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释义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建于1952年,系卫生部部属“三级甲等”医院,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全国儿科学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最早被国家授予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儿科学组)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多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 医院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建于1952年,系卫生部部属“三级甲等”医院,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上海市红十字会团体会员单位,全国儿科学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儿科学组)博士后流动站。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上海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上海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多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医院核定床位330张,开放床位500张,每年门急诊服务量120万左右,住院数逾2万人次,住院手术6000余人次,门诊手术逾10000人次。现有职工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17名,硕士生导师28名,高级职称专家101人。

医院专业设置齐全,共有39个临床医技科室,新生儿、外科、心血管、传染病等专业先后被列为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专业,新生儿科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小儿外科是上海市小儿外科疑难重症临床医学中心,呼吸急救专业是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

多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研究课题和“86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上海市、学校及CMB等各级科研项目。

医院高度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努力构建儿科医学国际交流的桥梁。立足内涵质量建设,拓展交流合作机会,先后与18个国际上知名的医学机构和国内十多个医疗单位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

医院始终坚持人性化管理,创建和谐的医疗环境,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把培训与教育、管理与监督融为一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医院工作协调发展。

为了关注社会特殊群体,关爱弱势儿童,医院建立多渠道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吸纳社会各级人士参与慈善事业,以社会慈善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

五十五年来,儿科人以“团结、奋进、严谨、创新”的院训时刻勉励自己,以“勤奋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努力着,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和谐稳定的医院文化,凝聚人心,营造规范有序的良好氛围,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

§ 儿科沿革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952年4月17日,经华东军政委卫生部批准,由西门妇孺医院分院、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和中山医院儿科合并建成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学院,并于1955年6月1日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后随上海第一医学院更名而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当初以位于肇嘉浜路西门妇孺医院分院(妇产科医院)为院址,首任院长陈翠贞教授。1953年,经上级拨款142.84万元在枫林桥新建一所崭新的儿科医院,并于1954年7月迁入使用,即现址枫林路183号。

建院之初主要以诊治儿童内科疾病为主,在开设内科门急诊及病房的同时,设立放射、药剂、化验室等辅助科室。床位仅80张,工作人员不过百人,其中医生24人,护士49人。1952年门急诊2万3千多人次,至年底每日门急诊病人迅速增至200人次以上,病床发展到120张。与儿科医院同时成立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儿科教研室,主要负责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的儿科学本科生的教学工作。1953年由金汉珍教授等开始组建成立新生儿专业,并开设专业病房,从收治小婴儿着手,提高诊治水平,同年成立血液专业,后又成立血液专科门诊。1953年起增加卫生系、药学系等专业的儿科学教学工作。1954年由陈翠贞教授牵头成立传染科并设置隔离病房,为诊治传染性疾病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整体治疗水平,1954年成立营养室,开发各种乳类食品如脱脂奶、酸奶等以及创建人乳库等,保证新生婴儿的营养食品。随之,儿童保健科于1955年成立,从地段儿童保健和教学做起,首先在国内建立评价生长发育婴儿的体格五线图,受到国内同行的好评并推广使用。在此基础上,医院学科发展迅速,同年相继开设中医门诊及病房,并将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肺炎、肝炎、乙型脑炎、水痘、麻疹等,取得良好的疗效,获得病家的信任。由于门急诊病人的成倍上升,业务工作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床位不能满足需求,病床扩展到190张。1955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成立儿科学系(1960年撤消),承担起儿科学的基础、临床及小儿传染病等教学工作,并自编讲义和教材,共培养毕业生181名。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1956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心导管及心电图等小儿先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工作,并开展一系列心导管介入疗法。并完成国内第一本《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专著,心血管造影及染料稀释曲线等新技术的应用,使诊断正确率达98%,同期该院的心脏病理亦处于国内领先,并于1957年组建心血管专业病房。随后,口腔、针灸、推拿、理疗等专业相继成立,并先后开设肾炎、结核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肝炎等专科门诊,为医院业务领域的扩展奠定了基础。教学方面在保证医院儿科教学任务的同时,教研组分出约一半师资支援重庆医学院建设儿童医院的工作。小儿外科专业于1958年7月1日金百祥教授等组建成立,同时建立小儿外科门诊、病房、手术室、麻醉室。起初只能解决小儿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和内科病人的会诊,一年后顺利施行第1例疝修补手术,接着又开展阑尾切除、肠套迭复位、睾丸固定等手术。为了促进学科的全面发展,自60年代初,小儿外科已能全面地开展小儿普外科、新生儿外科、泌尿外科与骨科的常见手术,完成了大量危重急难病儿的诊疗任务,对新生儿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畸形、胆总管囊肿、肾盂积水、输尿管异位开口、尿道下裂、髋关节脱位、儿麻后遗症等有儿童特有疾病的诊治达到了国内同期先进水平。1958年起医院的检验部门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生化、细菌、病毒、遗传、病理等临床实验室,并且每个专业都配备一名内科医生,使辅助部门与临床科室联系更加密切,检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958年在开展中毒性菌痢、先天性愚型、小儿血液病等方面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培养医学研究生。期间,招收培养医学研究生8名。医院的科研工作伴随着医疗工作而不断发展,可追溯到1958年,当时虽然条件十分艰苦,设备也很简陋,医务人员以当时的检验科为研究基地,开展了中毒性菌痢、先天性愚型、小儿血液病等方面临床及基础的研究。

