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磁山文化遗址
释义

§ 概况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东南约一公里的台地上,总面积14万平方米。它北依北鼓山南临河水。是1972年发现的一种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突破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考古年代。

1976年至1978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最深的窑穴达6-7米。主要遗迹有房址2座,灰坑474个,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动物骨骸、植物标本等6000余种。遗物中以陶支架(座)和石磨盘最具特点。石器中有打制石器、打磨兼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三种,主要器形有石磨盘和石磨棒。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用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制成,以素面为主,主要器形有陶盂和陶支架(座)等。这些陶器成组器物出土点有45处。经测定,磁山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6000年至前5600年。

在遗址发现了两座房基址,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在房基遗址器物中,有一烧土块,沾有清晰可辨的席纹,说明在7000年前这一带即编制苇席,考古学家称此器物为全国之最。磁山与女娲补天的凤凰山相距很近,这也为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为何产生于此,作了注脚。

在发现的88个窖穴(灰坑)内有堆积的粟灰,一般堆积厚度为0.2-2米,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达2米以上,数量之多是惊人的。这些粮食刚出土时,尚有部分颗粒清晰可见。以往认为粟起源于埃及、印度,磁山遗址粟的出土,提供了中国粟出土年代最早的证据。这一发现,把中国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七千多年前,填补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也修正了目前世界农业史中对植粟年代的认识。

遗址内农业生产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的使用,与粮食堆积的大量发现,证明磁山人已经摆脱了蒙昧状态,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并种植粟类作物。农业的发展,为饲养家畜提供了物质条件,而遗址内出土的狗、猪、羊、鸡等家畜骨骼,又是当时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佐证。在这里发现的鸡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家鸡,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家鸡。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各地饲养家鸡的年代,原以印度为早,约始于公元前2000年。

磁山遗址出土的标本和大量器物,为寻找中国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贵的线索。也说明早在7000多年前,河北南部太行山东麓的先人,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脱离了农业经济的初始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人已从事多项手工劳动,原始手工工业已成为原始农业、渔猎、采集生产及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相临景点

禅果寺在武安市活水乡寺沟村东。始建于东魏,后唐天成年间(926—930)重修,以后历代多次维修,增修。位于一峡谷内,东、南、北三面为悬崖峭壁。现存有乌龙桥1座,单檐方塔3座,石塔14座,另有石造像5尊。塔均为砖结构,当地人称“禅棚”,正面设门通塔室,六止上方饰尖拱额,檐为叠涩檐,上方置覆钵,刹已残,石塔多为明代所建灵骨塔,现有碑刻24通。其中《重修古定晋禅院千佛邑碑》为后唐天成四年(929年)九月建,记述了该寺始建及维修经过。

黑龙洞风月关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滏阳河发源地,神麋、南鼓两山南北对峙的“滏口陉”处。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是邯郸市一大名胜。

“滏口陉”属“太行八陉”中的第四陉,历来是军事要隘。东汉末年军事家曹操曾利用这一天险击溃袁尚大军。隋末农民军窦建德也在这一带歼灭隋刺史窦宗的官兵。陉口南部的峭岩绝壁下,有一天然石洞,传为主宰人间旱涝的黑龙的洞府,名为“黑龙洞”。洞口由大石砌成,洞壁凹凸不平,洞内曲折幽暗,婉蜒如龙,从古至今无人知其底,真是“骊龙出洞去,洞深不可测”。

洞下的泉水概称“黑龙泉”。旧时每逢大旱之年,远近百姓常成群结队前来烧香求雨,他们用瓶瓶罐罐盛回“龙泉”,洒在庄稼地里,以求天降甘霖。

黑龙泉是太行山区地下河水流向地面的一部分。据《水经注》记载,此处“泉源沸腾,滚滚如汤,其水冬暖夏凉”。清泉从岩缝、石洞喷射而出,犹如群龙吐水。其中大泉二十余眼,小泉不可胜计,水质清甜可口,黑龙洞便是最大的喷水。

