木俑进行复原定型。

"用俑陪葬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变革。殷商时期普遍流行使用活人殉葬,到了西周时期殉人现象逐步减少,开始改用木俑殉葬,春秋以后殉人的情况基本绝迹。"张天恩介绍说,M502大墓中发现的这4件比秦始皇陵兵马俑早500多年的木俑,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殉葬木俑,体现了对人价值的提升。

孔子所说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竟然在梁带村找到了最真实的写照。近三千年之后,木俑形在,而死者已经成骨粉。内有棺,外有椁,贵族死后想通过繁复的殓葬来保存尸体,但却存下了大量的空气和微生物,延缓了棺木腐烂后土壤封盖尸体的时间,因此反而加速了尸骨的腐化,与此相对的是,贫民墓中由一层棺木所保存的尸骨仍完整而清晰。

在距今2700多年前的两周时期,造型独特的人形木俑出现在随葬品中,这在我国考古界尚属首次发现。这些木俑的出土给M502号大墓又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这也预示着这座大墓的主人一定是一位非同一般的人物。

经过勘探,考古人员初步发现,M502号大墓埋葬年代要早于27、28两座芮国国君墓,那么这座大墓的主人会不会就是芮国的开国君主,会不会是他驾着战车在诸侯四起的乱世中征讨四方,屡立战功,终于成就了一方霸业?种种谜团,仍待考证。

§ 参考资料

[1]西安新闻网 http://www.xawb.com/gb/cityherald/2007-06/18/content_1226955.htm

[2]光明日报 http://www.gmw.cn/01gmrb/2006-04/30/content_412407.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