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63式自动步枪 |
释义 | § 简介 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支步枪(在外国被误称为68式)。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全国群众“鼓干劲”“争上游”,放卫星,创奇迹,国防科技界也跟随热潮行动起来,大干“一天等于20年”的工作,63式自动步枪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研制的。 中国的兵器工业,在解放前,绝对是仿造,解放后五十年代,仍然是仿制,真正自己独立研究、设计63式自动步枪才算开始。研制人员大多是刚出校门的年轻人——热情高,干劲大,既当学生,又当老师,边干边学。研制人员在认真分析56式武器的特点、结构的基础上,制定自动步枪的技术措施、结构方案。一边组建研究组织(研究所),一边筹划研制、试制、试验、测试手段(试验室,靶场等)。由于起点低,基础差,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再加上当时中国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了。即使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研制队伍仍然在63年完成了设计定型。国家命名为63式7.62mm自动步枪。 § 性能特点 63式自动步枪,拥有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连续性,是当时使用M43中间型枪弹的各类枪械中,中距离精度及火力持续性结合得较好的一种步枪。由于采用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枪管,在100m距离上其准确度为:单发R50为5cm,R100为12cm,射弹散布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当,百米距离上点射射弹70%密集界为20cm×20cm,比56式冲锋枪有大幅度提高。具有独创性的是,拥有空仓挂机性能(56式冲锋枪没有),当时其他国家装备的M14、G3、M16等自动步枪都尚未具备这项功能。 供弹方面,63式自动步枪可以在不摘取弹匣的状态下,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弧形弹夹直接向20发弹匣内压弹。这点在当时我国工业原料缺乏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战斗中,普通战士可携带1~2个弹匣以及足够数量的弹药便可支持一场中型规模的战斗,大量节约了钢材。 63式步枪的弹匣也很有特点。采用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弹匣两侧上有独具特色的“五角星”图案。 该枪创造性地采用了专用连接件连接的三棱深槽枪刺。强度高,穿刺性好,不易折断,大大提高了白刃格斗时枪刺的强度、刚度和刺入深度。在射击时展开枪刺还可起到枪口配重的作用,抑制连发时的枪口上跳。 63式自动步枪的枪托类似于56式半自动步枪,但是贴腮位置更加平展舒适,有利于精度射击。 63式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并在国内步枪上首次采用了导气孔调节塞,设有直径分别为3.8cm和2.5cm 的大、小两个气孔,且调节方便。在战场上战士可根据环境条件自行调节,从而保证了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 结构特点 全枪长 刺刀打开 1342 mm 刺刀折下 1032 mm 全枪宽 68 mm 全枪重(含一个空弹匣、通条) 3.87 kg 枪管长 520 mm 膛线 4条右旋矩形膛线,导程240mm 弹匣容量 20 rds(每枪配4个) 枪口初速 735 m/s 有效射程 400 m 理论射速 750 RPM 寿命 10,000 rds(原订寿命15,000发) 63式自动步枪的整体结构是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基础的。其弹道性能、不可拆卸刺刀、木质全型长枪托、表尺准星瞄准装置等均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类似。为了实现单、连发射击,并提高点射精度(相对于56式冲锋枪而言),保证在各种环境、气候条件下的动作可靠性和射击寿命,对其主要结构重新进行了研制。 [1] § 退出现役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的短暂恢复生产并没有改变63式自动步枪的命运,很快它又再度停产。这个时候,81式枪族正在进行最后的靶场实验。1981年,81式枪族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63式步枪与我军的缘份已尽,终于正式退出现役。但是曾经生产出的上百万支63式自动步枪,除了一部分外销和援助别国,还有相当数量储存在各地的民兵武器库中,在一些边防部队和民兵训练中,还能看到它的身影。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入,63式自动步枪也出口到了国际市场,并被一些武装组织作为制式武器使用。其中阿富汗地区武装人员有不少是63式改型步枪的忠实追随者。因为63式步枪的木制枪托在寒冷的冬季贴腮瞄准时舒适可靠,不冻脸,不影响瞄准精度。使用AK47弹匣使其在拥有SKS般精度的前提下,保证了良好的火力持续性,短、长点射结合,中距离(300m左右)对多个同时出现的目标打击十分有效。阿富汗使用者认为,在精度和火力持续性的结合上,只有AK74能与其相比。在2001年针对阿富汗地区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仍可见到身背63式改进型自动步枪的反塔联盟士兵巡逻、站岗的镜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