1958~1960年之间,正面临中毒性菌痢、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麻疹等小儿传染病大流行,其中麻疹约有50万小儿患病,病死率高达10%以上,在刘湘云教授等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工作,并及时总结抢救麻疹的经验,后编著了“麻疹”一书公开出版发行。之后,与上海市防疫站及上海生物制品所共同着力于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于60年代初开始临床应用。在诊治脊髓灰质炎中,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总结论文多篇,并协助上海及全国生物制品所共同研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试制成功后于60年代初试用于临床,总结论文于1964年在第二届亚洲儿科会议上发表,属发展中国家自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领先者。1962年成立血液实验室并配有2名专职技术员,使实验室有了专业分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建院10周年时床位扩至300张。

1966年起“文革”十年动乱期间,使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教学工作虽然受到很大冲击和破坏,但儿科医院广大职工仍然以很高的热情完成了繁重的医疗、科研、三年制学生的儿科教学工作。1974-1978年开展“开门办学”,当时上海第一医学院在江西省宜春地区设立教学点,招收2届3年制学生,完成儿科学教学任务。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文革”后期,尤其是粉碎“四人帮”后,内科领域的专业不断扩大,在新生儿、血液、心血管的基础上,先后又成立肾脏、传染病、脾虚(消化)等专业组,70年代小儿外科开始开展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手术。随着改革开放,学科发展迅速。由于肿瘤病人就诊增多,逐步开展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提高了肿瘤的疗效,改变了对恶性肿瘤束手无策的局面,并于1989年成立小儿肿瘤外科专业。从建院开始至1976年间,共发表科研论文97篇,其中58篇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上。

1978年随着业务的发展呼吸、神经内科学组成立,内科领域不断得到扩展。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工作后,开始招收研究生。1979年7月,经卫生部批准,成立儿科研究所,逐步建立生化、免疫、病毒、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呼吸、传染病研究等实验室以及动物实验室和中心仪器室。八十年代初由中央卫生部投资近四百万元建造的8640平方米高层内科、传染科大楼拔地而起,它是上海改革开放后第一批500幢高层建筑之一。他的建成为缓解医院业务发展的压力,改善病人住院条件起到很大的作用。80年9月病床增至330张。1981年国家拔款和自筹相结全,一座五层2000多平米集图书馆、电化教学、行政、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楼建成,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儿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首批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医院恢复了正常的医、教、研秩序,为了更好的发展特色专业,体现各专业的综合优势,使一些特殊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将传染病专业、急救专业从内科中分离,分别于1983年成立传染科,1984年成立急救专业。小儿急救专业在国内率先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小儿呼吸衰竭,训练和培养监护室医师护士进行呼衰病孩的气道护理,以及应用心电呼吸监护仪对危重病孩进行监护,提高了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使病死率降至6%以下。1988年成立内分泌专业,使单一的内科发展为10个专业组及专业病房。

1989年在上海市儿科系统中率先实施信息网络建设,全院实施微机网络管理,使医院图书馆信息管理走向自动化、现代化管理轨道。1990年医院引进了第一台CAS-10A/100A心血管造影响仪,以及同位素室GZA伽玛照相机。

