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藏寺 |
释义 | § 台北海藏寺 海藏寺 海藏寺位於台湾台北县新店市碧潭路51号万圣山。为化度北方地区的信众,1961年由清严法师以“缘在碧潭”而创建。初以民宅改建,简朴如茅篷。清严法师注重实修,曾有题词曰:“不愁无庙,只愁无道”。海藏寺传承法脉属临济宗。 海藏寺的大殿只是加盖起来的一间棚屋,若不是树荫下点缀着一口大香炉,谁也看不出像座寺院。寺内殿堂虽不气派,但颇有些神奇的地方:1966年碧潭发生山崩惨剧,海藏寺後方山坡崩塌至寺边而止,左右邻居,多人遭活埋,而寺内没有任何伤亡。更为奇特的是,寺内原本取水不易,清严法师夜梦厨房後出现青龙与金龙各一条,於是在该处掘井,才一丈深,即见涌泉,至今清澈见底,水源不竭。 海藏寺创始者清严法师,俗姓叶,字兴华,湖北省随邑人,1924年生,12岁从湖北省黄陂古潭寺圣祥老人出家,法名清严,字果华,旋受具足戒於武汉归元寺。1939年避寇到香港,至1944年云游到台湾。1956年在嘉义市中山路创建灵山永明寺。虽只两间竹蓬,但一直梵呗不绝。1961年始创海藏寺後,修行更加谨严。清严法师能文,却不事著述;会讲经,却不刻意鸣高。他苦行一生,示若贫僧。依“戒、定、慧”三学,修持无间歇,勇猛精进。1970年47岁时示寂坐化,入缸六年开缸後,肉身完整如常,观琥珀色,毛发、指甲略有所长,袈裟、衣物等完好无损。法师的弟子和崇拜者遂在开缸处建“肉真菩萨供奉室”,装金供奉。 台湾近二十年间出现过两位肉身菩萨,其中第一位是慈航法师,第二位就是清严法师。海藏寺当时是无名小寺,自清严法师肉身报道後,马上驰名。如今海藏寺已描绘出修建蓝图。重建的海藏寺是气派非凡的水泥框架结构的七层大楼,坐北朝南,东、西、南三面每层外边是通廊。顶为歇山式,金色琉璃瓦覆盖,显示出庙堂之气。大楼中西结合,但整体统一和谐。背靠青山,是理想的修道参禅之地。[1] § 甘肃武威海藏寺 在武威城西北2.5公里处,也有人称海藏(Cang)寺,因寺院周围林泉茂密,犹如海中藏寺,故名。创建年代现在无从考证,是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占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剎古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山门、大殿、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等保存完整。武威海藏寺 海藏寺面南而开,红色宫墙外,一座四柱三间三层的木构牌楼,古朴玲珑,巧夺天工,颇具民族特色。走马板上书有「海藏禅林」4个大字,恣意而辉煌。每至日出时分,牌楼东侧一缕青烟袅袅直上,盘旋缭绕于白杨、垂柳之间,缥缥缈缈,给海藏古剎增添了一种神奇绝妙的气氛,人称「海藏烟柳」、「日出寒烟」,为海藏寺一大奇景。 进入山门,迎面是两座雄伟的大殿。绕过大殿,跨越天梯,登上灵钧台,海藏四周山川大地,田园美景,一览无余。清人段永恩的《登灵钧台》,便是站在灵钧台上眺望四野的即兴之作:「依旧海藏结构工,溪边流水绕台东。双峰宝塔孤城里,一角危楼夕照中。拱翠梯山高入座,参天松柏秀凌空。登临最是春秋日,才有风光便不同。」台上有一眼神泉井,传说与西藏布达拉宫水井相连。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四月初八日、端阳节等传统节日,甘肃、青海等地藏民专程来此取水敬献佛祖和医疗疾病。据《晋筑灵钧台》碑记云,此台系「东晋明帝太宁中凉王张茂立」。台上有无量殿,与台下的建筑风格迥异。其斗拱、梁架用料粗大挥厚,屋顶脊兽装饰雄健而大方。无量殿内,有两块字迹清晰、保存完整清干隆年间的碑刻。 转出海藏寺,寺前一条小溪顺依地势,绕过这座招提古剎向北流去,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虢虢清泉向北流,招提切汉惯来游。不询僧腊嫌饶舌,久读碑文觉渴喉。曲沼嘉鱼跳拔刺,高松怪鸟叫钩舟。此间消夏真佳境,况有溪边卖酒楼。」(清代张澍)。随着武威旅游事业的发展,现海藏寺外已开辟为海藏公园,千年古剎换新颜,成了武威市一大旅游胜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