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家城
释义

杨家城 - 简介

五代至宋,州刺史杨宏信,长子杨重勋(重训)和孙杨光,世守麟州;次子杨业和孙杨延昭,都是宋代名将,北拒契丹,称雄一方。世人怀着对捍边英雄的崇敬心情,改呼此城为杨家城。城东南约70米处,原有松树3株,年久树老, 枝柯相连,须两三人合抱,后人以神松呼之。金以此名曰神木寨,元以后因此命名神木县,城址旧貌犹存。城周景致幽闰,有诗云:“一径开溪畔,孤村仅几家。山花学带雨,野柳暗藏鸦。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处,前路暮云遮。”[1]

杨家城 - 位置

在神木县城东北20里许永兴乡境内,多年来存留有一座明显的古城遗址,据有关专家考证,此地建城由来已久。唐玄宗李隆基时代,设置新秦县城。当时在今神木、府谷一带,除新秦县外,前后还有过银城、连谷、铁麟、府谷等县、镇的建置。为了加强边防守备,唐政府又于开元十二年(724年)增设了驻新秦县城的麟州,委派文官武将镇守。唐朝之后到五代和北宋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日趋强大,群雄割据,战争频繁,这里的军事地位更加重要,北宋一度时期曾设置建宁军和镇西军。以后这座城一般多称为麟州城,其名超过新秦县。麟州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东北有广阔的山地,城西下边是窟野河川道,神木又处于“煤海”之中,故守城所需的粮草、水和煤炭等较有保证。地方志里称该城“东拒河朔、南卫关中、西藩榆阳、北屏河套”,点明其突出的军事地位。历代朝廷经常委派文武大员巡视麟州防务,不少人还留下诗词墨迹。《神木县志》载,北宋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曾来此巡边,并吟诗一首:“昔年持斧按边州,闲上高城久住留。曾见兵锋逾白草,偶题诗句在红楼。”诗句不仅点明麟州是边塞峰火之地,还告诉我们,当年城里还有一座雄伟的红楼,可以登高远眺。 杨家城古兵营

杨家城 - 名称来源

麟州城之所以又被称为杨家城,是唐朝灭亡(唐天四年、公元907年)以后的事了。那时全国发生大分裂,先后出现过梁、唐、晋、汉、周及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等众多的割据政权,即所谓五代十国或残唐五代时期。五代前期,据山西《保德州志》记载为本州火山人的杨信(弘信),为了在战乱中保持其在麟州、府州、保德、河西等黄河两岸的地方武装势力,与府州刺史折从阮结成一致对外的联盟,相互依赖,抵御外敌。到后晋天福年间(940年前),杨信独守麟州城,不久便被任命为州刺史,灵活机动地应付战乱局面,在动荡不定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杨信因病去世,长子重贵(杨业)当时已去河东太原做事,并成为河东权贵刘家的成员,故由次子重勋继任州刺史。重勋及其后辈数代多人,从五代末到整个北宋期间,世代居住天麟州城并任麟州文武官员,军营与家属久居城中,因此当地人就将麟州城径直称呼为杨家城。

杨家城 - 文化

榆林在陕北的北部,是历史上我国西北部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众的“番汉杂居”之地。古老的长城从周赧王、秦昭襄王到明代,一直见证着当地边塞文化特色的存在。驰名中外的“杨家将”的老家,神木的杨家城,就是秦、明长城交点上一处榆林边塞文化的历史遗存。

杨家城就是唐宋时代的麟州城。这座古州城的建置是在边民事务中出现和发展的。旧《唐书·张说传》记,开元九年(721)突厥人康待宾,以“六州杂胡”起兵反唐,东近黄河 (即今神府两县地面)。张说奉命平定康待宾之后,奏请唐王朝在这里建立地方行政管理“以安党项余众”。到天宝元年 (742),唐朝才正式建置麟州的。五代时中原混乱,杨弘信(杨业的父亲)雄起麟州“自为刺史”,州城始有“杨家城”之名。但所领地域内仍然是“胡揽汉,汉揽胡”的局面。至宋,宋夏对立,麟州更成为重要边关。以至后来城毁元初战乱,杨家城存世近500年期间,无论“干戈”还是“玉帛”,这里一直是边塞要地,民族融合的文化节点。

