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袍哥会 |
释义 | § 产生 袍哥头领范绍增 袍哥会是清代中期在四川出现的秘密社会组织,是四川本地的游民团伙“啯噜子”与从沿海传入的天地会结合之后的产物。啯噜子是以清初入川移民中的未能安家垦地的游民为主要成分形成的武装团伙,至迟到乾隆初年即已有较大影响。乾隆八年(1743年),四川巡抚纪山奏称:“川省数年来有湖广、江西、陕西、广东等省外来无业之人,学习拳棒,并能符水架刑,勾引本省不肖奸棍,三五成群,身佩凶刀,肆行乡镇,号曰'啯噜子'”(《清高宗实录》卷二〇三)。第二年,御史柴潮生又上奏:"四川一省,人稀地广,近年以来,四方游民多入川觅食。始则力田就佃,无异土居,后则累百盈千,浸成游手。其中有等桀黠强悍者,俨然为流民渠帅,土语号为啯噜,其下流民听其指使,凡为啯噜者又各联声势,相互应援"(《军机处录副·御史柴潮生乾隆九年十一月初六日奏》)。这种流民集团为何叫啯噜子,迄今有多种说法,四川方言中至今仍把快速转动呼为“guoluoguoluo”,这种武装游民集团被人们呼为"啯噜子",应是以其飘忽不定、往来迅速的特征来称呼的。也正由于最初是民间称呼,字无定例,故而在四川各种文献中又写为"啯喽子"(唐枢:《蜀籁》卷二、民国《长寿县志》卷四)、"孤露子"(民国《华阳县志》卷五)。他们携带武器在社会上"结党成群,流荡滋事",内部有一定的纪律,有主事的首领,但全省并无统一的组织,各伙分别活动,无论水陆通衢还是深山老林,都有他们的踪迹,也有的扩展到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活动。他们强悍好斗,以抢劫为主要生活来源,但也参与船帮、盐枭、保镖等活动。但是他们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反抗清廷的意识,例如他们有不少人"割去辫发,作为记号",就是明显的反清举动。又如川北的啯噜子崇敬晚年抗清、死于清军手下的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梓潼大庙山文昌宫中保护张的塑像,"年年啯噜匪类假借神会,聚集谒之,求伊冥佑"(见安洪德《除毁贼像碑记》,碑存大庙山文昌宫)。这是更明显的反清举动。也正由于上述原因,啯噜子一直被官方称之为"叛"、"乱"、"匪"、"邪"。嘉庆年间,川楚白莲教大起义时,大批啯噜子加入,有的还成为主力和首领。 随着白莲教起义的失败,啯噜子在各地都遭到镇压,但仍然在各地活动,还有不少人渗入到清军与衙役之中。为了加强他们内部的组织联系,提高其生存、发展和与官府对抗的能力,他们逐步大量吸收了早已流传入川的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与联络办法,或直接与天地会徒融为一家,在道光年间发展成为帮会组织哥老会(当然,也受了一些白莲教、青莲教的影响,但主要是天地会)。所以称为"哥老",一则是"啯噜"的音转异写,二则也有兄弟之义。 由啯噜发展为袍哥,是一个逐渐而长期的过程。川人李榕在《十三峰书屋文集》卷一有这样的记载:蜀中尚有啯噜会,军兴以来,其党多亡命归行伍,十余年勾煽成风,流毒遍湘楚,而变其名曰江湖会(按:江湖会是哥老会初期的另一称呼)。每起会烧香,立山名堂名,有莲花山富贵堂、峨眉山顺德堂诸名目。每堂有坐堂老帽、行堂行帽。每堂八牌,以一二三五为上四牌,六八九十为下四牌,以四七两字为避忌,不立此牌。其主持谋议者号为圣贤二爷,收管银钱者号为当家三爷,内有红旗五爷专掌传话派人,黑旗五爷掌刀杖打杀。其聚党行劫者谓之放飘,又谓之起班子,人数多寡不等。 当啯噜子发展成为袍哥之后,与原来相较有了若干变化,如模仿天地会制订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与活动的成文章程,即所谓的《海底》;其成员扩大到社会各个方面,各个行业,不再以游民为主;有了各自的"公口",亦称"码头",也就是活动范围与会务机构;内部形成了组织系统与等级制度;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经费来源;在非公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切口"即内部通用的联络隐语。 § 组织形式 袍哥的组织是从开立山堂开始,开立山堂有隆重的仪式,要拜关公的圣像、歃血拜把。