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菟丝子
释义

§ 概述

菟丝子

菟丝子出自《本草从新》:菟丝子人煎剂,微炒研破,若人丸,须另研细未。占人因难于磨细,酒浸一宿。煮令吐丝,捣成饼、烘干再研,则末易细。然酒浸稍久,往往味变酸臭,全失冲和馨香之味,每多无效。今市中菟丝饼,俱将麦面打入,气味全乖,断不可用。《别录》:菟丝子,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本之上,色黄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菟累。 月采实,暴干。 陶弘景:菟丝子,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蓝紵麻蒿上。旧言下有茯苓,上有菟丝,今不必尔。

§ 形态特征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1mm,多分枝,随处可生出寄生根,伸入寄主体内。叶稀少,鳞片状,三角状卵形。花两性,多数和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约1mm;花萼西洋太,长约2mm,中部以下连合,裂片5,三角状,先端钝;花冠白色,壶形,长约3mm,5浅裂,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或钝,向外反折,花冠简基部具鳞片5,长圆形,先端及边缘流苏状;雄蕊5,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花丝短,花药露于花冠裂片之外;雌蕊2,心皮合生,子房近球形,2室,花柱2,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稍扁,直径约3mm,几乎被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地周裂。种子2-4颗,黄或黄褐色卵形,长约1.4-1.6mm,表面粗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 代表种类

南方菟丝:与菟丝子形态相似,区别点是:雄蕊着生于花冠理解片弯缺处,花丝较长,花冠基部的鳞片先端2裂;蒴果仅下半部被宿存花冠包围,成熟时不整齐地开裂;种子通常4颗,卵圆形,长0.7-2mm,淡褐色。花果期6-8月。

大菟丝子:与菟丝子的主要区别是:茎较粗壮,肉质,直径1-2.5mm,黄色或红色的茎上常带紫红色瘤状斑点。花序穗状,长达3cm,基部常多分枝;花萼碗状,内质,背面常有紫红色瘤状突起;花柱单一,柱头2裂。蒴果卵圆形,长约5mm;种子1-2颗,长3-3.5mm,种皮黄至黄棕色。花期8-10月,果期9-11月[1] 。

§ 药品简述

菟丝子茎

药名:菟丝子

汉语拼音:tu si zi

英文名:South Dodder Seed Chinese Dodder See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Cuscuta chinensis Lam

2、Cuscuta australis R. Br

3、Cuscuta japonica Choisy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旋花科。

别名:菟丝实、吐丝子、无娘藤米米、黄藤子、龙须子、萝丝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缠龙子、黄丝子。

性味:辛甘;平

归经:肝经;肾经;脾经。

功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

主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炒研调敷。

生态环境:

1、生于田边、路边荒地、灌木丛中、山坡向阳处。

2、寄生于田边、路旁的豆笠、菊科蒿属、马鞭草科牡荆属等的草本或小灌木上。

3、寄生于草本木本植物上。

资源分布:

1、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北方地区为主。

2、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甘肃、宁夏、新疆、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3、分布于我罱北多数地区。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

采收储藏:菟丝子种子在9-10月收获,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出种子,簸去果壳、杂质。

炮制方法:

1、菟丝子:过罗去净杂质,洗净,晒干。菟丝饼:取净菟丝子置锅内加水煮至爆花,显褐灰色稠状粥时,捣烂作饼或加黄酒与面作饼,切块,晒干。

2、《雷公炮炙论》:采得,去粗薄壳,用苦酒浸二日,漉出,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至明,微用火煎至于,人臼中,热烧,铁杵三千余成粉。用音酒并黄精自然汁与菟丝子相对用之。

3、《纲目》:凡用菟丝子,以温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干捣之,不尽者,再浸曝捣,须臾悉细。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曝四、五次,研作饼焙于,再研未,或云,曝干时,入纸条数枚同捣,即刻成粉,且省力也。

§ 用药禁忌

1、《本草经疏》:肾家乡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

2、《得配本草》: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 中药化学成分

菟丝子种子含槲皮素(quercetin),紫云(astragalin),金丝桃甙(hyperin)及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7-O-β-glucoside)。南方菟丝子果实含量的生物碱。