麟州杨氏家族就是在民族融合中兴起的。唐末,杨弘信的家族能够在麟州兴起,使他成为地方土豪,进而控制麟州,就是因为他们家族的农耕经济代表了中原文化,适应了当时当地党项族的生活所需。他在“土豪”时期之前的家,是在今天神木南乡沙峁镇东山梁上的那座小杨城里。从小杨城的废墟上到麟州城的杨家教场中,人们可以看到杨弘信成为地方土豪,是经历了漫长的“初微”发展才接近到“以战射为俗”的州城而“弯弓驰马跃边陲”的。由此可见,唐宋时代,麟州杨氏家族的形成和府州折氏、夏州党项一样,本身就都是今天榆林边塞文化的历史内容。 杨家城出土的文物

杨家城的文化遗留无不显示着边塞特色。截至目前,从古城遗址中出土的马具、酒具,以及雷石之类的文物,件件都显示着边塞的号角声。此外,古州城四望的烽火台交织在秦、明长城的遗址上绵延而去,同样引人怀古。还有边墙口上的互市遗迹,至今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感慨的民族交往故事,让人回味无穷。最让人倾服的是范仲淹当年来麟州留下的诗文《留题麟州》、《麟州秋词》(调寄渔家傲)两首传世佳作,字里行间渗透着浓郁的边塞风情。

今天神木县的民风民俗中,依然传承着边塞底蕴。过去和现在,“杨家将”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一直是当地民间文艺的重要内容,分布在地方剪纸、面花、刺绣,以及春节、元宵的节庆歌舞中。近年来,充满边塞气氛的“杨家鼓”又出现在神木举办的我省五届农运会上。神木的饮食文化,也反映着“边塞味道”。大块食肉之俗,北乡最盛。尤其是畅饮、豪放的酒文化,从敬酒、劝酒的“酒坛场”中,交杯者完全可以把敬意、爱情以至取笑逗乐的“黄土韵味”全都包容进去。再从地方语言中,我们可以不太费力气地就能找到许多民族混杂的古代方言。如杨城的人说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就说搞成了“乎不亥”了;说白干了活,叫“被捉了鸟拉”。更有边市贸易中的商码和数目的称谓,说一是“丁子”,说二是“耳子”,说五是“虎眼”,九称“弯子”等,都是古时候边民交往中共通的言辞。如此种种,可知杨家城不仅是陕北长城线上的一座塞上古城,而且典型地蕴藏着榆林边塞文化特色的丰富内容。[2]

杨家城 - 现状

如今杨家城早已成为废墟,只有城墙还留有一些明显的遗迹。城外居住着为数不多的农户,村名仍叫杨家城。城内土地也被修成了抽水灌溉的良田,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过去有人作诗,把这里描写成“一径开溪畔,孤村仅几家,山花常带雨,野柳暗藏鸦”的幽美之地。

北宋后期以府州为中心,建立了辖有麟、府、丰(今府谷城北古城乡一带)三州等地的麟府路,屯以相当的兵力,抗击外敌。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官军被金国打败,政权灭亡。次年二月麟州也落入金人之手。此后,麟州历经金、夏、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更替,其州、县的名称及治所,也经过多次变动迁移,直至现在成为神木县的县城所在地。[3]

杨家城废弃几百年来,由于人为、自然破坏严重,虽早已成为一片废墟,但该城仍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前不久,记者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再次探访了杨家城。

从一个城墙豁口进入东城,发现城廓里除一条土路外,全被当地农民种上庄稼,甚至还有一面打谷场。沿路向北而去,来到一个被称为将军山的小山包上,只见一座崭新的杨家将军祠立于山头,有正殿、东西厢房。正殿门口有神木县副县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乔振民撰写的一副对联:铁马金戈志在燕云万里驱驰号无敌,伟业丰功肇于麟府千秋忠烈誉满门。高度概括了英雄群体杨家将的功绩。走进里边,三尊塑像栩栩如生,分别为麟州刺史杨信,大宋敕封大同节度使杨业,麟州刺史杨重训。东西墙壁上彩绘了24幅杨家将生活、战斗场景,东西厢房壁挂史考实录、书法作品,摆放了杨家城全景沙盘。

据介绍,将军山上在北宋时就有纪念杨家将的将军庙。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一个叫冯惟寅的人撰写了将军庙碑文,其中写道:“郡东北隅,旧有神庙,渺不知何年建,但有小碑,略言其神迹云:康定中,西人背和,且犯吾境,此现神物若指挥益兵状,西人大恐,黎明遁去。不纪建造月日,至今号为将军山,是其事也。”说明杨家将在当时就被饱经战乱、渴望和平的人们神化了。

