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汲冢镇
释义

§ 基本介绍

汲冢镇汲冢镇地处郸城县西部,素有郸城“西大门”之称。汲冢因西汉廉吏汲黯陵墓所在地而得名。全镇辖33行政村,128个自然村,7.5万人口,10万亩耕地。

交通十分便利:省级“漯双”公路(s329线)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早在1998年,全镇33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全镇公路柏油路长达112公里,自然村之间70%通上了柏油路。

充分发挥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职能作用,抓好市场管理。成立有城管监察大队、环卫队,制定了严厉的奖惩制度,从治理马路市场、店外经营、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方面入手,对个体商户实行门前“五包”,城镇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全镇建有警务区5处,镇建有治安联防队,村建有治安巡逻队,家家装有电子警铃,形成了镇、村、组、户四级治安防范网络。全镇共有初中4所,小学36所,在校学生10814人。医疗卫生、电力、通讯设施齐全,人民生活富裕,群众安居乐业。

§ 行政区划

汲冢镇下辖村:徐洼村、丁庄村、史庄村、李寨村、大付庄村、林吉屯村、汲冢村、邢营村、张庄村、谭老家村、李庄村、王管村、将军寺村、张楼村、刘庄村、亢王村、黄竹园村、喻寨村、增福庙村、孙庄村、陆庄村、张堂村、柴堂村、貊楼村、邢湾村、鲁庄村、谢寨村、韦庄村、徐寨村、丁寨村、万楼村、黄楼村、郑集村

§ 镇名由来

汲冢镇在今郸城县境内,有一个历史古镇———汲冢镇。汲冢镇因镇西有汲黯墓而得名。汲黯(?—前112年),西汉濮阳人。汲黯敢于直谏,号称“汲直”。汲黯当官善于放权,自己只掌管方针政策,具体工作乐于放手让基层官员去做。因此,他不论在荥阳、东海,工作都做得很出色,总能得到朝廷满意,并被百姓所称颂。

汲黯亲政爱民,敢于承担责任。一次河内(今河南沁阳)失火,连续烧了一千多户人家,皇上派汲黯去视察。回来时,汲黯路过洛阳,发现由于连年水旱灾害,那里的人很穷,有万户人家饿得父子相食。看到这种情况,他冒着杀头之罪,没奏请朝廷批准,便命地方官打开皇家粮仓救济灾民。到京后,他自请免职,听候皇上发落。还好,汉武帝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还表扬他做得对,称其为“社稷之臣”。

汲黯终因秉性高傲,不能容人之过,得罪了不少佞臣,汉武帝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喜欢他。后来,汲黯因犯点小罪被罢官,回到家乡濮阳过上了田园生活。可是没有多久,汉武帝又重新启用汲黯出任淮阳太守,汲黯只好领命。

汲黯在淮阳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公元前112年,汲黯因病死于淮阳。汲黯死后,淮阳人民感其恩德,将其安葬,并将墓东一里的杨宪镇改名为汲冢镇。墓前原有“汉淮阳太守汲公神道碑”一通,今无存。该墓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农业发展

汲冢镇汲冢镇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主产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烟叶、瓜菜等。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已经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农业生产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逐步形成“四区一线”高效农业新格局。即洺河北多熟套种区、西南部科技植烟区、东南部红薯产业化开发区、精品林果示范区和沿漯双公路两侧的棚菜、大棚果树、畜牧养殖、良种繁育高效农业生产线。

农业基础十分稳固。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调优、调强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特色农业。重点抓好优质强筋麦、脱毒红薯、精品烟叶基地建设。畜牧养殖实现了由单一家庭养殖向养殖大场、养殖小区、养殖基地等规模养殖的转变。全镇初步形成了“东南红薯西南烟,北部棉花中部园,人均一亩经济田,畜牧养殖多赚钱”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 工业发展

粉条汲冢镇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共有大型企业7个,中小企业80多家。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其中,面粉加工、“三粉”加工、畜禽养殖已成为汲冢支柱产业。以白雪面粉集团为龙头,带动38家面粉加工企业和6万亩优质强筋麦基地建设,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华天淀粉厂为龙头带动兴起“三粉”(粉皮、粉条、粉丝)加工企业50家,2500户参与加工,“三粉”产品已成为豫东特产;以丹凤养殖公司为龙头,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带动发展养殖场100多个,养殖小区6个,专业村12个。

