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跑部钱进 |
释义 | § 简介 跑部钱进 所谓“跑部钱进”,就是说利用这些驻京办的关系网,跟相关部门“勾兑”,达到要项目要资金的目的,在各个部委、各部门跑动,钱就进来了嘛。 跑部钱进是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也是行政系统内部不同财政级次之间的“游说”和“分钱”规则与常规操作。它反映出中国财政的诸多问题:一是公共讨论不足,公共财政的各利益主体在谈判过程中部分利益体缺位,财政分配可能受到某些利益主体的不当干扰,使公共财政应有的公共精神受到伤害;二是它与公共管理的一般原则有所不符,决策过程中立法部门的授权缺位,没有经过法定预算,其程序正当性未能彰显;三无法将公共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形成地方之间、部门之间的财政分配失当的局面;四是“跑钱”过程存在或明或暗的交易成本,滋生大量腐败。 [1] 对于“跑部钱进”,在国人心目中实际上早已经“心照不宣”。不仅“心照不宣”,而且在地方,还是衡量一个人或者说某位领导干部是否有能力或者有政绩的重要表现。谁能够在国家部委机关或者其他上级机关搞得钱到,这个人就是能人,就要加以重用。他如果不愿意当官,提出其他要求,如跑来的钱与之“分成”、安排家属子女、亲朋好友等,地方政府都是满口答应并且要实现的。 是不是这些“跑”来的钱都归了地方政府呢?开始的时候,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是给予“奖励”,按跑来的多少的比例“奖”,一般不超过10%,而且还规定不再报销差旅费等其他费用。为了充分体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的地方后来把奖励提高到30%、甚至40%。并说,即使给了他90%,我们还是可以得到10%,没有“赊本”。事情到此并没有收场,近几年来,有的人把跑来的资金全部归了自己,采取的手法是:把钱拨到与自己关系好或者自己管辖得住的单位帐户,然后拿一些“单据报销”完毕。这些单据有的属于自己已经开支的费用,有的根本就是开的假发票。 也有的,既没有“分成”,也没有拿“奖金”,但是,却报销了许多费用,大多在接待费中入帐。检查人员提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接待费,这些单位或者这些单位的人员便振振有词的回答:“跑资金用的,跑项目用的。” 检查人员能分清个中是否都是真实的开支?即使都是真实的开支,检查人员能说都是合法的开支? 对于个中的这些不规矩行为,确切的说是异常行为、腐败行为,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却一再要求纪检、监察、审计机关要开“绿灯”,规定不准查、不准问。如果谁不遵守,要查要问,谁就是破坏地方经济建设,谁就没有好“果子”吃。使这种行为愈演愈烈。 实际上,这种“跑部钱进”的行为是最大的破坏经建设或者经济秩序的行为。既危害国家,也坑害个人。任由这种行为发展下去,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会长久,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不能实现,正直的人早就敢怒不敢言。 把这层窗户纸捅破,把憋在人民心中的话说出来了。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不破不立。现在的问题是“破”了而如何“立”?因为仅仅靠一个人,或者仅仅依靠审计机关一家,这个“立”是不能够实现的。屡审屡犯就是明显的例证。把那些有权而不作为或者少作为的单位或者个人的权力削减,加在那些愿意做事的人们身上。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外一方面就是要着重我们的制度建设,如何真正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办或者进一步修改好《预算法》,并且启用一大批实干家。 § 案例 2008 年 11 月 5 日,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难,国务院出台了两年内以 4 万亿元投资刺激经济的方案,其中年底前向各地新增 1000 亿元投资项目,发改委的官员说,这 1000 亿元不仅仅是拨付下去,而且是在 50 天的时间里要花掉。 一时间,三里河的宾馆、酒店全部爆满,连深居于居民楼小区的如家快捷酒店也门庭若市,来晚的人只能遗憾地被告知,100 多个客房已经全部住满。甚至据说周围胡同的地下室也住满了来客,都是各省市来跑项目的。 不仅酒店、餐饮生意火爆,三里河一带各个复印店的机器也在不停地疯转,将各省官员带来的准备上报国家发改委的项目报告书复印或装订成册,有的报告书被复印装订了 10 多套,垒起来有一个书柜格那么高…… § 背景 跑部钱进 被戏称为“跑部钱进”的驻京办终于有人喊了一嗓子“立定”。最近,风筝之都的山东省潍坊市拽回了若干飘浮甚远的“风筝”。来自媒体的报道说,潍坊市将包括驻京办事处在内的北京、上海、深圳等11家办事处全部撤销,所有资产处理、人员安置等具体事宜在上月底全部完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除52家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之外,还有520家市级单位驻京办、5000余家县级单位驻京办。如果加上各级(主要是省)政府部门设的联络处(或办事处)各种协会、国有企业和大学的联络处,各种驻京机构超过1万家。