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维吾尔族表演艺术
释义

§  叙事长诗——"达斯坦"

"达斯坦"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的一种曲艺形式。"达斯坦"为维语,意为"叙事长诗"。作为曲种的达斯坦,是以说唱长篇韵文故事为基本特征的。"叙事长诗"所以成为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是由于维吾尔族借用本民族的大型音乐套曲、古老的"木卡姆"中的曲调选段来歌唱表演的。相传早在公元3世纪至7世纪,生活在中国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中,就流传过一部名为《阿里甫·埃尔杜额阿》的达斯坦节目,表现的是本民族英雄埃尔杜额阿的英雄事迹。从此表现英雄人物成为达斯坦说唱的一个传统。

达斯坦表演时,由一至三人演出,其中主演者手持民族乐器热瓦甫或都它尔、弹拨尔、沙塔尔等自弹自拉自演。其它演员则分持手鼓或石片等击节演唱。演出的场所也很灵活,集市、茶馆、宴会上均可表演。据说新疆境内的柯尔克孜族著名的英雄史诗《玛纳斯》,也是用达斯坦的形式演出并流传的。相传斯依提是达斯坦弹唱最为著名的艺人。他的事迹被编成达斯坦节目演唱,名为《好汉斯依提》。

§  木卡姆

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除"大型套曲"意思外,还具有"法则"、"规范"、"曲调"等多种含义,它由十二部木卡姆组成,每一部又由大乃格曼(大曲naqma)、达斯坦(叙事诗dastan)和麦西热甫(民间歌舞maxrap)三大部分组成,含歌、乐曲20至30首,长度2小时左右。全部演唱完十二木卡姆需20多个小时。木卡姆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音乐的脊梁,是打开维吾尔族文化的金钥匙,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的融合体。

早在在维吾尔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就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后来经不断融和、衍变,到公元12世纪,发展形成了"博雅婉"组曲,这就是"木卡姆"的雏形。"木卡姆" 正式纳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是与一位伟大的维吾尔族女性--阿曼尼萨(公元1533-1567年)密不可分的。1547年,酷爱音乐和诗歌的阿曼尼莎,成为以新疆莎车为国都的叶尔羌汗国的王后。她召集大量乐师和木卡姆演唱家,大规模整理"木卡姆",使之系统化和规范化,并改掉了原"木卡姆"歌词中难懂的外来语词汇、古维吾尔语词汇和陈旧的宫廷诗词,同时还创作了"依西莱提安库孜"这一新木卡姆。从而整理出结构完整、体系严密、朗朗上口、易于理解的全新"木卡姆"。 19世纪,这套"木卡姆"被逐步精缩为十二部套曲,每部套曲约演奏两个小时。这被浓缩后的"木卡姆",定名为"十二木卡姆",但无文字纪录。

今天,木卡姆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阿拉伯、波斯、土尔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均有木卡姆,但就其种类来说,目前在世界上,新疆的木卡姆种类最多,有一系列带有地域性特色的套曲,如《哈密木卡姆》、《和田木卡姆》、《刀朗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长期以来,十二木卡姆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这种传承形式,在岁月风尘的荡涤下,极易耗散。加之十二木卡姆体系太庞大,词意太深奥,曲牌太绵长,完整死记硬背下来非常困难,到解放前夕,十二木卡姆已濒临灭绝。为了抢救这濒于失传的音乐瑰宝,1950年,文化部派出音乐家万桐书、刘炽等音乐家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开始了艰辛的挖掘、整理工作。音乐家们找到"十二木卡姆"的唯一演唱者、维吾尔族著名老艺人吐尔迪阿洪老人,用一台老式钢丝录音机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内容。用了将近6年时间,才将曲谱、歌词整理完毕。经过整理和编辑,1960年,正式出版了《十二木卡姆》:包括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曲、即兴乐曲340余首。

新时期,新疆继续加大十二木卡姆的拯救力度。上世纪八十年代相继成立了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同时出版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等书籍和光盘。1996年,新疆艺术学院成为了木卡姆表演艺术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