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腋痈
释义

§ 简介

指痈之发于腋窝内者,又称「夹肢痈」,属阳证。多因肝脾血热或心与心包两经风热所致。其症初起突然红肿疼痛,肿处坚硬难消,伴有寒热,如已变软则已成脓。

§ 备注

如初起皮色不变,漫肿坚硬,肿势缓慢,疼痛较轻,仅有微红,很久才化脓溃破的,称为「腋疽」,又叫「米疽」,属阴症。多因肝脾二经气滞血郁所致。

腋痈是指生在腋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夹肢痈”。其特点是腋下肿胀热痛,皮色不变,伴恶寒发热,上肢活动不利。相当于西医的腋下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 疾病科属

外科

§ 疾病概述

腋痈是生于腋窝内的急生化脓性疾病,又名夹肢痈,俗名夹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腋下淋巴结炎。

§ 诊断要点

1、发病前多有同则上肢皮肤皲裂、破损或疮疡等病史。

2、痈发于腋窝内,初起多局部暴肿,皮色不变,灼热疼痛,同侧上肢活动不利,多伴恶寒发热,纳呆等症状。约经10~14天,肿块成脓,皮色转红,按之波动。溃后一般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容易收敛。

3、本病需与腋疽相鉴别。腋疽初起结块,推之可动,疼痛不甚,化脓时间约需3个月,溃后脓水稀薄,并夹有败絮状物质,收口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增高,血沉增高。小儿患者可因接种卡介苗引起。

§ 辨证分析

1、本病多由上肢皮肤破损染毒,或有疮疡等感染病灶,毒邪循经流窜,结于腋窝所致;或因肝脾血热,兼忿怒气郁,化火蕴结而成。其特点是发病之初即腋窝暴肿,上肢活动不利,脓成易溃,因疮口位置偏高,易引起袋脓。

2、本病总为火毒为患。挟风者,风火相乘,肿势急暴,恶寒发热,初期多见;肝脾郁火上乘,则痈红肿热痛,痛引胁肋,酿脓期多见。治疗以清肝解郁,消肿化毒为主。

§ 辨证论治

风火热毒证

证见 :腋窝内结块,肿起急暴,坚硬灼热疼痛,皮色不变,同侧上肢活动不利。身伴寒热,催呆,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 :

1、主方:仙方活命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金银花12克,连翘9克,防风9克,天花粉9克,当归尾6克,浙贝母9克,甘草6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白芷6克,野菊花12克,牛蒡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酿脓者,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上肢不利者,加桑枝15克、姜黄9克、木瓜12克。

2、中成药银翘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颈痈”单方验方。

肝脾郁火证

证见 :腋窝内结块肿起,皮色转红,焮热疼痛,痛引胁肋,上肢活动不利。身发热,口苦咽干,纳呆。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解郁,化毒消肿。

方经:

1、主方:柴胡清肝汤(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柴胡9克,黄芩9克,生山栀9克,连翘12克,赤芍9克,牛蒡子9克,生甘草6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12克,野菊花9克。水煎服,每日1剂。透脓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上肢不利、痛引胁肋者,加丝瓜络12克、竹茹9克、桑枝15克。

2、中成药四季青片,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颈痈”单方验方。外治法参照“一般痈”外治法。脓成切开引流,刀法宜循经直开,低位引流。疮口将敛时宜外盖棉垫,压紧疮口,可加速愈合。

§ 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参照一般痈饮食疗法。

2、预防调护

(1) 止肢有皮肤皲裂,破损或感染病灶时宜积极治疗,以免毒邪循经为患。

(2) 发病期间患肢宜限制活动,以减轻疼痛。

(3) 痈肿较大者,愈后宜加强患肢肩关节活动,以利舒展筋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