§ 药理作用

菟丝子

理论一

1、保肝作用:菟丝子20%的水煎剂给四氯化碳损伤小鼠灌胃,50g生药/kg体重,能使血液中增加的乳酸、丙酮酸及 SGPT 下降,而使下降的肝糖元和肾上腺抗坏血酸上升,有显著的保护肝损伤活性。

2、助阳和增强性活力作用:20%菟丝子水煎剂 0.5ml/只/天 灌胃,对阳虚小鼠的症状有一定的恢复作用。用含菟丝子水煎剂的培养基培养,在0.5、1.O和2.O%三个浓度下均能提高果蝇的性活力。

3、增加非特异性抵抗力作用:菟丝子水煎剂,能延氏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增强小鼠在常压下的耐缺氧能力,提高其非特异性抵抗力。

4、其它作用:菟丝子尚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不育、致泻、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理论二

1、壮阳作用 实验证明: 菟丝子有提高果蝇性活力的作用, 使其交配率明显增加, 其作用强弱与给药浓度成正相关.对因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小鼠“阳虚”模型, 用菟丝子后能使其阳虚症状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但未能使动物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实验表明: 菟丝子水煎液给“阳虚”小鼠灌胃, 可使其体重、肾重、胸腺重、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显著增加;给雄性小鼠灌胃, 可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对小鼠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亦有增强作用.

2、对内分泌的作用 有报告指出, 菟丝子水提取物给雌性大鼠灌胃, 可以增加大鼠垂体前叶、卵巢和子宫的重量, 但对血浆中黄体生成素(LH)水平无影响;使大鼠卵巢HCG/LH受体数目增加, 而Ka值与对照组比较则有所降低.菟丝子水提取物给去卵巢大鼠灌胃, 可以提高去卵巢麻醉大鼠垂体对注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后LH分泌反应, 其血浆LH水平以注射后90分钟为最高, 可提高241.58%.因此, 报告者认为, 菟丝子可以增加下丘脑-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 这种作用并不是由于它们直接刺激垂体促黄体激素的分泌, 而是由于提高了垂体对LRH及卵巢对LH的反应性.

3、对心率和血压的作用 菟丝子的酱油(用菟丝子及豆饼酿成)、浸剂、酊剂能增强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力, 前者能增强心率, 而后二者则使之降低.浸剂给麻醉犬静脉注射, 有使血压下降的作用。

4、延缓白内障形成的作用 研究表明: 菟丝子水提取液给大鼠灌胃, 对服用半乳糖所致之大鼠白内障形成有延缓作用, 透明晶状体的百分率为33.3%.其作用机制是,菟丝子能降低半乳糖所致白内障大鼠醛糖还原酶活性, 增强多元醇脱氢酶、己糖激酶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 抑制和纠正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酶的异常变化.

5、其他作用 菟丝子全株水提物1g/kg给小鼠灌胃, 能明显降低电刺激小鼠所引起的兴奋性和阵痉挛, 能使苯巴比妥对缺氧条件下的小鼠麻醉作用增强、生存时间延长.提取物能拮抗苯丙胺引起的兴奋作用, 表现出明显的痛觉消失活性.

菟丝子的热水提取物能明显延缓7, 12-二甲基苯丙蒽(DMBA)引起的小鼠皮肤刺瘤的生长和恶性肿瘤的扩散.

研究表明: 菟丝子对小鼠心肌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脑组织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脑组织匀浆乳酸脱氢酶活性作用不明显, 但对心肌组织匀浆乳酸脱氢酶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用菟丝子水煎剂(20%)浸泡过的桑叶养蚕, 对蚕的幼虫期和全虫生存期均有延长作用.

菟丝子醇提水溶液能明显抑制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艾氏腹水癌细胞DNA的合成, 提示其有抗癌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 100%菟丝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菟丝子乙醇提取物有促进粒系祖细胞生长的作用.

