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玉器 |
释义 | § 简介 云龙玉饰 玉器,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玉器包含古玉,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现代玉饰的品种款式多种多样,有:各玉珠串、各玉手镯、各玉发夹、翡翠挂件、套装饰品、各玉戒指、金镶玉品、各玉腰带等琳琅满目,除岫玉、玛瑙、密玉等玉料外,还采用翡翠、青金、鸡肝石、孔雀石、东林石、珊瑚、水晶、芙蓉石、木变石等等玉石原料。规格款式不断翻新,单珠串就有平串、宝塔串、花色串、异形串、随形串等等。这些珠宝玉饰通过精心的配带,会给人们的生活、衣饰起到珠联璧合的效果。 § 发展 红山玉猪龙 沿革玉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可分为7个时期。 原始社会美石时期(前5000~前2000) 这一时期玉器所用的玉石都是就地取材。属于蛇纹石、透闪石、阳起石等美石,因而称为美石时期。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以不同深浅绿色和草黄色的蛇纹石琢治成龙、云、马蹄、龟、鸟等形状的器具,具有雄壮豪放的北方风格。良渚文化玉器大多以透闪石、阳起石等为原料,做成大型的琮、璧,另有冠饰、带钩以及鱼、龟、鸟等形状的器具。玉琮已有微微凹陷的弧面,并在上面浅刻细如发丝的云纹 、鸟纹和兽面纹,具有清秀的南方风格。这些玉器标志着美石玉器已经脱离了石器,成为独立的手工艺品。 夏、商、西周时期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用新疆和田玉琢治成的玉器,揭开了以和田玉为主要原料的中国玉器史的第一章。商代王室的玉作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玉器生产中心。商代玉器在继承红山、良渚文化传统玉器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它以象征性、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琢治了大量的玉琮、玉璧等祭祀礼器,帝王和贵族们所执的玉圭、玉璋以及玉龙、玉象、玉虎、玉鱼、玉蚕、玉蝉和玉人等佩饰品。玉人在造型上,突出表现头部的眼、口、齿,并施用圆润婉转的阳线或双沟阴线加以刻画,有着浓厚的装饰趣味。玉鱼则施以简洁的阴线勾勒,形态生动。这些艺术手法对后世的玉器有着深远的影响。西周时期的玉器以片状为主,造型夸张,装饰简练,线条遒劲流畅,形成独特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 玉器在各诸侯国的都邑纷纷兴起。河南洛阳金村东周墓出土的玉器非常精美,代表当时的艺术水平。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安徽寿县蔡侯墓、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河北平山中山国王墓等出土的玉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玉器由繁缛趋向华丽。河南辉县魏国墓出土的大玉璜是由7片碧玉、两个鎏金饕餮头组成,中间连以铜片。玉片上琢治卧马、蟠螭、云纹等,并熟练地运用了镂空技法。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玉珮以5块大小不同的玉分别琢治为夔龙、夔凤等镂空的13块玉片和24个玉环,相互勾连成套环玉珮,这件玉器设计精心周密,制作巧妙,是战国初期的瑰宝。 秦、汉、魏晋南北时期 秦汉玉器发展迅速,并以西汉河北满城刘胜墓、西汉昭帝平陵(陕西咸阳)、元帝渭陵(陕西咸阳)、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河北定州)和南越王墓(广州)等出土的玉器为代表,有镂空白玉仙人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龙螭乳丁纹玉璧、鸡心玉珮、玉人、角形玉环以及玉具剑等。这些玉器玉质莹润,琢制精巧,气韵生动,姿态自如,陪葬的玉器还有玉枕、玉衣、玉璜等。