黑龙洞上的庙宇建筑群称风月关,又名“滏口祠”,座落在神麋山阳一条东西长数十米的石券之上。券西口石上刻有“风月关”三字。由西门拾级而上进入庙院,院内坐南向北建有卷棚式歇山顶、深宽各三间的黑龙庙,庙内有黑龙爷塑像。庙东侧建有上下两层琉璃瓦顶的昆山明月阁,阁内供有观音菩萨像,前厅西墙上还嵌着明进士张应登亲书“登昆山明月阁观泉”诗的石刻一块。据史载,该阁、庙均始建于唐代,由于历代重修改建,已失去原貌,但其建筑庄重紧凑,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弘济桥称东桥,距广府城正东2.5公里,东西横跨在滏阳河上。该桥全部用石块砌成,与赵州桥结构相似。在大券两边负两个小券,美观大方,雄伟壮观;桥旁绿树成荫,村落掩映,桥下波浪涛涛,滚滚而流,桥面全长44.6米,宽6.5米,大券跨度为24.8米。 两边两个小券跨度约2.73米,高4米,尽端两个小券跨度1.75米,高1.02米, 全桥由18道单券组成,券与券之间用0.37-0.43米宽的作束腰相连桥面两边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块栏板,刻有狮子,桃,猴,石榴,鹿,麒麟和武松打虎等图案,形象逼真,玲珑可爱。大券和小券两面中间刻有龙头,大券两边对刻的二龙戏珠,飞凤、飞龙及两边尽端小券刻的缠枝花,更是炉火纯青,精工细雕,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栏板中部的外面有"弘济桥"三个大字。弘济桥建于何时无可考,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重修确为不廖。因修桥时,四面八方,捐金援人,共同奋战,创建而成,因此名为弘济桥。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研究价值的古代桥梁建筑。

京娘湖风景区位于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称口上库,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现凭借故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其中景各具特色。有的为人工造就,气魄雄伟,巧夺天工;的有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赋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据史料记载赵匡胤的奇闻轶事 。其中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发生在这里。京娘便发生在这里。

京娘湖风景区包括:高峡平湖,仙灵峡,宋祖峡,京娘峡,怒狮昂首,神龟探头,雄鹰视,屯山积粮神女舍粟叠桥戏月驼峰竟秀,妆寒潭遗恨,云崖寄志古岩飘绵,青峰开屏危岩藏经等18景。水库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 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

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以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矿事而改称现名。这里峭壁高悬,若乘舟入谷,仰望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云崖寄志:悬崖之下有一石岩,相传宋太祖在这里题过词。建库前似有字迹,已难以认。据史料记载,匡 胤在年青时,漫游天下,途经太行山,赋“咏说“诗以抒情怀:”欲出示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 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月“。传说这首诗就是宋太祖在这里的题词。

危岩藏经: 水库存东北四公里处是定晋岩禅果寺遗址。相传此处是晋国与赵国的分界,故称定晋岩。古人乔万里云:遥通晋赵荒野“,便即此,这里山势险峻 ,绝辟径,春来翠柏森,细流潺潺 ;秋至于飞瀑似从天降,浮云时与地平,景色迷人禅果寺始建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 后经东魏高欢帝等到多次扩建重修,逐渐搁大而今年内殿宇全毁,岩下仅存石佛王尊,碑石15通但其自然的山川景观,十分壮美。

妙觉寺舍利塔亦称武安舍利塔,位于武安城内,塔高38.71米,通体砖砌,共有13层。平面呈正八噗形,每边长3.4米,造形玲珑,古香,远望 挺拔雄伟,每层东南西北四面正中有券门,出檐下有砖砌斗拱,各层斗拱垛数,尺寸大小不一。二、三层增建平座,二层四面有窗。塔分内外两层,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可由台级而上达第九层。由于塔身逐渐缩小,到十一层为木托着塔刹,塔心柱一至七层和九层留有一方室,为置佛而设。据文献记载,妙觉寺舍利塔,始建于宋代,虽经多次大地震,然而至今仍矗立无恙。道光十年的大地震,塔附近的建筑物几乎全毁, 而古塔却巍然不动,其坚固程度难以想见。目前,它已成为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天子冢位于邯郸西南65公里处的磁县内。为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之墓,据史载孝静帝能文善武,品行高洁,后在宫廷斗争中被毒死,年仅28岁,其墓为封土形式,高30米,直径120米,其墓顶建有玉皇大殿和娘娘庙、观音庙。前后有台阶可登至,这里的北面台阶有85级,在上面行走会发出“咕儿”、“咕儿”的水声,所以称为“水声台阶”神秘而富有情趣。

南响堂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市西南35公里处,峰峰矿区鼓山上,分南北两处,相距15公里。石窟始凿于北齐年间(550--577年),隋唐宋明各代均有续凿。现存16窟,大小佛像4300余尊,并有大量石刻经,是研究佛教、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的艺术宝库。

北响堂石窟,座落在和村东的北鼓山西腰,山下有常乐寺、如来佛立像和宋代砖塔。沿鼓山拾阶而上,山势陡峭,风景秀丽,绿树成荫。山上现存石窟9座,其中规模最大、艺术最佳、装饰最华丽的是位于窟群北端的大佛洞,进深13.3米,面宽13米,高11.4米.内为塔形柱式,柱三面设龛,正面龛主尊坐佛连座通高5米,其背光以七条火龙为主体组成,极为罕见,塔柱上部与窟壁共设16个华丽列龛,充分显示了北齐时期高超的雕刻艺术。

