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邻苯二酚 |
释义 | § 物理性质 邻苯二酚结构模拟 邻苯二酚 ,无色或白色晶体,可燃,可以升华,其固体或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时,会逐渐氧化变为棕褐色。 有一定的毒性,中毒症状与苯酚的中毒症状类似,为呼吸道刺激、血压升高、体温不稳定等。 溶解性: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蒸气压(kPa):1.33(118.3℃)。 燃烧热(kJ/mol):2854.9。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空气。[1] § 化学性质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禁配物:酰基氯、酸酐、碱、强氧化剂、强酸。 化学反应 邻苯二酚是一种强还原剂,易被氧化成邻苯醌,反应式如下: 邻苯二酚被氧化化学反应 邻苯二酚在室温下可还原费林溶液和氧化银溶液。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亚硫酸邻苯二酚酯: 与氯化亚砜的反应 与邻苯二胺反应,生成吩嗪 : 与氢氧化钡作用生成钡盐 。[2] § 制备 早期制备 邻苯二酚最早是由干馏原儿茶酸或蒸馏儿茶 提取液得到的[3] ,其反应式如下: 后来发现,干馏某些植物和碱熔融某些树脂等也能得到邻苯二酚。 工业制备 工业上是通过重氮化(见重氮化反应)邻氨基苯酚后水解,或者在高压釜中水解邻氯苯酚制得;或通过苯酚与过氧化氢反应(化学反应式如下)[4] 、邻二氯苯的水解、邻氯苯酚在碱性介质中水解、或邻羟基苯磺酸钠的碱熔来制取邻苯二酚。大多数用作制取杀虫剂、香料、香精和医药的原料,也用作有机合成试剂[5] 。 C6H5OH + H2O2 → C6H4(OH)2 + H2O 实验室制备 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过氧化氢与水杨醛发生Dakin反应制备邻苯二酚。实验室制法 § 用途 1、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用于制造橡胶硬化剂、电镀添加剂、皮肤防腐杀菌剂、染发剂、照相显影剂等。 2、用作分析试剂 邻苯二酚是杀菌剂乙霉威、杀虫剂残杀威和克百威的中间体。 3、用来制造黄连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 4、也可用于生产4-叔丁基邻苯二酚,作苯乙烯、丁二烯、氯乙烯的阻聚剂。[6] 5、邻苯二酚常用作显影剂,但不如对苯二酚的作用强;也可作试剂、消毒剂等。 § 安全性 危险性质 危险标记:15(毒害品)。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毒理学 邻苯二酚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急性毒性:LD50:300mg/kg(大鼠经口);800 mg/kg(兔经皮)。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生产中引起中毒者少见。皮肤接触会引起湿疹样皮炎。少数病例经皮肤吸收后产生的临床表现,除有明显的痉挛外,其余症状与酚相似。 代谢:经胃肠道和皮肤吸收后,部分本品被多酚氧化酶氧化成邻苯醌,另一部分在体内与己糖醛酸、硫酸及其他的酸结合,少量以“游离”形式从尿排出。“结合”部分容易在尿中水解放出“游离”化合物,被氧化形成为暗黑色,使尿变成“烟色”。从人尿中邻苯二酚衰减曲线来看,生物半衰期为 3~7 h。 中毒机理:给动物中毒或致死剂量引起的症状除了对皮肤刺激比酚小以外,其余均与酚相似。给动物大剂量时能使中枢神经系统明显抑制,周围血管收缩而使血压持久上升。重复给小剂量可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淋巴细胞减少和贫血。本品引起的急性病理变化有肾小管退行性变、管腔内有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凝块。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不明确,人类无可靠数据。 致突变性:微粒体致诱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5 μmol/皿。 DNA抑制:人Hela细胞10 μmol/L § 应急处置 人体接触处置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的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大量清水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min。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 ml。催吐。洗胃。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 管理知识 操作管理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的管理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运输的管理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废弃的管理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纤维板桶、胶合板桶、硬纸板桶;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 国家标准 1.中国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7] 2.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20mg/m3 前苏联(1978) 地面水中最高容许浓度 0.1mg/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