§ 药(毒)理学

菟丝子醇提水溶液皮下注射于小白鼠半数致死量为2.465g/kg,按30-40g/kg灌胃并不出现中毒症状,按0.05g/120g之菟丝子酱油、浸剂、酊剂给大白鼠灌胃,连续70天,并不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亦未见病理改变。

§ 药用配伍

1、菟丝子辛甘微温,必缓气和,善入肾经,阴阳并补,若与鹿茸、附子、枸杞子、巴戟天等配伍,能温肾阳。

2、与熟地、山萸肉、五味子等到同用,可滋肾阴,故常于肾虚腰痛耳鸣、阳痿遗精、消渴,不育,淋浊带下,遗尿失禁等症。

3、菟丝子可与熟地、车前子、枸杞子配伍,以滋肾养肝明目。

4、可与石莲子、茯苓、山药配伍,以健脾止泻;若脾虚食少,大便不实者,则加黄芪、党参、白术等到益气健脾之品。

§ 验方

1、治乳糜尿:菟丝子(酒浸或蒸或捣或焙)、桑螵蛸(炙)各15克,泽泻0.3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温酒送下30丸。

2、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60克,酒浸3日,曝干,捣为末,鸡子白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送下30丸。

3、肾虚腰痛、遗精:菟丝子15克,拘妃子、杜仲各12克,莲须、韭子、五味子各6克,补骨脂9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用菟丝子300克,五味子210克,茯苓、莲肉各90克。制成丸剂,每次9克,每日3次。

4、面部黄褐斑:菟丝子、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女贞子、何首乌各12克,旱莲草、白芍、当归各10克,阿胶、枸杞子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 常用选方

1、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菟丝子一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干),附子(制)四两。共为未,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扁鹊心书》茧丝子丸)

2、治腰痛:菟丝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断丝)等分。为细未,以山药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或盐汤下。(《百一选方》)

3、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菟丝(洗)一两,牛膝一两。同用酒浸五日,曝干,为未,将原浸酒再人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九。(《经验后方》)

4、治腰膝凤冷,益颜色,明目:菟丝子一斗。酒浸良久,沥出曝于,又浸,令酒干为度,捣细罗为未。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日三,服后吃三、五匙水饭压之,至三七日,更加至三钱服之。(《普济方》)

5、治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二两。酒浸三日,曝于,捣罗为未,鸡子白和九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圣惠方》)

6、治膏淋:菟丝子(酒浸,蒸,捣,焙)、桑螺峭(炙)各半两,泽泻一分。上为细未,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饮送下。(〈奇效良方》菟丝丸)

7、治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仲: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未,蜜丸梧子大。盐汤每下七十丸。(《纲目》)

8、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茧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去壳)二两。上为细未,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局方》茯菟丸)

9、治小便多或不禁:菟丝子(酒蒸)二两,桑嫖峭(酒炙)半两,牡蛎(煅)一两,肉苁蓉(酒润)二两,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一两,鸡半两(微炙),鹿茸(酒炙)一两。上为未,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任下。(《世医得效方》菟丝子九)

10、治脾元不足,饮食减少,大便不实:菟丝子四两,黄耆、于白尤(士拌炒)、人参、木香各一两,补骨脂、小茴香各八钱。饧糖作丸。早晚各服三钱,汤酒使下。(《方脉正宗》)

11、治消渴:菟丝子不拘多少,拣净,水淘,酒浸三宿,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未,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饮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饮调下三钱,(《全生指迷方》菟丝子丸)

12、治阴虚阳盛,四肢发热,逢凤如炙如火:茧丝子、五味子各一一两,生干地黄三两。上为细未。米饮调下二钱,食前。(《鸡峰普济方》菟丝子煎)

13、治痔下部痒痛如虫啮:菟丝子熬令黄黑,未,以鸡子黄和涂之。(《肘时后方》)

14、治眉炼癣疮:菟丝子炒,研,油调敷之。(《山居四要》)

§ 文献论述

1、《本草经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平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看,三经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大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肥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旺,则瘀血自行也。

2、《本草汇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非若黄柏、知母,苦寒而不温,有泻肾经之气;非若肉桂。益智,辛热而不凉,有动肾经之燥;非若苁蓉、琐阳,甘咸而滞气,有生肾经之湿者比也。如《神农本草》称为续绝伤,益气力,明目精,皆由补肾养肝,温理脾胃之征验也。