东汉时的玉器由西汉富有动势、立体感强的艺术手法逐渐转变为平面、线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魏晋南北时代的玉器基本上继承了东汉玉器的风格,制作较为简单。 隋唐、五代和宋、辽、金时期 隋代玉器遗存甚少。西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质地温润,金与玉互为衬托,显得富丽、典雅。唐代玉器大多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如出土的青玉人物椭圆杯、青玉云形杯以及玉双鹿寿带、玉双凤等都是优秀的作品。五代玉器很少,其中主要是成都王建墓出土的玉带板(体现官职的腰玉饰),为西蜀王室玉器作坊所制。宋代玉器在继承唐代风格上,又有所发展。北京房山石椁墓出土的玉双鹤衔草、玉镂竹节等饰件以及江西上饶南宋墓出土的人物玉带板,反映宋代玉器具有形神兼备的风格。辽金玉器多由汉族工匠制作,并以狩猎为主要题材,具有塞北的风格。 元、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新疆的玉器大量销往内地 ,使玉器生产得到空前发展。元代的代表性作品“渎山大玉海玉瓮”,成于蒙古至元二年(1265),瓮口为椭圆形,高70厘米,直径135厘米,壁厚22厘米,膛深55厘米,重约3500千克。玉瓮周身为浮雕的海浪和海龙、海马、海猪、海鹿、海犀牛等怪兽,海浪激起旋涡,怪兽神态生动,整个作品气势磅礴,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传世玉器,也是极其珍贵的文物,现陈列于北京团城玉瓮亭内。各种镂空、多层次的玉帽顶(元代流行大沿瓜顶帽,以玉器饰于帽顶)、玉押(玉制的签押符号)是元代玉器的新品种。明代初期的玉器风格同元代厚重古朴的风格相似。至永乐年间(1403~1424)迁都北京后,形成工整细致、一丝不苟的风格,尤以御用监制作的玉器更为典型。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玉器制作渐趋繁琐,帝王使用的玉器大多镶嵌金银、宝石,以显示豪华富贵。清代初期的玉器趋于严谨、精巧。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玉器制作进入繁荣时期 ,约持续半个世纪,成为中国玉器史上的鼎盛时期。清代玉器具有华丽、典雅的艺术风格。最典型的玉器是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内的“大禹治水玉山”,高约3米,径围约2米,重约5000千克。宫廷陈设的玉器,如玉尊、玉鼎、玉瓶、玉屏以及各种玉山、玉兽等艺术品也比前期更为繁多。具有阿拉伯艺术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风格独特,一是薄胎,二是镶嵌金银丝和宝石,在乾隆年间(1736~1795)进入宫廷后,得到清高宗的赞赏,并令工匠仿制。随之北京民间作坊也开始仿制,并广为流传。道光年间(1821~1850),玉器工艺开始走向衰落。 现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玉器有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产地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主,并各具特色。北京玉器,风格浑厚、雅丽、端庄。著名的匠师有潘秉衡、何荣、刘德盈、王树森,被称为北京玉器四杰。潘秉衡首创有故事情节的人物作品,以风景或套环的链条作陪衬,并擅长制作薄胎玉器和镶嵌金银丝、宝石玉器。何荣擅长神佛、仕女,其作品在东南亚颇负声誉。刘德盈擅长花卉,尤其以珊瑚琢治的花卉更为独特。王树森技艺全面,如人物、花卉、鸟兽、神佛等作品都能巧用原料,使之小中见大,薄中见厚,平中见凸,充分发挥了玉器技艺的特长。上海玉器以仿青铜器为特色 ,造型端庄,风格古雅。广州玉器在传统的手镯、戒指、玉坠、耳环等品种基础上,借鉴象牙球的技艺,于1978年琢治成功18层的吊链双狮子母玉球,各层都能转动自如。江苏扬州玉器以玉山见长,而苏州玉器擅长运用镂空技法。此外,辽宁锦州、抚顺、岫岩等地除了岫岩玉外,也以当地的玛瑙、琥珀琢治为玉器。甘肃酒泉夜光杯、黑龙江玛瑙工艺品也都是著名的品种。 除中国外,美国、新西兰、墨西哥等国也产玉器。美国1940年在怀俄明州发现浅绿色的玉石后,用以制作首饰。新西兰毛利族人有琢治玉器的悠久传统。他们将绿玉制成斧、刀、剑,用于执行死刑。小型的玉人是妇女们佩戴的装饰,作为生育、繁殖后代的象征。