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焦菊隐 |
释义 | § 基本资料 焦菊隐姓名:焦菊隐 原名:焦承志 笔名:居颖、居尹、亮俦 艺名:菊影、菊隐 生卒:1905-1975 性别:男 民族:汉族 描述:艺术家 籍贯:中国天津 职业:导演 § 个人概述 《茶馆》彩排时的座谈会。前排右起为焦菊隐、老舍焦菊隐(1905-1975)中国戏剧家、导演。原名焦承志,曾用名菊影,天津人。192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30年创办中华戏曲学校,任校长。1935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先后在四川、北平(今北京)等地从事戏剧教育、 编导和译著,并创办北平艺术馆。 翻译出版聂米罗维奇-丹钦柯的《文艺.戏剧.生活》和《契诃夫戏剧集》等。建国后,历任北京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中国剧协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兼总导演等职。 焦菊隐先后导演了《龙须沟》、《明朗的天》、《耶戈尔.布雷乔夫》、《茶馆》、《虎符》、《蔡文姬》、《武则天》、《胆剑篇》等。在导演艺术上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吸取和动用戏曲艺术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独特风格。著有《导演、作家、作品》、《豹头、熊腰、凤尾》、《守格、破格、创格》、《导演的艺术创造》等。 1975年2月28日,中国著名戏剧家、导演焦菊隐受四人帮迫害致死。 § 身世 话剧“中国学派”之父焦菊隐焦菊隐的祖父焦佑瀛,是清咸丰年间的军机大臣、咸丰皇帝的托孤重臣、中国近代史上祺祥政变中被罢官的赞襄八大臣之一。 焦佑瀛,字桂樵。道光十九年(1839年)举人,因才干超群,深得清宗室肃顺的赏识。祺祥政变也称北京政变、辛酉政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在这场争斗中,肃顺等顾命大臣,作为慈禧太后一伙的对立面,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为慈禧、奕欣所击垮,焦佑瀛则与肃顺等一同败下阵来,这实在是一个刹那间的变故,说明了政治斗争的残酷。 焦佑瀛被革职后回到天津故里,以“逋播臣”自命,过起隐逸的生活。他在今天津市河北区锦衣卫桥附近修筑园林一座,取名“逋园”。这一带地处河湾港汊,小桥流水,渔舟往来,焦佑瀛在园中筑亭建房,亲植花木,喂养鱼虫。时逢花晨月夕,每每开筵延宾,饮酒赋诗,悠然自得,其闲情逸致,颇为乡贤倾慕。 焦佑瀛晚年,家境日蹙,后来几乎到了吃穿难保的地步。焦家与天津“八大家”之一的鼓楼东姚家、粮店后街李家(李叔同家)等均有沾亲带故的关系。至焦佑瀛的儿子焦曾宪时,只得在姚家帮账求得生计。焦佑瀛卒于何年已不得而知,其孙焦菊隐则出生于1905年,幼时曾在王家家馆寄读,因家贫,受到老师的歧视和富家子弟的欺负。父亲不得不托人将他送进直隶省立第一模范小学读书。焦菊隐是靠着自己的奋斗最终走向了成功之路。 § 生平经历 焦菊隐导演的《蔡文姬》剧照焦菊隐,男,京剧教师。原名焦承志,生于天津。 他的父亲是破落官僚子弟,在一个盐号里当管帐的助理。焦菊隐的童年是在贫民区的大杂院中度过的,社会动荡不安,父亲收入菲薄,弟兄姐妹众多,生活困难使他经常到施粥棚里讨些稀粥果腹。他幼年失学,10岁才进入省立第一小学的大门。小学毕业以后,父亲要他去当学徒,倔强的焦菊隐执意不肯,遭到父亲的痛打,仍不屈服。由于哥哥的苦苦求情,父亲才勉强同意他去读书。在中学时,他十分勤奋、刻苦,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入北京燕京大学。 “五四”运动影响着焦菊隐,他努力汲取新思想,酷爱演剧活动,还为自己取了个艺名菊隐。从此他把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贡献给祖国的戏剧事业。大学毕业以后,25岁的焦菊隐就担任了中华戏曲学校的校长,他大胆地对旧式“科班”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对学生教文化课、外语课,摒弃恶习。这些对封建传统的冒犯,被贬笞为“大逆不道”,而焦菊隐毫不退缩,坚持改革,不但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演员,他自己也潜心研究中国戏曲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的理论,奠定了日后建立中国戏剧学派的知识基础。 30岁的焦菊隐考入了法国巴黎大学文学院读研究生。他广泛涉猎西方现代文化、艺术,尤其对戏剧,剧本、导演、表演到舞台美术都做了深入的研究。3年以后他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指导他的教授要安排他在巴黎教书,可以得到优裕的生活待遇。但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华北遍地烽烟。他说:“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之中,我要回去,把我学到的东西献给我的祖国和人民。”焦菊隐像 这位学冠中西的艺术家,回国以后竟报效无门,只好以翻译和教书为生,还经常遭受失业和饥饿之苦,有时穷困潦倒,贫病交加,生活十分困窘。还不时遭到反动派的打击和迫害。在这个时期,他抱病翻译了苏联戏剧家丹钦柯的回忆录《文艺·戏剧·生活》,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学习斯丹尼斯拉夭斯墓体系,做了理论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才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他的建立中国表演艺术学派、建立新的剧场艺术的梦想才得以实现。