1992年7月在宁寿葆教授等共同努力下,将心胸外科从外科分出,与心内科,联合心电图室、超声心动图室等辅助科室组建心小儿心血管中心。1996年拆除了原两层楼使用面积300平方米的教学用房,新建总面积4300平方米的“医疗综合楼”,1997年7月竣工,耗资约799万元。大楼一楼为外宾接待室、外宾会议室、多功能教室及可容纳近二百人的国际标准小型演讲厅,主要用于医院各类学术活动、内外宾接待活动、社会公益等活动。二楼是改造后的外宾病房不仅适应当时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外宾儿童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为医院赢得了声誉和经济效益。三楼、四楼是两个外科病区,为整个外科多病种学科的开拓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五楼是心血管中心,包括胸外科病房、监护室、心内科病房等用房。六楼是手术室,医院所有住院病人的手术在这里完成。

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儿科学组)。儿科教研组一直承担医科大学的医学系、护理系等不同专业学生的五年制和七年制教学工作,并从此开始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1998年与华山医院手外科合作,增设臂丛神经损伤诊治病房,后又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合作,正式收治小儿颅脑外伤和肿瘤患者。1999年本着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上,开始偿试“母子病房”的运作。2000年在获得罕见的联体婴儿分离手术成功后,创医院历史先河。

至2000年,共培养儿科学研究生205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59名,硕士学位获得者99人,有2人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改革开放以来医院教学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实施多媒体及网络化教学,教学质量优异,现每年承担七个专业400余名本科生的临床教学与实习培养任务,已为全国各地培养进修医生3000余名,并从事兄弟医院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工作。目前每年举办10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九十年代以来,全院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争创亚洲儿童医疗中心必须以科研带动医疗的发展,以医疗支撑科研,医教研全面发展。1990年至2000年,承担纵向课题共114项,总经费125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包括一项重点项目,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CMB项目和与WHO合作项目的研究。新生儿专业领衔主持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课题研究,在国内率先运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吸入技术治疗呼吸衰竭;并运用亚低温等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7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3项。1987年至2000年SCI收录论文数达95篇,根据1999年的统计,被SCI收录论文在全国医院排名中儿科医院是前20位中唯一的一家专科医院。现医院每年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前后三届8名医师获得全国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先后二次承担中美基金会(CMB)全国基层医院医护急救培训项目等,为构建全国儿科教学基地奠定了基础。

在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医院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已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多渠道、多领域地进行友好往来。每年有各类外宾来院讲学50余次,有20余人次出国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选派中青年医务护理人才出国进修学习。成功主办两届上海国际儿科学术会议,亚太地区小儿内分泌学习班。同时医院注重加强与国内兄弟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10余所医院建立了友好关系,定期派出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和技术支持,并为中国云南、新疆等贫困地区医疗给予无偿支援和帮助,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誉。

§ 组织机构

党办宣传科院办社会发展部人事科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儿研所儿科学系

科教科设备科财务科综合信息科综合档案室

后勤保障科迁建办公室科技开发公司工会妇委会

§ 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内科

儿科医院于1954年成立肾脏病房,1972年开设肾脏专科门诊,1976年肾脏专业组成立,第一任专业组组长为全国儿科肾脏病著名专家郭怡清教授。现有专业病床35张,在职专科医生9人,专科护士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者5人。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在临床诊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果,特别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方面曾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近年来成立“复旦大学小儿肾脏和泌尿系疾病诊治中心”,并成为“复旦大学肾脏病研究所”的重要部分,整合各专业优势,率先开展儿童遗尿症、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畸形早期诊治、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肾脏替代治疗(慢性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等临床和研究工作,加强对儿童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发现,防止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并创建“上海市儿童慢性肾衰竭帮困基金”。现每周开设综合肾脏病、遗尿、尿感、慢性肾衰和风湿性疾病等特色专科、专病随访门诊。专业组组长为徐虹教授,专科病房主任徐虹,副主任黄文彦。