来到西边被老百姓称为打井畔的地方,两座新建的亭子下边有两眼古井。相传,庆历初年,西夏李元昊率众数万围城日久,致城内二万军民缺水,以致黄金一两,易水一杯。无奈,守城将领率众在城西临屈野河 (今窟野河)峭壁边夜以继日凿井两口,深四十五丈,直抵河底,创造了古代凿石汲水的奇迹。现井虽淤积,但井口凿痕清晰,成为杨家城的一大景观。

从打井畔边的石崖迂回而下,只见绝壁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不大的宋代石窟,里边刻有七尊佛像,肢体、衣袂依然,但佛头不知何年被人凿去。石窟顶部依稀可见 “元丰六年”字样。

重上山巅,向城的西南方向走去,随处可见碎瓷残砖。陪同记者的原神木县县志办主任、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高越说,他1983年曾骑着自行车到杨家城考察,一到城墙里,发现有很多遗存,最远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器、陶器,而唐宋时期的钱币、瓷器最多,很容易捡到。说明这里很早时就有人类活动,也说明该城唐宋时期最为兴盛。同行的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折和平说,上次他来时,还捡到一块刻有“官”字的方砖。

走不多久,一个被考古人员发掘出来的宫殿遗址出现在眼前,柱石、地砖保存完好,房间、院落走向显而易见。高越说,据推断,这就是当年的刺史府。

原来,2002年,榆林市文管办公室曾受神木县政府的委托对杨家城遗址进行过一次调查、钻探,发现该城占地80多万平方米,由东城、西城、紫锦城几部分组成,现残存夯筑土城墙段约2800米,残高为1——18米,底宽9——40米,墙体夯层厚8——12米,城周长约5公里。并采集、出土了不少陶、瓷、石、铜、铁、建筑构件等器物,发现了多处保存较好的建筑遗址,“刺史府”就是其中之一。

杨家城 - 旅游资源开发

杨家将忠勇爱国的英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杨家将满门忠烈、前仆后继、一心报国的史实和故事蕴藏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神木县距县城20里的杨家城遗址就是杨家将主要人物杨业的出生地,这里留下了很多有关杨家将的历史遗存和传说。神木县对杨家将文化的源头——杨家城的保护性开发,就是在开发一座精神文化的富矿。

近年来,神木县在开发地下煤炭资源的同时,也开始在地上挖掘杨家将文化,发展旅游文化产业。2003年,杨家城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神木县启动了对杨家城旅游项目的开发工作,并制定了杨家城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以杨家将“英雄”为核心,北宋初年长城边塞的人情风物为背景,全方位多角度诠释杨家将文化,将把杨家城打造成一处融“文化观光、游憩休闲、军旅体验、商务会议、节庆活动”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体验旅游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7年8月,该县成立了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广泛搜集有关杨家将和杨家城的资料,研究和宣传杨家将文化,考察杨家城的文化遗存。

神木县在杨家城规划景区内的荒山上栽植了大量的松、柏等常绿树种。仅今年就投资了500万元进行绿化。到今年10月底,进入杨家城的7米宽的水泥路就可以竣工通车。杨家城附近的几座烽火台目前也正在修复,并在原址上修复了杨家将“将军祠”。杨家城西边有两口直接通到窟野河底的宋代古井,目前也进行了维修保护。北宋时期的各种遗存物也正在全力收集,为旅游区的开发作各种准备。

神木县副县长乔振民说,“政府将为杨家城的旅游开发做好一切前期基础工作,吸引企业家以多种形式投入到景区的开发建设。”

“煤炭资源是有限的,而文化资源只会越挖掘越丰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资源’。开发利用杨家将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促进神木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提高神木县的知名度,还会对子孙后代起到教育作用。”乔振民总结说,神木县将以开发杨家城旅游文化资源来带动神木整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神木县的文化品位。[4]

杨家城 - 史料记载

杨家城即古麟州城,在神木县东北约20公里处,据史料记载,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杨家将祖籍就在麟州。杨家是地方上的豪族。五代时期,后晋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麟州靠近契丹占领区,为了对抗契丹贵族,杨宏信就自立为麟州刺史。从杨宏信开始,长子杨重勋,长孙杨光三代都是麟州地方最高长官。杨琪是杨光的长子,据欧阳修撰写的《杨琪墓志》记载:杨继业是杨宏信的次子,杨延昭是继业的儿子,“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杨家三代镇守麟州,杨继业父子三世抗辽,都是北宋世代名将,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后来,人们把古麟州称为杨家城,正是表达了他们对古代英雄热爱和尊敬的心情。明正统8年(1443)今治神木县兴建后,该城遂废弃。这就是杨家城的非凡的历史。