早期歃血是刺破中指滴血入酒,后来多用杀雄鸡代替。所谓拜把是由"香长"将香捆束成把,共"三把半",众人在香堂中叩拜立誓。早期开立山堂多在山林寺庙,以后则在长街闹市举行。袍哥内部有各山堂基本一致的纪律(俗称为必须遵守的"红十条"与必须惩罚的"黑十条"),有"内八堂"、"外八堂"的组织系列与等级制度,入会者还必须视本人财力大小缴纳一定的"山价钱"(又称"码头钱")。全川各山堂逐渐形成五个有高低之分的堂口,即仁、义、礼、智、信五个班辈,参加仁字号者以士绅为多,义字号以商贾为主,礼字号则较多匪盗、地痞和士兵,智字号多为贫苦农民、手工业者、船夫、车夫,信字号人数不多,是下九流者。故有"仁字号一绅二粮,义字号买卖客商,礼字号又偷又抢,智字号尽是扯帮,信字号擦背卖唱"之谚。各个公口之间独立发展,但同一地区各个公口可以联合起来,组成"会口"、"合会",相互协调。袍哥原来按天地会的规矩禁止几种人参加,如降清残汉者、待诏即理发匠(因为曾助清剃发)、裁缝(因为曾改作旗装)、娼家、艺人、巫婆神汉、小偷等,但清末就已突破了这些禁区,除了旦角演员之外,不再严格限制。袍哥原来无女性参加,清末开始有女袍哥,还有女舵把子(舵把子即龙头大爷,为一个公口中的最高首领)。清末民初,还有少许外籍人士与基督教徒参加,这其中重庆的希腊人巴巴达先在奉节参加袍哥,嗨仁字号三排,后在重庆出山嗨大爷40几年,从事商贸、餐饮、电影业,是全川著名的洋袍哥。 作为一种帮会组织,袍哥提倡侠义与互助共济,重视宗法观念,以"桃园聚义"、"瓦岗威风"、"梁山根本"为榜样,相互间均称兄弟,甚至有"有饭大家同吃,有难大家同当"的口号。在某些地方,也的确能做到相互帮助,凡是袍哥,到了别的码头,只要拜了码头(拜码头有一定的规矩与隐语),也会吃住不愁,故而有"千里不要柴和米,万里不要点灯油"之谚。但是,由于大量的不同成份的人员加入,理论上的平等、共济,往往实际上是家长制、等级制,各个码头内部等级森严,甚至形同主仆,各个码头之间明争暗斗,甚至火并。加上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其行动方向往往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具有较大的盲动性,易为不同的政治势力所利用。这其中,每个码头都有少数本身无正当职业,全凭在码头上混饭吃的"职业袍哥",对社会更具有破坏性。此外,袍哥从来又有清水与浑水之别。清水袍哥不参与匪盗活动,浑水袍哥则以抢劫为生(只是不抢本码头范围,即"兔儿不吃窝边草"),基本上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武装,对社会的危害性就更大。 § 内部等级 袍哥组织的内部排行分五个等级,分别称为头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 1、头排:头排大哥即舵头,也称舵把子、社长。另有闲位大哥,亦如一般社会组织的名誉理事,多为有声望的人,也有绅、商依靠袍哥关系便于在社会上活动的,他们挂个名,赞助若干钱取得“大爷”资格,俗称绅夹皮。 2、三排:又称三哥、钱粮。掌管一社经济及经营的商业(如茶馆、赌场、栈房)。 3、五排:又称五哥、管事、红旗大管事行交际、执法等职,在袍哥中最有社会力量,不少为职业袍哥,也有绅夹皮五哥、闲五。 4、六排:副六也可称五哥,是一般成员。绿林则称蓝旗,是负责巡风探事的小头领。 5、十排:统称老幺,有凤尾老幺、执法老幺、跑腿老立之分。凤尾老幺是有家资的年轻后生,可“一步登天海大哥”。执法老幺多为流氓凶神,袍哥传堂把守辕门,制裁叛徒充当杀手就是此辈。跑腿老幺如茶堂馆、赌场杂务均是。一般老幺则是新人组织者。 排行中无二、四、七、八、九。二是不敢僭越关羽(关羽民间称为关二爷)。四是桃园结义如有赵子龙在当为四弟,故虚此席。七据说是叛徒,瓦岗寨的罗成,行七。八、九忌杨家将八姐九妹之称。 § 相关历史事件 保路运动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接受盛宣怀的建议,收回地方筑路权,宣布铁路国有,将集股商办的川汉铁路路权拱手让给外国列强。由于四川人民对于清政府的股权赔偿不满,反清情绪迅速高涨,四川的保路运动在极短期内如火如荼地迅猛展开。两个月中,全川大多数州县建立了保路同志会,其中有同盟会,有立宪派,但最主要的力量是各地的袍哥,同盟军所依靠的力量,也就是袍哥与新军,四川同盟会负责人熊克武、尹昌衡、杨庶堪、吴玉章等人也都加入了袍哥。