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茶经》
释义 《茶经》,中国第一部茶学专着。唐代陆羽(733年-804年)撰。书中论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和烹饮方法及用具等。《茶经》是世界最早介绍茶的第一部专着,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着,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着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 简介

陆羽(733一804), 茶经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因著《茶经》而被誉为“茶圣”、“茶宗”、“茶祖”、“茶仙”、”茶神”。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自幼好学,唐天宝十一年(752)出巴山,涉峡州,考察茶事,结识不少社会名流。22岁,陆羽潜心于茶事研究和著述。至乾元三年(760),开始隐居湖州苕溪一带搜集采茶、制茶、饮茶的资料,四年后,他根据32州调查资料,写成《茶经》初稿。其后,在大量读书,翻阅资料的基础上,《茶经》才被修订成书,出版于建中元年(780)。《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七千余字的著作中,凡栽茶、采茶、制茶、饮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写到了。他写工具和器皿的运用,不仅说明了技术问题,而且也说明了文化的演变和区别。

中国茶经从一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初,茶为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僧人和寺院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就有着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禅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其当时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地推动作用。《茶经》一问世,就成为人所至爱,被盛赞为茶业的开创之功。

§ 概述

中国悠久的茶叶历史为人类创造了,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茶史、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公元758年左右,唐代陆羽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叶专著--《茶经》。

《茶经》的诞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对唐代茶文化的一个归纳,同时又对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茶经》全书共分3卷10节。上卷3节:“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二之具"谈有关采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6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8个等级。中卷1节:"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下卷6节:“五之煮”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了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成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

§ 主要内容

《茶经》全书共七千多字,共分3卷10节。 《茶经》

上卷3节:“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二之具”谈有关采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6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8个等级。

中卷1节:“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

下卷6节:“五之煮”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了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成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如到深山茶地采制茶叶,随采随制,可简化七种工具。“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

§ 成书经过

《茶经》是陆羽在各大茶区观察了茶叶的生长规律、观察了茶农对茶叶的加工,进一步分析了茶叶的品质的优劣,并学习了民间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规律,此外陆羽还留心于民间茶具和茶器的制作,且制作出自己独特的一套茶具。陆羽用自己的一生研究茶事,他的脚步遍及各大茶区。

谁教导陆羽写《茶经》 龙盖寺(天门西塔寺)

陆羽在龙盖寺时还不懂得煮茶。一是当时他年幼,二是智积禅师罚他服劳役,清理厕所,砌墙头,放牛,没有让他煮茶。即使随后到了李齐物、崔国辅两位刺史身边,由于衙门有专人司茶,他也不会接触茶炊,他能写出《茶经》,主要是到了杼山妙喜寺后,受到皎然的教导。缁素结交时,皎然已四十多岁,他已到过泰山、崂山、嵩山、长沙、衡阳、桃源、铙州、洪州以及苏南各地、浙江天台、剡溪等处,他住宿过不少大庙,所以,他阅历广知识丰富,懂得僧侣饮茶寺院必须自置茶园,因此,当时妙喜寺在顾渚山置有茶园,这在皎然《顾渚行寄裴方舟》诗中有记载:“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鶗鳺鸣时芳草死,山家渐欲收茶子。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在这首诗里还提到紫笋茶,“昨夜西峰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从他的几首长诗中,可以看到他有丰富的茶事知识。

陆羽在杼山妙喜寺寄宿了三、四年后,就闭门写书,其中着有《茶经》三卷,皎然看后,在《饮茶歌送郑容》一首诗中说陆羽的《茶经》空有其名不切实际。他不仅就此指出,而是让陆羽深入茶山,研究茶叶栽培、管理、采制等茶事,《顾渚山记》就是陆羽考察后的记录。自此以后,陆羽多次修改补充,使《茶经》逐渐完整。为了让陆羽有个写作环境,早日完成着作,皎然在大历三年(768)造好了自己的苕溪草堂后,到处寻找陆羽回来安心定居。如果把皎然寻访陆羽的多首诗仔细研究,不难看出皎然对陆羽的《茶经》注入了不少心血。

写作地点

陆羽在顾渚山一带写《茶经》,在贡茶院监制紫笋茶。在写《茶经》的过程中,还十分重视长兴顾渚山紫笋茶。他将该地紫笋茶与别的茶种进行比较,说:“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紫笋一名遂由此而得。陆羽向常州太守李栖筠推荐紫笋茶为上品茶,可作贡茶入贡;常州大守以宜兴茶贡额不足,遂令长(兴)宜(兴)共同交纳入贡。后经朝廷规定。山阳(湖州所辖长兴县)山阴(常州所辖宜兴县)会集起来,一起入贡。每年立春后45日,吴(吴兴,今湖州)、常(常州)两州刺吏在宜、长两县交界的悬脚岭境会亭相聚,有歌有舞,人们像过节日一样。有白居易的诗为证:”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湖州刺史杜牧《题茶山》诗,歌颂:“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东吴地区的山水,首推顾渚秀丽;此山所出贡茶,自然优于他处,当为“瑞草”之冠。诗人还有一首《人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直接写到长兴县水口乡,那是产、制紫笋茶的地方。

§ 主要影响

《茶经》的诞生, 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对唐代茶文化的一个归纳,同时又对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茶经》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着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自陆羽着《茶经》之后,茶叶专着陆续问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茶事的发展。代表作品有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明代钱椿年撰、顾元庆校《茶谱》、张源的《茶录》,清代刘源长《茶史》等。

§ 相关词条

秦淮灯会罗振玉《九章算术》楼兰遗址佛教秦始皇陵

川江号子石鼓文《了凡四训》祭孔大典道教观音菩萨

侗族大歌韩非子《永徽律疏》青田石雕儒教中国剪纸

贵州蜡染梁思成《天工开物》南宗孔庙玄学中原文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