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节 |
释义 | § 简介 献穆曹皇后(186年-260年),讳曹节,东汉代军事家曹操的女儿,排行不明,为清河公主、曹宪之妹,汉献帝刘协第二任皇后。母不详,有说法认为她的母亲为卞氏。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8月,曹操去洛阳迎刘协之时,他的侧室卞夫人生下了曹节。传说由于她不会哭,只会流泪,曹操的正妻丁夫人便说此女面部有滴泪痣,不吉利,派人把其扔到郊外。曹操回来后,严厉训斥了丁夫人,派人四处打听女儿的下落,一个多月之后,一个白胡老人把她送到了曹府。 卞夫人见孩子有两颗朱砂痣,便确认是自己所生。汉献帝听说曹操丢失的女儿寻了回来,便去探视,看到门外院里生长的竹子,遂有灵感,给其取名为“曹节”。汉献帝没有想到,在若干年后,曹节竟然成了自己的皇后。 § 生平 建安十八年(213年)时,曹操将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送入宫中,做汉献帝的夫人。第二年,将她们都封为贵人。同年,献帝伏皇后遭曹操废杀,隔年(215年)改立曹节为皇后。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受禅成为皇帝,派遣使者索取玉玺,皇后曹节愤怒不给。就这样来了几个使者后,皇后曹节便将使者叫来,要亲自交出玉玺,但却是将玉玺从丢掷至轩下,大骂:“上天不会保祐你们!”旁人皆不敢抬头仰视她。 汉献帝刘协退位后,被称为山阳公,皇后曹节被称为山阳公夫人。魏文帝黄初4年12月12日(西元224年1月20日)赐山阳公夫人汤沐邑,食邑五百户。(同年月日一起受封赐的除山阳公夫人曹节外,另有山阳公女刘曼,她受赐为长乐郡公主,食邑五百户。因此,可以推知刘曼是曹节的亲生女儿,也就是曹丕的外甥女。) 景元元年(260年)过世,将她合葬于汉献帝刘协的禅陵,所用的车服礼仪皆尊从汉制。 § 史料记载 曹操有多少个女儿,史书无明确具体的记载。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撰史书者不详记曹操所有的女儿及其事迹,也不足为奇。不过,曹操往往利用女儿的婚嫁来扩大、稳固自己的权势,其女儿中有因嫁给王公大臣而与显贵要人的行事有涉,因而偶尔亦被史笔所及。笔者通过陈寿《三国志》以及范晔《后汉书》中所提供的零星资料,初步知道曹操有记载的至少有6个女儿,其中最出名的女儿叫曹节。 曹节这个历史人物,在陈寿的《三国志·武帝纪》中也只是简单提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秋,汉献帝聘曹操的3个女儿为贵人,其中年龄最小的留在曹家等待成年。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春正月,汉献帝立曹操的第二个女儿为皇后。除此之外,包括这第二个女儿的姓名、生平、卒年,在《三国志》中都没有进一步交代。而在范晔的《后汉书·献穆皇后传》中则弥补了陈寿记载的缺陷。该传载:献穆曹皇后讳节,魏公曹操之中女也。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5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建安十九年,并拜为贵人。及伏皇后被弑,明年,立节为皇后。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人,亲数让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后在位7年,魏氏既立,以后为山阳公夫人。后魏景元元年薨,合葬禅陵,车服礼仪皆依汉制。 通过这个记载,我们得知曹操的这3个女儿分别叫做曹宪、曹节、曹华,这个曹皇后就是曹节。从这段记载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这个末代皇后对于曹丕所谓“禅让”的态度,她是站在自己丈夫的一边而反对自己的哥哥的。除了以上这两本史书中加起来还不到200字的记载之外,再也不见其他关于曹皇后的记载了。 § 扔玺责兄 曹操把自己的三个亲生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一起嫁给刘协。在杀掉刘协身边的皇后和妃子之后,曹操让汉献帝立曹节为皇后。于是,两人互相合作,实现建安初治。尽管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是被曹操当做工具的,但汉献帝尽其能力,倾其智慧,为国为民做事,终于结束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时代,竟然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人心向天子,万民歌曹侯”的安和景象。其中,皇后曹节为保护刘协及其孙子等,以及促使这种安和景象的出现,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然而,当曹操去世后,曹丕一当上新的魏王,就马上威逼汉献帝“禅让”。“禅让”其实是个幌子,为了让这个幌子更好看一点,他事先写奏折“推辞”了三次,直到汉献帝三番五次地“求”,他才“勉强”答应。