有关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100亿元以上。 驻京办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署名为耿海军的一篇网络评论疑惑:如今,随着商品市场的繁荣,交通和通讯的顺畅,驻京办为当地谋取物质需求的职能已基本丧失。但吊诡的是,各地的驻京办非但没有撤销的,反而连一些县(区)都蜂拥而上。 这么多驻京办齐聚京城,他们每天都在忙什么?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形象比喻:“现在,一些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跑是一个足字旁,还有一个包,要带包去跑。谁跑得多,部委情况了解多,就可能多获得一些拨付款”。整天忙于拉关系、搞贿赂,驻京办自然免不了成为腐败的高发区。近几年,曾经在全国引起震荡的一些腐败大要案中,“驻京办”工作人员的名字也时常榜上有名,如河北省驻京办主任王福友、广西驻京办副主任李一洪等。 § 原始职能 跑部钱进 “负责经济协作、招商引资工作,为省内企业和产品提供牵线搭桥的服务工作;对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外国驻华使馆、商社、在京我省籍及曾在我省工作或下过乡的在京各界人士的联络联系工作;建立多层次的信息网络,广泛收集、整理、传递和向我省报送各类信息。”打开任何一家驻京办的网站,它的职能都写得很清楚。 改革开放前,“跑步(部)、向前(钱),争取拨款,争取计划指标,争取优惠政策”被公认是驻京办事处的一个重要功能;改革开放后,驻京办事处“跑部委、拉项目”的功能并没有弱化。 中部某省某市一位“驻京办”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我的工作就是送礼、公关。说到公关,就是要做到对一些官员的喜好了如指掌,再据此陪他们打牌、旅游、喝酒、听戏,或买字画、古玩。礼物不在贵,贵了给人家添麻烦,也不能太便宜,关键是要投其所好。” “跑部钱进”就免不了和腐败挂上钩,驻京办事处成为腐败高发区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在全国引起震荡的一些腐败大要案中,驻京办负责人的名字已时时出现其中——在河北省原国税局局长李真案中,河北省政府驻京办事处原主任王福友因贪污、挪用公款、受贿三罪被判无期徒刑;成克杰案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驻京办事处副主任李一洪犯贿赂罪被查办;沈阳“慕马案”中,沈阳驻京办事处主任崔力大肆索贿钱财,贪污公款被惩处。 § 弊端 跑部钱进 关于“跑部钱进”为什么就没有制度来规范呢。经常听说某某某、谁谁谁去上面争取资金多少,以常人的思路来想,钱是争取来的吗?谁的钱,谁的权,难道就没有计划,没有安排?是你去争取的吗?钱是国家的,上面主管钱的所谓“部”,(部应该有大的部,也应该有小的局,有大到省,也有小到市县)应该对下面的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析考察,该给谁,给多少都要据实而论。现在都在提倡权力阳光操作,对下拨的资金应该集体讨论,进行实际调查,按规定发放,而不应该由某个人去争取,否则就没有了规矩。 现在许多地方把对上争取资金作为一项收入计划,能争取到资金是一种能耐、本事,政府还要奖励。这就给一些争取资金的人一种误导:工作踏踏实实发展经济,还不如多向上面跑跑,钱来得快也容易。 谁给的权力,真的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吗。在调查中发现,许多人到上面去争取资金,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是通过返还部分资金、有的是通过争取资金的人与上面“部”里某个领导的个人关系、有的是靠持之以恒的毅力软磨硬泡,等等不一,就这样,国家的钱就通过这种非正常的关系流到了下面。当然不否认钱是救了下面的急,但这是否公平呢,是否有更需要的单位,这不能不令人疑惑,我想这势必造成“熟人多吃二两油”,或者门路多,争取的资金就多,没门路的就争取不到一分钱。同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即,能争取到十万,我花八万也合算,那么,我们进一步想,这八万又花哪里去了呢?明眼人一看就清楚,不必讲明。 还有些“部”将钱拨到下面,再返还给上面的“部”里,不一定非要落入个人口袋,但放进本单位的小金库,用于本单位发放福利或给主要领导用于接待就有可能。在查办案件或在农村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有许多村、镇、部门一到年底就往上面跑,多则争取几十万,少则几万,但真正落实到村、镇、部门里的只有区区一点,何也?一是由于向上争取资金时,要花相当一部分钱来侍候上面管钱的人,请他们休闲、给他们送礼,真正到村里只有一点点了。二是有些上面的“部”并没有给下面多少钱,但村里帐上为什么有这些钱呢,反复问,村干部才神秘地说:你们可不能给我添乱哟,他们只给了一点点,你们看到的只是“过帐”。什么是“过帐”?一打听,原来是上面的“部”将钱下放到下面的村或对口部门,由上面的“部”来花,如果在本“部”花这么多招待费,面子上难看,年终检查也不能过关。但也不排除有违法的行为,即便是违法的行为少,但毕竟是腐败的易发地、高发地,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总之,从上面的各种情况来看,国家资金就这样在上下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缺蚀”。