3、《本草新编》:茧丝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专用。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苑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遗。此乃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菟丝子正补心、肝、肾主圣药,况又不杂之别味,则力尤专,所以能直人三经以收全效也。他如夜梦不安,两目昏暗、双足乏力,皆可用之一、二两,同人参、熟地、白术、山萸之类,用之多建奇功。

4、《本经逢原》:菟丝子,祛风明目,肝肾气分也。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腔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合补骨脂、杜仲用之;诸筋膜皆属于肝也。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九服,效。凡阳强:不痿,大便燥结、水赤涩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阳也。

5、《本草正义》:菟丝为养阴通络上品。其味微辛,则阴中有阳,守而能走,与其他滋阴诸药之偏于腻滞者绝异。缨仲醇谓五味之中、辛通四气,《经》言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所解极为削切。《本经》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于滋补之中,皆有宣通百脉,温运阳和之意。汁去面府,亦柔润肌肤之功用,久服则阴液足而目自明。

§ 生药材鉴定

菟丝子

性状鉴别

1 、菟丝子 种子类圆形或卵圆形,腹枝线明显,两侧常凹陷,长径1.4-1.6mm,短径0.9-1.1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微粗糙,种喙不明显;于扩大镜下可见表面有细密深色小点,并有分布不均匀的白色丝状条纹;种脐近圆形,位于种子顶端。种皮坚硬,不易破碎,用沸水浸泡,表面有粘性,煮沸至种皮破裂,露出黄白色细长卷旋状的胚,称“吐丝”。除去种皮可见中央为卷旋3周的胚,胚乳膜质套状,位子胚周围。气微,味微苦、涩。

2、南方茧丝子 与上种相似,但种子卵圆形,腹棱线不明显,大小相差较大,长径0.7-2.0.Mm,短径0.5-1.2 mm。表面淡褐色至棕色,一端有喙状突出并偏向一侧。于扩大镜下可见种脐微凹陷,位于种子先端靠下侧。

3、大菟丝子 种子较大,长径约3mm,短径2-3mm,表面淡褐色或黄棕色。均以粒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别

1、菟丝子 种手表皮细胞1列,在脐点处为2列,类方形,少数为长方形,壁木化,角隅处呈角状突起,径向长62.5-75.0 μm。栅状细胞2列,外列细胞木化,径向长17.5-27.5μm;内列细胞非木化,径向长27.5一32.5μm,外侧近交界处有光辉带。营养层明显,有分泌物。胚乳最外层细胞壁加厚,非木化,含大油滴和糊粉粒。

2、南方菟丝子 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少数为正方形,径向长17.5-27.5μm。外列栅状细胞径向长17.5-27.5μm,内列细胞木化,径向长42.5-50μm。营养层未见分泌物。

3、大菟丝子 表皮细胞棱形、扁平或不规则多角形,壁木化,外侧壁特厚,含棕色物,径向长10-15μm。外列栅状细胞退化,内列栅状细胞径向长55-70μm。营养层相对致密。

理化鉴别

1、取菟丝子或大茧丝子1g,加水10ml,冷浸12h,滤过。取滤液2ml,加α-萘酚试液2-3滴,沿管壁加硫酸1ml,与硫酸的接触面产生紫红色环。(检查糖类)

2、取菟丝子 1g,加甲醇10ml,冷浸12h,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少许及盐酸数滴,溶液呈桃红色。(检查黄酮类)

药物应用鉴别

1、枸杞子、菟丝子、沙苑子皆可平补阴胆,为肾虚常用之品;也常相伍用,然不同点为:菟丝子与沙苑子偏重补阳,并兼带涩性,有较好的固精作用;而枸杞子养阴之功助阳,且能补血,另外兼有润肺功效,可治肺肾两伤、虚劳咳嗽。

2、菟丝子是一种性柔润多液的药物,液多且浓而不粘腻与补骨脂类似,其液均多均浓,但补骨脂之液浓而似脂,且味辛温,偏于肾阳虚者相宜;菟丝子之液浓似精,且气味甘平,凡肝肾虚者皆宜,为平补滋润之良药。