曹丕还命人在许昌搭了个“禅让台”,预备上演一出类似“尧舜禅让”的虚伪把戏。 那边的大戏已经拉开了帏幕,这边曹节就是不肯交出玉玺。已经来了好几拨人催要,每次曹皇后都发怒把使者骂走。曹丕看在曹皇后是一家人的份上,到底不敢杀人掠物,但是肯定派人说了不少威胁性的话。玉玺终究还是要交出来,玉玺只是一样东西,而且是早已失去法力的东西,并不能真正左右局势。曹皇后捧出玉玺,使者正准备恭恭敬敬地接住。曹皇后把玉玺扔到台阶下面,掩面痛哭道:“上天不会保佑你们的,你们不得好死。”使者们不敢看她,将玉玺捡起来掸掸灰尘,拿着跑了。 也许曹皇后表现得还不够刚烈,但以她柔顺的个性来说,这已经是最大限度地表示对胞兄的愤怒了。果不其然,7年后,曹丕患了重病,本来山阳公夫妇早已不计前嫌,想要为其医治,但曹丕害怕山阳公夫妇借机报复害死自己,不久就死了,只活了36岁。 § 行医办学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以河内郡山阳县的一万户为食邑封给汉献帝刘协,并封其为山阳公。其治内实行汉朝正朔,用天子的礼仪进行郊祭,上书言事不称臣。改山阳县为山阳国,任命王业为山阳国相,任命李固为山阳国督军。但扣留了已经嫁给汉献帝的曹节,曹节多次拼死相争,才来到刘协身边,因此曹节也改称为山阳公夫人。 曹节随刘协来到山阳后,见山阳百姓流离失所,贫病饥寒,田园荒芜,百废待兴。曹节就鼓励刘协脱下官服,换上布衣,深入民间,将过去在宫中学习的精湛医术,救死扶伤,拯救黎民百姓。就这样,刘协在山阳悬壶济世做了一个乡村医生。山阳公夫妇常到云台山一带采药,施医救民,被百姓誉为“龙凤医家”。而今,在百家岩景区的石碑上,还雕刻有“汉献帝行医图”呢!那时,遇有灾荒年景,山阳公夫妇便下令减免赋税,和山阳百姓一起节衣缩食,共渡难关。几年时间,山阳百姓休养生息,重建家园,昔日的穷山恶水大为改观。百姓们为报答山阳公夫妇的恩情,争相奉送土产鲜果等物品以表心意,但往往被婉言谢绝。 魏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曹节送孙子刘康(即后来的第二任山阳公)去山阳精舍(即山阳书院的前身)上学,看到校舍全是危房,便倾其所有,捐钱给精舍。 山阳公夫妇宣布不论贫富,子弟都可以上学,年龄从五六岁到20岁,人数多寡不固定,请先生采用个别教授法,先识字,后学经书。当曹节听说卜商(温县人,孔子四大弟子之一,在战国魏文侯时,曾任教于此)的后裔有一位叫卜尚(字伯仁)的,在温县办私塾很有名,也很有学问,就和刘协一同亲自登门请他来任山阳精舍的首席教授。 据说山阳公夫妇到了卜杨门村,问到了卜尚的家。正遇上卜尚的儿媳妇临产,大呼小叫生不下来。正巧山阳公夫妇很会接生,刘协指挥夫人如何给产妇调整胎位,如何使产妇积聚力气,结果顺利生下一男孩。卜尚一家人万分感激。数日之后,卜尚就来到山阳。山阳公夫妇热情接见了他,共同交流了办好精舍的事宜。 曹节看到旧的精舍残垣断壁,面目全非,就提出一边修校舍,一边聘教师,一边招学生。新的山阳精舍在几个月时间里就办了起来。刘协让刘康向卜尚先生行跪拜之礼,正式拜卜尚为师。卜尚看到刘协夫妇如此尊师重教,还特意请曹节夫人担任学监。据说精舍的孩子有几个非常调皮,常出现磕伤碰破的事情,而精通外科医术的曹节为之没少操心包扎。刘康在山阳精舍读书一年,颇有长进,认了很多字,还跟卜尚先生学会了写端端正正的隶书。不久,刘康离开山阳精舍,到洛阳太学就读。 之后一直到公元309年山阳国灭亡,曹节在山阳生的女儿刘曼、刘康的儿子刘瑾(第三任山阳公)、刘瑾的儿子刘秋(第四任山阳公)等刘氏家族人等,均先后在山阳精舍就读。可以说,山阳国时期,是继魏文侯建立山阳邑校请卜商任教以来山阳书院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秋天,山阳国的都城——浊鹿城的新宫落成,山阳公夫妇等人不久就搬去住。当天就在浊鹿宫太极堂为百姓进行义诊,并接受病人咨询。 § 念父魏公 民间还传说山阳公夫妇私下里交流时因提及曹丕的无情而想起曹操,曹节提醒刘协应该想到他的老丈人曹操的一些好处,特别是刘协曾3次要除掉曹操。尽管曹操杀了伏后等人,但曹操到死都没杀刘协,也没称帝取而代之,反而还把自己的3个女儿嫁给了他。曹操的行为,不仅使汉朝江山在风雨飘摇中又延续了20多年,还使刘协因这种特殊的关系保住了性命。 曹节为了纪念父亲,让自己的子女改称外公为“魏公”或“魏爷”。由于山阳公夫妇深受山阳百姓拥戴,故而人们大都效仿他们称呼外公为“魏公”或“魏爷”。山阳国从公元220年始到309年亡,历经四代山阳公(第三代山阳公刘康之子刘瑾,第四代山阳公刘瑾之子刘秋),共计89年,足以使得这种称呼遍及山阳大地了。 § 千古流芳 汉献帝的后半辈子就是这样在曹节的庇护下度过的,假如没有她的特殊身份的保护,汉献帝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汉献帝自延康元年(公元220年)被废,到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3月病逝,终年54岁,多活了14年。魏景元元年夏六月,曹节病逝,她在山阳一带待了41年,终年65岁。按照汉家皇后的礼仪下葬,和汉献帝合葬在一起。 山阳公夫妇去世近1800年来,尽管朝代变迁、时序更迭,但陵园周围13个村庄的群众轮流护陵,代代相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