他担任国家级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总导演14年,导演了20多部戏,《龙须沟》、《茶韶》、《虎符》、《蔡文姬》、《武则天》、《关汉卿》、《胆剑篇》等,每部戏都展现了他的热情奔放的气质,体现了他将中国戏剧精华和西方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才华和功力。每出戏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都是精彩绝伦的演出。这些剧目穿在一起就是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光彩夺目的中国话剧艺术长廊。其中《茶馆》穿越时空,响誉海内外,成为里程碑式的剧目。 焦菊隐正在艺术顶峰时期,遭遇“文化大革命”,被折磨近十年,1975年2月28日,艺术家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 职业生涯 演出剧照1928年燕京大学毕业前夕,曾和熊佛西组织了《蟋蟀》的演出。大学毕业后先后任北平市立二中校长、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英国小说作品讲师等。1931年参加筹办北平戏曲专科学校(后改名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为第一任校长,对戏曲教育进行了改革,为京剧界培养了人才。 1935年秋留学法国,193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广西大学文法学院,还导演了《雷雨》、《明末遗恨》,并和欧阳予倩一起参加了桂剧的改革,改编了《雁门关》,写了一系列关于旧剧改革的文章。 1942年初去四川江安,任教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在中国第一个把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搬上舞台。同年年底至重庆,翻译了高尔基的《未完成的三部曲》,贝拉·巴拉兹的《安魂曲》,聂米罗维奇-丹钦科的《文艺·戏剧·生活》,左拉的长篇小说《娜娜》,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还撰写了《论戏剧批评》等专论。抗战胜利后,任教于北平师范大学英语系,并导演了《夜店》。 1947年底创办北平艺术馆,导演了话剧《上海屋檐下》、京剧《桃花扇》。后又筹建校友剧团,把《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为京剧《铸情记》,还撰写了《戏剧运动在今天》等论文。 1949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西语系主任,1950年导演了《龙须沟》 ,以完美的舞台艺术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展示了现实主义舞台艺术的魅力。 1952年6月调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兼总导演和艺术委员会主任 。 1956年通过《虎符》的排练进一步探索话剧向戏曲学习和舞台艺术民族化的道路。 1958年导演了《茶馆》和《智取威虎山》。 此后一戏一格地导演了《蔡文姬》、《三块钱国币》、《星火燎原》、《胆剑篇》、《武则天》、《关汉卿》,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融汇于自己的导演创造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导演学派。作为这一学派的代表性剧目是《茶馆》和《蔡文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曾担任过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中国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的常务理事兼艺术委员会主任,第二、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委员会委员。1975年2月28日因肺癌病逝于北京。焦菊隐生前导演的话剧《茶馆》于1980年应邀到联邦德国、法国、瑞士三国1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历时50天。这是新中国话剧历史上第一次出国演出。1983年《茶馆》又应邀赴日本演出,都获得巨大成功。 § 艺术成就 焦菊隐在书房焦菊隐强调以导演为核心和演员一起共同创造的思想,主张演出集体必须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对剧本进行“二度创造”,在斯氏 “内心视象”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表演创作中不能忽视的“心象说”,并以深入开掘和鲜明体现人物性格形象为创作目标。 焦菊隐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思想与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融汇于自己的导演创造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导演学派。