内分泌与遗传代谢

内分泌专科一直坚持走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服务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多年来积极开展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进行基础和临床两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荣获2004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匹兹堡糖尿病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小儿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研究等课题。近年来更致力于糖尿病动物胰岛移植、胰岛功能测定等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胰岛素泵临床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2004年又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儿童1型糖尿病的防治。从1995年开始先后多次举办糖尿病夏令营,每次有30至40名糖尿病患儿参加,通过上课、外出游戏等方法,使糖尿病患儿了解糖尿病防治知识,驱除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糖尿病患儿的生活质量。该院内分泌科还承担了上海市科委的课题,获得科委的专项研究基金,开展肥胖症的病因、发病率调查和代谢紊乱的研究。该院内分泌科很早就开始关注儿童性早熟和矮小症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验,也是国内少数几个生长激素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单位之一。

自本专业成立以来,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儿童期糖尿病教学光盘,参编儿科内分泌学专著《儿科内分泌进展》及《糖尿病新进展》。主编科普读物《矮小症》 、《肥胖症》 、《性早熟》 。沈水仙教授从英国进修学习回来,还多次应电台电视台的邀请讲课,普及了疾病预防和治疗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神经外科

该院神经外科是中国较早开展小儿神经外科工作的单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小儿神经外科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可以进行小儿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手术治疗。在小儿重症颅脑创伤、颅内肿瘤、脑积水、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处国内领先地位。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小儿颅内肿瘤切除术、脊膜膨出修补手术以及重症颅脑创伤的综合治疗,挽救了众多儿童的生命。不断跟踪国际进展,在国内较早进行新生儿脑积水分流手术,疗效满意;进行重症颅脑创伤儿童的颅内压监护并建立了完善的外科危重病例监护及营养支持措施。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

该院骨科在60年代初开创,经过40多年来的创业和发展,已成为拥有教授4名,副教授1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生导师1名和硕士生导师1名的专业队伍,并有单独病房、床位40张。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先天性畸形、创伤骨折、良恶性肿瘤、感染、脑瘫、小儿麻痹症及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等疾病。

主要开展的临床新技术有: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带血管蒂髂骨移植股骨头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大段异体骨移植和自行设计的“小儿可延伸股骨假体”辅佐常规周身化疗和局部灌注治疗恶性骨肉瘤;Ilizarov外固定器延长术治疗肢体缩短;采用不同术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马蹄内翻足;采用TSRH技术治疗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弯和椎体肿瘤;小儿关节镜技术成为小儿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治疗小儿关节疾病展开广阔的前景;与华山医院手外科合作治疗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成立了小儿产瘫中心。

本专业组发表论文50余篇,参加编写《临床小儿外科学》 、《实用小儿外科学》、《先天畸形学》、《现代小儿肿瘤学》等著作编写,学科带头人马瑞雪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小儿骨科专业组副组长,《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

泌尿外科

小儿泌尿外科自1958年该院成立以来,即使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1978年正式成立了泌尿外科专业组,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发展成为拥有一位正高级医师,二位副高级医师,二位主治医师组成的固定队伍,固定床位20张。每年收治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诸多疑难杂症,成为先天尿路畸形、复杂性尿道损伤、性别异常、微创和腔内外科的诊治中心;接纳全国各地来院进修的泌尿外科的学员,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掌握先进的临床技能。

目前,该专业组在诊治先天性肾脏输尿管畸形、尿道下裂等的常见病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伤手术和腔内外科手术,大量小儿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如腹内睾、精索静脉曲张、先天性肾积水手术、多囊肾、发育不良肾切除术,均可行腹腔镜手术,具有疼痛轻、创伤小等优势。近年来,成功开展了腹腔镜膀胱内手术进行输尿管移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尿动力监测系统,在国内专科医院中率先进行系统的尿动力学检查治疗神经原性膀胱。随着学科间交叉发展的深入,与肾脏内科合作成立了首个儿童肾脏移植中心,起点高、发展迅速,为大量终末期肾病患儿提供系统的服务和治疗。

多年来小儿泌尿外科专业获4次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次国家医药局科研成果奖及其他多种奖项。发表论著40余篇,其中中华医学杂志系列30余篇,参加编写《小儿泌尿外科学》 、《泌尿外科论著》、《医学百科全书》等。

心胸外科

儿科医院心胸外科为中国最早建立的小儿心胸外科专业之一。近30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至今已施行小儿心血管手术5000余例,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另有1000余例胸部疾病患儿得到有效治疗。对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新生儿、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新生儿、早产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动脉调转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房室共道纠治手术及各类姑息性的体-肺分流术、肺动脉环缩手术、腔肺分流术等,还有体外循环中含血心肌保护、改良超滤技术的应用。近年开展的微创心脏手术,效果良好,广受病家欢迎。

