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火》
释义

§ 基本信息

心火Firelight

更多外文片名:

Firelight - Le lien secret.....(France)

A la luz del fuego.....Spain

Legatura secreta.....Romania

Lueur magique.....Canada (TV title) (French title)

Vaiettu suhde.....Finland

Verborgenes Feuer.....Germany

导演:

William Nicholson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片长:

103 min

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  法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MPAA评级:

Rated R for sexuality and brief strong language.

级别:

Finland:S / France:U / Iceland:L / Spain:13 / USA:R / Hong Kong:IIB / Germany:12 / Singapore:R21 / Singapore:R / Switzerland:12 / Belgium:KT

胶片长度:

2880 m

§ 演职员表

导演 | 编剧 | 演员 | 制作人 | 原创音乐 | 摄影 | 剪辑 | 选角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布景师 | 服装设计 | 副导演/助理导演

导演 Director:

William Nicholson

编剧 Writer:

William Nicholson ....(written by)

演员 Actor:

苏菲·玛索 Sophie Marceau ....Elisabeth Laurier

斯蒂芬·迪兰 Stephen Dillane ....Charles Godwin

凯文·安德森 Kevin Anderson ....John Taylor

汤姆·菲舍尔 Tom Fisher ....Davey (uncredited)Dominique Belcourt ....Louisa GodwinLia Williams ....Constance

乔斯·雅克兰德 Joss Ackland ....Lord ClareSally Dexter ....Molly HollandEmma Amos ....EllenMaggie McCarthy ....Mrs. JagoWolf Kahler ....SussmanAnnabel Giles ....Amy GodwinJohn Flanagan ....Robert AmesValerie Minifie ....HannahDiana Payan ....Mrs. MaidmentJohn Hodgkinson ....CarloAnthony Dutton ....DoddsHugh Walters ....Dr. GeddesPeter Needham ....RectorMelissa Knatchbull ....Mrs. HurstFrank Rozelaar-Green ....DancemasterTrevor St. John Hacker ....Fashionable Guest (as Trevor St. John-Hacker)Katharine Levy ....French MaidValerie Sarruf ....French PatronneValerie Minifie ....HannahIan Crowe ....ThomasHarry Jones ....William

制作人 Produced by:

Susan Cartsonis ....co-executive producerBrian Eastman ....producerCarmen Finestra ....executive producerRick Leed ....executive producerDavid McFadzean ....executive producerTed Morley ....associate producer

马特·威廉姆斯 Matt Williams ....executive 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克里斯托弗·冈宁 Christopher Gunning

摄影 Cinematography:

Nic Morris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 Film Editing:

Chris Wimble

选角导演 Casting:

John HubbardRos Hubbard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

Rob Harris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Peter Wenham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

Caroline Smith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

Andrea Galer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Connie Boylan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Edward Brett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Adam Goodma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香港

Hong Kong 1999年12月2日 法国

France 1997年9月14日......(Deauville Film Festival) 西班牙

Spain 1997年10月17日 韩国

South Korea 1998年2月21日 法国

France 1998年5月27日 意大利

Italy 1998年6月18日 新加坡

Singapore 1998年7月30日 德国

Germany 1998年8月13日 奥地利

Austria 1998年8月14日 英国

UK 1998年8月21日 瑞士

Switzerland 1998年8月21日......(German speaking region) 美国

USA 1998年9月4日 冰岛

Iceland 1999年2月2日......(video premiere)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1999年2月27日......(Jakarta) 加拿大

Canada 1999年3月23日......(video premiere) 以色列

Israel 2000年1月6日 科威特

Kuwait 2000年4月19日 芬兰

Finland 2005年3月18日......(TV premiere)

§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Carnival Films [英国] (as A Wind Dancer/Carnival Films Production)

Wind Dancer Productions [美国] (as A Wind Dancer/Carnival Films Production)

Hollywood Pictures [美国]

发行公司: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ermany) GmbH [德国] (Germany)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Spain S.A. [西班牙] (Spain)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 [美国] (1998) (USA)

Eurozoom [法国] (France)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Austria) GmbH [奥地利]

特技制作公司:

Effects Associates Ltd. [英国] (as Effects Associates)

其他公司:

Pinewood Studios Ltd. [英国] movie studio

Carnival Films author: British law

General Screen Enterprises [英国] titles & opticals

Kodak Limited [英国] originated on Eastman Colour film

Michael Samuelson Lighting [美国] lighting

Sargent Disc Ltd. [英国] computer services

Set Meals [英国] location catering

Silent Movies studio catering

Twickenham Film Studios [英国] post-production facilities (as Twickenham Studios)

§ 剧情简介

《心火》(Firelight)

瑞士籍的贫苦女孩伊莉莎白为了替父还债,情愿完成一笔不道德的交易,在辗转牵线下成为英国贵族查理的借种工具,在三夜的时间里,他们似乎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情愫,但这依然是个交易,隐瞒了彼此身份背景的交易,三天过后,二人将永无联系。10个月后,伊莉莎白生下一个婴儿后被迫离开。

事隔七年,以家庭教师职业谋生的伊莉莎白习惯性地换到一个新雇主的家中,惊诧地发现这家的主人竟是7年前的查理,而主人家需要自己教育的乖张难驯心底却又深深埋着自己是否不是这家人女儿的疑惑的叛逆女儿,正是自己当年所生的亲生女儿。原来他的发妻十年前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为了寻求后嗣才有了他和她的一段交易。可他依然忠于他的妻子,没有再娶

看到自己从未谋面的女儿,七年来伊莉莎白每一天都在牵挂的女儿,七年里她的心联结着那个流落在世界某处的原本属于自己身体一部分的女儿,伊莉莎白百感交集,她用自己的方法改造和教育女儿,引导她走出自闭和叛逆的怪圈,终于得到了成功,女孩封闭的心灵开启了。

查理再见伊莉莎白,由开始的以愤怒遮盖的惧怕,惧怕她带走女儿,到后来牵起前情,两个人对女儿的深情,终于幻化成压不住的爱火,令他痛下决心,在寒冷的冬夜,熄掉炉火,打开窗,让早已是植物人的妻子冻死,结束了生不如死的余生

最后,查理带着伊莉莎白和他们的女儿,走上了幸福之路

§ 人物介绍

苏菲·玛索

片中全是英国式的清冷阴灰,惟一闪耀亮光的是苏菲玛索饰演的女教师。

片中的苏菲·玛索穿着英国十七世纪的束身长裙,端庄美丽却有挡不住的风情;略带忧郁的美丽在电影里发挥得淋漓尽致,暗夜里火一样的灯光印照下,格子窗棂分割的那张美丽的脸,让人不敢逼视。

整个影片里苏菲演绎出的伊丽莎白有着强烈不可阻挡的意念,在思念和寻找女儿时的细腻与坚强,在事事不顺时的坚持与执拗,在不能自持的情感被炉火照亮着的热力和迷乱。那是燃烧在她心中的心火。

雾气和迷蒙中湖心中的玻璃屋,像一颗无处停靠的心,苏菲·玛索隔着玻璃门看着心爱的人冬泳,从玻璃屋,到大宅。镜头从苏菲的视角缓缓向门推进,此时那种从心底涌起的情欲简直让人不能不为之沉

而她与女儿相认的那一幕,也叫人备为意外感动。

有评论称:“苏菲·玛素已经不能用“惊为天人”来形容了,她即是“天人”。

§ 影片看点

这是一部有着传统欧洲风格的艺术片,人,景,音乐,画面,无一不是艺术的精品。

画面优雅,但是节奏舒缓,诗一样的音乐,偶尔会有几声叮叮咚咚的钢琴声,完全的英格兰风情。

整部电影的叙事方式十分内敛,奔涌的情感故意通过平缓的节奏一点点的透散,仿佛花儿在慢慢的开放,这正是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

§ 获奖情况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Special Prize of the Jury) 1997

William Nicholson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Prize of the Jury) 1997

最佳摄影 Nic Morris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Golden Seashell) 1997

(提名) William Nicholson

British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Best Cinematography Award) 1998

(提名) Nic Morris[1]

§ 影片评析

《心火》(Firelight)

借腹怀胎的契约,千里寻子的女人,情义两难的男人,渴望亲情的女孩,陷入瘫痪的家庭……《心火》讲述的是一个并不新颖却很动人的故事,构成其叙事结构的很多部分也许已经不止一次地被陈述在其它的故事当中。然而,正是这些似曾相识的情节在一种内敛而沉静的节奏中被柔软地联系在一起,就像那白雪皑皑中的庄园里隐隐闪现的火光一样,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温暖和浓浓的渴望。

