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认可
释义

§ 作用

认可

认可作为合格评定机构能力证明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传递信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适应经济全球化,促进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市场行为,指导消费,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

在评价能力方面:认可机构通过对合格评定机构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既证实了合格评定机构实施特定合格评定的能力,也促进了合格评定机构能力的持续发展,为合格评定机构广泛开展合格评定活动奠定了基础,并使其获得政府和公众的信任和承认。

在政府监管方面:认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并在宏观调控、规范合格评定市场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起到技术保障作用,促进了合格评定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认可增加了政府管理部门使用认证、检测和检查等合格评定结果的信心,减少做出相关决定的不确定性和行政许可中的技术评价环节,降低了行政监管的风险和成本,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公信力。

在促进贸易方面: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实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各不相同,差异较大,给生产者和进出口商造成困难,甚至形成了技术壁垒,影响了进出口贸易。为了约束各国的贸易壁垒行为和增强国际贸易的便利性,世界贸易组织制定了《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简称WTO/TBT协议),对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与实施,以及解决争端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认可作为对合格评定程序的一致性评价活动,也作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通过与国际组织、区域组织或国外认可机构签署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为促进合格评定机构的合格评定结果的国际互认奠定了基础,避免了重复认证、检测和检查,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 特征

认可

认可作为一种传递信任的手段,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公正性、技术性、规范性、统一性和国际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权威性是认可机构的基本特征;独立性是认可公正性的重要保障;公正性、技术性和规范性是认可及其认可结果获得政府和公众信任的根本条件,同时也促进了认可机构的权威性;统一性是国际认可制度发展的趋势,集中统一的认可制度已成为认可国际化的基础;国际性则是国际贸易对认可的要求,经济全球化需要国际化的认可制度,国际化的认可制度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权威性

政府的授权和承认是认可机构权威性的基础。认可机构所具备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是认可具有权威性的重要保障,是获得政府和公众对认可机构信任的必要条件,也是政府和公众采信认可结果的必要条件。

独立性

认可机构由政府授权成立,独立开展认可活动,独立承担由认可活动所引发的法律责任。按照标准要求,认可机构的运作模式规定了它不受任何影响其认可结果的其他利益方支配,也不受任何可能损害认可公正性的商业、财务和其他压力的影响。认可机构不接受任何影响认可公正性的经济资助。

公正性

按照标准要求,认可机构设置有公正性委员会,由来自国家政府部门、合格评定机构、合格评定服务对象、合格评定使用方和相关的专业机构与技术专家等各利益相关方组成。在该公正性委员会中,各利益方的参与符合利益均衡原则,任何一方均不占支配地位,并对认可机构制定的认可政策及其运行进行监督,确保认可制度的公正性和最终确保认可结果能够满足各利益方的要求与期望。

§ 申请

认可

向CQC提出申请;

2、填写申请书,并提交有关产品的技术资料;

3、受理后,双方签署委托协议书;

4、缴纳费用 (申请费,资料评定费,证书费及转报告费或测试费);

5、如果仅申请CE认证(而没有申请/获得CQC的认证),则按CQC发出的送样通知送样进行检测;

6、CQC对实验室上报的检测报告进行评定后,颁发证书;

7、同时CQC向获证人提供CE标志的使用规定和持证人的合格申明要求格式的文件。

§ 思路

2010年,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将围绕低碳经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大力加强食品、农产品、节能环保、信息安全等领域的认证工作,建立认证认可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着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努力推动认证认可多边和双边国际互认,积极服务贸易便利化。

2009年,我国认证认可工作不断加强。国家信息安全、食品农产品、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认证取得突破,21家乳制品生产厂纳入乳制品认证试点计划。强制性产品认证从19大类132种扩展到23大类172种。2000多个行政部门、50多家司法鉴定机构通过认证或国家认可。同时,深入开展专项认证监督检查,重点对10家3C认证指定机构、67家指定实验室和139家认证企业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依法处理。

2010年,我国还将强化各类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和能力验证,加快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继续开展认证市场整顿,进一步规范认证市场秩序,及时查处认证认可违规行为,完善认证市场退出和淘汰机制,加强认证人员执业资格和认证机构分类管理,提高认证认可工作质量。加强认证执法监管体系建设,推广监管试点经验,鼓励各地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联合开展认证执法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认证抽查与质量监督抽查、卫生注册备案与食品监督管理、实验室资质评定与实验室建设管理等联动机制。充分利用部际联席会议平台,共同推动认证认可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