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汉玉奔马 |
释义 | § 简介 西汉玉奔马 古代著名玉器。1966年陕西咸阳周陵公社新庄出土。玉奔马质地温润,致密坚硬,属白玉。雕琢匀净光滑,奇妙玲珑。高7厘米,首尾长8.9厘米。奔马昂首嘶鸣,张口露牙,上唇方,下唇圆,双耳竖立,两眼前视,四肢弯曲,右前蹄蹬空,作飞腾状。躯干上有阴刻翅膀,马背上骑着双臂向前、双手紧挨马颈的玉人,头束巾,身穿短衣,细腰,衣摆为喇叭形。底座雕有互相缠绕的云纹状的长方形托板,长8厘米,宽3厘米,厚0.3厘米。玉马的尾和前肢皆有云状柱与托板相连,既美观又平稳。技艺高超,表现了西汉玉雕工艺的卓越水平。 § 象征意义 马,在动物界是人类忠实的伙伴,而汉武帝时更重视马政。汉武帝时期特别讲求骑射术,武帝刘彻最喜爱良马,他的天厩中有“渥洼马”、“余吾马”,还有大宛的“汗血马”,是当时世界上良马品种最集中的庞大马厩。仔细观看这件鎏金马,你会发现它几乎采摘了各种优秀良马的特征,集中了汉天子马厩所养马匹的最优形态。看上去娟秀洒脱,光润匀称,完美无缺,又有股英气,勇烈威猛而无暴躁浮感,堪称“神骏”矫健灵敏的千里马型。这件鎏金马具有大宛马的某些特征,造型是用写实的手法表现,显示出一种超凡的气质。它虽然只是一种站立姿态,却昂首挺立,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不是狂躁不羁,或俯首贴耳恋栈的样子,我们将这匹鎏金马的身影与张掖出土的铜奔马,以及汉景帝阳陵出土的马俑相比较,那种西汉雄风之格调是吻合的。它是理想化了的优选马型,艺术提炼升华后的金驹风貌。 从造型艺术角度看,它精美绝伦,无故作张扬驰奋的样子,显得那么沉静、自然,却又蕴含着阳刚之美,有一种内在的动静相宜的韵味,华丽雍容,不愧为稀世珍宝。 § 发掘过程及意义 玉器 1966年的春天,咸阳市新庄乡农民在汉元帝渭陵附近取土时偶然发现了一个被烧焦红土裹着的东西,清理后竟是一件罕见的玉羽人奔马。这件用羊脂玉雕琢的玉羽人奔马通高7厘米,长8.9厘米,玉质洁白无瑕,由奔马、羽人、踏板三部分组成。玉马昂首挺胸、张口露齿,双目前视、双耳竖立,腹部两侧雕有双翼,马尾高扬,右前蹄悬空抬起,四蹄错落,作奔驰状。马背上的羽人高鼻长脸,双耳过项,肩臂部生翼,手握缰绳,右手持灵芝草。长方形踏板上线刻着涌动的祥云,云和马蹄、马尾融为一体,衬托出一副羽人骑马遨游天际的神姿。据考古学家 考证,它的出土地点在西汉元帝(刘?)渭陵的“长寿园”建筑遗址范围内,其相对年代比较明确,当是宫中的陈设品之一,后因宫殿被焚,墙体倒塌被掩埋而得以保存至今。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古代人还将神化了的马称之为天马,由于人们对马有着特殊的喜爱,作为工艺品的玉马随之出现,在史籍中记载玉马的比较多,而像这件玉色莹润,雕琢精致的玉羽人奔马被发现尚属首例。汉代帝王迷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羽化登升”的境界。从手持灵芝体生双翼的羽人看,应是当时人们心目中的仙人,和体生双翼的奔马组合,加之云朵相配正是汉代流行“羽化登升”思想的真实反映。汉代是我国玉器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件玉器雕刻手法娴熟,工艺精湛,作者以现实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了神话色彩。羽人骑马在空中奔腾的矫健神态形象逼真,并具有显著的时代风格。无论是手持灵芝长上双翼的骑士,插上翅膀腾空飞行的马,还是祥云缭绕的踏板都雕琢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极富神话色彩,具有西汉前期玉器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是我们研究汉代玉雕艺术的珍贵资料。这件玉羽人奔马在1996年6月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确认为国宝级珍品。它曾多次远赴日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展出,所到之处均受到参观者的高度赞赏。[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