杨家城 - 建筑结构

再让我为游客描述杨家古城遗址的地理形势吧。这座古城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1000余米,东西长300米左右。原分内外两城,内城居中,有南北二门,外城周长约4公里,城墙无定形,皆倚山势据险而筑,蜿蜒跌宕,巍峨险峻,有东、南、北三门,西为绝壁,高陡无门,下临滚滚西南流向窟野河水。远远看去,万里长城从西南方向逶迤而来,穿过古城遗址,又向东北而去。一座座高耸的烽火墩台远近错落,威武壮观。城门上原建有城楼,宋人文彦博有诗咏:“昔年持斧按边州,闲上高城久驻留。曾见兵锋逾白草,偶题诗句在红楼。”可见城楼雄伟,供人极目远眺。城垣用土夯筑,高大坚固。欧阳修《论麟州事宜疏》中说:“城堡坚定,地形高峻,乃是天设之险,可守而不可攻。”杨家城不但易守难攻,而且军事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它西屏灵夏,东拒晋阳,南卫关中,北控河套,为古代边塞著名军事堡垒。

杨家城 - 环境

最后让我为朋友们追述杨城古时的内外环境。城东北角崖畔有深井两口:一口周围约8米,一口略小些,石中开凿,深不可测。相传当年井水丰旺,即使城被围困,军民不缺用水,这也是杨城屡攻不克的一个重要原因。城东门内原有真武庙,俗称将军山庙,近旁有断碑一块,字迹模糊。宋绍圣5年(1098)镌刻的“杨家城将军山庙碑”中记载道:“在宋康定年间(1040—1041),西夏背弃和约,攻打麟州,见此处好像有神人指挥,因而逃遁,于是人们把此山称为将军山。现庙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些神奇的传说。城东南相传原有松树三株,枝柯相连,粗可二三人合抱,人称“神松”,神木县名由此而来。现松树早已不存,但游人到此仍然“欲寻神木识根由”,追问不已。杨家城故址虽已残毁,但犹有考古和旅游价值,近年来在废墟上不断出土宋瓷器、古钱币等历史文物,城内耕地中也到处可见瓦砾残碑及柱础等物,都是当年繁华历史的见证。城周围景致幽美,有诗云:“一径开溪畔,孤村人几家。山花常带雨,野柳暗藏鸭。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处,前路暮之遮。”塞上景色,良多情趣,杨家城已成神木县一大名胜,并载入《中国名胜词典》中。旅人来此游览,确像在翻阅一部活的史书,在我们共同追忆的历史风云中会得到丰富的启迪和深切的感受。

杨家城 - 历史情

杨家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五代时期,后晋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麟州靠近契丹地盘,为了对抗契丹贵族,杨家将的先祖杨宏信就自立为麟州刺史。从杨宏信开始,长子杨重勋,长孙杨光三代都是麟州的地方最高长官。杨继业是杨宏信的次子,杨延昭是杨继业的儿子。杨家三代镇守麟州,尤其是杨继业父子三世坚持抗辽,都是北宋名将,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后来,人们就把麟州称为“杨家城”。金、元、明历代改徙,杨家城时兴时废。明正统八年今治神木县兴建后,遂废弃再未沿用。

怀杨家将是爱国将领集团和民族英雄群体,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精忠报国之家族,是神木人给中华民族的一笔弥足珍贵、历久常新的精神财富。早在杨业殉国不久,新儒学代表欧阳修就撰文称颂:“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杨家城 - 门票价格

门票:12元

杨家城 - 交通提示

神木县城东北约20公里,即古麟州

杨家城 - 相临景点

佳县白云观

二郎山

统万城

凯歌楼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杜斌丞纪念室

永乐城遗址

古银州摩崖石刻

白城台古城遗址

归德堡桥

金刚寺

明长城遗址

双山堡遗址

悬空寺石窟

镇北台

李自成行宫

新明楼

府谷杜松自然保护区

班禅庙

韩世忠故里——蕲王庙

万佛洞

杨家城

西津寺

吴堡古城

李鼎铭陵墓

貂蝉洞

戴兴寺

红碱淖

凌霄塔

秦长城遗址

万佛楼

榆林古城

毛乌素沙漠

钟楼

白云山

神木臭柏自然保护区

扶苏墓

莲花池公园

常氏庄园

沙地植物园

高家堡古城

天王塔

文屏山钟楼

文昌楼

鼓楼

凯歌楼

沙家店战役战场遗址

古城界古城遗址

红石峡

蒙古木华黎王墓

青云寺

西夏罗兀城遗址

榆阳桥

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墓

盘龙寺

姜氏庄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