§ 药用植物栽培

菟丝子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湿润气候,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多寄生在河谷、河岩两旁的草本或灌木丛木本植物上,寄主尤以大豆、黑为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种子采集后需进行冬化处理和药剂拌种。6月中、下区整地施肥,浇一遍水。先播种大豆,采取适可而止播行距30cm,每1hm2用豆种180-225kg,出苗后精心管理,保证全苗。待豆棵长到20-25cm,即等3对真叶刚长出时,则可播菟丝子,方法是顺豆棵地垄散播尽量靠近豆棵,以利于缠绕上豆棵,用种量每1hm2约22.5kg左右。

田间管理

菟子出苗前及时拔除在灰菜和甜穗谷,因该杂草籽粒和菟丝子相仿,收获时不易去除。出苗期间要注意保持地面湿度,天暗地发干时,应适当浇水。只要豆棵长得旺盛,杂草不易成荒,一般不用锄草。

§ 危害

危害对象

木槿、杜鹃花、蔷薇、六月雪、桂花、牡丹、珊瑚树、鸡爪槭、冬青、女贞、马铃薯、花生、胡麻、苎麻和豆科牧草等旱地作物。

危害症状种子萌发时幼芽无色,丝状,附着在土粒上,另一端形成丝状的菟丝,在空中旋转,碰到寄主就缠绕其上,在接触处形成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细胞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此时初生菟丝死亡,上部茎继续伸长,再次形成吸根,茎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吸根,再向四周不断扩大蔓延,严重时将整株寄主布满菟丝子,使受害植株生长不良,也有寄主因营养不良加上菟丝子缠绕引起全株死亡。

症状形态

日本菟丝子无根、无叶或叶退化,茎较粗,略呈红色,缠绕生长,蔓延迅速,断茎形成吸根后可继续生长.花粉红色,果实为球状,每棵菟丝子产生5 000~6 000颗种子,种子小,光滑,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之久。菟丝子9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种子落入土中经休眠越冬,或到第二年2~3月至6月落入土壤,陆续发芽,遇寄主后缠绕危害,若无寄主,在适宜条件下,可独立生活达1个半月之久。寄主广泛,以木本植物为主,也可危害草本植物,蔓延迅速,危害幼苗,幼树和灌木,但不能危害老化的树皮,高大树木通过根际萌蘖小枝或依靠其他寄主作为桥梁向上蔓延。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受害严重的地块,每年深翻,凡种子埋于3厘米以下便不易出土。春末夏初及时检查,发现菟丝子连同杂草及毒主受害部位一起消除并销毁,清除起桥梁作用的萌蘖枝条和野生植物。

2、药剂防治:种子萌发高峰期地面喷1.5%五氯酚钠和2%扑草净液,以后每隔25天喷1次药,共喷3~4次,以杀死菟丝子幼苗。[2]

§ 故事传说

从前,江南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雇了一名长工为他养兔子,并规定,如果死一只兔子,要扣掉他四分之一的工钱。一天,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脊骨打伤。他怕财主知道,便偷偷地把伤兔藏进了豆地。事后,他却意外地发现伤兔并没有死,并且伤也好了。为探个究竟,长工又故意将一只兔子打伤放入豆地,并细心观察,他看见伤兔经常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长工大悟,原来是黄丝藤治好了兔子的伤。于是,他便用这种黄丝藤煎汤给有腰伤的爹喝,爹的腰伤也好了。又通过几个病人的试用,断定黄丝藤可治疗腰伤病。不久,这位长工辞去了养兔的活计,当上了专治腰伤的医生。后来,他把这药干脆就叫“兔丝子”。由于它是草药,后人又在兔字头上面冠以草字头,便叫成“菟丝子”。“菟丝子”,又名吐丝子、菟丝实、无娘藤、无根藤、菟藤、菟缕、野狐丝、豆寄生、黄藤子、萝丝子等,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种子。有“续绝伤、补不足、益健人”之功。《名医别录》谓其有“养肌强阴、坚筋骨”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的功效。可用于腰膝酸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余沥、耳鸣、头眩眼花、视力减退、先兆流产、带下等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