南响堂山石窟位于鼓山南麓,进入景点首先看到的是寺院殿宇和宋代砖塔。这座山不高,现存石窟7座,其中千佛洞最为壮观,窟内最引人入胜的是顶部的杰作,窟顶微隆,雕莲花和八尊伎乐飞天,堪称时代佳作。

响堂山石窟规模宏伟,雕刻精致,在古代石窟艺术向唐代写实风格的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目前我国现存的几大石窟之一。娲皇宫 鸽子窝景区 大乘玉佛寺 黑龙洞 吕仙祠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响堂寺石窟 学步桥 赵邯郸故城 丛台 古武当山 赵王陵 邺城三台 永年古城 响堂山石窟 京娘湖旅游区 磁州窑遗址 兰陵王墓 磁山文化遗址 武华山 长寿村 邯郸市博物馆 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 赵苑旅游区 回车巷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邯郸

邯郸是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3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露天博物馆”和“ 成语典故之都”。自然环境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晋冀鲁豫的交界处,西倚太行山,东临滏阳河。历史悠久  邯郸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邯郸定位为“文化古都”,有着七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六百多年的都城史。“邯郸”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汉书》 :邯是指邯山,郸是尽头的意思。

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有人类生活在这里了。到了商代,早期的城市开始兴起,邯郸城逐渐发展起来。春秋战国时,赵国赵敬侯迁都邯郸,致使邯郸迅速繁荣,成为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战国时作为赵国都城历经158年。当时的邯郸经济昌盛、繁荣发达,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同称五大都城。秦统一六国后,邯郸位列为天下三十六郡治所之一。西汉时与洛阳、淄博、成都、宛城(今河南南阳)一起成为闻名四方的全国五大都会。此后邯郸虽有兴衰,但直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都是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并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邯郸也是八路军129师的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所在地。

文化灿烂  邯郸定位为“文化古都”,以赵文化为基础,中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融为一体,构筑了邯郸历史文化开放、进取、包容之基调,形成了上古时代的女娲文化、新石器中早期磁山文化、战汉时期的赵文化、曹魏时期的建安文化、南北朝时期的石窟文化,以及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和边区革命文化等。(一)赵文化  赵氏王朝共历经了8代158年。现今邯郸保存有赵王城、赵王陵、武灵丛台等大批赵文化的遗迹以及近年来修建的赵苑等,既是对赵文化的保护,又是赵文化的延续。“赵文化”是指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赵国创建的地域文化,是以现在的邯郸为中心,大致相当于当今冀南地区和豫北部分地方这样一个范围的地域文化。它是这个区域空间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三千余年的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特殊的政治、经济、文艺、科技、民风、民俗等风貌的总和,是他们共同拥有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等非物质因素的体现。赵文化有两重特性,既是一种华夏文化,又是一种戎狄文化,是华夏文化和戎狄文化互相交融的一个结果。首先赵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因为赵文化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区域接触的结果,所以它本身是开放的。第二,赵文化是一个进取的文化。因为赵文化本身是不同文化相结合的结果,相互之间多有所吸取,多有所借鉴,所以它是一个进取的文化。第三,赵文化也是一个包容、融合的文化。华夏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而戎狄文化是一种草原的游牧型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冲突的结果,就形成这样一个独特的、有两重性格的赵文化,所以它是一种能够互相包容的、能够融汇的文化。目前,列入“赵文化”开发项目的主要有赵王城遗址、赵王陵、平原君赵胜墓、赵武灵王阅兵的地方武灵丛台、邯郸学步的发生地学步桥、将相和故事发生地回车巷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梦文化 《邯郸梦》和《牡丹亭》 、 《南柯记》 、 《紫钗记》并称为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邯郸梦》以“黄粱一梦”的俗语而为世人熟知,这是一个“人生之梦”。讲述了吕洞宾欲点化卢生,让其枕磁枕而梦,梦中历经人生悲欢荣辱,醒来后顿悟成仙。汤显祖在该剧中表达了对人生际遇、官场显恶、百态丛生、炎凉世态的感怀。与梦文化相关的便是位于邯郸城北10公里处的黄粱梦吕仙祠。该祠始建于宋代,明清曾进行重修和扩建,占地约20亩,是一组规模宏伟、保存较好的明清时代建筑群,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邺都文化  邺都废址就在今天的临漳县。公元前7世纪,春秋齐桓公时建邺城。至公元前5世纪战国初,魏文侯曾一度定都于此,虽为时甚短,但可视为邺都的最初兴起。此后的秦汉三百七八十年里,邺一直是河北平原南部仅次于邯郸的一个地方行政中心。东汉末年,邺为冀州治年,其地位已超过了邯郸,成为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左思《三都赋》以魏邺、吴建业、蜀城都三都并举,足证其时人们心目中,三国鼎立初的曹魏政府中枢实在邺都。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次年定都洛阳,邺遂为五都之一。晋惠帝八王之乱,邺也曾一度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实际权力中心。十六国后赵、冉魏、前燕、北朝的东魏、北齐相继都邺,合计78年。自580年杨坚焚毁邺城后,千年邺都才成为一片废墟。