一,火光/心光

“就像魔术,火光会让时间停止。你把灯熄火,坐进火的亮光里,就可以随心所欲。当灯亮起时,时间又继续前行,但火光中的一切都仿佛从未发生过。”伊丽莎白对路易莎讲述的这个关于火光的隐喻,无疑是影片对其主题最为明显的一次自我诠释,它不仅在叙述的中段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同时也作为一个明显的标识结构着故事的其他方面。不难发现,作为一个爱情故事,伊丽莎白和查理两人间内心冲突的主要张力来源于情欲与责任的矛盾。不同于现代好莱坞张扬激烈的情感表现方式,在一个以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的维多利亚时代,高尚情感的动人之处恰恰在于那种于抑制中成长的细腻彷徨,那种欲言又止、愈止愈烈的动态表达。而在这一点上,那寒冷黑夜中默默燃烧的炉火显然是一个恰当的比喻。同时,对于言语的最初接受者路易莎而言,火光的隐喻又因为其似懂非懂的理解被转移到另一个层面,那便是位于心灵湖心的那个童话般的小亭子——一个小女孩对完整亲情,对母爱的渴望和想象。而作为另一种责任,对于女儿的爱与关怀事实上也是两人激情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在女儿将火光的隐喻转达给父亲时,点燃的是他心中隐埋了七年的幽暗火苗,是她对伊丽莎白关于昔日那短暂的亲密是否已然逝去,再不复返的疑问。也正是在熊熊火光的映衬下,他们再一次紧紧相拥,灵肉合一。

事实上,隐喻表达的时刻不仅是伊丽莎白用以消融路易莎心防的一种教育方式,不仅是她当时不无哀怨的隐隐心迹的一种表达,它同时也在情节表现的节点上对火光/炉火在片中贯穿呼应的作用做了一种提示。影片开始,类似于一场面试般的筛选,在炉火闪动的光亮中,我们看到了伊丽莎白美丽动人的容貌,端庄典雅的气质和匀称姣好的身材。这个被选择的场景自然解释着剧情的发展,但同时也暗示了好感的存在。随后,在炉火很旺的小酒店中,伊丽莎白完成了合房三个夜晚的契约要求。关于“火光”是否太亮的询问以平淡的方式表现了查理的绅士风度,同时也暗示着在交易中产生情欲的可能性。于是,我们看到了两人在炉光映照下三个夜晚不同的身姿表情。但交易终究是交易,海边羞涩强忍的叫喊冲动在海浪翻滚的空镜头过渡下变成了生产婴儿时的撕裂呐喊,一个简洁又不乏悬念的开始就此完成。可以看到,在这个对后面的剧情起着重要铺垫作用的开端中,炉火的光亮实际上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在场引导着故事的展开。在经历了隐喻表达和激情爆发之后,炉火又在查理的最后抉择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道具角色。查尔斯在一段又似请求又似表决的自我倾诉之后,打开了窗户,熄灭了炉火,移走了被子,在床边流着眼泪送走了妻子。在这里,现实中炉火的熄灭对应着内心火光的闪耀,而此后关于炉火被谁熄灭的猜测和理解又引发了包括康妮和伊丽莎白在内对查理的真情变白,并在最终验证了那“坚不可摧,所向披靡”的心火的能量。因此,火光即是心火,它见证着主人公情欲与责任冲突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三次对决,在场景和隐喻两个层面结构着故事和故事的主题。

二,责任-情爱-责任

对于责任和情欲间一波三折的冲突表现无疑是影片的一大看点,但这种冲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二元对立,责任和情爱在《心火》中的关系不是突破和叛逆,而是转化和生成。

就影片最初的情节设定而言,这是一个在传统价值体系内为了责任而牺牲情爱的肉体交易,伊丽莎白为了拯救负债累累的父亲而需要钱,而查理则为了继续履行自己对植物人妻子的责任而移情化地想要一个孩子。因而他们的初衷可以说都是为了另一个人。然而,在这次指向道德却关乎肉体的契约关系中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某种若隐若现的情欲。一边是风度翩翩的绅士,一边是美丽优雅的淑女,从最初的选择到短暂的交流,情欲的自然属性总是表现出某种超越想象的力量。不过,借腹生子始终只是“借”,在完成了所有的环节后,查理仍然选择了名义上依然存在的妻子。因责任而生的情欲在第一次冲突中落败。

