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狐蝠科 |
释义 | § 概述 狐蝠科狐蝠科 Pteropodidae成员,以大眼睛、短尾或无尾、耳朵结构简单、口鼻部较长为特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亚热带地区,总数超过160种,以东南亚和非洲种类最多。狐蝠科成员的总体外形多比较接近,但体型差距很大,其中一些最大型的成员如狐蝠属Pteropus的大型种类体长超过40厘米,翼展科超过 1.5米,体重超过1公斤;而小型的无花果果蝠属Syconycteris的成员体长仅5~7厘米,翼展不到15厘米,体重不及20克。二者虽然大小差别甚大,但无花果果蝠看上去颇似小型的狐蝠。狐蝠科也有少数相貌比较特殊的成员,如非洲的垂头果蝠Hypsignathus monstrosus口鼻部膨大看似锤子,分布于西太平洋诸岛的背囊果蝠Notopteris macdonaldi有不同与其它果蝠的较长的尾。狐蝠科成员均为植食性,其中大型的种类多以果实为食,小型种类主要食花蜜。 § 分类及特征 狐蝠科为翼手目的1科,通称果蝠,又名狐蝠。一般体型较大,但有些种类很小,体长5~40厘米,最小的体重15克(如食花粉、花蜜者),大者达900克。 狐蝠属;尾甚短,或缺如。股间膜不发达,仅沿后肢留存很狭的一条边缘;第2指具爪,且呈一定程度的游离状(个别种类例外);耳壳简单,卵圆形,耳缘联成圆圈,无耳屏和对耳屏;眼发达,视觉良好;头骨吻部较长,腭部后缘超出臼齿,臼齿齿冠平坦,中央具纵沟,适于软质食物;舌很发达,食花粉、花蜜的种类尤其突出,可伸出口外很远。共39属近130种。 § 种属分布 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往东至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中国境内分布5属7种,见于华南区,包括台湾和海南省。 中国狐蝠科共有5属9种,其中狐蝠属3种,果蝠属2种,犬蝠属2种,球果蝠属1种,长舌果蝠属1种。在区系组成上全属东洋界华南区的种类。栖息环境有5种类型。其分布是,东至台湾,西至西藏墨脱,南至海南岛,北到青海民和,共11省(区),约东经95°20′~121°30′,北纬19°30′~36°20′大狐蝠是中国狐蝠科分布最北的种类,也是狐蝠科在世界分布最北的种类之一。大狐蝠、泰国狐蝠、棕果蝠、犬蝠及球果蝠5种在我国的分布,是这些种在世界的最北界限。狭齿果蝠分布于非洲东部,现在贵州发现,实属罕见。中国狐蝠科垂直分布为50~1065m,分布于最高海拔是棕果蝠。[1] § 习性 夜行性。远距离飞行觅食,有时可达15公里。主要靠嗅觉发现食物。仅棕果蝠等少数属有超声定位功能。大型者多聚居,小型者多独栖。 § 繁殖 终年繁殖,或集中在9~11月间,翌年2月产仔。最多每年1胎,每胎1~2仔。饲养条件下可活20年。[2] § 代表属 捷果蝠属捷果蝠属(捷果蝠),哺乳纲、翼手目、狐蝠科的一属,而与捷果蝠属(捷果蝠)同科的动物尚有花面狐蝠属(花面狐蝠)、毬果蝠属(布氏毬果蝠)等之数种哺乳动物。[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