(四)石窟文化  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均能发出铿锵的回声,故名响堂山石窟。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 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它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响堂石窟均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国都邺(今临漳境内),一是别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东西交通要隘的鼓山,是两都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美丽,石质优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的避暑、游玩和礼佛之地。此后隋、唐、宋、明各代均在此增凿。

南响堂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近旁有殿宇、靠山楼阁、古塔等附属建筑。这里现存大小石窟7座,分上下两层,上层5座,下层2座,自下而上为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洞、释加洞、力士洞和千佛洞。

北响堂石窟位于和村村东的鼓山天宫峰西坡,共有洞窟9座,从左到右为大业洞、刻经洞、二佛洞、释迎洞、嘉靖洞、无名洞、大佛洞和两个无名洞。

(五)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武安市西南20公里磁山村东南台地上,北靠红山,南临洺河,占地近14万平方米,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于1972年兴修水利时发现,1976年开始发掘,至今挖掘出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发现有房基、粮窖400多个,出土各种文物、遗物5000余件,有石器、陶器、骨器和粟的碳化物、野生动物及家禽骨骼标本等。这些文物证明,早在7300多年前,先民们已经居于半地穴式的房子之中,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可见,邯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专家考证,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三项“世界之最”:一是粟的发现,证明我国黄河流域是世界上由人工培植粟类最早的地方;二是家鸡骨的发现,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鸡的国家;三是出土的炭化核桃,纠正了核桃是汉代张骞通西域时传人中国的说法,将中国产核桃的记载上推了5000多年。磁山文化的发现是中国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把新石器仰韶文化考古年代上溯了1000多年,浓缩了新旧石器时代之间的一段距离,为研究原始社会提供了新的重要佐证。

(六)磁州窑文化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因其主要窑场位于古磁州(即今河北邯郸的峰峰矿区和磁县一带)而得名。磁州地区的烧陶制瓷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75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磁州的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在峰峰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遗址中,出土有加砂红陶和加砂褐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已知的最早的遗存之一。磁州窑瓷器面向大众,品种繁多,在宋元众多瓷窑中首屈一指。磁州窑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多种装饰技法,计有各类色釉装饰、刻划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绘划花、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及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种。尤其是白地黑花,突破了五大官窑单色釉的局限,具有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并为以后元青花及五彩瓷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磁州窑的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画师们采用极其潇洒的手法和高超精湛的画技,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禽瑞兽、山水人物、戏剧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曲赋、警句谚语、婴戏杂技等绘于瓷器之上,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国内及世界陶瓷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成为声震古今、享誉中外的一代名窑。

(七)成语典故文化  在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竟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而且这些成语大部分属于有历史典故的部分,比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毛遂自自”、“纸上谈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这一非常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 邯郸有许多因成语典故而得名的文物古迹,比如学步桥、回车巷、黄粱梦吕仙祠、毛遂墓等,到那里不仅能欣赏历史遗存,而且能感悟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弘扬成语这一语言文字艺术的奇葩,邯郸在市区内修建了一座“邯郸成语典故苑”,漫长的历史造就了别具特色的文化,邯郸被称为中国的成语典故之乡。同时,在邯郸的历史长河中,赵武灵王、蔺相如、廉颇、荀子、赵奢、李牧等也都在中国的史书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至今永垂不朽。文物古迹  悠久的历史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其历史遗存丰富,层次脉络清晰。全市现有文物古迹15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97处,全国重点革命纪念建筑1处。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省级23项。

最具特色的有代表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磁山文化遗址,国内唯一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时期的赵王城遗址,可与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媲美,开凿于北齐时期的响堂山石窟,至今仍作为古城邯郸之象徽的武灵丛台公园,与悬空寺相类似的娲皇宫,驰名中外的黄梁梦吕仙祠,三国时代曹操为检阅军事训练,娱乐而建的邺城三台遗址,驰名中外的宋代民间磁窑——磁州窑等。磁山文化遗址,这是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之一,距今已有7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北齐,并保存了自北齐至元、明各代大小造像4300余尊的南北响堂山石窟;

文化旅游业。古赵文化游览线、广府古城太极游览线、红色之旅游览线、太行风光旅游线、石窟陶都旅游线、佛教文化旅游线、魏晋文化旅游线、大名府怀古旅游线,并将其优化组合重点推出“紫色”(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三条旅游精品线路。

会展节庆业。“国际太极文化节”,“中原民间艺术节”和“女娲文化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