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镶嵌币 |
释义 | § 简介 镶嵌币是现代硬币中一种新的样式,是用两种不同的金属镶嵌而成的硬币。1988年法国率先大量发行的10法郎的镶嵌式双色金属币,被各国看好。镶嵌币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流行。其实,镶嵌铸币工艺技术,早在我国西汉末年,就出现在钱币制作上,生产铸造了著名钱币——金错刀,这比法国的镶嵌式硬币早1900余年。金错刀理所当然地成为镶嵌币的鼻祖。 § 历史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为了削弱刘汉统治集团的政治势力,铲除支持刘汉集团的社会经济基础,摧毁豪强财富,洗劫天下钱财,以增强新朝统治的财力,支付庞大的军政开支,王莽违背社会经济规律,托古改制,朝令夕改,我行我素,从公元7年到公元14年,前后8年,进行了四次货币制度大改革。每次币改,就是全国范围的大掠夺、大浩劫,其结果钱法混乱、百业凋零、百姓流散、社会动荡、经济崩溃,成为王莽新朝政治灭亡的催化剂。当新朝政权崩溃时,长安宫库存王莽搜刮而来的黄金达70余万斤。金错刀就是王莽第一次币改的产物。 居摄二年五月,王莽实行币改,宣布黄金国有,“禁列侯以下,不得挟黄金,输御府受直”,废除黄金的民间交易,并仿先秦货币推行三种新币,即错刀(又名金错刀)、契刀、大泉五十,与五铢钱并行。错刀为青铜质,形似钥匙,币文为“一刀平五千”,上为方孔圆形,下为刀柄形,按当时规定,一枚金错刀价值相当于五千枚重4克左右的五铢钱,实实在在是一种虚值高价的大额货币,强权严法,强制推行。 金错刀流通的时间不长,前后两年,其原因十分简单。王莽相信谶纬之学,迷信风水,一直担心刘汉集团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他认为“刘”(繁体)字含金、刀,有凶煞之气,“金错刀”名字不吉不利,“钱”、“铢”均带有“金”旁,因此,于公元9年第二次币改时,就把带“金”、带“刀”的金错刀、契刀和五铢钱全部废除。 金错刀标新立异,制作精巧,文字优美,其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谓一绝;“一刀平五千”,其篆文圆熟流畅、刚劲峻削、匀称得体,可谓二绝;摒弃秦汉货币名称“两”、“铢”,与后来的货币“通宝”、“元宝”、“重宝”之称“泾渭分明”,只此一名,可谓三绝;铸工精湛,“一刀”文字,以黄金镶嵌而成,金光灿灿,呼之欲出,与青铜底色交相辉映,格外闪亮,醒目动人,这无论在古代铜钱中,还是近代的机制币中,是仅见的,可谓四绝。正如清代学者、钱币收藏家戴熙在《古泉丛话》中赞云:“(王莽)为古今第一铸钱手,人皆有一绝,莽为钱绝”。 金错刀是财富的象征,又是一件非同寻常、艺术含量极高的艺术珍品。历代文人雅士多为之倾倒,留下许多脍炙人口诗词佳句。东汉张子平《四愁诗》曰“美人赐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唐朝杜甫《对雪诗》曰:“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孟浩然《岘山作》曰:“美人聘金错,纤手脸鲜红。”韩愈《船诗》曰:“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又在《潭州泊船》曰:“闻道松醪贱,何须吝错刀。”可见金错刀对后世的影响不小,莫要小觑。 金错刀在古钱收藏中的知名度极高,身价不菲,后世纷纷仿铸,伪品极多。清末民初时的伪品,“一刀”两字通常凸出,系铜质,乃用青铜同时铸成,用黄金填错极少。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现不少用金粉描成的伪品,近年出现用黄金镶嵌的赝品。因此,在购买金错刀时,必须格外小心谨慎,细心鉴别,以免踏上“地雷”,花了钱,交了学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