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
释义

§ 基本简介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Mikhail Ivanovitch Glinka,1804—1857年),俄国作曲家,俄罗斯乐派的创始人。格林卡1804年6月1日出生在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村的庄园主家庭。父亲是退役将军,母亲是一位熟悉俄罗斯民间歌曲的主妇。据格林卡的回忆,他的童年是在民歌曲调里度过的。格林卡从10岁起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4岁进入圣彼得堡的一所贵族学校,学习拉丁语、法语、英语、德语和波斯语,同时向英国钢琴家菲尔德学习钢琴,跟俄国作曲家迈尔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毕业后,格林卡回到故乡,指挥了一支小型乐队,演奏凯鲁比尼、梅于尔、海顿、莫扎特的作品。1824年,他返回圣彼得堡,在交通部出任公职,进入了创作初期。此间,他模仿古典音乐大师的风格,创作了几部沙龙音乐性质的器乐曲。特别重要的是,格林卡在圣彼得堡结识了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在同普希金的交往中,格林卡不仅激发出了强烈的创作冲动,而且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熏陶。在他们以后的合作中,普希金对格林卡的影响是巨大而明显的。正是普希金的民族文学促成了格林卡的民族歌剧。还需要指出的是,十二月党人的爱国思想和当时的社会民主运动,也对格林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历史

1830年,格林卡赴意大利学习观摩。他一方面悉心研究贝里尼、多尼采蒂的歌剧和意大利歌唱家的美声唱法,一方面结识了柏辽兹,接触了方兴未艾的浪漫主义音乐。通过对意、法优秀音乐的研究,格林卡深深地激发起作为一名俄罗斯作曲家的民族责任感。他认为,在意大利式的创作中,他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灵感。格林卡决心要创作出“不但题材是民族的,而且音乐也是民族的”俄罗斯歌剧。1833年,格林卡在德国学习考察时,创作了具有特殊意义的《俄罗斯主题随想曲》和《交响序曲》,这两部作品被认为是歌剧《伊凡·苏萨宁》的“特殊草稿”。

格林卡的幼年适逢抗击拿破仑侵俄的卫国战争,青年时期经历了俄国贵族革命家反对沙皇专制的十二月党人运动。他的创作反映了俄国广大阶层不断高涨的民族自尊心。另一方面,西欧风行的浪漫主义思潮对他也有一定影响。格林卡十分注重吸取民间音乐的营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音乐语言和风格。他善于学习,掌握西欧音乐的写作技法,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从而把俄罗斯音乐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创立了俄罗斯民族古典乐派。1834年,格林卡回到俄国。他立即会见了普希金、果戈里、维雅采姆斯基等人,表示出要创作一部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强烈愿望,并得到他们的热烈支持。诗人茹科夫斯基很快便提供了一个歌剧题材,这就是伊凡·苏萨宁的英雄故事。这个俄国农民英雄反抗入侵者的故事,紧紧攫住了格林卡的心灵,与他要创作一部“民族英雄悲壮歌剧”的构想极其吻合,他以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投入到歌剧创作中。格林卡的四幕歌剧《伊凡·苏萨宁》,是俄罗斯民族音乐中里程碑的作品。这部歌剧作于 1835—1836年,1836年11月27日在彼得堡宫廷大剧院首演,当时尼古拉一世在观看时要求改名为《献给沙皇》,十月革命后恢复原名。此剧题材其实意大利人卡沃斯(C.Cavos,1775—1840年)已作过歌剧,1815年在彼得堡上演过。但格林卡以18世纪俄国喜剧形式创作,在台词间加入了合唱。《伊凡·苏萨宁》首演获得极大成功。这一天成为俄罗斯民族歌剧的诞生日。大多数舆论对《伊凡·苏萨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部歌剧解决了俄罗斯艺术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出现了俄罗斯歌剧。格林卡的歌剧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俄罗斯音乐时期”,《伊凡·苏萨宁》是“俄罗斯歌剧的曙光”。由于这部歌剧中全是普通农民的形象,因此上层社会蔑视地称它为“马车夫音乐”。对此,格林卡坦然接受,他尖锐地指出,在那场抗击入侵者的战斗中,马车夫比老爷们还顶用。格林卡在他其后的歌剧和音乐作品中都大量地引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旋律,突出了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格林卡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还有一句名言:“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作曲家不过是把它们记录下来而已。”

1837—1839年,格林卡担任宫廷合唱指挥。这一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1837年春,格林卡构思写作了第二部歌剧《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神话歌剧。格林卡在剧中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和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歌剧音乐出色,其声乐部分着力刻画人物的气质和心理,管弦乐部分继续运用了交响性发展手法,浓郁的俄罗斯气质与迷人的东方情调交融在一起,配器简洁、清澈,富有色彩。1842年,格林卡完成了歌剧的全部创作,并与当年的12月9日在圣彼得堡公演。但这部作品并未引起轰动,只有少数作曲家认为它是“非常成功的”,“在俄罗斯的土壤上又出现了美丽的花朵”。《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遭到贵族社会的抵制,他们在最后一幕前集体提前退场,以表示不满。对于反对派的意见和攻击,格林卡采取了委曲求全的策略,他不得不接受各种修改建议,结果把这部本来很优秀的作品改得面目全非,歪曲了原有的创作构思。直到格林卡逝世后的70年代,《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才以本来的面目再现于世,并赢得了积极的评价。《鲁斯兰和柳德米拉》的失败,促使格林卡于1844年再次出国,寻求新的创作活力。在巴黎,格林卡与柏辽兹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柏辽兹热情地把这位俄国作曲家介绍给法国人,他的作品在巴黎受到了热烈地欢迎和高度的评价。此后,他又去了西班牙。1847年,格林卡返回俄国。在去波兰旅行期间,他创作了最出色的交响乐作品《卡玛琳斯卡娅幻想曲》。柴科夫斯基评论说,所有俄罗斯的交响音乐都是从这部作品中孕育出来的。在 50年代,格林卡的周围聚集着一群与贵族社会持相反立场的年轻音乐家,达尔戈梅斯基是格林卡事业的继承者,巴拉基列夫是后来“强力集团”的骨干成员。他们坚定地支持和鼓励格林卡,同时格林卡也是他们艺术事业上的导师和朋友。

格林卡的晚年由于受到贵族社会的打击和排挤,一直郁郁寡欢,只得频繁出国,借以排遣心中的苦闷。1856年,格林卡病倒在柏林。1857年2月15日,这位俄罗斯音乐之父孤独地客死在异国。

格林卡被认为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和在俄国以外得到承认的第一位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一贯认为“创造音乐的是人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的优秀成果,在俄国人民爱国精神和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在歌剧、浪漫歌曲和器乐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在俄国和欧洲音乐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格林卡最杰出的贡献是创立了真正的俄罗斯民族歌剧。格林卡一生就创作了两部歌剧——《伊凡·苏萨宁》(《献给沙皇》)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它们不仅是俄罗斯歌剧宝库中的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歌剧史上的杰作,为俄国民族歌剧的两大分支神话史诗剧和人民历史剧奠定了基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7: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