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赣江 |
释义 | § 简介 赣江 赣江是长江中游主要支流之一,鄱阳湖水系第一大河。从源头桃江到南昌进入鄱阳湖,包括贡水在内全长751公里,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积的51%。流域内人口1700余万,占全省人口一半以上。赣江 中国江西省最大河流。长江下游重要支流之一。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南部的大庾岭,东源贡水出自江西省武夷山区的石城县的赣源岽,在赣州汇合称赣江。北流经吉安、清江、丰城到南昌市注入鄱阳湖,後洩入长江,长758公里,流域面积81,600平方公里。中上游多礁石险滩,水流湍急。下游江面宽阔,多沙洲。主要支流有信江、锦江等。赣州以下可以通航。旧时沿岸各地是长江下游与两广的交通纽带。 赣江(the Ganjiang River)南北流贯江西省,包括贡水在内全长751公里,是长江的第7大支流,也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赣江古称扬汉(杨汉)、湖汉等,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积的51%。以万安、新淦为界,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 § 得名 赣江夜景 先秦时赣江被称为杨汉,汉代称湖汉,古代赣亦写作“灨”。 “赣水出聂都山,东北流,入彭泽西也。”赣水,这一名称最早见之于《山海经》卷十三“海内东经”,《山海经》是中国最古的一部地理书。据学者们研究,它大约成书于从春秋末年的西汉初年这一长时期中,由此可知,在秦汉以前,“赣水”这一名称可能早就存在过了。 南朝刘宋雷次宗《豫章记》记载,赣江古称豫章水,豫章城是因水而得名。南昌地区亦曾将赣江称之为章江,如章江渡口、章江晓渡等,可见章江(与源头章江不同)为古代赣江南昌段之称。 对于赣江得名,目前主要有章贡合流说和赣巨人说。 § 水文特征 赣水东源贡水为赣江正源,出武夷山赣源岽,由绵水和湘水汇合而成。西源章水出大庾岭。章、贡两水在赣州市汇合后曲折北流,经吉安市、樟树市、丰城市到南昌市,分四条支流注入鄱阳湖。全长991千米,其中干流长751千米,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千米。水能蕴藏量360万千瓦。干流上可常年通行100~300吨的轮驳船队和客船。江上建有江西省最大的水电站——万安水电站。 § 主要支流 赣江 赣州以上为上游,山地纵横,支流众多,主要有湘水、濂江、梅江、平江、桃江、上犹江等,均发源于武夷山,分别汇入章水和贡水。赣州至新干为中游,由于河流切割遂犹山地,多峡谷和险滩急流;万安以下,河流进入吉泰盆地,河面渐宽,水势和缓,东西两岸有孤江、遂川江、蜀水、禾水、泷水等较大支流汇入,水量大增;吉水到新干段,切穿武功山余脉,形成一较长的峡谷带。新干以下为下游,山势渐退,江面逐渐开阔,水流平缓。有袁水和绵河汇入。 § 气候物产 赣江 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年均降水量1400~1800毫米。百分之六十以上为丘陵、山地,森林资源丰富,除松、杉等主要树种外,有棱木、银杏等珍贵树种。流域内耕地近118.5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经济作物有甘蔗、烟叶、茶叶、油茶、油菜、柑橘等,其中尤以三湖红橘驰名中外,遂川的狗牯脑茶及泰和的武山鸡均为名贵特产。赣江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汊港密布,为江西主要水产基地之一,鱼类多达60余种,以鲥鱼最为名贵。矿藏资源主要有钨、锡、铜、铅、锌、钴、煤、铀及稀土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石、石膏等。 § 水运 由于赣江和北江上游的两座城市大余(古南安)和南雄距离甚近,自唐末开辟大庾岭山路至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前,赣江一直是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最主要的通道。 赣江年流量比黄河大,但是由于年水量分布不均匀,河床浅平,航运并不十分方便。 § 现状 2010年11月南昌市水文信息网站的水位资料显示,赣江南昌段水位只有13.75米。而昌邑段则只有12.27米,为赣江最低水位。而受水位不断下降的影响,赣江的大面积河床已经干枯,裸露在外,部分河床出现干裂。据了解,从2010年9月初开始,赣江的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赣江已经提前进入枯水期,但目前(2010年11月)通航和市民用水均未受影响。[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