直到20世纪,小件的首饰和玉人仍然是新西兰的旅游纪念品。在墨西哥,特别是5世纪的玛雅文化和14世纪阿兹台克帝国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翡翠、绿玉制成的玉珠、面具、饰板和服饰件等。 § 类别 翡翠玉环 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清代乾隆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角闪石亦称软玉,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辉石类(硬玉,如翡翠)18世纪清代初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皇帝进入并控制了云南及缅甸北部盛产翡翠的矿区之后方才正式进入中国并流行起来,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方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因此,中国古代玉器绝大部分为角闪石(软玉,如和阗玉)制品。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这是矿物学上的玉。 § 制作工艺 中国玉器所用原料种类繁多,有新疆的和田玉,湖北的绿松石,云南的翡翠,东北的玛瑙、岫岩玉,海南的水晶,台湾和南海诸岛的珊瑚等。历来以新疆和田玉为上乘之品。和田玉产于新疆和田(旧称于阗),有白、碧、青白、黄、绿、墨等色,也有杂色和掺色玉,一般以白色(尤其是羊脂白玉)为最佳。 除中国外,玉石产地还有印度、缅甸、前苏联、美国、新西兰、德国等国家。 玉器的工艺过程主要有相玉设计、画活、琢碾、光亮等。相玉设计就是断定玉石的内部质地、外形的优劣,然后因材施艺,进行构思。画活就是根据构思,在玉石上用墨线画出初步的造型,并且在琢碾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修改。琢碾就是以铁制的圆盘或钉头制成的碾砣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用双脚踩踏,带动碾砣转动,运用铡、錾、冲、压、勾、镂空等技法,缓慢而谨慎地琢碾。这种琢碾的工具设备称为水凳。光亮,俗称抛光,是以紫胶(洋干漆)、木材、葫芦瓢、牛皮、铜等制成碾砣,并以粉剂为介质,将琢碾后的玉器碾磨平整,使玉器显露出温润、晶莹的质地。 § 用途类型 中国玉器按用途一般分为6类。 装饰类。有玉坠、玉珥(耳环)、玉带、步摇、簪花、帽冠玉饰、玉珮、笄珈等。 祭祀类。有玉璧、玉琮、玉圭等。 殉葬类。有玉衣以金丝缀连无数玉片而成)、玉蝉、玉枕等。 礼仪类。有镇圭、玉笏等,其中镇圭长约40厘米,上尖下方,以山为纹饰,为帝王所执。寓意镇安天下。 陈设类。有人物、神佛、龙凤、鸟兽等题材的艺术欣赏品,以及炉、鼎、熏等仿古器皿。 生活用品类。有乐器(玉箫、玉磬、玉笛)、文房用具(笔架、水洗、砚、镇尺、玉函)、碗、钵、梳、钩、帘、筷等。 § 纹饰 玉器上的纹饰丰富多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折线纹:阴刻直线,顶端折回,主要作为动物身上的装饰。 重环纹:以两条阴线琢出环纹,饰于龙及其他动物之身。 对角方格纹:以双阴线琢刻方格,相邻两格对角线相连,等距连续排列,主要饰于龙及其他动物之身。 双连弦纹:以单阴线琢刻的人字形连弧短线,饰于龙身及首角上。 三角纹:以阴线琢刻出三角,多见于龙身,玉璜及器物柄部。 兽角纹:主要是龙角、牛角和羊角三种。 臣字眼:似古文“臣”字,故名。饰于鸟兽之眼,动物装饰中常见。 蘑菇形角:先秦玉器的龙纹,龙角顶端有一圆球状装饰,似未开的蘑菇,故名。 兽面纹:玉器上的兽面纹有龙、牛、羊等,也有未知的动物、纹饰多采用阴刻线或挤压法琢出的直线及折线构成。 螭纹: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卷尾,螭屈,螭纹流行于春秋战国的玉器上,至宋代头部结构变化,嘴部较方、细长,眼较大,细身,肥臀,明清仍见有。 龙纹:龙纹是历代玉器的主要纹饰之一,最早见于红山文化。一般为蛇身,或素身,或饰有鳞纹,有的有足,有的无足。 鸟纹:一般羽毛多为阴刻细长线,鸟尾有孔雀尾或卷草式,眼部表现有臣子形、三角眼及单凤眼等。 云纹:玉器上的云纹形式很多,有单岐云,由云头、云尾两部分组成;有双岐云,云头部分分叉;有三岐云,云头部分分为三朵小卷云;还有灵芝云等。 