作为这一学派的代表性剧目是《茶馆》和《蔡文姬》。 焦菊隐的论著已经编辑出版的有:《论焦菊隐戏剧理论研究》、《论焦菊隐导演学派》、《焦菊隐文集》、《焦菊隐戏剧论文集》、《焦菊隐戏剧散论》。做为剧院的艺术研究专集已出版的有:《〈茶馆〉的舞台艺术》、《〈蔡文姬〉的舞台艺术》、《〈龙须沟〉的舞台艺术》等。 § 在文革中 作品 李岳说:1966年“文革”初期,焦菊隐先生一夜之间被打倒,被扣上“反动权威”的大帽子,被无休止的批斗,家被多次查抄,多年保存的书籍文物大量流失,而批斗也不断升级。被囚禁在人艺北四楼排演场“大牛棚”。 后来,赵起扬同志被“解放”,出来工作,就很快地联想到焦菊隐先生。一次,在图书馆门前正好碰见扫院子的焦先生。就大着胆子问焦先生,您什么时候出来工作?导戏呀!焦先生跟我说,我的问题和起扬同志不一样。我说您和起扬不是一起工作过来的吗?焦先生又重复一遍说,我的问题和起扬不一样!我顿时明白了,这是指“中央”有他的专案组。几天后,焦先生就在南口农场受到“正规化”的批判。一次,我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生词去请教焦先生。我问“居心叵测”怎么解释?先生说,就是和你谈话时不怀好意。我们有意回避运动,以避免是非,不去自找麻烦,所以就不再往下说了。又一次,我问焦先生,您对有一段时间天天在毛主席像面前“请罪”,怎么想的?先生长叹一口气说,我认为这种做法和基督教徒念经一样,当时我是这么想却不敢说;现在大家唾弃我,将来总有一天会想起我焦菊隐的。说完他又抱起扫帚扫厕所去了。起扬同志根据曲波同志的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话剧《智取威虎山》,于1958年上演,在总导演焦菊隐的排演下,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连演几十场,场场爆满。 1964年文化部在首都举办中国京剧现代戏汇演,特意安排北京人艺的话剧和上海京剧院的京剧《智取威虎山》两台戏同时演出,互相观摩。在演出之前,焦先生就知道人艺的这台戏是作为被批判演出。果然,人艺的《智取威虎山》在“文革”期间被打成毒草受到批判。一次,我与焦先生在地下室碰到了,我们相互问候。我对焦先生说,给您两张票,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位子比较靠前……焦先生说,谢谢,我不看,为什么呢?我的学生在样板团,是主演,演参谋长的沈金波就是我的学生,给我送了几次票,我都没去。如果我看了,让我讲讲话,我说什么呢?索性不看。此时,我也听到来首都剧场演出的上海京剧院中议论,说老校长,(指焦先生)在人艺搞卫生呢!焦先生没看过“样板戏”,但也难逃“攻击样板戏”的罪名。粉碎“四人帮”后,在声讨“四人帮”的罪行时我才知道,京剧《智取威虎山》是吸取了人艺这部戏中的许多长处的。 通过改革,焦先生把戏曲程式运用在话剧舞台上已取得很大成功,但仍不断地进行探索。他曾想把京剧《白毛女》改成话剧,用没有文武场的戏剧形式,大胆尝试。可惜,焦先生的构思还没来得及得到实践,江青便毫无根据地说焦菊隐这个人很坏。在中央文革小组的“关照”下,焦先生受辱骂,挨皮带抽打,人格与身心受到玷污有摧残,托着腿肿的病身,忍受极不公平的对待,默默地在院内打扫厕所。非常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导演,没有见到"四人帮"的垮台就含冤离开了他的文化艺术土壤和心爱的剧院。 § 个人作品 人艺四老(左起):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著作书目 《夜哭》(诗集)1926,北新 《他乡》(诗集)1929,北新 《女店》主(话剧)根据意大利高尔独尼的剧本改编,1927,北新 《重庆小夜曲》(长篇小说)1947,上海中国文化事业社 《导演的艺术创造》(理论)1951,文生 《焦菊隐戏剧论文集》 1979,上海文艺 《焦菊隐戏剧散文》 1985,戏剧 《焦菊隐文集》(第1卷)1986,文化艺术 翻译书目 《现代短剧译丛》(话剧集)美国斯蜜司著,1929,商务 《布利乔夫》(话剧)苏联高尔基著,1942,桂林国光出版社 《安魂曲》(话剧)匈牙利贝拉巴拉兹著,1943,文生 《樱桃园》(话剧)俄国契诃夫著,1943,重庆明天出版社 《希德》(话剧)法国高乃意著,1944,重庆青年中国出版社 《未完成三部曲》(话剧集)苏联高尔基著,1945,上杂 《文艺·戏剧·生活》(传记)苏联丹钦柯著,1946,文生 《娜娜》(长篇小说)法国左拉著,1947,文生 《爱伦坡故事集》(短篇小说集)美国爱伦坡著,1949,晨光 《海上历险记》(长篇小说)美国爱伦坡著,1949,晨光 《夫妇》(话剧)苏联高尔基著,1950,天下 《骨肉之间》(话剧)苏联高尔基著,1950,天下 《爱国者》(话剧)苏联劳克著,1950,天下 《草原的太阳》(儿童小说)苏联巴甫连柯著,1950,平明 《前夜》(话剧)苏联阿芬诺根诺夫著,1950,平明 《A·托尔斯泰小说选集》(第1、2册)苏联A·托尔斯泰著,1951,人文 《在工地上》(长篇小说)苏联安东诺夫著,1953,开明 《果戈理的手稿及其他》(话剧集)匈牙利贝·巴拉希著,1954,平明 《契诃夫戏剧集》 俄国契诃夫著,1954,平明 《三秭妹》(话剧剧本)俄国契诃夫著,1957,香港中流出版社 《海鸥》(话剧)俄国契诃夫著,1957,香港中流出版社 《凡尼亚舅舅》(话剧)俄国契诃夫著1957,香港中流出版社 研究资料书目 《论焦菊隐导演学派》(苏民,左莱等)1985,文化艺术 § 参考资料 [1] 中国现代作家辞典 http://www.chinawriter.com.cn/zjcd/xdzj/9850_83644.htm [2] CCTV http://www.cctv.com/lm/506/15/26394.html [3] 中央戏剧学院 http://web.zhongxi.cn/xjysbwg/xjjjs/2165.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