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曼森氏裂头蚴病 |
释义 | 曼森氏裂头蚴病 § 内容 曼森氏裂头蚴病 sparganosis mansoni 曼森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组织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皮下包块或寄生部位肿胀及炎症,病变常见于眼部及腹壁。本病多见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及东南亚地区,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及荷兰等地也有,中国曾报道过100多例,多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 曼森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又称孟氏裂头绦虫,属假叶目,裂头科,迭宫属。其生活史经过3个寄主。成虫长60~100cm,形态似阔节裂头绦虫。子宫明显膨大,盘旋叠曲。主要寄生于猫、犬、狐及虎、豹等动物的肠道内,虫卵随动物粪便进入水中,孵出的钩毛蚴被第一中间寄主剑水蚤吞食后,在其血腔内发育为原尾蚴。含原尾蚴的剑水蚤若被第二中间寄主蝌蚪吞食,蝌蚪发育成蛙时,原尾蚴在蛙的肌肉中发育为裂头蚴(或称实尾蚴)。含裂头蚴的蛙被蛇、鸡、鼠、猪等转续寄主捕食后,裂头蚴并不能在其肠内发育为成虫,而穿过肠壁,寄居于腹腔、肌肉及皮下组织等处。含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寄主蛙或转续寄主被猫、犬、虎、豹等终寄主食入后,裂头蚴即在其肠道内发育为成虫,约经3周成熟产卵。本虫在人体内主要以幼虫形式存在,成虫寄生于人体的情况非常罕见,故人主要是第二中间寄主或转续寄主。感染途径有三种:①民间认为生蛙肉有清凉解毒作用,常用生蛙肉贴敷伤口或发炎部位。此时蛙肉内的裂头蚴可因温感作用钻入人体组织而致病。②食入未熟并带有裂头蚴的蛇肉、鸡肉或猪肉等后。裂头蚴穿过肠壁至腹腔,再钻入腹壁寄生于皮下组织。③偶可因饮用带原尾蚴的剑水蚤的生水而受染。 本病潜伏期通常为6~11天,经消化道感染者可长达2~3年。临床表现取决于裂头蚴寄生的部位及数量,轻者无症状。侵入皮下组织时引起局部的炎症、肿胀及结缔组织增生,产生皮下结节或包块,形状和大小不一,其表面出现浮肿和触痛。手术切开包块时可见纤维性薄囊,内有卷曲的裂头蚴1~2条,偶可多达10余条。幼虫长度可达30cm,宽0.1~12mm,前端稍大,具有与成虫相似的头节,体不分节,体表有横皱纹。包块内的幼虫有时退化,仅残留白色豆腐渣样物质及沙尔科-雷登二氏(旧译夏尔科-雷登氏)结晶。包块多见于四肢、胸、腹壁及外阴部。幼虫在皮下游走,可致瘙痒及皮下结节。幼虫侵入眼部时,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眼球运动受限等。患者有畏光、流泪,眼部发痒并感微痛,偶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变多累及单眼,偶可累及双眼,常反复发作,多年不愈。体检时可于眼睑或结膜下触及游动性和硬度不一的肿块或索条状物,直径约1cm左右。裂头蚴也可侵入眼球内,引起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玻璃体混浊及白内障,甚至失明。侵及口腔、面颊、尿道、肾脏及髂窝等处,引起相应的局部症状和体征。 诊断较难,多经手术切除皮下结节而确诊。若有贴敷生蛙肉的病史则应怀疑本病。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测定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吡喹酮治疗有效,同时服用皮质激素可减轻局部反应。若裂头蚴寄生于皮下且数目不多,可行手术摘除。预防措施包括开展卫生宣教,不用生蛙肉贴敷伤口,不吃未熟透的蛇、鸡或猪肉,不喝生水等。 -------------------------------------------------------------------------------- 曼森氏裂头蚴病 sparganosis mansoni 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或包块,多见于四肢及腹胸壁,也可寄生在眼部。成虫寄生在猫及犬的肠内,其虫卵在水中孵化钩毛蚴,经剑水蚤与蝌蚪两个中间宿主而发育为全尾蚴,这种幼虫也可寄生在蛙 、蛇 、鸡及猪体内而不发生形态学变化 (转续宿主),为终宿主吞食后即可发育为成虫。人们往往因在伤口贴敷蛙肉或进食不熟的带幼虫的蛇肉、鸡肉或猪肉而得病。在人体内虫体一般不能成熟 。该病常在手术切除皮下结节时确诊,吡喹酮有效。 § 配图 § 所属分类 绦虫病 蠕虫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