谷纹:为圆形凸起的小谷粒,有的呈螺旋状,是历代玉器的主要辅纹之一。 § 保养 1. 避免与硬物接触,防止碰撞。即使是碰撞后没有出现裂纹,在玉的内部已经有了小的裂痕。 2. 避免与灰尘和化学物品接触。 如果积了尘,要用软毛刷清洁。受到化学物品侵蚀,玉质会受到破坏。 3. 避免阳光直射受到阳光直射太久,玉的分子就会受到破坏,玉质必然受到影响。 4. 保持一定的湿度玉内的分子里还有水分,不能在太干燥的地方放置玉器。 5. 清洁要用白布,同时还要注意,布要干净的,柔软的。 § 装饰功能 玉环 古代人们佩玉,主要不是简单的装饰,不仅仅是表现外在的美,而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也就是表现德,同时还具有体现人的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古代君子必佩玉,也即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人的行为动作。 时至今日,珠宝玉饰仍然视为幸运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并已逐步成为表现个人性格、装饰、品位、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外表上令整体的衣饰打扮得更加明艳照人。 现代玉饰的品种款式多种多样,有:各玉珠串、各玉手镯、各玉发夹、翡翠挂件、套装饰品、各玉戒指、金镶玉品、各玉腰带等琳琅满目,除岫玉、玛瑙、密玉等玉料外,还采用翡翠、青金、鸡肝石、孔雀石、东林石、珊瑚、水晶、芙蓉石、木变石等等玉石原料。规格款式不断翻新,单珠串就有平串、宝塔串、花色串、异形串、随形串等等。这些珠宝玉饰通过精心的配带,会给你的生活、衣饰起到珠联壁合的效果。 中国人对玉的特殊爱好自古有之,喜爱玉甚于黄金和其它玉石,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并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反应。正因为此,自古以来得到人们由衷的偏爱。 玩赏玉的款式、造型、纹饰、创意及做工等都有很大改进,更加强调玉的吉祥性、玩赏性和艺术性,其主要品种有玉器人物、花卉、雀鸟、走兽、器皿、玉山籽雕等各种中小摆件,各玉盆景,玛瑙观石,水晶原石,玉石样本,玉石籽料等,从原石到雕件应有尽有,形态优美、色泽丰富、做工精致、别具情趣。使人们在观赏、把玩中得到精神和文化的享受,特别是闲时触摸玉饰往往产生一种舒适、高雅的情趣,使人感到无比的喜悦、兴奋和满足。还有在室内装饰时,玩赏玉件与字画、古玩及其它工艺品组合配置,能够相映生辉、营造出居室的典雅文化氛围。 玩赏玉器作为礼品、信物、吉祥物等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各种交往之中,是亲属、朋友、友好之间表示爱心、感情、良好祝愿或祈求平安的首选馈赠之物。 § 玉器雕刻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 玉,实际是优质的石。玉石的种类非常多,御府工坊有白玉、黄玉、碧玉、翡翠及玛瑙、绿松石、芙蓉石等。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海派玉雕大师付雪飞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就显示了中国玉雕的高超技艺。 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地有北京、上海、广州、辽宁、江苏、新疆等地。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广受中国人尊重珍爱。自文明之始,以迄今日,无论中国文化经历过何等巨大的激汤,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仍是根深蒂固,玉雕艺术也绵延不绝。东方文明的智慧在玉器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它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最富魅力的一种,值得我们珍爱。“玉之美石”发扬我国玉文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