七幅彩色的图画省略了对各自而言或许都很艰辛的七年,当伊丽莎白再次出现在查理面前时,她是一个无法忘记女儿哭声的母亲。但这一次,查理依然为了维持家庭原有的秩序选择了拒绝,只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规矩无奈地接受了一个月的任教期限。接下来,影片表面上对于路易莎的驯服和再教育过程实际上讲述了一个独立坚强的母亲对于自己亲生女儿的责任上来。很显然,路易莎的冷漠、不教,或者某种程度的自闭并不是没有缘由的。他对于母亲的幻想和对于父亲的依赖恰恰说明了查理名义家庭正面临瘫痪的事实——那是一个缺少了真正意义上的女主人的家庭。查理自虐式的游泳和路易莎假想式的幽闭正在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种缺失,而和善的康妮又因为一条荒唐的法律深深地掩藏着自己的替代欲望。

因而,作为名义家庭中真正有活力的女性,路易莎的教育问题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或许并不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并不是“想驾驭露依莎得先征服查尔斯”,而是想征服路易莎,必须先得驾驭路易莎。伊丽莎白做到了,也许也只有她能够做到,因为只有她能够填补那个缺失的空白,在一个名存实亡的家庭之外重新建立一个真正的家,一个由父亲-母亲-女儿组成的实在的家。这样,当查理在感动于伊丽莎白对于女儿的执著关怀而迸发出那压抑已久的激情时,一个事实上的家庭便形成了。而此时,对于家庭的责任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转移,问题就在于如何处理那个名义上的妻子。

结局或许不难想象,因为在这里情爱和责任已然合二为一。然而不管怎样的痛苦与矛盾,查理最后的行为始终是一种有意的遗弃。为了缓解这种遗弃可能形成的道德遗憾,影片以众人趋于一致的理解甚至渴望态度支持着查理的举动。首先是从一开始就认为查理“不正常”的奢靡父亲对伊丽莎白的感叹与认同,然后是康妮不无伤感却如释重负般的倾吐与领悟,最后才是伊丽莎白”不,我一直要你,要露依莎……”的心声呐喊。这样,传统道德体系中颂扬的责任坚持被呈现为一种众人眼中的负担和牢笼,“离去”成了对所有人——包括毫无知觉,但“希望能够理解”的艾米在内——都有益处的一种解脱。就这样,一段由责任引发的情爱在母爱的给予和重拾中复苏,并反过来形成了另一个更为全面完整的责任关系。影片依然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中追求着爱与责任的统一。

§ 网友评论

瑞士姑娘伊丽莎白为替父亲还债,选择与一男人同居3天,为其传宗接代。七年的时间中她不曾忘记那个生下就即刻被抱走的女婴。机缘巧合,她受聘于一个贵族家庭做教师,所要教育的却是她自己的亲生女儿。

真正的一个三口之家,生活于这个偌大的房子中,男人查理不希望这秘密被任何人知晓,他急于让伊丽莎白离开;伊丽莎白无法再次放弃女儿,所以她希望留下;女儿露意莎却性格孤僻、毫无教养,处处与伊丽莎白作对.

男女性爱、内心情爱、母女之爱,都在平缓的节奏当中一点点地释放,再配以苏菲那略带忧郁却坚定无比的眼神,使影片更加添色不少.有人说这是苏菲演得最好的一部英语片,当然是见仁见智.

这是一个营造得相当精美的关于欲望的故事,而欲望只有具备了尊严,才可以演绎成被人欣赏的爱情.

与《简爱》有类似之处,伊丽莎白在不失去尊严下,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爱情。查理也是为了心中企盼的一个完整的家,他放弃了执著追求的责任,亲手掀开早已成为植物人的妻子的毛毯,使她冻死,结束了她的生命,也同时成全了自己今后的幸福。

“我是犯人,但我不是仆人,你长大后也是。成年后,你会失去自由,因为你也是女人。你出嫁后,你拥有的一切都是你丈夫的财产,如果你不嫁,你只可以做一种行业,这行业会使你一生寂寞一生受辱。社会将剥夺你的自由,但是有一样是他们奈何不了你的,他们不可以桎梏你的思想,所以我要教会你读书,这样你就不必受制与人。”这是伊丽莎白急促而简洁地对女儿发表的启蒙演讲,告诉她,在那个时代对于一个女性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情与道德的对抗一直是很多爱情影片的冲突所在,这部片中的表现虽然平静,但心中欲火一经点燃,怎会容易全身而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