向上面争取资金的单位有难处:没有得那么多钱,可帐上确实有那么多,查起帐来,说明了,对不起上面“部”的某些领导,况且下次还要不要人家给钱了?不说明,自己又委曲,搞不好还要受纪律处分。如果说,上面管钱袋子的“部”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下拨资金,而不是凭借个人好恶和个人关系亲疏,消除所谓的“跑部钱进”,实现下拨资金的阳光操作,那么一定会使真正需要资金的部门、单位能得到及时雨和救济钱,又能杜绝腐败的漏洞,社会风气一定会大大清明。 § 整治 跑部钱进—驻外办大楼 出现“跑部钱进”难堪的局面固然有“自己监督自己”这一制度上的先天不足,也有部门领导法制观念淡薄,组织上对这些行为查处不力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多年形成的“部门利益”所导致的地方基层政府部门到上级领导部门去要资金、要项目、要政策这个所谓的“跑部钱进”。 的确如此,在地方政府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都会定期不定期地给上级部门和领导“上贡”。地方到中央部委要项目、要资金、要政策都是如此,市县到省里办事也是这样。这已经成为一个潜规则。“上贡”的方式可谓是花样繁多、种类齐全,“上贡”的档次也在不断提高。这种“跑部钱进”的办法不仅行之有效,而且,“上贡”的数量与质量也往往是与“收益”成正比的。 下级地方和部门为了争取上级更多的“支持”自然会通过各种手段和办法来筹集“上贡”的资金。有的是从企业中出,这可以说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有的只好是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从自己的经费中出。这样一来,上面所说的15个政府部门在审计中“全军覆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下级给上级“上贡”的目的都可以名正言顺地打着加快地方发展的旗帜,可谓是合情合理、冠冕堂皇。但其实质还是向上“寻租”,并且还可以向下“寻租”,说白了,其实就是腐败的批发与零售。而且,这种腐败还往往可以得到地方的有效保护,因为谁也不能向上去查,也不想自己这个地方在上面留下不好的名声,所以,“跑部钱进”就愈演愈烈。 “跑部钱进”对于地方的经济发展确实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它的危害之大也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上级手中掌握的资金、项目、政策等资源的稀缺性与地方发展的积极性之间的矛盾较大,加之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跑部钱进”这种情况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可能杜绝的。而我们又不可能对其放任自流任其泛滥,所以,我们只能是在现有体制下对其进行必要和有效的规范、限制和打击。 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尽量地逐步分散、削减、缩小和下放一些权力,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平均分配,进而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和力度;二是加强对地方及部门的审计、监察力度,断掉钱的源头;三是下力气查处大案要案,保持对腐败打击的强劲势头,对其产生震慑和遏止。 § 反应 《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认为,潍坊撤销驻京办是事实,也是大好事。但舆论对“驻京办”的诟病并非这个机构本身,而是它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只要决策不透明、不科学,只要有弹性空间存在,只要地方有“跑部进京”的动力,那“驻京办”仍有存在余地。或许,有些地方顺应机构改革方向、顺应民意呼吁而取消了“驻京办”,但撤掉了“驻京办”停不了进京路,驻京办其实在以虚化或其他形式继续履行着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驻京办”聚焦了过多关注目光,撤掉倒也方便“跑部进京”。 《长江日报》的评论认为,潍坊取消驻外办也许还有不太完善之处,但从大的方向来看,这至少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逐步收编,最终取缔。近几年来,有些地方政府公开出售了一些驻外机构,或者陆续缩减驻外机构数量和规模,这是一种明智且顺乎潮流的做法。应该看到,与外界交往固然重要,但做好自己的事情,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是地方政府最最重要的工作。”一篇《驻外办如何才能“不折腾”》的文章如此说。 驻京办的弊端非但公众热议,甚至还有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热销。看来,驻京办的存在,在普通民众看来,无非是纳税人的钱多了一个流向,完全多此一举。但是,潍坊的一嗓子“立定”尽管开了个看似不错的头,但这不过是一种自我的行为。对于更多数的驻京办而言,只有依靠制度、规则以及强有力的监督,喊出“立定”的声音,才能革除“跑部钱进”的陋习,破除官场某些“潜规则”的毒瘤。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