一是面粉加工集团公司拥有“白雪”、“白鸽”、“雪中雪”等面粉加工厂42家,日吞吐小麦20多万斤,产品销售大江南北、全国各地。

二是三粉(粉条、粉皮、淀粉)加工业经久不衰。中商华天淀粉厂带动全镇3500家加工户,技术不断改进,工艺不断更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年销售三粉产品达300多万斤,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

三是养殖业已初步走上“公司、基地加农户”的成功之路,以丹凤养殖公司为依托,建立6大养殖基地,有专业村16个,其中,养猪专业村6个,养羊专业村4个,养鸡专业村4个,养牛专业村3个。只养殖一项,全镇人均收入200元。

§ 城镇建设

汲冢镇汲冢的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争创“中州名镇”的规划已付诸实施。汲冢镇是河南省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建设,重投入,抓管理,街道实现了硬化、美化、亮化、净化。安装双侧护栏2.5公里,安装路灯108盏,建有农贸百杂市场、小商品市场、畜禽交易市场、服装批零市场、建材大市场等。

组建扩建“一街六场”新模块,新建“万米工贸长廊”的发展框架已初步形成。城镇建设面积由原来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2平方公里。万米工贸长廊内,大中型企业已发展到20多家,如华天淀粉厂、京豫制药厂、养殖场已具相当规模。集镇中心大街两侧的商品房已全部改建成两层以上楼房,街两侧地面彩砖硬化,修通下水道,并安装路灯,设置隔离带,真正实现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全镇还实现柏油路村村通。各个行政村还修建了砖碴路和标准公厕,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汲冢镇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与时俱进,健康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连续三年在全县综合目标考核中位居全县第一,曾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财源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又被市委确定为“道德建设示范单位”。

§ 生态建设

汲冢镇郸城县汲冢镇党委、政府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积极实施“绿色通道工程”,通过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高标准绿化活动,大力发展精品林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该镇地处郸城西部,省级漯双公路贯穿全境,地理交通位置十分重要。该镇党委、政府把“绿色通道工程”摆在了重要位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一是成立了“绿色通道工程”领导组,沿漯双公路8个行政村的包村干部,镇农口干部职工,村主要干部任领导组成员。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大造声势,迅速掀起了实施“绿色通道工程”的高潮。二是该镇把沿漯双公路东西长10公里,公路两侧各50米作为“绿色通道”,带领群众在公路两侧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三是统一标准,科学规划。在漯双公路两侧各50米内沿东西方向种植优质杨树苗10行,行距4米,株距3米,达到规范整齐。四是依靠科技,提高造林质量。该镇实行了群众性挖坑,专业队栽植,镇政府验收,做到挖大坑,栽大苗,浇大水,培大堆,确保一次成活,一次成林。同时,树苗栽植后,进行了统一标准刷白,达到了东西成线,南北成行,布局合理,整齐一致。五是镇政府与农户签订“绿色通道工程”树木承包合同书,由镇政府向农户统一提供树苗,在漯双公路两侧各50米内,谁家的耕地谁植树,谁种植的树谁管理,树木分成户主占80%,所在行政村占10%,县公路局占10%。户主要包栽包活包管理包成材。同时,该镇从漯双公路沿途8个行政村中抽派人员组建了8个树木管护队伍,分工到位,明确职责。六是该镇积极向国家申请争取退耕还林优惠政策,让承包树木农户真正得到实惠,激励群众多栽树,栽好树,管好树。该镇沿漯双公路两侧植树6.8万棵,树木成活率达98%以上,“绿色通道”已初具雏形。

§ 工作重点

汲冢镇在以后的工作中,汲冢镇党委、政府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十七的精神为指导,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立足汲冢实际,坚持“理清一条思路,抓好五个重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确保汲冢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推动“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条思路”是:农业固本,民企兴镇,城镇带动,科教先行。

“五个工作重点”是:

一、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努力打造汲冢镇农产品深加工的“品牌”

二、加强管理,完善功能,建设文明富裕的新汲冢

三、实施结构调整、产业带动,着力推动汲冢现代农业新发展

四、坚持紧贴民心,切实解决关系农民利益的实际问题,努力构建和谐汲冢

五、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实现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