1911年8月4日,川西各地袍哥大爷到资州(今资中)罗泉井召开袍哥攒堂大会,商议保路反清事宜,决定将保路同志会改为保路同志军,在川西地区举行反清大起义。9月7日成都血案爆发后,以袍哥会为主保路同志军开始全省武装起义。11月22日重庆宣布独立,成立蜀军政府,张培爵被推为蜀军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12月8日成都兵变之后,各路同志军进入成都,尹昌衡改组四川军政府,由尹昌衡、罗纶分任正副都督,至此,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宣告结束。保路同志军起事成功后,四川各地成立了大量的袍哥组织,此时的四川,已经成了袍哥的世界。 护国战争 清政府被推翻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前云南督军蔡锷、云南将军唐继尧于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并即组识约二万人之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分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任一、二、三军总司令;唐继尧兼任云南都督府都督。袁世凯调派八万人进攻云南,在四川被蔡锷大败。在这此护国战争中,同盟会方面又再次拉拢、依靠袍哥,袍哥武装再次集聚,在各地作战。四川护国军司令部就设在温江、崇州、双流三县交界的袍哥码头刘家濠,司令、副司令、参谋长都是原同志军首领、袍哥大爷。 § 历史地位 国内战争末期,国民党部队希望借助四川特殊的地形延续政权,就如抗日战争时一样,把首都从南京迁移到成都,后来又迁到西昌,试图在四川与共产党部队抗争下去。大多数袍哥大爷都参加了国民党组织的抗拒解放军的武装反抗,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的学员大多是袍哥,各地成立的反共救国军、游击挺进军之类基本上全是袍哥武装。人民解放军解放四川之后不久,1950年2月,国民党残余力量在川西各地组织了一次叛乱,其主要力量也都是袍哥。后来被共产党作为典型批判的大地主刘文彩的弟弟刘文辉组织策划执行了这次叛乱,并且拱手交给了共产党。刘文彩就是当时当地哥老会的主要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政府以土地改革的方式加强对社会基层的控制、取缔一切民间帮会组织,并且对反抗解放军的武装袍哥会大肆镇压,包括给共产党提供过帮助的红色袍哥组织也都迅速瓦解了,其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此结束。 袍哥在四川存在了一百多年,于四川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过重大的影响。今天我们要了解近代四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能不了解当年的袍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这是了解四川近代社会的必修课。如果从了解今天四川社会生活来说,虽然袍哥已经消失了40多年,却不能说对今天的四川已完全没有影响了。我可以举一个一般人不太注意的现象,就是四川的方言词汇。袍哥无论清水浑水,都有一套内部使用的"切口"即隐语,俗称江湖黑话。浑水袍哥人数不多,他们使用的切口有很少数至今还保留在四川的方言词汇中,如"点水"(出卖同伙)、"划盘子"(毁人容貌)等。清水袍哥由于人数太多,他们使用的不少"切口"在当时已不再是隐语而公开使用,逐渐成为通用的语言而保留在四川的方言中,至今还在普遍使用的如"散眼子"(散漫无组织)、"臊皮"(伤了面子)、"乘火"(顶住)、"天棒"(无法无天的人)、"吃通"(到处行得通)、"抽底火"(揭露底细)、"关火"(能起决定作用)、"落教"(按规矩办事)、"操"(在社会上拉帮结派)、"扎起"(大力相助或袒护)、"放黄"(失约)、"打平伙"(共同分摊伙食钱)、、"肘起"(帮忙举荐)、"吃欺头"(捡便宜)、"扯地皮风"(散布流言)、"提口袋"(掌管钱财)等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