每年施行各类心胸外科手术600余例,每年在各类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共编写专著20余篇。曾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9项。另外,每年都要承办“全国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学习班”。近年来,与外宾开展广泛合作,包括美国Maine心脏中心、芝加哥儿童医院、加拿大温哥华儿童医院,香港葛量洪医院心脏中心等。每年外宾均会来院进行手术演示,进行复杂先心的手术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内科

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是在著名小儿心内外科专家宁寿葆、张善通教授创导下建立的国内最早的小儿心血管内外科融为一体的特色科室。经过十余年的学科建设,已经成为国内驰名的小儿心脏中心。承担教育部、卫生部、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8项,每年施行心导管造影介入200余例、超声心动图检测5800余例、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800余例。每年在各类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共编写专著20余篇。曾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9项。另外,每年都要承办“全国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学习班”。

心内科专业已有四十余年历史,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五十年代中期,在国内首先开展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八十年代初,在国内较早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对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热、川畸病,心肌病、各类心率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学科带头人儿科医院院长桂永浩教授现任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专业组组长、上海儿科心血管专业组组长。

皮肤科

皮肤科专业成立于1994年12月1日,开设至今十年余。

目前有专业皮肤科医生3位,其中2位副主任医师,一位主治医师。门诊就诊人数逐年增加,现年平均量约40000人次。病人收住院800人次/年。院内会诊约800人次/年。该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独立解决皮肤病的疑难病症诊治,同时解决部分远程会诊病例,并积极探索皮肤病的新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异位性皮炎、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等;对慢性荨麻疹及异位性皮炎进行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疗效显著。

1998年经卫生局批准,增设小儿性病专科门诊,解决了儿童性病、梅毒、尖锐湿疣的诊断与治疗,并开展了儿童淋球菌培养,梅毒抗体等检测,使病人能得到及时诊疗。该科也积极与同行交流,每年都参加全国皮肤病学术交流,多次参加国际皮肤病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

§ 特色专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门诊

负责人:徐虹

参诊医师:徐虹、方利君、王文彦、周利君、沈茜、刘海梅。

儿科医院于1954年即在全国最早成立肾脏病房,1972年开设肾脏专科门诊,1976年肾脏专业正式成立,第一任专业组组长为郭怡清教授。目前已发展为全国最大儿童肾脏病专业病房之一,有专业病床25张,有全国最大的肾病专科随访群,内设有普通肾脏专科门诊、遗尿专科门诊、尿路感染专科门诊、慢性肾功能衰竭专科门诊和风湿性疾病专科门诊等。教授4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生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生、硕士生10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现任专业组组长和专业病房主任为徐虹教授。诊治疾病的范围有:小儿肾病综合征,特别是难治性肾病;小儿血尿;小儿IgA肾病;小儿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小儿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小儿类风湿病;小儿尿路感染;小儿皮肌炎;小儿硬皮病;小儿干燥综合症;小儿遗尿;小儿肾小管性酸中毒;小儿低磷抗D佝偻病;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

§ 专家介绍

马伴吟马伴吟

学历学位:大学毕业

职称:教授

专业:血液

医疗专长:内科,血液。

简要工作经历:1949年毕业后一直在该院工作,退休10年,返聘3年,参加专家门诊,去市五医院当顾问5年,参加7病区疑难病例讨论3年。

科研成果及论著:IDA获上海市科技2、3等奖各1次,白血病成果(参与)2次论文20余篇。

葛琳娟

学历学位:大学本科

职称:主任医师

专业:小儿外科

医疗专长:小儿外生殖器、肾脏、输尿管膀胱,排尿异常等多种疾病及疑难杂症。

简要工作经历:自1962年担任小儿外科医生,1978年专长于小儿泌尿外科工作至今。

科研成果及论著:科研成果隐睾、肾母细胞病等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有关小儿泌尿论著:小儿实用外科学、小儿泌尿外科学有关章节。

所获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 相关条目

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 参考资料

http://ch.shmu.edu.cn/index.asp

http://www.haodf.com/hospital/DE4roiYGYZwXh0EZsOEX6TORQ.htm

http://yyk.39.net/sh/zhuanke/1ee25.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